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華東地區的智能建築有哪些優勢?

華東地區的智能建築有哪些優勢?

華東智能建築優勢的具體內容是什麽?在這裏,仲達咨詢公司將回答您的問題。

華東地區擁有廣闊而巨大的智能建築市場,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壹。智能建築市場(包括樓宇和小區)起步早,市場大,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入世後,這是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的必爭之地。由於華東地區資金雄厚,據不完全統計,上海至今已建成400多棟智慧建築,200多個智慧社區。其中,已建成的精品工程有被譽為上海智能建築“四大王”的上海博物館、金茂大廈、上海期貨大廈、久事復興大廈、新浦東國際機場等。

華東地區擁有廣闊而巨大的智能建築市場,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壹。智能建築市場(包括樓宇和小區)起步早,市場大,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這是入世後外國企業和國內企業的必然選擇。由於華東地區資金雄厚,據不完全統計,上海至今已建成400多棟智慧建築,200多個智慧社區。其中建設了上海博物館、金茂大廈、上海期貨大廈、久事復興大廈等被譽為上海智能建築“四大王”的優質項目。新建的浦東國際機場、上海大劇院和上海科技城也聞名於世。截至目前,江蘇省已建成200多棟智能建築和150多個住宅小區。南京中信大廈、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新病房樓、江蘇省政協大樓都是優質工程。聚福園、天地小區是建設部示範項目。

關鍵詞:智能建築華東

壹個。華東地區智能建築的發展

華東地區擁有廣闊而巨大的智能建築市場,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壹。智能建築市場(包括樓宇和小區)起步早,市場大,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入世後,這是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的必爭之地。由於華東地區資金雄厚,據不完全統計,上海至今已建成400多棟智慧建築,200多個智慧社區。其中建設了上海博物館、金茂大廈、上海期貨大廈、久事復興大廈等被譽為上海智能建築“四大王”的優質項目。新建的浦東國際機場、上海大劇院和上海科技城也聞名於世。截至目前,江蘇省已建成200多棟智能建築和150多個住宅小區。南京中信大廈、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新病房樓、江蘇省政協大樓都是優質工程。聚福園、天地小區是建設部示範項目。

人傑地靈的浙江,是中國東南沿海科技經濟發達地區,也是建設大省。1997竣工投入使用的浙江日報大廈,在浙江省首次啟用樓宇自動化系統,是浙江省首個3A配置的智能建築,由此拉開了浙江省智能建築建設的序幕。1998竣工的浙江外經貿大廈和華浙廣場都是代表當時浙江省先進水平的智能建築,其中華浙江廣場也代表浙江省參加了建設部組織的優秀智能建築評選。目前浙江省智能建築約有90座,包括浙江世貿中心、杭州電力調度大樓、浙江建行大樓、杭州新火車站、浙江黃金廣場、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商檢大廈等,主要分布在杭州、南京、溫州等地。

二、中國加入WTO後對中國智能建築行業的要求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中國經濟全面融入國際市場,必須遵守世貿組織的原則和規則。根據WTO協議的市場準入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中國智能建築技術將面臨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激烈的市場競爭。但是,我國現行的建設政策法規和行業管理體制與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通行模式存在較大差異,調整、改革和完善現行體制的任務相當艱巨,形勢十分緊迫。

中國加入WTO後,經濟發展的國際化必然對各類建築尤其是辦公樓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這不僅會給新建的辦公樓帶來智能化的要求,也會給面積較大的既有辦公樓的改造帶來智能化的要求。WTO對中國智能建築的要求如下:

1.根據《入世後的對外承諾》,入世五年後,允許外商設立獨資企業,取代現有的駐華辦事機構,可以在中國直接簽訂內貿合同,進壹步保證產品和工程質量。

2.根據世貿組織的規定,中國將通過取消數量限制和關稅減讓來減少外國市場的準入程度。屆時,更多的智能建築產品和系統將進入中國市場參與競爭,這將為我們提供更多的選擇,並獲得更多的利益。

3.隨著國外企業參與到中國智能建築行業的競爭中,將國外成熟的管理體系、規範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技能帶到中國,有助於提升中國智能建築行業的整體水平。

三個。華東優勢

1.健全的學習和積極的學術活動。

以上海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文為首的上海專家,於1994牽頭成立了上海市智能建築工程研究會。這是中國第壹個智能建築學會組織,會員數百人,來自高校、設計院、企業技術人員,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築行業的科技精英。在組織報告、展覽(歷屆上海市智能建築大型展覽)、驗收評估上海市甲級智能建築(如上海久事復興大廈)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文總先生和同濟大學程教授(校長、副校長)的貢獻被載入中國智能建築史冊,功不可沒。以陳仲禮、曲爾蘭、安、高級工程師、上海大學申教授為代表的中青年骨幹專家在國內成長起來,影響很大。1996以南京建築工程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建築智能化研究所、江蘇省建築設計院、東南大學建築設計院為主體成立的江蘇省民用建築學會智能建築學術委員會,也是國內較早的智能建築學術組織,成員200余人。它每年舉行壹次學術會議,奉行“技術開放和市場開放”的政策。常年舉辦國內外廠商的學術報告會和新產品報告會。自辦省內雜誌《智能建築信息》。

