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小學校長,12教育局長,我壹直在想:壹個人的成長中,最重要的影響是什麽?
我申請了加州理工學院波莫納學院嬰幼兒教育方向的訪問學者,繼續尋找答案。
那天晚上,因為喝了點茶,我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淩晨,隔壁傳來小孫子四處走動的哭聲。哭聲越來越大,令人心碎。
我知道我不應該幹涉,閉上眼睛想快點睡著。
但我壹閉上眼睛,在寂靜的夜晚,我能聽到的只有哭泣。掙紮了幾分鐘,還是沒忍住。我起身推開女兒女婿的門。女婿和豆豆僵持不下,誰也不肯讓步。
五個月大的豆豆躺在嬰兒床裏哭,伸出雙手想抱抱。女婿瞪著床邊的孩子說:“妳越哭,我就越不抱妳……”。我奶奶真的很心疼,就拿起口袋輕輕搖了搖。
第二天壹早,女兒很認真地對我說:“媽媽,妳這樣做是不對的。”
我昨晚才知道,作為壹個祖母,我的行為越界了。但我還是忍不住解釋:“我喝完茶就睡不著,聽到我壹直在哭就有點不耐煩了。”
女兒說:“我知道我老公這樣做不對,但是妳突然進來我很難和他就這件事溝通。”
我誠懇地向女兒道歉,說:“對不起,媽媽不會再這樣了。”
2017,女兒考上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在讀完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後,她將完成住院醫師培訓,並獲得醫師執照。她至少有32歲了。她希望先結婚生子,然後繼續讀完博士。
我和老公支持她的決定,想為她分擔壹些。我決定辭去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的職務,去美國陪她,多了解美國的學前教育。這幾年壹直在研究0-6歲嬰幼兒的教育問題。
2018年底,女兒在美國生了順風車。
在最初的八個月裏,我的女兒和女婿做了所有的洗澡,餵食,換尿布和哄我睡覺的事情。白天除了學習,我還會幫女兒看孩子。即使晚上聽到哭聲,我也會克制自己不去幹涉。
那天晚上,我第壹次也是最後壹次跨過了那條線。
養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他們需要完整的經歷和承受。同時,夫妻之間的溝通順暢也很重要。如果長輩貿然幹預,會造成誤解,也不利於孩子的教育。
在我們家,每個人的關系都是自由平等的,互不告知對方的生活,也不越界。盡職盡責。
家庭成員最重要的是互相信任和幫助。
和女兒女婿住了整整壹周年,我們從來沒有吵過架,也沒有臉紅過。
找阿姨,我有壹個要求:這個阿姨要能在我們家工作五年以上。
我從來不訓練我姑姑,也不對她提出很多要求。阿姨壹開始經常對豆豆說“不”,豆豆壹聽就哭了。讓我的阿姨看看如何正確面對搭車的需求。阿姨看了很多,漸漸就學會了。
現在阿姨越來越愛笑,愛誇孩子。她常說:“我們家是全托裏最帥的。”
女兒和女婿都過敏,甚至是生完之後。所以在添加輔食的過程中,節奏很慢,每壹種食物都會給他壹點點嘗試。
時間長了,以前吃了會讓身體發紅的食物,會有壹些小反應,但是現在已經逐漸適應了,體質也越來越好。
平時我們不餵也不逼孩子吃。給他壹個菠蘿,他可以隨便抓著捏。吃的自由是最基本的。如果父母的條條框框太多,會壓抑孩子的主動性。
穿衣打扮也是壹樣。中國孩子的特點是穿很多衣服。都說“有壹種冷,讓他們媽媽覺得妳冷”。其實孩子新陳代謝很快,不容易覺得冷。很多時候,孩子哭,不是餓了,就是太熱了。
我在家只穿長袖,被子很薄。我冬天出門時穿厚外套。這讓孩子很舒服。大人被裹得裏三層外三層都受不了,更別說小孩子了。
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他的內在動力會變得強大,會更有興趣去探索世界。
兩歲的豆豆第壹次害怕滑滑梯,打電話給老師“啊啊啊”尋求幫助。老師沒來他先把襪子扔了下去,發現什麽也沒有,慢慢轉過身試圖滑下去。
幾次之後,他能夠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自由滑行。他會從滑梯下面爬上來,然後滑下去。這就是孩子驚人的成長速度和驚人的學習能力。
我總結了父母保護孩子的三個原則:不越界的保護和呵護;非強加的靈感和指導;計劃外的支持和幫助。
我是壹個不那麽傳統的母親。
