最近聽到有人說“溝通很簡單”,但我並不認同。說話很簡單,但是交流就是和別人交換意見或者欣賞,這就需要更高的技巧了。與人交流需要我們熟練的聽和說,而不是無所顧忌的說。與那些充滿恐懼、憤怒或沮喪的人交流就更加困難,因為在這種情緒的控制下,我們會更加無助。但是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工作中,都不要對自己的溝通障礙絕望或者放棄!再好的溝通者也是壹點壹點磨練出來的。這裏我們給大家提供壹些小技巧,供大家參考。
即使對方看起來很生妳的氣,也不要和他還手。其他人的情緒或反應,很可能和妳壹樣,是由恐懼或挫折引起的。深呼吸,然後悄悄數到10,讓對方發泄情緒,直到他願意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妳不需要知道所有的答案。說“不知道”也是好的。妳想知道什麽,就說出來,然後說出妳的想法。或者妳願意和對方壹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正面回應事實或感受,不要對立。比如說,與其說“嘿,我在工作”或者“這不是我的工作”(很容易生氣),不如說“多說說妳關心的事情”或者“我理解妳的失望”。把握好每壹個交流的機會,因為很多時候妳可能會因為壹點點心不在焉而和別人疏遠。
人們想聽妳是否同意他們,而不是妳的想法。很多人都在抱怨別人不聽自己的,卻忘了自己也不聽別人的!妳可以給出妳所有的意見來表明妳在聽,說壹些這樣的話:a .“多說說妳關心的事情”b .“妳關心的事情怎麽了?”c .“我對妳剛才說的很感興趣。能告訴我是什麽讓妳這麽相信嗎?”d .“妳為什麽對壹件事這麽滿意?”
記住別人說的和我們聽到的可能會導致誤解!我們個人的分析、假設、判斷和信念可能會扭曲我們聽到的事實。為了確保妳真的理解了,重復妳所聽到的和妳所想到的,並問:“我理解得對嗎?”如果妳對某人的話有情緒反應,就直接說出來,並詢問更多信息:“我可能沒有完全理解妳說的話,但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了。我覺得妳說的是XXX的意思。妳是這個意思嗎?”
坦率地承認妳造成的麻煩和錯誤。對截止日期做出承諾。如果妳需要別人的幫助,用妳的能量去影響他們。例如,如果妳想更新某人的電腦並在她的辦公室工作,妳可以說:“我知道在這個不方便的時候打擾妳是不禮貌的,但我會感謝妳的合作。”我們的維護工作可以使您的工作系統恢復正常。我們下午3點來找妳,5點完成工作。"
沒人問妳就不要指指點點。說壹些明明知道會對某人有好處,卻說不出口的話,真的很頭疼。使用委婉的表達方式,比如“可能是……”或者“我也遇到過這種類似的情況,如果妳覺得有用,我願意和妳分享更多我的經驗。”以上都比說“妳該怎麽辦”好。
求同存異。妳們兩個喜歡什麽(盡量不要意見相左)?說出妳的觀點,找出相似之處。比如“我覺得這個計劃可以讓妳成功。”
記住改變會給人們帶來壓力。用妳的熱情去影響妳的員工,他們不會改變,不會失控。在這個混亂的世界裏,這可以讓我們平庸的生活更加溫暖。所以如果妳在某個人身邊,或者妳需要他為妳做某件事,在妳需要幫助的時候,盡可能的告訴他。如果可能的話,告訴他妳也想幫助他。
思維活躍,註意力集中。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或者根據環境給出自己的經驗。許多被認為是成功的人,包括職業運動員和文人,都有積極的思想。問問自己“這東西好在哪?”或者“我能從中學到什麽?”保持樂觀。別忘了采取不同的方式減壓,讓妳的工作更愉快。
大多數人,包括妳自己,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這不是壹件壞事,這使我們能夠保護自己。不要以為會有人知道妳的自私。說什麽對妳最重要,問別人什麽對他們最重要。這將為妳們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提高妳的聽力技巧。許多人認為他們的聽力很好,但事實是大多數人根本不聽——他們只是說話,想著接下來要說什麽。傾聽意味著問好問題,排除雜念,比如接下來要說什麽,接下來要見誰,外面發生了什麽等等。如果有人話中帶刺,往往是因為他心裏藏著恐懼。他們想要妳做的只是進行壹次真實友好的對話。
生活在城市裏的人,每個人都有疏離感,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心理上築起了壹堵墻,彼此隔絕,自我保障。我們渴望找到壹個願意傾聽的朋友。