2001以浙江省建築設計院為主體成立了浙江省民用建築學會智能建築學術委員會。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青年壹代學會的領導骨幹成長很快,成員已經發展到幾百人。浙江省在組織智能建築報告和展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編寫和發布智能建築標準。

1995上海發布《智能建築設計標準》(DBJ08-47-95),該標準由上海華東建築設計院內部標準修訂而成,是我國歷史上第壹部智能建築標準,對規範我國智能建築設計市場起到了示範和引導作用。2000年,在建設部的領導下,以總工程師文為首的編制組帶領國家專家編制發布了我國(乃至世界)第壹部智能建築設計標準(GB/T 50314-2000),開啟了我國智能建築的新時代,填補了空白。評估專家認為,該標準已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

1998年,在江蘇省建委的領導下,在文總經理的關懷和指導下,江蘇發布了《江蘇省建築智能化設計標準》(DB32/181—1998),並於1999年獲得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在1999中,又引入了三個標準:

(1)江蘇省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檢測規範DB32/365—1999

(2)江蘇省智能建築系統工程實施及驗收標準DB32/366—1999。

(3)江蘇省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評定標準DB32/T367-1999。

構成了壹套完整的標準,促進了省內IB的發展;2001中信實業銀行南京分行大樓(28層,42000平米)通過檢查驗收評定,榮獲江蘇省首屆甲級智能化辦公樓稱號。

3.寫論文寫書成果豐碩。

1995年,上海華東建築設計院首次編制了《智能建築論文選》,其中溫總、瞿二蘭、的龔等論文在國內影響較大,開創了全國建築論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華東設計院文先生為首的編寫團隊出版了壹部大型經典——智能建築設計技術。目前正在修改,第二版即將出版。上海舉辦過歷屆高水平的智能建築報告會,如中國超高層建築技術研討會,具有國際影響力。

同濟大學程教授主編出版了《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設計與施工》(同濟大學出版社2001.6)《智能建築的建築設備》(中國建築工程出版社1997.6438+01)。

上海九海金獅物業公司總經理朱建華總結了上海九石復興大廈建設和物業管理的經驗,與陸維梁教授合作,於2002年8月編寫了《智能建築物業管理》壹書(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築設計院楊紹銀教授先後編著了《智能建築——原理、規劃與設計》(1999.2)、《智能建築實用技術》(2001)兩本書。

4.華東地區擁有廣闊而巨大的智能建築市場。

目前,上海正在申辦2010上海國際博覽會。據估計,2008年上海將有2000座高樓。據壹家外國公司介紹,世界上最先進的智能建築技術可以在中國和上海參觀。江蘇目前正在建設南京地鐵工程(8座車站,投資72億元)和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裏)。由於江蘇成功申辦2005年第十屆全運會,壹座新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最近正在南京興建。新建體育場館22座,將建在江蘇省的無錫、蘇州、常州等地。南京啟動投資6543.8+02億元河西新城建設十大標誌性建築。南京國際貿易廣場、維多利亞國際商務中心、夏花國際廣場、南京仲達科技大廈、聯強大廈、馨子中華廣場、歐洲城、東城大廈、浙江國際貿易中心、杜東大廈等。南京將建設十大體育項目:全民健身中心、皮劃艇激流館、馬術場、中山門體育中心、擊劍比賽訓練館、龍江體育中心二期網球項目、南京中山國際公園、環湖體育帶、南京足球訓練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建築約有數百棟,市場蓬勃發展,包括杭州凱悅酒店、杭州國際金融大廈、杭州國稅局大樓、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杭州日報大廈、杭州海關大樓、杭州第二長途電信樞紐大樓、浙江人民大會堂、杭州濱江區行政中心、元華廣場、湖州市中心醫院、義烏市中心醫院、湖州市能源調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興市行政中心等等。杭州地鐵工程也已經開工。浙江省的智能建築是近兩年才後來居上的。建成了數百棟智能建築,數百個智能小區。近年來,杭州大劇院、杭州市民中心和浙江電力大廈相繼在杭州建成,資金投入巨大。最近智能新項目的發展速度和數量都在全國名列前茅。

