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我國的姚明在NBA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成為中國最成功的籃球運動員,但他的職業生涯並沒有持續多久。這和他後來體重增加有關嗎?
有球迷說,姚明的職業生涯被大大縮短,是因為他和奧尼爾對抗增重。是這樣嗎?
我們知道奧尼爾身高2米,體重16公斤。他是聯盟中著名的巨無霸球員。姚明身高2.29米,體重141 kg。在奧尼爾面前,姚明的實力吃虧?
但是姚明不僅僅是針對奧尼爾。姚明剛進聯盟的時候是個瘦竹竿,實力差。在那個崇尚肌肉碰撞的年代,尤其是在內線,他的體重跟不上就活不下去。
姚明長胖是為了適應那個時代。體重增加後,姚明成了明星球員。如果他當初瘦如竹竿,恐怕很難取得現在的成就。
姚明短暫的職業生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負荷過重。姚明除了被主教練壓榨,休賽期根本沒有休息的機會。他要帶領中國男籃打各種國際比賽。這種從頭到尾的操作,任何人都難以忍受。
但是,個人認為,姚明的壹切都是值得的。他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了無限的榮耀。他已經成為中國男籃最好的球員,壹個標桿。現在他正帶領著中國男籃前進。那不是可以嗎?
姚明是中國男籃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沒有之壹。在2002年被選為狀元秀後,他開始了自己的NBA生涯。姚明剛進聯盟的時候很輕很瘦,可能在CBA戰無不勝,但是他想在NBA立足。姚明必須選擇增肥,這樣才能在內線對抗和框護上有優勢。很快姚明在增肥方面取得了不錯的進步,在比賽中效果立竿見影。
在當時的NBA聯盟,中鋒奧尼爾是最無解的存在,龐大的體型和暴力的打法讓他在絕對君主的位置打球。只要奧尼爾在低位拿球,就沒人能限制沙克,因為他壹個轉身就能擠出扣籃空間。他甚至不需要柔軟細膩的手法,這些在絕對的力量面前都不值壹提。直到姚明的出現,奧尼爾才在內線吃到了苦頭。
身高比自己高,臂展比自己長,體重和自己差不多。沙克遇到姚明就被打了壹次。可以說姚明是壹個能克制大中鋒類型的球員。魔獸巔峰霍華德在內線也被姚明壓制,但是姚明的打法也有很大的不足。對方後衛和中鋒擋拆後根本不可能拉出防守,尤其是面對爵士這樣的球隊,姚明的弱點被無限放大。
大中鋒奧庫外線三分出手,布澤爾內線搶籃板,讓姚明在比賽中苦不堪言。出去不是,也不出去。結果內線被布澤爾徹底打爆,外線被奧庫狂拋,隊友麥迪被AK47壓倒。另壹方面,超重也加重了姚明的傷病。他別無選擇,只能在30歲退休。本來姚明的職業生涯更光明。
個人認為不是。
姚明的打球風格決定了他必須增肥。看過姚明早期比賽的球迷應該知道,在他骨瘦如柴的時期,他的打球風格是標準的中鋒打球風格,而這樣的打球風格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重量和力量,更不用說姚明要面對的各種身體素質都在圖表之外的肌肉男了。壹個先天身體素質並不出眾的黃種人,想要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並取得成功,僅僅依靠身高是遠遠不夠的。比起改變姚明的打法,增肥顯然是他走向成功更正確的壹步。
不可否認,體重越大,對身體的負荷越大,受傷的隱患也會增加。這確實影響了姚明職業生涯的長短,但是我覺得還是要多註意球員身體的保護。畢竟,身體對運動員來說更是革命的資本。眾所周知,除了傷病,姚明在職業生涯的每個休賽期,基本上都是代表中國男籃參加各種比賽。在這種強度下,誰能比姚明做得更好?但仔細想想,誰不想用姚明做出成績呢?
在我看來,姚明職業生涯的每壹步都是他成為傳奇的關鍵部分。在他看似短暫的職業生涯中,他做到了極致,我很佩服他!至於希望他職業生涯更長的遺憾,只能希望中國男籃湧現出更多的優秀人才。人才多了,每個人才身上的負擔才能真正輕壹點。
當時培訓師給了兩個選項,1是五板竹竿,職業長;2是20加10的超級內線,但職業生涯註定短暫。姚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而姚明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把男籃帶進了八強,即使是小比賽,他也是拼盡了全力。
作為壹名球員和中國,姚明是偉大的。
我不這麽認為!
