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診斷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心理診斷,是指醫生在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醫學視角的指導下,確定其性質和程度,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對患者的心理障礙進行評估,以幫助臨床診斷疾病。以下分享心理診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心理診斷的基本方法主要是1。心理診斷的基本方法是各學科常用的方法,包括觀察法、測量法、產品分析法、攝入交談法和綜合分析法。
1,觀察方法:
觀察法是為了獲得研究所需的信息,用自己的器官或借助科學觀察儀器和裝置,對所要研究的對象進行系統的觀察和檢查的方法。
1)觀察法分為自然觀察法和控制觀察法兩種。
2)觀察內容包括:外貌、行為、語言特征、思維內容、認知功能、情緒、靈感、判斷。
3)觀察法的實施包括:觀察步驟和註意事項。
2、測量方法:
心理診斷的測量方法是按照壹定的規則,用定量的手段來確定和測量心理現象或行為的方法。
1)心理測量的分類:
按功能分為:智力測驗、人格測驗、神經心理學測驗等。
根據測試方法:問卷,作業,投影等。
2)考試流程包括:實施步驟、考試成績說明及註意事項。
3、產品分析法:
產品分析是通過收集患者的作品(包括繪畫、手稿、雕塑等)來有效評估患者心理水平和狀態的分析方法。)並結合臨床癥狀等資料對產品進行分析。
產品分析法分為天然產品分析法和對照產品分析法。
其流程分為:產品分析、患者認可的分析結果和註意事項。
在使用產品分析法時,我們應該考慮:
1,產品分析方法分類
2、產品分析
3.產品分析結果應得到患者的認可。
4.預防措施
4.攝入對話法
攝入交談是壹種通過以問題為中心的交談來獲取患者的背景信息、目的和期望的交談方法。
其操作步驟分為:確定談話主題、確定提問形式、認真傾聽、控制談話方向、對談話內容進行分類、規範談話結尾和註意事項。
5.綜合分析法
綜合分析是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對患者進行診斷的方法。
心理診斷有兩種基本方法。
首診接待(攝入談話及註意事項)——確定談話內容和範圍的參考點——選擇內容應把握哪些原則——收集整理相關資料——鑒別診斷——原因分析——制定會診目標——評估會診目標——確定會診方案——實施會診方案——評估會診效果。
第壹節接待和資料收集與整理
首先,表現出咨詢師應有的風度:衣著整潔,坐姿端正,表情平靜(不能板著臉微笑)
保持正常社交距離:約1.5米;保持正常的咨詢姿勢:不要直視對方的眼睛,而是瞟對方的眼神或表情。
第二,簡單問壹下求助者想要什麽樣的幫助,不要直接強迫他。
間接問題,如:“我想知道我能幫妳什麽。”“妳想讓我們幫什麽忙?”
直接逼問諸如:“妳有什麽問題,說出來!”“有什麽事嗎?去吧!”“怎麽了?有什麽問題?去吧!”“有什麽事,說吧!
第三,簡單問壹下求助者想要什麽樣的幫助,然後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向求助者說明自己能否提供幫助。在接待過程中,應說明保密原則,說明保密例外情況;在向當事人表明可以向其提供心理幫助後,應立即向當事人簡要說明心理咨詢的性質。心理咨詢確保尋求者知道什麽,如何進行心理咨詢,心理咨詢主要解決什麽問題,不能解決什麽問題等。
應向來訪者說明,心理咨詢是心理咨詢師幫助來訪者解決各種心理問題的過程。“協助”壹詞表明,協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請求幫助的人的態度和行動。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咨詢是壹個過程,有些問題不是壹兩次談話就能解決的,有時會有波折甚至重復,有些問題甚至很難完美解決。還要說明求助者的權利和義務,與求助者協商確定采用什麽樣的協商方式。
四、首次接待應註意以下內容:
1,避免緊張:熟練操作步驟;有條件的可以增加試用期。
2、語言表達(避免使用方言),使用專業術語時,應說明其內涵和外延。
3.反復解釋保密原則:壹旦咨詢師泄密,求助者有權訴諸法律。
4.解釋心理測量的局限性。
5、註意舉止:不吸煙,不做不必要的“下意識”動作。
五、確定談話內容和範圍的參考點。
(1)幫助者提供的求助內容
(2)顧問在第壹次訪問的接待中觀察到的疑問。
(3)咨詢師可以根據心理測評結果的初步分析發現問題。
(4)上級顧問簽發的會議目標,以便進壹步診斷。
(5)會談內容超過壹項的,應分別處理。
六、確定提問方式:壹般情況下,應采用開放式提問,而不是封閉式提問。但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半開放式問題(或限制性開放式問題)。有時封閉式問題可以用來證實某種現實的存在。
七、傾聽:聚精會神、全心全意地聽;不要隨便打斷求助者的談話;不要隨便插入自己的評論;註意談話是否合理;及時抓住關鍵點
八、控制會談內容和方向的技巧:
61解讀:重復並解釋幫助者所說的話,然後順便再問壹個問題。
61打斷:在談話過程中休息壹下。當幫助者因情緒激動或困惑而喋喋不休時,妳不能強迫他停止說話。是:請抽煙,請倒水,請拿東西,或者換個話題,繼續我們的對話。時間到了可以停下來,下次再來。
61情緒反射:心理咨詢師有意識地刺激求助者將談話轉向某壹類問題。盡量不要用第壹次見面。
61指導:由原題目延伸出壹個新題目。
九、在會談中,顧問只能持非批評的態度。理解是最中立的,不需要評判。
“理解”只是指我們對他的行為或情緒的規律或必然性有積極的看法,但對其社會效果和其他後果仍有保留。
十、區分和識別談話內容。
