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築信息建模英文首字母的縮寫,是壹種技術。我翻譯為建築模型信息化,也有老師翻譯為建模信息模型,看個人理解。這兩個詞不是壹個順序的,理解上有壹點區別。我理解的重點是他們背後的信息化。
壹、BIM概念的發展背景
65438年至0973年,世界爆發了第壹次石油危機。由於石油資源短缺和價格上漲,美國整個行業都在考慮節能和提高效率的問題。
1975年,“BIM之父”——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Chuck Eastman教授提出了“建築描述系統”,以實現建築工程的可視化和定量分析,提高工程建設效率。
1999,伊士曼將“建築描述系統”開發成“建築產品模型”,可以提供建築產品從概念、設計、施工到被拆除建築全生命周期的豐富、集成的信息。
2002年,Autodesk收購了三維建模軟件公司Revit Technology,首次將BIM(建築信息建模)的首字母組合在壹起使用,也就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BIM”。
二、BIM的概念
b:樓房,“樓房”,不是狹義上的房子,是樓房的壹部分,是房子,是建築工程。
I:信息,“信息”,分為幾何信息和非幾何信息。幾何信息是建築物中可測量的信息,非幾何信息包括時間、空間、物理、造價等相關信息。
m:從設計階段,分為三個層次,三個遞進的概念:
建築設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模型、數字表達
建模,以模型為基礎,在設計、施工、運營、成本等階段動態應用模型,幫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管理是在建模的基礎上,對多維度、多參與者的信息進行協同管理。
三、BIM的優勢
可視化:BIM比CAD圖紙更生動直觀。
協調:在建築施工前期,協調各專業的碰撞問題,生成協調數據。
模擬:在設計階段,BIM可以進行壹些模擬實驗。
最優性:通過比較不同的設計方案,選擇最佳方案。
適印性:發布專業圖紙和深化圖紙,使工程表達更細致。
以上是對BIM的簡要解讀,從發展到概念到特點。理性看待這項技術,它不僅包括壹系列軟件基礎,還包括壹個模型,壹個動畫,壹個構建過程。
BIM是壹種技術的總稱,它以特定的工作流程為載體,利用各種信息化軟件將建設項目信息化,推動社會信息化的發展。?
第四,BIM的作用
建立基於BIM應用的項目管理信息化,提高項目生產效率,提高建築質量,縮短建設周期,降低建設成本。具體體現在:
三維渲染、宣傳和展示
三維渲染動畫給人真實感和直接的視覺沖擊。建成的BIM模型可以作為二次渲染開發的模型基礎,大大提高了3D渲染效果的準確性和效率,給業主更直觀的宣傳和介紹,提高中標幾率。
快速計算和提高精確度
創建BIM數據庫,通過建立5D關系數據庫,可以準確、快速地計算工程量,提高施工預算的準確性和效率。由於BIM數據庫的數據粒度達到構件級,可以快速提供支持項目各條線管理所需的數據信息,有效提高施工管理效率。BIM技術可以自動計算工程物理量,屬於比較傳統的計算軟件的功能,在國內也有很多應用案例。
準確規劃,減少浪費。
建築企業精細化管理難以實現的根本原因是無法快速準確地獲取海量工程數據支持資源規劃,導致經驗主義盛行。BIM的出現可以使相關管理條線快速、準確地獲取基礎工程數據,為建築企業制定精準的人才計劃提供有效支持,大大減少資源、物流、倉儲環節的浪費,為實現限額領料和消耗控制提供技術支持。
多計算比較,有效控制。
管理的支撐是數據,項目管理的基礎是基礎工程數據的管理。及時準確地獲取相關工程數據是項目管理的核心競爭力。BIM數據庫可以隨時快速獲取項目的基本信息。通過對比合同、計劃和實際施工消耗、分項單價和分項價格等數據,可以有效了解項目運營是否盈利、消耗是否超標、分包單價是否失控等情況,有效控制項目成本風險。
虛擬建設,有效合作
三維可視化功能加上時間維度,可用於虛擬施工。隨時隨地直觀快捷地將施工計劃與實際進度進行對比,同時有效配合。來自非工程行業的施工方、監理方甚至業主領導對工程的各種問題和情況了如指掌。這樣,BIM技術結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擬、現場視頻監控,可以大大減少建築質量問題和安全問題,減少返工和整改。
碰撞檢查以減少返工
BIM最直觀的特點就是三維可視化。利用BIM的三維技術,可以在前期進行碰撞檢查,優化工程設計,降低施工階段可能出現的誤差損失和返工的可能性,優化凈空和管線布置方案。最後,施工人員可以利用優化後的三維管線方案進行施工交底和施工模擬,提高施工質量和與業主溝通的能力。
沖突呼叫,決策支持
BIM數據庫中的數據是可計算的,大量的工程相關信息可以為項目提供很大的支持。BIM中的工程基礎數據可由各管理部門協調共享,工程量信息可按時空維度和構件類型進行匯總、拆分和對比,確保工程基礎數據的及時準確提供,為決策者進行工程造價計劃管理和進度付款管理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