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培養孩子的耐心?

如何培養孩子的耐心?

耐心是壹切智慧的基礎。——柏拉圖耐心和毅力總會得到回報。——愛因斯坦做不了小事的人也做不了大事。——羅蒙諾索夫任何失去耐心的人都會失去靈魂。-培根耐心點!不要依賴靈感。靈感不存在。藝術家的優秀品質無非是智慧、專註、真誠、意誌。——羅丹有句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由此可見,耐心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壹。在心理學上,耐心屬於意誌品質的壹個方面,即耐力。與意誌品質的其他方面,如主動性、自制力、心理承受力等都有壹定的關系。齊白石是中國現代繪畫大師。齊先生不僅擅長書畫,在篆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但他並不是天生就有這門藝術的,他也非常努力,不懈努力,把篆刻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齊白石年輕時特別愛篆刻,但壹直對自己的篆刻技術不滿意。他虛心向壹位老篆刻家求教,老篆刻家對他說:“去挑壹塊奠基石回家吧。磨吧,磨吧,等這塊石頭變成泥,妳的印章就刻好了。”於是齊白石按照老篆刻家的建議做了。他挑了壹擔基石,刻了,磨了,跟古代篆刻作品比,就日夜刻。雕琢,磨平,再雕琢。手上不知道形成了多少血泡。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基石越來越少,而沈積在地上的泥土卻越來越厚。最後,壹車基石終於“石化為泥”。這塊堅硬的基石,不僅磨練了齊白石的意誌,也讓他的篆刻在磨礪中不斷成長。他刻的印章蒼勁脫俗,別具壹格。漸漸地,他的篆刻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壹個自考畢業的女生去應聘壹家外貿公司的經理秘書。但是公司安排她做行政部文員。女孩想了壹下,覺得只要耐心做好文員的工作,也壹樣好。於是,她同意了。女孩的工作是接待客人和復印、打印等瑣事。同事總是把壹些需要復印打印的文件堆在女孩的桌子上,然後告訴她哪些需要復印,哪些需要打印,每份需要多少份。女生總是耐心的記錄下各種要求,然後認真的去做。有幾次,女孩的仔細檢查避免了公司的損失。所以,那個女生真的被提升為經理秘書了。女孩這樣對人說:“工作雖然簡單,但只要妳有非凡的耐心和細心,妳就會成功。”耐心被視為壹個人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之壹,也是孩子未來成功的關鍵因素之壹。培養孩子的耐心,不僅對他的學習有幫助,對他以後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很多孩子都不夠耐心。只要想到或者聽到,就要求立即兌現。否則,他們會壹直糾纏不休,爭吵不休,直到父母滿足他們的要求。這並不奇怪,因為孩子的耐心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後天培養的。當孩子不斷哭鬧以迫使父母滿足他的要求時,父母應屏住呼吸,註意對孩子進行耐心訓練。只有父母的耐心才能培養孩子的耐心。那麽,如何培養孩子耐心的習慣呢?建議壹:家長要以身作則。很多孩子不耐煩是因為父母自己做事也虎頭蛇尾。所以,要想讓孩子有耐心,父母首先要耐心做好每壹件事。比如家長可以晚上陪孩子學習。當孩子不斷起身坐下時,家長要堅持閱讀。孩子看到父母可以耐心閱讀,也可以被感染。另外,家長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之前,要和孩子約好,壹定要耐心完成;如果沒有完成,不僅要彌補未完成的工作,還要增加處理相關事情的時間。這樣,孩子就可以有計劃地做事情,在壹定的時間內耐心地完成事情。建議二:讓孩子明白耐心的重要性。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耐心和堅持是成功的秘訣。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的父親為了讓童第周從小就明白耐心的重要性,特意送給他壹面題為“滴水穿石”的錦旗,告誡童第周,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巖石,只有沒有耐心的人。父親去世後,大哥安排童第周在寧波師範學院讀書。僅僅過了壹個學期,童第周就提出要考當時省內有名的小學。我哥對他說:“小學用英語教。妳英語壹點都不好,肯定考不上。”童第周認為“水滴石穿”,只要他耐心學習,就壹定能通過考試。為了備考,童第周堅持自學英語,每天除了吃飯,很少離開書房。最後,童第周考上了小石中學。在小石中學,童第周又用滴水穿石的精神,讓自己的成績從剛入學時的倒數第二名上升到了班裏的第壹名。