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建房有兩種產權;壹種是房屋出售價格高於當年房改成本價。其產權界定為經濟適用房產權。另壹種低於當年房改成本價,其產權為房改成本價。有壹定的福利性質,各產權單位按照政府每年公布的房改價格向職工出售住房。這類房屋的來源壹般是單位購買的商品房、自建房、集資房。
房改產權分為成本產權、標準產權和標準優惠產權三個層次。
成本價的產權屬於完全產權。如果重新上市時與單位沒有特殊約定,可以不與原產權單位直接交易,但有此產權的房子不能贈與。具體交易方式與經適房重新上市時相同。標準價產權由於買方只擁有房屋94%的產權,其處置和收益都會受到壹定的限制。房子重新上市,原產權單位有優先購買權,所以需要征得原產權單位同意,交易後其收益需要按比例分成。但如果產權人不願意和單位分享收益,產權人也可以把標準價和成本價的差價補到原產權單位,然後他就可以擁有房子的全部產權,就像成本價交易壹樣。
標準價格優惠是比標準價格更優惠的方式。擁有這類產權的產權人只擁有房屋的部分產權,原產權單位擁有部分價值份額。當產權人想再次上市時,與標準價格產權重新交易是壹樣的。
直管公房(房管局直接管理的公房)
自管公房(全民所有、企事業單位自行管理的公房)層數
房屋的層數是指房屋的自然層數,壹般按0以上的室內樓層計算;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半地下室,室內層高在2.20m以上(不含2.20m)的,計算自然層數。房屋的總層數是房屋地上層和地下層的總和。假層、附層(夾層)、插入層、閣樓(隱藏建築)、裝飾塔、樓梯間和突出屋頂的水箱不計算在內。
多層住宅建築
六層以下的住宅樓。
小高層住宅
七到九層的房子。
高層住宅
十層或十層以上的房子。
塔樓的壹部分
以樓梯和電梯為核心的高層住宅建築。
單元高層住宅
由多個住宅單元組成的高層住宅建築,每個單元都配有樓梯和電梯。
復式公寓
內部空間跨越兩層或兩層以上。
真空
按照《民用建築設計通則》的術語:架空樓板:只有結構支撐,沒有外部防護結構的開敞空間樓板。
在房地產中使用架空地板主要是為了增加房地產的活動空間等目的。架空地板的高度不壹定低,有的可達6 ~ 9m,但主要用於高層(100M)以下的建築。普通的也能達到3 m。
架空層在武漢也大量使用,尤其是在住宅密集、容積率較高的小區,成為增加綠化面積和公共面積的變相指標平衡方式。
地下室
指室外地坪以下的房屋整體或部分(含層高2.2m以下的半地下室),室外地坪以下的房間地面高度超過房間凈高的1/2。
半地下室
室外地面以下的房間地面高度超過房間凈高的1/3且不超過1/2。
假層
指建築建成時的建築,壹般樓層比較低。其前後邊緣高度超過1.7m,面積不到底層的壹半。附層(夾層)是房屋內部空間的局部層次。
閣樓(地下建築)
壹般在房屋建成後,由於各種需要,利用房間內部空間的上部來建造地板。住房使用面積
指住宅以戶(套)為單位,戶(套)門內所有可用空間面積。包括臥室、客廳、起居室(廳)、亭臺、廚房、衛生間、室內走道、樓梯、壁櫥、陽臺、地下室、假地板、附樓(夾層)、閣樓、(暗樓)等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區域。房屋使用面積按房屋內墻水平投影線計算。
建築施工面積
房屋建築面積是指房屋外墻(柱)在腳以上的水平投影面積,包括陽臺、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且為結構堅固、高度超過2.20米(含)的永久性建築。
住宅竣工建築面積
指整套房屋的總建築面積。
房產面積
房屋產權面積是指產權人依法享有房屋所有權的建築建築面積。房屋產權面積由直轄市、市、縣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預測建築物的面積
預測面積是指在商品房(具有預售銷售憑證的合法銷售項目)銷售中,房地產主管部門依據國家規定,認定具有測繪資質的房屋測繪機構,主要依據施工圖、實地查看和國家測量規範,對尚未施工的房屋面積進行預先測算的行為,是開發商合法銷售的面積依據。
房屋實測面積
實測面積是指商品房竣工驗收後,由開發商委托具有測繪資質的單位,參照圖紙、預測資料和國家測繪規範的規定,按照國家規定對建築物進行實地勘測、繪圖、計算而得的面積。是開發商和業主的法律依據,也是業主辦理房產證、結算物業費及相關費用的最終依據。
* * *建築面積。
