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廈門理工學院是文案嗎?

廈門理工學院是文案嗎?

目前按照教育部關於公開信息的規定,並沒有明確的壹批和二批的概念。廈門理工學院是壹所理工科院校,專業有經濟學、外語、社會科學、建築工程、機械等。,有465,438+0年的歷史。

學院簡介

廈門理工學院,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福建省壹流學科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典型體驗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委托培養機構, 福建省示範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廈門市陳嘉庚獎學金合作高校,廈門市集美區產業技術聯盟首屆輪值主席單位。 先後入選服務國家特需人才培養工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工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工程”高校。

學校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廈門市政府辦的工業、建築、金融等八個大專班。1981年,廬江職業大學在8個專科班的基礎上,以工業院校教師為主體創辦。1987廈門職業經濟學院合並,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廈門工學院。2007年5月通過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和專業評估。2011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培養領域獲批。2013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2018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截至2021,11,學校占地面積1927畝,建築面積50多萬平方米。有19個院系,63個本科專業,4個壹級學科,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全日制在校生19676人,其中本科生18151人,碩士生1525人(2022年2月數據);專任教師近1100人。

部門專業

截至2021,11,學校有18個學院和院系,開設63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工、經、管、文、藝、法等學科。

學科建設

截至2065438+2008年2月,學校擁有5個省級重點學科。2020年新增文學碩士學位授權點。

省級重點學科為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光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碩士授權壹級學科為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建築學、藝術理論。

碩士授權點為電子信息、藝術、機械、材料與化工、民用水利、能源與動力、會計、體育。

能力

截至2019年9月,我校教職工總數為1500余人,專任教師1100余人。專任教師中,93%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博士學歷教師占51%;高級職稱教師占52%;具有完全職稱的教師占14;有半年以上海外經歷的專任教師24名;有壹年以上企業經驗的教師占36%;外籍(臺籍)教師占12。

學校擁有雙聘院士8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福建省“高校領軍人才”1人,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講師65438+人。福建省“新世紀高校傑出人才支持計劃”23人,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養計劃”24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省級教學名師10人,省級教學團隊2個。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6年6月,學校擁有1個國家專業、1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9個省級專業、7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6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9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級。省級教改試點項目17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144個,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265個。

學校實驗教學用房近654.38+萬平方米,建有現代化工程訓練中心。截至20116年6月,學校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0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公共基礎課省級實驗教學平臺5個,國家級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65438個。文科有12情境體驗教室;校企* *共建18實驗室,校企* * *共建310實習實訓基地;是科技部“創新工程師培訓基地”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也是實施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學生創新創業培養計劃的高校,“教師發展中心”被評為省級示範中心。

學術研究

科研平臺

2065438+2007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福建省重點實驗室5個,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5個,福建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福建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福建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閩臺科技合作基地1個。福建省創新方法研究推廣應用基地1個,福建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項目2個,廈門市重點實驗室5個,廈門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廈門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廈門市技術服務平臺6個,廈門市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基地1個,廈門市科研單位4個,研究機構44個。

科研成果

201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項目61項,其中福建省重大產學研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6項,居全省前五位。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5項,福建省社會科學人文優秀成果獎3項。

國際匯兌

截至2019年5月,學校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等20多個國家的68所高校開展了深度合作與交流。與美國密蘇裏大學合作,成功獲批教育部本科二級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廈門理工學院密蘇裏學院。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共建軌道交通研究中心,與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共建中美(廈門)國際離岸孵化器(國內首家)。與維多利亞大學和裏賈納大學共同實施“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等10海外名校開展師生交流,共同培養碩士研究生。

學校與臺灣省26所高校簽訂了合作協議;與臺灣省優質高校合作,啟動閩臺高校“4+0”試點合作模式;與臺灣省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袁澤大學共建福建教師閩臺聯合培訓中心。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包括會徽和徽章。

校徽由白底紅字組成,圖案設計為內外兩層結構。外層在“1981”正下方有“廈門理工學院”的英文加建校日期,內層用中國特色的印章形式突出“廈門理工學院”字樣。圖案為圓形和方形,寓意圓的地方,象征著技術人員的胸懷和理想。在古璽的基礎上,對字體進行了修改,logo給人壹種歷史感和信任感,蘊含著人文底蘊。

校徽是壹種細長的水平橢圓形徽章,上面有學校的名稱,由教職員工和學生佩戴。

該校的校訓是合理、嚴謹、與時俱進。

“明”和《宋·梁書李傳》都是“凝練明,全命所推”,即明事理,明道理。

校訓

“精工”,《後漢書·蔡倫》和“惟精工而密,為後世之法”的意思是工藝精湛。

《與時俱進》和《周易》都是“終日勞作,與時俱進”。即“順應時代”隱含著與“時代”協調行動的積極意義。

“知行精工”強調做人做事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範;“與時俱進”強調與時俱進,融入社會,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