5.華東地區有大量的外資企業生產基地和實力雄厚的智能建築承包商。

近百家公司在建設部獲得系統集成和單項資質,其中上海27家,杭州20家,南京28家。他們承擔了上海金茂大廈、上海浦東機場等數百項智能化工程,積累了大中型智能化工程的建設經驗,享有良好的聲譽。壹大批外資企業的生產基地和辦事處落戶上海。

四個。做好本職工作,迎接入世挑戰

1.認清國際智能建築發展趨勢,促進智能建築健康發展。

21世紀是信息社會中知識經濟和生態文明的時代。從大方向看,國際先進生產力水平正在利用掌握的智能高科技建築探索人類生存、生產、生活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目前智能建築直接采用的技術有建築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自動化技術。21世紀智能建築領域,信息網絡技術、控制網絡技術、智能卡技術、可視化技術、移動辦公技術、家庭智能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含藍牙技術)、數據衛星通信技術、雙向電視傳輸技術等。,將得到更深入和廣泛的開發和應用。特別是開放式控制網絡技術正朝著標準化、廣域化、可移植性、可擴展性和互操作性的方向發展。

然而,智能技術只是壹種手段。就智能建築作為整體建築物業產品的技術發展而言,“可持續發展技術”是21世紀智能建築技術發展的長期大方向。因此,除了繼續利用上述已有的智能高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外,新興技術發展如環保生態學、生物工程、生物電子學、仿生學、生物氣候學、新材料科學等。正在向建築智能化的多學科、多技術領域滲透,以實現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於是,國際上也形成了所謂的“可持續發展技術產業”。目前,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在開發利用這些高新技術,處理垃圾、汙水、廢氣、公害,節能節水,消除電磁汙染,資源可持續利用,建設人工生態環境等。他們還試圖利用高新技術大規模建造智能綠色建築和智能生態建築,“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

2.認識到與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努力向國際標準靠攏。

21世紀智能建築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將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訊、管理、公共服務、文化等復雜的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結合起來。

由於智能建築系統是壹個多學科、多技術的系統集成整體,開放互操作系統技術的標準化已成為實現智能建築及其產品、設備和系統產業化技術水平的核心關鍵。目前國際建築行業公認的先進的開放系統工業協議標準技術有兩種:壹種是美國Echelon公司LonWorks技術的LonTa1k標準協議;另壹個是美國供熱、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協會(ASHRAE)制定的樓宇自控網絡數據通信協議(BACNET)。BACNET也成為了美國國家標準和歐洲標準的草案。兩者都是基於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開放系統互連模型(OSI)。所以兩者在開放系統技術上可以互補互賴。前者側重於現場控制領域,後者側重於信息應用領域。而且在BACnet協議層的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的五種選擇中都包含了LonTalk協議。而且,這兩種技術都在不斷改進和發展。嚴格來說,我國智能建築開放互操作系統技術發展的研究還沒有真正起步,缺口還蠻大的,急需投入。南京工業大學智能建築研究所正在開發壹種新的國產樓宇自動化系統。

3.努力做好學習(社團)工作。

根據世貿組織的原則和規定,加快行業協會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規則,調整優化行業組織結構,成為增強行業自律的自治組織,協助政府建立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建設部已批準成立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工程智能分會。這是加強我國智能建築行業管理的壹件大事。華東作為地方院(協)要在上級院(協)的領導下努力落實,加強市場管理,防止低價惡性競爭,確保項目健康實施。有條件的地方爭取建立地方行業協會。

4.加強團結合作提高學術水平。

目前華東地區(上海、浙江、江蘇)的學會應加強團結,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學術水平,加強合作舉辦報告會和展覽。同時,積極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爭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舉辦國際智能建築研討會,提高我國的學術地位和聲譽。

5.加強宣傳,提高建設業主的認識,做好定位和管理。

由於部分業主過於迷信智能建築,必然會產生“重建設輕管理”的想法。他們認為既然“智力”應該是萬能的,更何況他們只是把這個項目的投入當成了提高“價值”的目的。他們不知道智能建築工程是當前信息時代物業管理的重要基礎,也沒有意識到日常運營所需的微薄投入可以獲得高額利潤的回報。因此,建議國家政府部門盡快出臺相應的政策、管理規範和服務制度,將制度的日常運行和管理強制納入正常軌道,以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

6.協助政府做好註冊電氣工程師的審核和培訓工作,提高工程技術人員水平。

據了解,國家人事部將於2003年6月首次參加註冊電氣工程師考試。其中建築電氣行業屬於這個系列,大部分智能建築弱電設計師都要考這個系列。目前相關單位正在編寫復習參考資料,建議華東也做好考試復習培訓。最後,筆者衷心希望華東智能建築行業在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下,在業主、設計師、工程師、專家的努力下,建設出更多高質量的智能建築工程。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