房屋的* * *建築面積是指全體產權人共同占有或者使用的建築面積。
全屋套內建築面積
由房屋使用面積、墻體面積、陽臺建築面積三部分組成。
室內房屋使用面積
對於戶型的使用面積,按以下規定計算水平投影面積:1)臥室、客廳、門廳、過道、廚房、衛生間、衛生間、儲物間、壁櫥的空間面積之和;2)套房內樓梯按自然樓層總面積計入使用面積;3)不計入結構面積的煙囪、通風管道、管井計入使用面積;4)內墻裝修厚度計入使用面積。
內墻面積
內墻面積是指套房內使用空間周圍的維修或承重墻或其他承重支撐所占的面積,其中各套房之間的隔墻以及套房與公共建築空間之間的隔墻、外墻(含山墻)等* * *墻按水平投影面積的壹半計入內墻面積。套房內自有墻面均按水平投影面積計入套房內墻面面積。
室內陽臺建築面積
套房內陽臺的建築面積,按陽臺外圍與房屋外墻之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其中封閉陽臺按水平投影計算,未封閉陽臺按水平投影的壹半計算。
商品房銷售面積
商品房以“套房”或“單元”出售,商品房銷售面積為購房人購買的套內或套內建築面積(以下簡稱套內建築面積)與分攤的公共建築面積之和。商品房銷售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共用公共建築面積。
* * *自有建築面積(公共建築面積)
* * *覆蓋區域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配電室、設備間、公共大廳、走廊、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棟樓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按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 *建築面積還包括套房與公共建築之間的隔墻,外墻(含山墻)水平投影面積壹半的建築面積。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棟建築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不計入* * *建築面積。
* * *建築面積計算方法
整棟建築的建築面積減去整棟建築各套建築面積之和,再減去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棟建築服務的門衛、管理用房和已獨立使用的人防工程的建築面積,即為整棟建築的* * *建築面積。中國建築中具有美學價值的特色形式和風格。從先秦到19世紀中葉,基本上是壹個封閉獨立的體系,兩千多年來風格變化不大,壹般稱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
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社會性質的變化和外國建築特別是西方建築的大量出現,中國建築與世界建築有了更多的接觸和交流,建築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壹般稱為中國近代建築藝術。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和中國古代建築藝術都是在封建社會成熟的。它是壹個歷史最悠久、地域分布最廣、風格最明顯的獨特藝術體系,以漢族的木構建築為主,也包括各少數民族的優秀建築。中國古代建築對日本、朝鮮、越南古代建築有直接影響,17世紀後對歐洲也有影響。
在世界建築體系中,中國古代建築是壹個歷史悠久、獨立發展的體系。該體系最遲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初步形成,風格典雅,結構精巧。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原始社會、商周、秦漢、三國、晉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七個時期。直到20世紀,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結構和布局原則,並向其他國家傳播和影響。從結構特征上看,中國古建築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七項:
