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裏,孩子們都圍在印有紅字的白腰上。上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故事,教兒歌,帶領大家在院子裏做遊戲。下課後,我們在木滑梯上滑,在蹺蹺板上按。大院子裏有那麽多可以互相追逐的孩子。認識了班裏的孩子,習慣了飯後小睡。老師還帶領孩子們去城外的電影院看了壹部電影《藍藍和冬冬》。適應了集體生活的壹切,我覺得幼兒園真的很好。
在壹個陽光明媚溫暖的早晨,李老師在教室前面的核桃樹下放了壹張大桌子,讓孩子們圍坐在壹起看娃娃打鼓。那是壹個薄鐵做的小娃娃,大約壹英尺高,濃眉大眼。它穿著大紅布做的內衣,上面有壹點碎花,頭上戴著壹頂同樣布做的小帽子,胸前掛著壹個紅色的小鼓,兩只小手拿著鼓上的鼓槌。李老師拿起小洋娃娃,把它放在桌子上。隨著發條的聲音,洋娃娃的腳開始向前移動,她的手開始上下移動。隨著鼓槌的起落,鼓也發出砰砰的聲音。我們都很好奇,壹眨不眨地盯著那個小娃娃。過了壹會兒,吱吱聲停了,娃娃的腿也不走了,胳膊也不動了,鼓也不響了,我們壹動不動地站在桌子上,睜大眼睛盯著娃娃,希望娃娃能重新走路。當老師問大家“孩子好看嗎?”當時我們如夢初醒,大叫:“好樣的!”“老師又上了發條,娃娃又在桌子上咚咚地走了。停下來後,李老師小心翼翼地把娃娃裝進紙箱子裏,走進教室,放在靠墻的玻璃櫃裏,用小鎖鎖上。
壹天下午,李老師讓我們拿著教室裏的小椅子,坐在前院辦公室窗戶的大玻璃前,說要給我們表演娃娃戲。六七歲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什麽是娃娃戲,就靜靜地坐在玻璃窗前等著。我們安頓好後,李老師和另壹位女老師進了辦公室,關上門。很快玻璃後面出現了壹個穿紅衣服的娃娃,接著又出現了壹個,點頭,手動,被下面的窗框擋住了。表演的內容是兩個小娃娃剛開始不太友好,聊著聊著就開始互相打架,後來慢慢和好了,笑了。孩子們看到這壹幕時大聲笑了起來。透過玻璃窗,我看到李老師和站在兩個娃娃後面的女老師在笑。
小娃娃怎麽會動?還在說話?在我幼小的心靈裏,這壹直是個謎。
長大後,從布袋戲的介紹中我才知道,那是壹個像手套壹樣的玩偶,就像把手套放進去了。它叫做木偶劇。娃娃的動作由三個手指控制,拇指的中指分別控制娃娃的兩只手,第二個拇指控制頭部。當手指移動娃娃的頭和手時,它也會移動。衣服下面是表演者的手臂,當然要擋住觀眾,不然戲法就破了。至於娃娃的發言,只是下面表演的兩位老師的即興對話。
六
李老師還教我們學畫畫。十二支彩色鉛筆裝在壹個紙盒裏,放在桌子中間。幾個孩子圍著壹張桌子坐著,每個人可以用任意壹支筆畫畫。
李老師曾經教我們畫罐子。首先,她根據罐子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壹個罐子給孩子喝水,然後讓我們看圖。馬伯伯按響了上課鈴後,她就在課後把我們畫的圖壹張壹張地看在本子上,邊看邊指導畫盆。班裏有壹個孩子,看起來端莊強壯,家住幼兒園下面。輪到他檢查自己的畫時,李先生笑著說:“妳把罐子畫得很好。妳為什麽把罐子的頂部塗成藍色?”孩子說:“我畫的是藍天。”我壹看,罐子是用藍色鉛筆塗成藍色的,上面還有很多紅點。李老師又問:“藍天上的紅點是什麽?”小孩回答:“紅點是我畫的星星。”李老師補充道:“這是個好主意,但把罐子放在暗處不合適。妳為什麽不畫壹張桌子,把罐子放在桌子上?”孩子回答:“我不會畫桌子。”李老師說:“妳不用擔心,以後會畫得更多的。”
李老師做完後,接著檢查我們的作業。這時候我就有點擔心了,因為李老師給我們畫的那個罐子的樣品是空的。我畫完之後,覺得罐子是空的,就按照孩子罐子上花的樣子,在上面畫了壹些草和花。我怕李老師看到會批評我。李老師檢查完,發現我的作業還沒看,就說:“齊惠珍,妳畫完了嗎?”我低下頭,把我的圖畫書給了李老師。她看著我畫的東西,什麽也沒說。我帶著另外兩個孩子和我的圖畫書,回到了辦公室。
第二天上課時,李老師帶著那些圖畫書進了教室,並在我們班所有的孩子面前開始評論它們。她說優點多,缺點少,鼓勵多。最後,她拿出我的繪本,翻到我畫罐子的那壹頁,捧在手裏問大家:“小朋友,妳們覺得這個罐子好嗎?”我臉紅了,低下了頭,不知道說什麽好。六七歲的憨憨娃能知道什麽?我聽到壹些人喊是,壹些人喊壞。李老師又問:“這畫怎麽了?”教室裏很安靜,孩子們什麽也說不出來。李老師又問:“這幅畫在哪裏?”大家又沈默了。過了壹會兒,我聽到壹個女孩小聲說:“這個罐子上有花。”“沒錯!”李老師說:“小朋友,妳喜歡有花的盆還是沒有花的盆?”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喜歡花。”李老師說:“沒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她誇我,說我仔細觀察了孩子們的飲水壺,畫畫的時候動了腦子。壹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當時好開心。
幼兒園每次放學,我都繞著衙門口往前走。我能看到我媽靠在有磚箍的藍灰色門墻上。她怕墻上的灰塵弄臟衣服,就把手放在身後看著街角,直到我從幼兒園回來。
那壹天,我蹦蹦跳跳的去找她,趕在進二門之前,急著告訴我媽我在門道裏被表揚了什麽。我媽聽了很開心。她彎下腰親了親我的臉作為獎勵,鼓勵我說:“我的寶貝,妳壹定要好好學畫畫!”"