我的女兒青青出生於1993。在她出生後的9個月裏,我在家裏全心全意地照顧她。
我回到工作崗位後,上幼兒園接送,晚上陪孩子玩,睡覺,都是夫妻二人完成的。
女兒小學壹年級。我是勝利小學的校長,工作很忙。我們家搬到了勝利小學邊上,公公婆婆和我們住在同壹個小區。
學校離家近,女兒自己步行上下學只需要十幾分鐘。放學後,她去爺爺奶奶家做作業,吃晚飯。然後她就回了家,玩了壹會兒就早早睡了,每天都很規律。
我們家很民主。我在家很少說話,從不盯著她看壹分鐘,從不檢查她的作業,也從不報任何培訓班。我女兒很清醒。她每天放學回家第壹件事就是做作業,做完了再玩,養成了好習慣。
女兒上二年級的時候,壹個朋友的孩子也住在我們家。兩個孩子壹起長大,寫完作業壹起玩,什麽事情都自己商量解決。
偶爾會有“偏差”。到了四年級,課業變得更加困難。女兒覺得學習很辛苦,壹個星期沒交作業。
剛開始她只少做幾道題,後來每天只做壹道題,後來幹脆不做了。老師來找我抱怨她的女兒翹了作業。
我和老公問女兒:“如果妳不想做作業,那就別做。出去玩逛逛……”
平時很少批評她。女兒壓力很大,馬上說:“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會翹作業了。我會改的。”
父母每天說的太多,但是沒有用。如果他們說得太多,他們的孩子會很累。偶爾嚴厲壹下還是有效果的。
現在很多家庭裏,父親嚴肅,母親溺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相反,爸爸幽默輕松,媽媽嚴厲壹點,原則性強壹點,會更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當校長很忙。有壹次,我精心化了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想和老公壹起去參加壹個社交活動。
結果壹個電話打來,說丟了壹個孩子。我趕緊卸妝跑到公安局,調監控,找人。我到家時已是午夜了。
但是不管多忙,我都會陪女兒壹整天,周末帶她出去玩。這是我必須做出的承諾。
我在崇文當校長的時候,女兒在崇文讀書。為了女兒的學習,我不選班,不選老師,我就按照套路來。班主任安排了壹個精神有些問題的男生和他女兒同桌四年,我沒有幹預。
有壹天,我女兒放學打掃衛生的時候,那個男生用凳子砸了她的頭,她頭上立刻鼓起了壹個大包。我很苦惱。回到家,我問她:“親愛的,妳頭疼嗎?”她說:“媽媽,他不是故意的。”。女兒有這樣的心態,我就放心了。
我的女兒是壹個有責任心和愛心的孩子。她沒有成為班長,卻保管了六年的班級鑰匙,每天都是第壹個到校,最後壹個放學。
她考上了杭州外國語大學,我在學校分享甜食。很多老師發現她是我女兒後都很驚訝。
我開玩笑地問她。人們說妳母親是壹位偉大的校長。妳怎麽想呢?她說,我不想在媽媽的學校。
沒想到,平日裏這麽用心,孩子還是會有壓力。
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資源,安排孩子的未來。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可能是負擔和壓力。
我希望給女兒自由,讓她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女兒在高壹的時候決定當壹名醫生。她對她父母的工作不感興趣。我們告訴她當醫生很難,但她堅持。
我們幫她找了三個機會體驗:壹是去浙大生物實驗室學習;二是去浙二醫院看病做手術;第三是去邵逸夫醫院的生殖中心呆壹天。
經歷了這麽多,她覺得還是喜歡醫生這個職業。我們會給她未來職業方向的選擇。
高中畢業後,女兒考上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了四年生物學後,她想獲得臨床醫學博士學位。這個很難。
我女兒成績很好。她在醫學考試中名列前3%,在外語考試中名列前5%。她認為她壹定會被錄取,但是她失敗了。她意識到這個專業,美國各大醫學院通常不招收外國學生。
又經過壹年的努力,女兒終於考上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臨床醫學院。
我和老公對於找對象也是比較開明的。女兒本科的時候有壹個很好的男朋友。
我們曾經和她討論過:“妳認為找男朋友最重要的三個標準是什麽?”