首先,姚明的優勢是身高和手感柔軟,但他最大的缺點是瘦弱的身體。在NBA的肌肉叢林裏,他崇尚身體對抗的風格,姚明的身體非常不利。所以,姚明的增重並不是針對奧尼爾,而是為了和NBA球員競爭,在最高級別的籃球聯賽中生存!
其次,姚明短暫的NBA生涯並不是因為他的體重增加而毀於壹旦,而是因為他在大川呆的時間太長,體力透支了!想象壹下壹個運動員有如此龐大的身體。在範甘迪手下,場均出場時間都能趕上後衛。他消耗了多少體力?另外,休賽期本來就是為了保持健康,恢復體力的假期。於是,每年休賽期都被藍協安排去參加各種比賽。非但沒有恢復體力和身材,反而被消耗的更多,長此以往被榨幹,被掏空!
如果姚明燦能像鄧肯壹樣遇到波波維奇這樣愛惜弟子身體的教練,我想姚明的職業生涯會更長,成就會更大!
最後,姚明還是中國籃球界第壹人!
敬禮!
姚明根本不是為了打奧尼爾才長胖的。看看湯姆·賈諾維奇執教時姚明打球的樣子就知道了。這正是範甘迪為了讓姚明適應他所謂的戰術體系所要做的。大帆根本不是壹個合格的教練。沒有進攻戰術,就是姚明在低位要球或者麥迪單打。如果湯沒有生病,姚明根本不會長胖,不會長水桶腿,職業生涯也會更長更健康。範害了姚明壹輩子。
不,剛進NBA的姚明,真的很瘦。如果他沒有長胖,那幾年也不會稱霸亞洲。姚明和亞洲第壹人姚明最大的問題就是球鞋上沒有很好的保護他的腳,這樣受力是正常的。優秀的運動員通常非常靈活。比如吉格斯,41歲還在曼聯踢球,還是很讓人激動的!
體重管理是壹門科學。現在的職業運動員都是根據自己的需求非常小心的管理體重。
過了壹個休賽期,球員們出現在訓練營的時候,很容易發現他們很多人的身體都變了。比如迪·安格羅·拉塞爾、喬爾·恩比德、德懷特·霍華德、丹西斯克斯等明星都瘦了,而波爾津吉斯和“字母哥”阿德托昆博又壯了。
當然,增重和減肥都不是盲目的、無目的的。基本上,增肥減肥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更好的適應時代的要求,更好的融入教練的戰術體系,提高對抗能力,減少傷病。
現狀:科學的增重減肥已經成為壹種趨勢。
早些年,運動科學還不普及,專業運動員也沒那麽在意體重。很多老壹輩的玩家吃海鮮,吃各種垃圾食品,喝各種高糖飲料,完全不在乎體重。
比如沙奎爾奧尼爾,沙克進入交易時的官方體重是137kg。當時奧尼爾的身材其實很標準,運動能力驚人。跑和跳都是裏面頂尖的選手。但後來,管不住嘴的奧尼爾猛漲了20多斤,他只能以自己的體重和噸位在籃下肆虐。
比如他的對手查爾斯·巴克利,當年選秀被選中後,巴克利還在飛機上大嚼披薩進行體檢。
比如保羅·皮爾思,據皮爾斯說,當他年輕的時候,他經常吃漢堡包,喝可樂,所以他不快樂。
包括科比·布萊恩特,皮爾斯最初的死敵,他也熱衷於各種垃圾食品。他還在81的夜晚大快朵頤了意大利香腸披薩和葡萄汽水,賽前還吃了漢堡和薯條。
但現在不同了。近年來,體育科學異軍突起,針對球員的身體報告也越來越詳細。玩家變得越來越在意自己的體重,更加註重吃喝。減肥和增重都會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在這方面,當代球員中最好的榜樣無疑是勒布朗·詹姆斯,他的體重控制吸引了很多球員效仿。
2003年,詹姆斯剛進NBA的時候,官方公布的體重是109kg。那時候的詹姆斯已經是魔鬼肌肉男了。進入NBA進行更科學的訓練後,他的身材更漂亮,肌肉線條更明顯。去了熱火之後,詹姆斯胖了。與他之前在騎士隊的工作相比,詹姆斯增加了大約65,438+00公斤。2014年,詹姆斯離開熱火回歸騎士,他選擇了減肥。當時,詹姆斯將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減少了約4.5公斤。2017休賽期,詹姆斯繼續減肥,瘦了6.5公斤左右。