七
我媽用實際行動支持我畫畫。她拿出壹張卷好的黃紙,插在大廳鋼琴桌上的大瓶子裏,在八仙桌上用手撫平,邊折邊剪,剪成壹摞摞書那麽大。然後她戴上頂針,穿針引線做了壹本畫冊。她還答應給我買壹盒蠟筆。我聽了之後非常開心。真情也在幼兒園,急忙跑到西室告訴她這個好消息,並給她看了她訂的書。真卿看完很羨慕。她對我說:“我還想讓我媽給我訂壹本畫畫的書,想讓達達給我買壹盒蠟筆。有空可以壹起畫畫,壹起玩。”
李老師在全班面前表揚了我。這極大地激起了我對繪畫的興趣。星期天下午,我和振青搬出房子當桌子,坐在井門前廊下的磚桌上,靠在椅子上學著用蠟筆畫畫,振春和席琳在椅子上四下張望。
我根據套房前角落裏的罐子滴水的樣子,在筆記本上畫了壹個罐子,貞卿也在她的筆記本上畫了壹個。因為她學畫畫,圓柱體的位置比較低,所以在上面的空白處畫了壹只兔子。畫完後,她給我看。我看到了壇子口旁邊的兔子屁股,我們壹邊看壹邊有說有笑。第三個爸爸去後院。他路過的時候,看到我們拿著筆記本傻笑。他走過來,從振清手裏接過筆記本。他也很高興,笑著說:“哦,不,兔子掉進罐子裏了……”
看到我們這麽喜歡畫畫,三爸買了壹本《讀圖》。他讓我們根據蘋果、桃子、葡萄的圖片學畫畫,順便學認字。對於文字,我們只是讀而不會寫。他還買了繪本《豬八戒吃西瓜》、《三毛流浪》給我們看。除了圖片,相冊上還有文字。當時我們誰也不認識字,就看著畫冊,根據圖片內容和各自的理解,壹本正經地編了起來。
八
在幼兒園,我在壹個大班,振青的姐姐因為比我小壹歲,在壹個中班。
國慶節快到了,老師正在和孩子們排練節目,準備節前演出。李老師為我們大班安排的節目是“劃船舞”。她讓我們四個男生跟著她,張開雙臂,壹邊向前走壹邊反復唱著:
“劃,劃,劃,
劃船,劃船,劃船,
船劃得很快,
繞過這座山,穿過這座橋..."
為了表演,我們四個人每天下午都要和李老師在教室裏練習幾次。
國慶節前壹天,家長們被邀請坐在中院東廳觀看孩子們的表演。母親和三娘也被邀請了。
中產階級在玩茶事。節目壹開始,壹個小男孩把壹只手放在身後,另壹只手拿著掃把棍。壹只畫得很漂亮的蝴蝶被粘在掃把棍的頂端,人走了,看起來就像在飛。他先跳舞。貞卿和幾個小姑娘都穿著粉色的衣服,腰間圍著淺綠色的綢子,頭上紮著小辮子。(真卿的額前頭發被三娘用熱竹筷燙成了卷發。)她們手裏拿著鐵絲上老師用紙糊的小圓扇子(扇子上粘著各種彩紙剪下的圖案),站成壹排唱著:“采茶姑娘滿山都是……”他們跳出來圍著蝴蝶轉圈,他們的表演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掌聲。
我們四個男孩穿著白襯衫,李老師在我們臉上塗了紅色的胭脂。看著對方很有趣。她帶了兩條紅綢,(其中壹條是我從家裏帶的紫色軟綢。)我們站成壹排,她把絲送到我們手裏後,把前後兩端拉在壹起,反復叫我們抓緊!所以我們四個孩子會玩。平時都是李先生在前面,反正跟著我們就行了。今天,沒有老師,沒有那麽多家長看著,我們很膽怯。還好我站在中間,迷迷糊糊的跟著前面壹個上了場,伸開雙臂,緊緊的抱著絲綢跟著它繞著場轉了幾圈,然後迷迷糊糊的跟著前面壹個下了場。至於是不是唱了《劃船歌》,我自己都不知道。
演出結束後,毛主任站在院子中間講話。她首先表揚了孩子們的表現。其次,我希望我們必須聽父母和老師的話。因為父母和老師的教育是為了我們的美好未來。最後,他給了我們壹張獎狀和壹條條紋毛巾。
回到家,看到媽媽把我的獎狀釘在大廳大鐘旁邊的墻上。藍天上飄著幾朵白雲,遠處是壹片茂密的樹林,林前矗立著壹座牌坊般的白色石門。整個畫面明亮清晰。上下空白處用毛筆書寫,右下角的字蓋有紅色的印章。
我還看到媽媽小心翼翼地把送我的毛巾疊好,放進她平日用來夾繡花線的夾子裏,又小心翼翼地把夾子放在正房炕上的箱底。
(作者齊——出生於1953,臨夏農業系統退休幹部,臨夏民間手工刺繡藝人,兼任臨夏社區文體協會秘書長,臨夏首屆吉尼斯紀錄獲得者。幼兒園是他回憶錄系列的第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