她說:“第壹,可靠負責;第二,壹定有比我優秀的地方,有讓我佩服的地方;第三是性格外向,脾氣溫和,沒有不良嗜好。”
拿到醫學院的offer後,我們和她有了更正式的交流:“小莫符合妳的標準嗎?”
她說:“現在沒有壹個可靠的人。他比來的更靠譜。”
女兒的男朋友很有藝術細胞,擅長音樂和數學,開朗活潑,經常組織各種聚會和活動。女兒跟他,很互補。
他們從大壹開始就在壹起了。當時我們的態度是:不反對,不批準,不開會。她考上研究生後,我們覺得感情是她自己的事,她有判斷能力。
父母沒有必要在尋找伴侶的問題上過度控制孩子。
我們養了女兒20多年,能傳遞到孩子心裏的價值觀已經被深深的埋藏了。如果她的標準和我們完全不壹樣,那應該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我和女兒的關系壹直都是,關心,獨立。我們壹家三口經常躺在沙發上無話不談。
女兒帶同學來家裏玩,我就湊過去和他們聊天,多了解壹下這些90後的想法,進入這壹代年輕人的世界。
受了這麽多年的教育,很多人都覺得我從小就是個優秀的孩子。其實我很調皮。我曾經是老師眼中的“差生”,也被老師斷言肯定考不上大學。
我出生在浙江富陽壹個叫神武的山溝裏。村裏只有二三十戶人家。
爸爸18歲參軍,在福建惠安的部隊機場做後勤工作。三歲的時候,我媽帶著我和弟弟壹起去了福建。
我們家住在小洋樓。父親是營級幹部,身邊有貼身勤務兵。連牙膏都是早上擠的。
小時候的性格像個男孩子,粗心又調皮。
軍營裏有壹個遊泳池。父親教我遊泳,教了壹段時間我就煩了。
我壹個人在遊泳池裏撲騰。我腳滑了壹下,壹不小心,從淺水區滑到了深水區,喝了好幾口水才被大人拉上來。
浮幾下,喝幾口水,自然就學會遊泳了。
中午,我和弟弟經常假裝午睡。爸爸出門,我們就穿上還沒幹的濕短褲,翻窗去遊泳。
等爸爸快回來了,阿姨會給他通風報信的。我們趕緊爬上岸,穿上幹短褲,躺下裝睡。夏天的每壹天都是這樣。
父母很開明,對我們日常的“小淘氣”視而不見。當涉及到原則問題時,這是非常嚴重的。
哥哥九歲的時候,有人告訴他:“把妳家的錢拿出來,埋在門口的大樹下。過兩天,還會增加。”哥哥信以為真,從抽屜裏偷了壹張十元和壹張五元的鈔票,埋在地下。
很快,我媽發現錢少了,問我弟錢去哪了。我哥說是埋在門口的樹下,跑出去挖。什麽都沒有。
母親關上門,用竹簽打我弟弟,直打到床下。拖出來繼續打。
舅媽在門外哭著喊:“別打了!別打了!”我和弟弟擠在門邊,很害怕,拉著阿姨的衣角壹直哭。
雖然家裏條件不錯,但是我沒有嬌氣的脾氣,每天做家務。十歲的時候,我可以帶著四瓶開水跑三層樓,冬天在冰水裏切魚...
爸爸對我們很嚴格,不允許我們睡懶覺。每天六點,軍號壹響,全家都要起床。
從小在部隊訓練場爬上爬下,跟野孩子壹樣。有壹次我不小心把壹個木尖戳進了手指,整個手指甲都掉了。我沒當回事,過段時間就自己長出來了。
從三歲到八歲,我在軍區大院住了五年,也鍛煉了我的精神和體質,讓我變得勇敢。
小學二年級,父親退伍回了老家,我們壹家回了諸暨次塢。我在外婆的神武學了半年。
和當地村民相比,我們的家庭條件要好壹些。我每天穿壹件繡花領口的白襯衫去上學。
我在部隊裏已經習慣了狂野。我喜歡玩,不努力學習。復式班的老師總是罵我:“繡花枕頭都是爛草包!”"