上賽季,詹姆斯因為腹股溝拉傷錯過了很多比賽,這也導致他的體重達到了127 kg。復出後,包括今年夏天,詹姆斯壹直在努力減肥。雖然沒有具體數字,但是從視覺效果來看,詹姆斯的減肥效果是明顯的。
“事實是,壹個明星減肥,把自己的訓練結果發到社交媒體上。如果最優秀的球員都這樣做,就很容易吸引其他球員效仿,”NBA著名訓練師阿班薩曾這樣評價詹姆斯。
正如阿邦薩所說,有越來越多的球員模仿詹姆斯。上賽季後半段,德雷蒙德·格林的狀態突然好轉。和上半場相比,他完全不壹樣了。根據格林的說法,他的狀態之所以有所改善,是因為他在六周內減掉了大約65,438+00.5公斤。那段時間,格林找了營養師指導他規律飲食,他還有專門的廚師負責飲食。勇士的力量訓練團隊幫他制定了壹個在保持力量的同時減肥的訓練計劃。
大部分球員在賽季中都會保持體重穩定,不會輕易減肥或增肥。畢竟這樣很容易影響投籃手感,他們會把這個任務放在休賽期。今年休賽期,很多人都重塑了身材,大部分都是內線球員。以無保障底薪合同加盟湖人的霍華德,瘦了11 kg。他承認他的榜樣是綠色的。他在湖人隊的隊友德馬庫斯·考辛斯也瘦了很多,壹個夏天就瘦了9公斤。喬爾·恩比德聲稱他減掉了1公斤。
減肥的不僅僅是內線球員。湖人後衛艾弗裏·布拉德利透露,他瘦了65,438+08公斤。新獨行俠Dancsics經過壹個夏天的努力瘦了9公斤,肌肉線條更加明顯。
在大量玩家減肥的同時,也有很多玩家在增肥。今年夏天,與獨行俠簽下5年654.38美元+0.58億脂肪合同的博爾津吉斯,體重增加了7.5公斤,原本瘦弱的竹竿越來越強壯。像布蘭登·英格拉姆和安東尼·戴維斯,雖然沒有具體的數字,但他們的身體明顯比上賽季強壯了很多。
原因:玩家為什麽重視體重管理?
球員更註重體重管理,尤其是減肥的原因有很多,跟時代潮流、球隊要求、個人目標等等都有關系。
增肥的目的比較簡單明確:提高對抗能力,波爾津吉斯和阿德托昆博就是如此。他們的內線終結效率需要強大的對抗支持。
減肥更復雜。以前NBA提倡肌肉對抗,低位背打,超級中鋒引領了壹個時代。但是現在,NBA已經進入了註重速度和空間的時代。攻防兩端對球員的移動速度要求越來越高。連中鋒都要跑位進攻,防守也要無限換防守來防守對手。
這幾年來,傳統中鋒希伯特被淘汰,剩下的傳統中鋒都在積極轉型,要麽發展射程,要麽減重提高機動性。例如,努爾基奇、坎特和賈希爾·奧卡弗為了盡可能跟上比賽的節奏,已經瘦了很多。像布拉德利和馬庫斯·斯馬特這樣在今年夏天減肥的後衛也減肥了,以便提高他們的速度,打出更好的防守。
“籃球比賽進入了另壹種節奏,現在NBA的主題是快節奏,”前NBA球員工會運動醫學研究主任羅戈夫斯基說。
IMG訓練營著名導演巴爾托也表示:“現在各隊陣容越來越小,場上空間越來越大。無論妳是得分手還是組織者,妳都可以在球場上移動得更快。如果妳的體重在9-10公斤左右,妳的移動速度無疑更快。”
有些球員是為了球隊減肥,滿足球隊的戰術需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詹姆斯。詹姆斯的第壹個騎士生涯壹直在穩步增重,提高突破的殺傷力。2010夏天轉投熱火後,詹姆斯胖了不少。這是因為內線熱火薄弱,斯波爾斯特拉喜歡打小球。詹姆斯需要達到第四的位置,與更高更強壯的球員對抗。而且在2011總決賽失利後,詹姆斯決定發展背打,高效的背打需要更強的身體板作為支撐。
2014詹姆斯回到騎士後,那時候聯盟已經進入了小球時代。詹姆斯不需要像過去那樣去內線肉搏,低位單打也不再受歡迎。詹姆斯選擇了減肥。
減肥最大的好處就是減輕球員的身體負擔,減少受傷的概率,延長球員的運動壽命。體重較重的球員膝蓋和腳踝承受的壓力更大,減肥可以減輕這些部位的壓力。巴爾托以努爾基奇為例:“如果努爾基奇保持適當的體重,不出意外的話,他可以延長自己的練習生涯4-5年。重量越大,妳的關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受傷的風險就越高。”
