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gt& gt核心視圖
65438+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多增17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加1.7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821億元,明顯低於預期,信貸增速12。信貸數據的穩定主要由企業中長期貸款和票據貼現支撐,社會金融下行主要受非標拖累。M1的向下增長反映了平臺公司和房地產企業融資受限、M2增速下滑或財政支出不足的影響。從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來看,過高的準備金率可能壓低貨幣乘數。展望未來政策走向,預計春節後,貨幣政策將由寬貨幣向穩健貨幣切換,壹季度信貸從緊的基調將逐漸明朗。
& gt& gt信貸同比增加,以長期貸款和票據為主要支持。
65438+2月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多增1170億元,增速為12.8%。從結構上看,同比增長主要來自企業部門的支持。6月5438+2月,企業信貸增加5953億元,同比多增1709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5500億元,同比多增1522億元,保持了下半年以來的結構優化,主要是MPA考核下制造業信貸增加;此外,企業票據融資增加3346543.80+億,同比多增3079億,與當月企業短期貸款減少3097億元有關。有限的短期貸款增加了對企業票據貼現的需求。6月5438+2月,居民貸款增加5635億元,同比少增824億元。由於疫情邊際變化,居民消費行為受到階段性幹擾。2020年累計新增信貸19.63萬億,同比多增2.82萬億。展望2021,年初將出現信貸收緊的拐點,但1信貸供需兩旺,數據仍可能有較為強勁的表現,2月數據回落概率較大。
& gt& gt社會福利同比增幅低於預期,主要是受非標拖累。
6月5438+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加1.7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4821億元,明顯低於預期。6月5438+2月,社會融資存量增速較前值回落0.3個百分點,至13.3%。結構上,6月5438+2月非標項目減少7376億,其中,信托貸款減少4601億,未貼現票據減少221.6億,委托貸款減少559億,信托貸款高到期使得6月5438+2月凈融資額創歷史新低。表外票據的下降主要受到期量和貼現量較大的影響。2020年3、6月有2000多億票據凈融資,使得65438+2月到期量較大,疊加企業強烈的貼現需求,表外票據下行超預期。65438+2月國債凈融資71560億,依然是穩健支撐;公司債凈融資降至442億元,同比大幅減少2183億元,仍處於信用違約事件影響下。
& gt& gtM1和M2的增長率均低於預期。
65438+2月末,M1.4個百分點的同比增速降至8.6%,高於M0和M2的增速,反映企業活期存款下降加速。主要有兩個原因:壹是165438+10月信用違約事件,財政支出疲軟,信托貸款監管加強,平臺公司融資受限。二是6月5438+2月,房地產信貸趨於謹慎與信托監管疊加,房企融資受限。65438+2月末,M2同比增速下降0.6個百分點至10.1%,也低於市場預期。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財政支出不及預期,數據顯示65438+2月財政存款減少9540億,低於去年的降幅。第二,從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來看,央行在65438+2月大量投放。
& gt& gt短期流動性長期不會放松,壹季度會轉向穩貨幣、緊信貸。
自6月11以來,央行增加短期流動性的主要目的是應對信用違約事件引發的信用債發行。但短期流動性的長期持續釋放會導致機構去杠桿意願的增加,使得債券市場杠桿率偏高,偏離了穩定杠桿的金融穩定目標,因此不可能長期放松短期流動性。我們預測未來央行流動性調控回歸中性(即DR007在2.2%左右波動)有兩種可能:壹是央行認為信用債問題會逐步解決;二是央行意識到信用債的問題不是靠釋放流動性就能解決的,轉而采用其他手段。在時間點上,我們認為春節後邊際轉向的概率較大。2021,央行貨幣政策將從金融穩定的角度轉向穩健中性,主要通過收緊信貸來穩定宏觀杠桿率。我們維持全年信貸和社會融資分別增加19和31萬億的判斷。
風險警告
信用違約事件的爆發打亂了貨幣政策的收緊節奏。
近期視角
浙商證券宏觀研究團隊簡介
明確的免責聲明|
行業投資評級:
基於行業指數相對於滬深300指數在報告日後六個月內的漲跌情況,定義如下:
1,看好:行業指數相對滬深300指數超過10%;
2.中性:行業指數表現相對滬深300指數大於-10%和10%;
3.看空:行業指數相對滬深300指數在-10%以下。
我們想提醒您,不同的證券研究機構使用不同的評級條款和標準。我們采用相對評級制度,表示投資的相對比例。
建議:投資者買賣證券的決定取決於自身的實際情況,比如目前的持倉結構以及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投資者不應僅依靠投資評級來推斷結論。
本報告由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批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營業執照編號Z39833000)制作。本報告中的信息來源於我們認為可靠的公開資料,但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屬機構(以下簡稱“本公司”)不保證這些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證其中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變化。公司沒有義務向報告的所有接收者更新已更改的信息和建議。
這份報告僅供我們的客戶參考。公司不會因為收件人收到這份報告,就把他當成公司的當然客戶。
本報告僅反映報告作者在發布之日的觀點和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表達的信息或觀點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獨立評估本報告中的信息和觀點,同時考慮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具體需求。本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對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壹切後果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公司的交易員及其他專業人士可基於不同的假設和標準,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作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和建議不壹致的口頭或書面市場評論和/或交易意見。我們公司沒有義務向報告的所有接收者更新此意見和建議。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自營部門和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以獨立做出與本報告意見或建議不壹致的投資決策。
本報告的版權歸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授權,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出版或傳播本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被授權發布或轉發本報告或摘要的,應當註明本報告的發布者和發布日期,並註明使用本報告的風險。如未經授權或未按要求發表或轉發本報道,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公司將保留對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文章內容來自於12年6月發出的《12年2月金融數據:信貸開始步步收緊》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