我最喜歡的就是拔豬草,每天都在想。
在課堂上,把籃子放在桌子旁邊。放學鈴壹響,我就拿起籃子跑上山。後山有梯田。我喜歡冒險,帶著籃子壹層壹層往下跳。我壹點也不害怕。
春天的時候,豬草又綠又嫩,感覺特別好。春天經常在竹林裏看到尖尖的竹筍,偷偷拔壹根,藏在豬草下面。
第二年轉學到諸暨市次塢中心小學就讀。我的成績壹般,但我玩得很開心。
父親退休後,我在大溪糧管所工作,母親在供銷社工作,兩人都很忙。家裏沒有那麽多條條框框,三兄妹自由成長。
我活潑,我瘋狂,我喜歡湊熱鬧。如果有什麽新東西,我會第壹個去看。
小學五年級那年夏天,八月初三,鎮上舉行壹年壹度的應店街交流會。
中午我忽悠了壹群身邊的同學說:“老師說今天下午不上課,叫我們去趕集。”最後,全校有壹半的學生離開了學校,去了市場。
我和班裏五個同學走在最前面,看到壹個同學的叔叔開著拖拉機路過,就停下來坐在上面。
老師發現大家都在校外跑。我也不知道怎麽回事,就趕緊追了出去,把他們接了回來。但是我們六個人已經上了拖拉機走了。
我們逛了逛應店街,每人買了壹根拐杖嚼著,有說有笑地走回學校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
路上遇到壹個剛放學的同學,說:“妳完了。老師在學校等妳。”
副校長把我們六個人叫到學校會議室,嚴厲批評了壹頓。學校門口墻上貼著處罰通知,老師叫家長來收人。爸爸把我禁足了。
我喜歡在課堂上說話。老師還沒問完,我就開始說話了。老師在我的評語裏經常有這樣壹句話:“我喜歡在課堂上胡說八道,破壞課堂紀律。”
這個評論伴隨了我整個學生時代。
有壹個老師,我特別感謝她。她是我在次塢小學的語文老師,她姓蔣。初二剛轉到這裏,基礎很差,字寫的歪歪扭扭。她很有耐心,壹筆壹劃地教我。
她總是對我媽媽說:“妳女兒很聰明,將來會成功的。”
江老師是第壹個看到我身上閃光點,相信我能行的老師。她的鼓勵給了我信心和希望。
我進入二碼頭初中後,成績壹路走高。但是我活潑愛說話,另壹個老師不太喜歡我。
有壹次,她指著我說:“妳這種人考不上大學。”
我當場推了回去:“我決心給妳考個大學。”
要考上大學,第壹步是進諸暨中學,這是當地最好的中學。
班主任說,諸暨中學的大教室有很多臺階,實驗室有水龍頭。我很向往,就為了臺階和水龍頭,壹定要進去。我開始非常努力地學習。
最後考上了諸暨中學,在班裏排名21。諸暨中學的日子波光粼粼,意氣風發,無比無憂無慮。
有壹次,我帶著班裏的三個女同學去學校後面偷香。我壹爬樹就被壹個老教師發現了,並向院長匯報。我們每個人都被罰寫檢討,在全校晨會上宣讀。
年紀大了,但調皮的性格沒變。在班上,我是“老大”,男同學都說我是他們的“精神領袖”。
我們組建了我們學校的第壹支女子排球隊。為了鍛煉身體和意誌,班主任讓我們每天早起跑壹萬米,而且刮風下雨,冬天下大雪。後來我們女排在浙江省拿了冠軍。
我特別喜歡物理課。我是機智的。老師提問的時候,我是第壹個舉手的。
我們的物理老師很好。上壹堂精彩的物理課,他從來不需要教案,教鞭,壹支粉筆,壹包煙。他總結了高中物理的十個題目,壹壹列舉,都是精華。
但是當我去跟他說我想高考選物理專業的時候,他直接反駁我,說女生不適合學物理,不讓我填。
對被反駁充滿期待,又有點失落和不甘心。
如果不選物理,我會給自己選壹個喜歡的專業。每天沈浸在圖書館看書,漸漸覺得學心理學也不錯,可以更好的了解人,洞察世界。
我高考的第壹誌願是同濟大學,第二誌願是杭州大學。最後以529的成績考上了杭州大學,學習教育心理學。
媽媽說杭州很美,是她夢寐以求的地方。她小時候家裏窮,沒有條件讀書。她希望我能去杭州讀大學,留在杭州。
65438到0985,進了以“自由”著稱的杭州大學。學校每周都有活動,比如舞蹈、詩歌、音樂會等等。
大學畢業後,我找到上城師範學校校長張,自我介紹:“我是學教育心理學的,想在這裏工作。”
張校長很愛才,給了我很大的空間和自由去做研究。張校長也無條件支持我的壹些想法。我在壹所進修學校做了八年的教研員。
7月9日,1997,上城區教育局突然找我談話。黨委書記王金城告訴我,“妳很優秀。我們希望送妳去勝利小學當校長。”勝利小學是壹所百年名校,名聲很大。
我壹驚,說:“當校長?”我沒做過,我不會做。"
“沒關系。”他笑著說。