著名訓練師特拉維斯·萊斯特(Travis Lester)也說過:“當妳在球場上奔跑跳躍時,妳的體重會對妳的關節造成很大的壓力。每減1kg,關節的壓力就會減輕。”
影響:姚明和鄧肯的不同命運
從很多案例來看,增肥的玩家大多沒有好下場,而減肥的玩家大多效果明顯。鄧肯和姚明的不同命運和他們的體重控制有很大關系。
作為壹名球員,姚明又高又瘦。他有豐富精湛的技巧和準確的投資。但在那個年代的NBA,離開籃筐去外線打球的中鋒和大前鋒,會被視為離經叛道,被批評為“心軟”。為了適應時代和球隊的要求,姚明在JVG的要求下瘋狂增肥。
在體重增加並成功練出壹身肌肉後,姚明確實在NBA發揮了統治力,但體重的增加也給姚明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他巨大的體型和超重讓他的雙腳不堪重負。在前三個賽季健康打球後,姚明開始傷病纏身,甚至在2009-10賽季全部報銷,20165438。
還有很多明星犯了和姚明壹樣的錯誤。23歲時,阿裏納斯場均25.5分5.1助攻入選全明星。當時他是聯盟最佳射手,但是阿裏納斯走錯了壹步。巔峰時期瘋狂增肌,身高體重卻達到了近100 kg。
還有德裏克·羅斯,過去最年輕的MVP。第壹次嚴重膝傷後,2013休賽期,對體重管理認識不足的羅斯瘋狂舉重。他練不了下肢,就練上肢。膝蓋恢復的差不多了,就練下肢。羅斯在最新的自傳中透露,自己曾經體重97公斤。羅斯以為自己更強壯,但沈重的體重也讓他的身體更脆弱。
“我的體重給我的膝蓋帶來了太大的壓力,我超重了,”羅斯在自傳中說。他的膝蓋總是無緣無故的疼,背部和腳踝都有問題,各種傷病讓羅斯苦不堪言。
與姚明、阿裏納斯、羅斯的命運相反,鄧肯在巔峰時期也是籃下的主宰。但是隨著年齡和傷病的增加,尤其是足底筋膜炎之後,鄧肯開始消瘦。減肥後,鄧肯健康打球五六年,直到40歲。
鄧肯職業生涯後期的體重下降,伴隨著進攻方式和區域的變化。在進攻端,他基本只打中距離的電池,他從低位殺手變成了中距離投手。後來,克裏斯·波什和凱文·樂福走上了鄧肯的道路。波什在猛龍上賽季是低位殺手,樂福在森林狼上賽季。但換門後,他們減肥了,低位單打減少了,更有責任打開空間。轉型後都拿到了冠軍,完成了自己的奪冠夢想。
沒有什麽是絕對的,長胖不代表會被傷病擊倒,比如阿德托昆博。減肥不壹定意味著球員就能登頂,比如卡梅隆安東尼。增肥減肥的關鍵在於科學與否。
那時候的nba和現在很不壹樣。陣地戰是這場比賽的立足點。除了孫這個超越時代的先鋒,整個聯賽的氛圍都是血腥的陣地戰。壹場比賽雙方得分超過80分是很常見的。當時每個隊都有自己的重磅內線。還記得小牛老板庫班對這樣的球員有壹種變態的偏愛。海伍德和丹皮爾可以從他那裏得到大合同。
姚主席剛進聯盟的時候,因為對抗不足,在球場上屢屢被打。新秀賽季就是13+7的水平。如果他不增重,他不可能成為那個時代的內線殺手,也不可能打出後來那麽高的表現。更有可能的是,他因為身體虛弱,受傷更多。
他的體重增加是順應那個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體重增加並不是針對奧尼爾,而是針對聯盟所有的重磅內線。當然,體重增加對他來說是壹把雙刃劍,不僅讓他成為了那個時代的超級殺手,也為後來的腿腳埋下了隱患。但換句話說,如果不增重,那時候,恐怕會跌得更快更早。
這取決於妳的觀點。姚主席技術和勤奮都不差,但是在NBA壹群肌肉男的夾縫中生存,沒有長胖,在對抗中吃虧。當然也可能是造成傷病的壹個因素。這個很難解釋,但是頻繁的比賽是姚董事長提前退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