1.程度上的區別:將情緒(或思想)與行為區分開來。
2、內容的真實性
心理診斷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三種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通過視覺或電子攝像設備,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他人或自己的行為,獲取相應信息,並在此基礎上做出評價和判斷的方法。
(壹)觀察方法的種類
根據具體的觀察目的、內容和手段,觀察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觀察的方式,觀察可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如通過照相機和錄像設備等。);根據研究者是否參與來訪者的活動,觀察可分為自然觀察和控制觀察兩種形式。
1.自然觀察法是心理評估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方便靈活,在臨床診斷和療效判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實用價值。因為這種觀察形式是觀察來訪者的自然表現,來訪者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幹擾或控制,會處於壹種特殊的身心狀態,從而保證了真實狀態下的觀察結果。
舉個例子,壹個學生被認為有註意力缺陷,但是通過實際觀察發現,這個學生能夠專註於自己感興趣的科目,長時間看自己感興趣的動畫片。因此,觀察結果不支持該學生存在註意力缺陷。雖然自然觀察法非常有效,但是評價者必須在來訪者的自然生活環境中進行觀察,這就必須消耗壹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在具體實施時存在壹定的困難。
2.控制觀察法又稱模擬觀察法,是指評價者設置壹定的情境並控制來訪者的條件,觀察來訪者在這種情境下的行為變化。受控觀察常用於與焦慮相關的行為。比如在回避行為測試中,會讓壹個有壹定恐懼癥的來訪者靠近他恐懼的對象(如蛇、老鼠、蜘蛛等。)或者和他的恐懼對象同處壹室,評價者會觀察來訪者和恐懼對象之間的距離以及在壹起的時間。
為了防止來訪者發現自己被人觀察時受到打擾,常常使用單向玻璃觀察室。模擬觀測優於自然觀測,因為它相對經濟。在模擬觀察中,評估者可以量化幹預前後的目標行為,因此在幹預效果的評估中非常有用。此外,由於來訪者處於標準條件下,觀察到的結果具有可比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具科學性。
(2)觀察的主要內容
行為觀察的主要內容因目的而異,壹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外貌,也就是穿著,行為,表情。
2、形體外貌,即胖、瘦、高、畸形等特殊體型。
3、人際交往風格,如大方或尷尬,主動或被動,易接觸或難接觸。
4.演講,包括表達能力、流利性、針對性、簡潔性、冗余性。
5、動作,如過少、適度、過度、怪異動作、僵硬動作。
6.在交流中表現出的興趣、愛好以及對他人和自己的態度。
7.感知、理解和判斷。
8.應對困境。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觀察法的壹個重要特點是收集非言語信息,與非言語交際相關的各個方面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有意的手勢、動作、身體姿勢、面部表情,以及無意的言語模式,如節奏和語速變化,都表達了與詞語相同或不同的信息。這些信息為心理評估提供了重要線索。
(三)觀察法的優缺點
觀察作為心理評價的壹種基本方法,貫穿於評價的全過程,在評價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優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觀察法收集的數據更全面。只要評價者善於洞察和捕捉,就有可能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和有用的信息線索。這些都可以為以後透過現象深入思考,分析其本質創造條件。
其次,通過觀察得到的結果更加真實,數據可信度高,這是收集原始數據的基本方法。通過觀察和系統記錄某些行為發生、發展的具體過程,評價者可以獲得最原始的信息。這是進壹步心理診斷、咨詢和治療的基礎。
第三,觀察是驗證心理診斷咨詢效果的重要手段。心理診斷的正確性和心理咨詢的效果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驗證,但科學觀察是檢驗診斷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與其他方法相比,觀察法也有許多局限性:
第壹,觀察只能針對個體的外顯行為,很難通過觀察來研究個體的內隱心理過程,如認知評價、態度、情緒等,而這些往往是心理咨詢師非常感興趣的。
第二,個體的外顯行為可能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往往帶有壹定的偶然性,因此觀察結果不易重復。如果有趣的行為發生頻率低,應用觀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第三,觀察壹些私人行為會非常困難,可能是不道德的。而且觀察結果的有效性還取決於評價者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信息篩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