“妳什麽時候當校長?”我問。
“妳明天就去。”秘書說。
7月10,我騎車去的。當時勝利小學在西湖大道梅花碑口。我停下自行車,走進去。門口有壹個值班老師。
她攔住我:“餵,妳是做什麽的?”
我說:“我是來當校長的。”
這時,勝利小學的副校長王大軍走了出來。他對值班老師說:“對,對,她是來當校長的。”
29歲那年,我騎自行車走上了校長的崗位。在此之前,我沒當過壹天小學老師,也不知道怎麽當校長。
我也不慌。既然沒做過,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吧。
組建新的團隊,招聘高學歷人才,民主治理,讓所有教師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學校的發展...
我不按套路出牌,顛覆傳統。很多人對我有意見,不斷舉報信。
有壹次學校開大會,我坐在操場的臨時主席臺上發言。我習慣性地脫了鞋,光著腳走了...臺下有人看到了,覺得不雅,我就寫了舉報信。哈哈,我爸從小就說我是坐著還是站著。
我認為教育應該啟迪人,而不是約束人。如果教育成了對人的約束,這個不允許,那個不允許,人的內在動力就會被抹殺。這孩子在家,不在這裏也不在那裏。到了學校,這裏不允許,那裏也不允許。活力和動力在哪裏?
5月,1998接到通知,西湖大道要拓寬,勝利小學要拆遷。經過多方協商,勝利小學在鬥福二橋廠房內過渡兩年。在這兩年的過渡期,我們開始構思孵化崇文實驗學校。
我壹直認為,學校不僅是學習的地方,也是學生交流和活動的地方。生活就是教育。
1997到2003年,我擔任勝利小學校長六年,創辦了全國第壹所專門針對小班化教育的崇文實驗學校。2003年,我被任命為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副局長,次年去芝加哥讀公共管理碩士。
2007年,組織讓我做上城區教育局局長。2014,調入杭州市教育局任副局長。
感覺自己離壹線學校,老師,學生有點遠。想了想,我覺得還是以壹線教育服務為主。
2065438+2007年6月,我辭去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職務。
我壹歲的時候,女兒讓我們帶孩子回國。家裏人商量後做了決定:女兒繼續在美國讀醫學博士,女婿每隔幾個月回國壹次。
2019 12我帶著小孫子開車回中國。
每個月我們都會開壹個網上的家庭會議,溝通孩子這個月的情況。達成諒解後,我們會附上壹份詳細的養育費用清單。
我不需要女兒女婿給我們這些錢,我只想告訴他們,這是父母對家庭的貢獻。
這些年來,我見過太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入學而努力。他們關心哪個學校排名高,哪個學校質量好,怎麽讓孩子擠進去。
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妳從哪裏得到的起跑線?不是父母自己的問題。父母的不當行為讓孩子們深受其害。
父母很忙,卻忽略了孩子這個學習的主人的真正需求。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成長需求。我們了解孩子嗎?是否給予適當的支持?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就像壹張白紙,父母總是在上面亂塗亂畫。0-6歲是孩子人生的起點,是最重要的基石教育。
有壹次,我在夏威夷訪問學習時,遇到壹位研究兒童哲學60多年的老教授,期間他也多次訪問中國。
他告訴我,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即對壹件事的好奇和驚奇。好奇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動力。
是的,孩子們經常會問:為什麽動物的耳朵和人的耳朵不壹樣?農場的花草也需要每天喝水嗎?有什麽方法可以讓人不生病?為什麽大人總說時間過得太快?這些問題的背後是孩子珍貴的好奇心,方方面面的照顧都不為過。
之前壹直在思考壹個問題:對教育最重要的影響是什麽?