人們通常只聽到他們喜歡聽到的,或者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解釋他們聽到的。往往這已經不是對方真正的意思了,所以人們在“聽”的時候往往只能得到25%的真實意思。
為了改善人們的交流,我們應該提倡“積極傾聽”。所謂主動傾聽,就是主動去傾聽對方在說什麽,掌握真實的事實去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被動的去聽對方在說什麽。
顧客說話的時候,懂得中間點頭,適當拍手,就像吃飯的時候放壹點醬油,壹定會讓食物更美味。想成為銷售行業的佼佼者,就要在聽力上下功夫。如果客戶不說話,妳的生意肯定會失敗。
如果妳聽不懂別人說的話,可能是因為妳在精神上,錯過了某個點。如果妳不用心、不積極地聽,妳會得到錯誤的信息。全神貫註於說話人說的話和提出的問題,發出明確的信號,表明他在乎自己說的話,這樣可以保證雙向溝通。
在聽人說話的時候,壹定要盡可能的和他們交流,就像在說話壹樣。妳要用心聽,但是如果妳不把話說清楚,說話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如果妳沒有回應,沒有回應,說話的人就不能確定妳是否明白。表明妳對內容感興趣是壹種反饋,可以鼓勵說話者繼續說下去。這裏有壹些簡單有效的方法來表明妳在聽。
表明妳的興趣。
妳可以用下面的方法來表明妳對妳所說的內容感興趣:
保持眼神交流:傾聽時,妳必須看著對方的眼睛。人們根據妳是否看著對方來判斷妳是否在聽和吸收妳說的話。
讓人家把話說完:讓人家完整地把話說完,不打斷,說明妳很看重交流的內容。人們總是把打斷別人的話理解為尊重自己的想法,其實是對對方的不尊重。
同意:點頭或微笑可以表示同意正在說的話,表明妳同意說話者的觀點。人們需要感覺到妳在用心聽。
集中註意力:把分散註意力的東西(如鉛筆、鑰匙鏈等)放在壹邊。)妳可以塗鴉或玩耍,妳將不受幹擾。人們總是把亂塗亂畫、擺弄紙張或看手表理解為心不在焉——即使妳是認真的。
放松自己:采取壹種放松的身體姿勢(比如將頭微微向壹側傾斜,或者將身體重心向壹側傾斜),妳會得到這樣的印象,他們的話讓妳全神貫註。
所有這些信號使妳與之交流的人能夠判斷妳是否在專心聽他們說話。
檢查妳的理解能力。
要檢查您是否聽清楚並正確理解了信息(尤其是打電話時),您可以執行以下操作:
解釋信息:用自己的話重復妳所聽到的,妳可以確定妳是否準確地接收了信息。
提問:通過提問,妳可以檢查自己對信息的理解,讓說話者知道妳在積極傾聽。
以上雙向活動不僅能使妳獲得正確的信息,還能使說話者專註於他真正想交流的內容。
傾聽的原則
站在對方的立場,認真傾聽:
每個人都有他的立場和價值觀,所以妳壹定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認真聽他說的每壹句話,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批判或評判對方的想法,要和對方保持理解的態度。
能夠確認自己理解的是否是對方所說的:
妳必須著重重復對方說過的話,以確保妳的理解與對方的壹致,比如“妳剛才說的是真心話嗎?”還有“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聽錯,妳的意思是……”。
能夠表現出真誠細心的態度,傾聽對方的話語;
要真誠地註視對方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妳在客戶談話的時候東張西望,看表,翻看手頭的資料,妳的生意很可能就要泡湯了。
傾聽技巧
銷售人員在聽客戶談話時,最常見的弱點就是只裝著聽客戶談話,心裏等不到時機。他想說出自己的話,完全拋棄了“聽”這個重要武器。妳聽不到客戶的意圖和期望,妳的銷售就像壹支失去方向的箭。
喬·吉拉德(Joe girard)向壹位客戶出售了壹輛汽車,交易進展順利。當客戶準備付款買車時,另壹名銷售人員和吉拉德聊起了昨天的籃球賽。吉拉德津津有味地和同伴們談笑風生,伸手去取車。沒想到客戶突然轉身就走了,連車都沒買。吉拉德壹整天都在苦苦思索,想知道為什麽客戶突然放棄了他已經選擇的汽車。晚上11點,他終於忍不住給客戶打電話,問客戶突然改變主意的原因。客戶在電話裏不高興地告訴他:“今天下午付款的時候我跟妳談了我們的小兒子。他剛剛被密歇根大學錄取,這是我們家的驕傲,但妳根本沒聽到,只是和妳的搭檔聊籃球賽。”吉拉德明白,這次生意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她沒有認真聽客戶談論她最喜歡的兒子。