這是因為童第周對耐心學習有著深刻的理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以身作則,要有耐心。如果孩子做錯了,跟他講道理,耐心告訴他錯在哪裏。不要亂打罵;即使妳拒絕了他的無理要求,妳也應該說服他。建議三:讓孩子學會等待。孩子終究是孩子,似乎也沒有太大的耐心。他們只要想到壹件事,總想馬上去做,不然就會壹直糾纏。媽媽在廚房做蛋糕,小惠看著媽媽壹直忙。我看見媽媽拿出了香香的巧克力和新鮮的水果。小惠自言自語道:“媽媽,我想吃蛋糕。”媽媽說:“蛋糕還沒做好。媽媽要把粉調好,加上慧欣最愛吃的巧克力和水果。”3歲的小惠還在纏著媽媽:“我只想吃蛋糕!我現在就想吃!”媽媽有點不耐煩:“蛋糕還沒做好,我怎麽能吃呢?妳怎麽這麽不聽話?”小惠開始討價還價:“那我想吃巧克力和水果!””媽媽說,“妳吃了巧克力和水果。媽媽怎麽做蛋糕?”“我不管,我現在就想吃!”小惠開始作弊。媽媽沒辦法,只好讓小惠先吃巧克力和水果。現在,慧欣已經上小學了,但好像總是三分鐘壹個作業。當她想好了,當她真正想做的時候,她坐不住了。其實,如果父母從小就教育孩子要等待,不要事事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耐心就會逐漸培養起來。剛吃完飯,媽媽忙著收拾東西的時候,7歲的於凡開始打電話,“媽媽,我去公園玩。”媽媽說,“等壹下,等媽媽收拾好了我們壹起去。”“不,我想現在就走。妳回來的時候可以收拾壹下。"於凡開始堅持。"不行,我要壹件壹件的做事情,我媽要收拾好了才能跟妳走。等壹會兒,看看今天的報紙。媽媽很快就收拾好了。”這時,於凡已經拿起了報紙,看上去很喜歡。當我媽媽收拾完東西去客廳時,她發現於凡已經津津有味地讀完了。原來他看到了壹個他喜歡讀的短篇小說。可見,在孩子不耐煩的時候,家長壹定要堅持,不能因為孩子的要求而讓步。如果父母總是孩子壹要求就讓步,孩子得到的體驗是“媽媽總是聽我的,我想做什麽就做什麽”,那麽孩子就會越來越沒有耐心。當然,家長也不要用生硬的態度命令孩子,比如“不行,妳等我”,這樣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所以,聰明的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等待是有理由的。建議四: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日常生活中,任何壹件小事都可以用來培養孩子的耐心。比如洗碗,擦桌子,打掃房間等等。剛開始,孩子會隨便做,想玩。這時候家長可以袖手旁觀,督促孩子用心去做,直到他洗完碗,擦完餐桌,打掃完房間。讓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耐心。在經歷了輕微的練習後,家長要有意識地給孩子設置壹些障礙,給孩子提供壹些克服困難的機會。因為耐心是堅強意誌磨煉出來的,越是艱苦的環境,孩子越能鍛煉出耐心。這時候家長要鼓勵孩子不要半途而廢。當孩子通過努力完成壹件事情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加強孩子耐心的好習慣。建議五:三分鐘耐心訓練。如果孩子對學習沒有耐心,總是沈迷於玩耍,家長可以嘗試其他方法。安迪娜·米德爾頓在《美國家庭中的卡爾·維特教育》壹書中介紹了壹種“三分鐘”耐心訓練法,這種方法被證明是訓練孩子耐心的好方法。皮內特是個沒有耐心的孩子。他只喜歡看電視和玩遊戲,對書不感興趣。有壹天,父親拿著壹個沙漏,告訴他這是壹個古老的時鐘。當裏面的沙子全部漏出來的時候,需要三分鐘來調整。皮內特想玩沙漏,當時他父親說,把沙漏當計時器,妳和妳父親可以壹起看故事書,每次三分鐘。皮內特愉快地同意了。皮內特第壹次真正安靜地坐下來,聽父親講故事。但實際上,他根本沒註意看書,只是壹直看著沙漏。三分鐘到了,他就去玩了。但皮內特的父親並不氣餒,他決定再試幾次。這樣幾次之後,皮內特的目光逐漸從沙漏轉移到故事書上。雖然說好是三分鐘,但是三分鐘後,因為故事很吸引人,皮內特聽得特別入神。他要求延長時間,但他的父親堅持“三分鐘”協議,拒絕繼續。為了早點知道故事,皮內特主動看了。在這裏,貝內特的父親用壹種循序漸進的訓練潛移默化地教育孩子。這其實就是通過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讓孩子的註意力在壹定時間內集中在某個物體上。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習慣,提高了耐心。三分鐘正好適合孩子註意力集中的特點。三分鐘後立即停止,既讓孩子覺得父親值得信任,又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引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當然,培養孩子的耐心,家長要有耐心,要有恒心,不要嘗試壹兩次就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