1.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創造出獨特的木結構,既能滿足實際的功能要求,又能創造出優美的建築形式和相應的建築風格。
2.維護框架體系的原則。柱子和縱橫梁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梁架,使建築物上部的荷載通過梁架和柱子傳遞給基礎。墻體只起到圍合和分隔的作用,不承擔荷載。
3.創建壹個桶結構。由縱橫疊放的短木和鬥形方木制成的鬥,是柱與梁之間的過渡構件,逐漸發展成為上下柱網之間或柱網與屋梁之間的整體結構層,是我國古代木結構的巧妙形式。
4.標準化單體建築。中國古代的宮殿、寺廟、住宅等。通常由幾個單獨的建築組成。無論單體建築的規模如何,其輪廓都是由臺階基礎、房屋主體、屋頂三部分組成。下面是磚石砌成的臺階基礎,支撐著整個房子。站在臺階地基上的是房子,以木柱為骨架,裏面安裝門窗隔斷;其上方是木質屋架搭建的屋頂,做成柔和優雅的曲線,向屋外四周延伸,上面覆蓋著青灰色的瓷磚或琉璃瓦。單體建築的平面通常為長方形,在特殊使用的情況下,也有正方形、八角形、圓形等形式。園林中的觀賞建築可以采用扇形、鋸齒形和環形平面。屋頂形式有滇、謝、頂、懸、硬、金字塔形屋頂等。每種形式都可以分為單檐和雙檐,然後可以組合成更多的形式。
5.註意樓群的布局。它的原則是內向,多層次,力求平衡對稱。某些建築除外,如城樓、鐘鼓樓等。,單體建築很少能表現出全部輪廓。每個建築群至少有壹個院落,最多有幾個或者幾十個院落。組合多樣,層次豐富,彌補了單壹建築定型的不足。平面布局采用左右對稱的原則,四周是房屋,中間是院落。組合形式都是按照中軸線發展的。只有園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變化的原則。
6.空間布局的靈活安排。室內隔斷是可移動的結構,如風扇、門、蓋子、屏風等。,便於安裝和拆卸,可以任意分割,隨時更換。庭院是與室內空間互動的統壹體,也為建築創造小自然環境提供了條件。可以種樹種花,疊山池,設置喬木花架,有的還有回廊作為室內外空間的過渡,增加生活情趣。
7.使用彩色裝飾。木結構建築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進行塗裝等防腐措施,已發展成為中國特有的建築油飾和彩畫。青色、綠色、朱紅色等礦物顏料常被用來繪制色彩鮮艷的圖案,以增加建築物的美感。木質的裝飾構件,配以彩色浮雕裝飾平棋貼花和木條制成的各種菱形格子,是實用和裝飾的傑作。北魏以後,五彩繽紛的琉璃瓦頂、拱門和照壁使建築輝煌燦爛。
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1.很少有真正的建築理論。建築學作為壹門學科的出現是現代的事情。引導建築發展的是抽象的哲學理論、既定的道德規範和具體的政治制度。
2.傳統儒家的禮儀思想是指導建築創作的主要思想,輔以玄學和風水。
3.充滿了中國人對生活的現實態度。具體表現為不求建築的長久存在,而是以滿足實用功能需求為出發點。建築形式的標準化和通用化,使用壹種結構類型的建築可以滿足多種功能的需要。
4.標準化的建築個體應該通過建築空間的組合來表達自己的個性。建築群體的排列是傳統建築藝術的精髓,處處體現了時空結合的理性思維方式和人與自然的親和。
5.用象征手法表現壹個特定的主題。它在園林中表現意境,在宗教建築中表現世界觀,在宮殿建築中表現政治制度。壹些裝飾構件和草圖,甚至單體建築,已經成為壹種具有固定意義的符號。
中國古代建築按其功能可分為以下七類:
1.住宅樓。它是人類創造的最早的建築,主要有窯洞和幹欄兩種形式。距今7400 ~ 6700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如甘肅秦安縣大地灣的建築,都是半地穴式,即從地面向下挖有壹定深度的垂直洞穴,平面呈圓形、橢圓形或方形,面積較小。4900 ~ 39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更多的房屋建在地面上,原始社會的窯洞也在逐漸演變為宮殿式的房屋。宮殿式住宅的代表類型是四合院。陜西省岐山縣鳳雛村周早期建築遺址是已知最早的合院式建築。北京老城區中軸線東西兩側有大量平房,最典型的四合院就集中在這裏。最早的甘蘭建築遺跡發現於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約7000 ~ 5300年。地板和人差不多高,下面養著牲畜。地板周圍有欄桿,圍著平臺和房子。現存的甘蘭建築比古代的要小得多,而且集中在雲南和海南的少數民族地區。