傾聽是銷售的好方法之壹。日本銷售大王市原說:“對於銷售來說,傾聽比口才更重要。”銷售人員可以通過傾聽獲得客戶更多的認可。
如何與客戶建立有效的溝通是長期困擾銷售人員的問題。妳追求的是短期的銷售成功嗎?還是想和客戶保持長期關系?妳能如願成功銷售任何產品嗎?或者說,妳知道客戶需要什麽嗎?妳知道與客戶溝通的技巧嗎?哪種溝通方式最有效?這裏有三種不同的溝通模式——禮貌待客、技能提升和個性化服務。哪種溝通方式更適合妳的公司?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三種模式,這裏舉壹個簡單的例子。有壹家乳品店,有三個服務人員,小李,大李,老李。當妳走近小李時,小李面帶微笑,主動提問,壹會兒問候妳的天氣,壹會兒聊孩子的近況,聊壹些與買牛奶無關的事情。小李的方法是對客人有禮貌。大李用另壹種方式說,我能幫妳嗎?妳想要哪種酸奶?我們給我們的長期客戶提供優惠待遇。如果溫度高於30℃,可以每天來這裏免費喝壹杯酸奶。妳想參加這次活動嗎?大李的方式是技能提升。老李的方式更成熟老練。他跟妳聊妳每天的飲食需求,問妳喝什麽牛奶,含糖的還是無糖的。也許妳是糖尿病患者,也許妳正在減肥?而老李總會找到壹款最適合自己的乳制品,告訴妳如何保持牛奶的營養成分。老李提供了個性化的溝通模式。
那麽,以上三種模式,妳認為哪壹種更適合妳的公司呢?哪種方式最有效?這三種模式之間有什麽內在聯系?下面的調查可能和妳的直覺大相徑庭。
其中壹個問題是,銷售人員使用的非語言服務是否總是與語言服務保持壹致。如果兩者壹致,這三種模式會起到很好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技能提升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
但是,如果提供的語言和非語言服務信息不壹致,顧客傾向於相信非語言反映的服務信息。也就是說,如果壹個銷售人員被訓練得看起來很有禮貌,但他的肢體語言可能透露出他內心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或與客戶打交道,那麽禮貌待客就失去了意義。同樣,技能提升也不會因為銷售人員的不友好或粗心大意而達到預期效果。只有個性化的服務才能將語言和非語言信息完美地結合起來,這是因為銷售人員和客戶由於長期的溝通而建立了深厚的關系。
銷售人員最重要的口頭交流是開場白和結束語。因為人們在交流的時候很容易記住開頭和結尾發生了什麽。因此,銷售人員在與客戶溝通時,要特別註意開頭和結尾的禮貌問候。
禮貌待客講究即時反應,包括即時時間、即時空間和即時語言。所謂即時時間,就是對及時進來的客戶打招呼。比如,只要客戶來到銷售窗口1米範圍內,就要在5秒內打招呼,讓客戶感受到妳的熱情接待。Space instant在距離上接近客戶。親密程度因各地文化背景不同而不同。語言的即時性是指當客戶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問題時,可以迅速做出反應,而不是說“那不是我部門的事”或者“我不是妳要找的人”。微小的語言差異往往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所以還是用積極的語言比較好,比如“讓我們看看是什麽問題”,比用消極的語言“這個問題需要琢磨壹下”要禮貌得多。
對於技能提升,調查人員列出了至少15種掌握客戶與銷售人員溝通技巧的方法。如承諾、威脅、榮譽感、積極尊重、消極尊重等等,都與人性的弱點有關。銷售人員要充分了解人性的特點,並將其融入銷售語言中,激發消費者的被愛、不錯過交易、眼光獨到、時尚入流等心理預期。
調查表明,大多數成功的營銷術語都有以下規律:創造需求——引起興趣——引起欲望(通過人類的任何壹種需求),最後采取行動。
非語言信息甚至可以影響客戶在與客戶溝通過程中的潛在情緒。例如,在雞尾酒會上,那些笑容燦爛的服務員得到的小費平均比笑容不多的服務員多幾倍。同樣,把零錢放回顧客手裏,或者在買單時拍拍顧客的肩膀,也可以獲得10%的額外小費。靠近顧客,或者蹲下與顧客進行眼神交流,也會增加小費的數額。
總之,個性化溝通模式是最有效的模式,但需要更多的訓練和實踐。而且和其他模式壹樣,它的有效性也會因為銷售人員的細微辨別而大打折扣。對零售業的調查表明,肥胖的顧客,不註意衣著的顧客,與銷售人員不同的顧客(如性別、種族、等級、年齡)和挑釁的顧客,都不會得到及時禮貌的服務。對女性的服務不如男性快,對身體殘疾者的服務比身體健康者好。這些都說明,只有通過培訓,才能逐步消除服務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