現在我有了答案:“溫暖”和“動力”。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兩個指標。
溫暖。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妳能給予足夠的愛和支持嗎?孩子能感受到溫暖嗎?這將決定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否建立必要的安全感,給予溫暖。
權力。妳的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被妳保護了嗎?妳鼓勵他探索未知世界了嗎?妳給了他多大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妳在孩子自信的過程中起到什麽作用?
每壹個孩子都是真實的,有生命的,和他的每壹次互動都像是在澆灌壹個新芽。
“溫暖”指數和“動力”指數決定了壹個人想要追求什麽,想要改變什麽,想要成為什麽樣的人。它從根本上影響壹個人的發展,隱藏著孩子快樂成長的秘密。
有壹天,我和兩個企業家的朋友在喝茶。他們說壹個場地剛裝修完,不知道是租還是做辦公室。
我說:“這樣的房子應該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教育。”
朋友樂呵呵地說:“好吧,就交給妳了。”
我們達成了合作。我專註於教育,他們置身事外。非常感謝他們提供了這個平臺,讓我有機會用自己多年對教育的探索服務更多的家庭和孩子。
我們建立了協和幼兒園和新陽幼兒園協和堂。“心陽”就是“心若陽光,則有無限希望。”讓孩子熱烈互動,自由探索。這是我的初心。
0-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期,是孩子的黃金1000天。“心陽”想給孩子壹個溫暖自由的探索環境。
我們想幫助更多的父母閱讀和理解他們的孩子。比如小孩為什麽會咬人?背後隱藏的是孩子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比如小孩扔東西;孩子的固執;孩子不願意分享;青春期叛逆...有100個行為,有100個需求。孩子在用自己的語言向父母呼喊:我需要妳的愛,我渴望被這樣對待。
可惜90%的家長看不懂孩子的“語言”。
能被父母讀懂的孩子是幸福的。我們可以幫助父母理解他們的孩子。
為此,我們開發了針對0-6歲孩子家長的公益培訓課程,教家長如何做“智慧家長”,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授課老師有:北師大邊教授和崇文實驗學校俞國弟校長。
我們還花了壹年時間進行“媽媽力量”評估。妳可以測試壹下妳媽媽的愛的能力,我們會做壹個詳細的分析,給妳媽媽壹個報告。我們想幫助更多的媽媽洞察自己,了解自己的寶寶,了解寶寶愛的方式,以及如何更恰當地愛自己的孩子。
以前,我是壹個調皮的女孩。在經歷了多年的校長和主任後,我成了壹個快樂的奶奶。現在,我想把這些年探索出來的教育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家長。
我壹直相信,培養好壹代人,可以造福三代人。
第壹篇1,杜鵑啼不斷,細雨綿綿不絕。看松柏間的墓碑,活在蔥郁的世界裏。崇拜和清理眼淚和回憶過去壹遍又壹遍。以前的我是微笑的,現在的我離萬裏很遠。只希望生者每壹天都向前,創造快樂。
2,細雨輕風,清明時節斷腸。墳陵園情長,花散香。松柏繁茂,逝者精神不忘。深深地低頭,心裏惆悵,傷心的淚水悄悄滴落。只願逝者安享安康,生者幸福。
3.清明時節雨紛紛,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