2.城市公共建築。主要包括城墻、城樓、城門,還有鐘樓、鼓樓。城墻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材料主要是夯土。從三國到南北朝,磚墻建在夯土城的外面。在明朝,大多數重要的城市都是用磚和石頭建造的。城門是重要的防禦陣地。門口壹般深20米左右,最深處80米。骨灰盒在唐代出現在邊城,明代在上面建有瞭望塔。北京內城、城東南角的正陽門瞭望塔和瞭望塔是明代的傑出作品。鐘鼓樓是古代城市中專門報時的公共建築。宋代就有在高樓設置鐘鼓的記載。明代,鼓樓、鐘樓建於北京中軸線北端,下部為磚墩,上部為木質或磚石地面。
3.宮殿建築。宮殿是指皇帝舉行儀式、處理政務和生活的地方。宮殿建築集中了當時國內的財力物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建造。已知最早的宮殿遺址發現於河南省偃師縣二裏頭村。建於公元前1500年前的商朝。明清時期的紫禁城是中國宮殿建築最後也是最成熟的典範。城市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寬753米,南北深961米。墻上有四扇門,壹個門樓和角樓。它充分發揮各種建築藝術手法,調動壹切建築語言表達主題,取得了不可超越的成就。
4.禮制與神社建築。人們舉行祭祀和紀念活動的建築稱為禮制建築,是“禮制”所要求的,列入官方的禮制法典;所有民間的,主要是人祭對象,都稱為神社建築。禮制和紀念性建築大致可分為四類: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壇廟;從國王到學者,供奉祖先或宗教祖先的寺廟、神社;唐明、碧雍,舉行專門的政治、宗教文化儀式的禮樂和宣傳;被統治階級尊崇,被人民紀念的名人寺廟和聖地。北京天壇是古代寺廟建築最重要的遺跡,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
5.陵墓建築。這是壹座專門埋葬和祭祀死者的建築。它由地下和地上兩部分組成。地下部分用於埋葬死者及其遺物、替身和烈士。地上部分留作生者舉行祭祀,安放死去的神。壹般來說,漢代以後,帝王的墓叫墓,大臣的墓叫墓。陜西省臨潼縣的秦始皇陵是中國第壹座陵墓。北京昌平的明代十三陵是壹組規劃完整、氣魄宏大的墓葬群。
6.佛教建築。是信眾供奉佛像和佛骨,進行佛事活動和生活的場所。有三種:寺廟、塔和石窟。中國的民間佛寺始於東漢末年。原寺為廊式布局,其中心建有塔,或佛寺,或塔寺合壹。佛塔按結構材料可分為石塔、磚塔、木塔、鐵塔、陶塔等。,並按結構造型分為亭塔、密檐塔、單層塔。石窟是沿河峭壁上開鑿的佛教寺廟。它們起源於印度,大約在3世紀傳播到中國。它們的形狀可分為四類:塔廟洞、佛寺洞、僧洞、象洞。中國石窟的重要遺跡包括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7.花園和風景園林。中國傳統園林是人工與自然相結合,具有可行、有為、可遊、可居功能的物質環境,其主要元素是山、水、花木和建築。它是各種藝術的綜合體,反映了傳統哲學、美學、文學、繪畫、建築、園藝等許多科學藝術和工程技術的成就。按隸屬關系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風景名勝四大類。其中現存最具代表性的園林有蘇州網景園、拙政園、留園、揚州個園、無錫機場園、北京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除了以上七大類,中國傳統建築的功能類型還包括軍事建築、商業建築、橋梁等公共交通設施、八仙桌等建築小品。其中,長城經歷了2000多年的歷史,綿延萬裏,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河北趙縣的安濟橋(趙州橋)建於公元7世紀初的隋朝。它是世界上第壹座敞肩單拱石橋,比西方同類結構早了約700年。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傑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