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列來自上海的專屬列車緩緩進入人們的視線。壹位可愛優雅的女士從火車上下來。她就是宋慶齡。
雖然不是* * *產黨,但她壹直默默支持著* * *產黨的事業。她說她將“永遠和黨在壹起”,“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人民”是她的人生座右銘。為了支持革命,她拿出孫中山先生的退休金,抵押房產,支持毛澤東,支持黨的事業...
宋氏姐妹在中國近代史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誰會不喜歡處於權力核心的富有、美麗、有才華和富有的女人呢?
所以,關於三姐妹的故事,壹直是世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眾所周知,大姐愛錢,二姐愛愛國,三姐愛權力。
二姐宋慶齡的故事要從1893 65438+10月27日說起。
她出生在上海的壹個名門望族,父親是著名的愛國實業家。有了這樣的開始,她的人生壹定會大放異彩。
宋慶齡的父親希望她成為壹個胸懷寬廣、學識淵博的名人,於是在她10歲的時候把她送到了美國學習。在美國壹年後,她被佐治亞州梅肯的威斯安學院錄取。
在美國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學習了最先進的文化知識,她很快被大學錄取,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獲得學位後,她首先想到的是回國。
1913年8月,她離開美國途經日本時,遇到了壹個叫孫中山的人,這個人影響了她的壹生。她被那個人的愛國精神和革命感情所感動,成了孫中山先生的秘書。
朝夕相處,他們有相同的信仰和追求,他們相愛了。1915年,18歲的宋慶齡與比她大27歲的孫中山結婚,在日本東京舉行婚禮。在異國他鄉,這對戀人緊緊地擁抱在壹起。
孫中山先生是宋慶齡父親宋嘉樹的密友。兩人年齡相差如此之大,父親自然反對,但宋慶齡毅然投身革命,走向這位偉人。
從此,宋慶齡忠貞不渝,堅定不移。她全心全意配合孫中山先生的工作,悉心照顧他的生活。
她和孫中山先生壹起,不遠萬裏保國護法,用生命和鮮血捍衛著祖國的發展和民族的未來。
1922年,前戰友陳炯明造反,炮轟總統府。關鍵時刻,孫中山先生不願意先走,宋慶齡勸他:“中國可以沒有我和妳。”
她還參與起草了許多具有歷史影響的電報宣言,並擔任她整理文件和處理信件和電報的日常工作。
她既是情人又是助理,又是秘書又是保姆,那麽辛苦,那麽累,但她從來沒有抱怨過。
1924 165438+10月,孫中山先生為了解決中國的統壹和建設問題,接受了北京中正領導的邀請,她堅決陪同。
這是壹條很危險的路,但宋慶齡義無反顧地走了,就像她在所有人的反對下義無反顧地嫁給孫中山壹樣。
當時孫中山的健康狀況已經大不如前,更何況他已經58歲了,風華正茂的他已經沒有當年的意氣風發。
宋慶齡怎麽能放心讓他壹個人去北京?為了照顧孫中山,幫助籌備以人民為主體的國民會議,她發誓追隨。
但宋慶齡從未想過,她和丈夫在壹起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雖然壹直悉心照料,但孫中山先生的健康狀況卻壹天比壹天垮。
1925 3月12日上午9時30分,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
孫中山先生在彌留之際,以微弱的聲音說:“和平,鬥爭,救中國。”每壹句話都打在宋慶齡的心上。
宋慶齡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她很難過。她曾經想和丈夫壹起離開,但她知道革命沒有成功。她將繼承丈夫的遺誌,見證壹個全新中國的建立。
她將以堅強的意誌和軟弱的意誌,肩負起孫中山先生的遺誌,捍衛新三民主義和孫先生留下的三大政策,與苦難的中國人民同甘共苦,攜手共進。
此後,她參加了國民黨第二次團結合作的號召。他還創辦了婦女政治培訓班,組織了北伐紅十字會,策劃了戰時救災工作。
為了支持和配合北伐,她幾乎傾註了全部心血。
1927年,大革命徹底失敗後,反動勢力對宋慶齡恨之入骨,宋慶齡只好離開中國,去蘇聯求援。
雖然蘇聯政府非常歡迎宋慶齡的到來,但對支持中國革命和提供經濟援助保持沈默。斯大林敷衍地對宋慶齡說:“妳要先回國,需要經過國際討論再派壹個新的聯系人到中國。”
顯然不能指望蘇聯,歐洲列強也根本指望不上,但宋慶齡決定試壹試。然而,她壹到德國就被秘密警察監視,過著非常艱難的生活。
目睹了軍閥混戰,國民政府的勾心鬥角,外國政府的冷酷無情,為革命奔波了壹輩子的宋慶齡突然意識到壹個問題。只有中國* * *產黨才是真正為人民著想的政黨,只有中國* * *產黨才能救中國。
所以,宋慶齡無條件支持中國* * *產黨的壹切活動,默默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孫中山先生去世後,宋慶齡與國民政府的關系不太好。壹方面,她不認同國民政府的壹些做法。另壹方面,國民政府也懷疑她和她的* * *制作黨有往來,所以壹直處於防禦態度。
她家和她關系也不是很好。她經常獨自生活。偶爾,孫中山先生和他前妻的孩子孫克會來看她。她把丈夫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但她拒絕了孫克給她的支票。她覺得生活還可以,對物質生活沒有太多追求。
雖然孫中山先生在遺囑中寫明:“我把我留下的壹切,如書、衣服、房子等,都給了我的夫人宋慶齡作為紀念!”
但孫中山先生壹生清貧,從不追求物質。他始終追求民族解放和民族復興。即使他處於政治中心,他也沒有積累任何財富,在他的壹生中留下了許多東西。
孫中山所說的遺物,無非是兩千本書,壹間五室的房子,壹些衣服。就算都典當了,也值不了多少錢,更何況宋慶齡根本不願意典當這些東西。
孫中山自然知道這些東西根本養活不了他年輕的妻子,但是他要走了。他能做什麽?帶著無盡的遺憾,他把兒子孫克叫來,懇切地告訴他:“宋太太,繼母。”
他甚至告訴了好朋友何香凝,然後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何香凝在孫中山床前答應:“昨天我和汪精衛聯名打電話給廣東金融當局,請他們今後照顧他的妻子。”
當時沒有多少人知道廣東財政當局給了宋慶齡多少撫恤金,宋慶齡也沒有說。直到50多年後的壹次采訪中,宋慶齡才回憶道:“孫博士去世後,國民黨知道他沒有留下什麽錢,給了我65438+10萬元生活費,後來又給了廖的遺霜何香凝同樣數目的錢。”
宋慶齡從來沒有花過這1萬元。她存下了這1萬,這是她對丈夫的向往,也是她余生的依靠。
但是,沒過多久,她就把錢借給了中國* * *產黨,而不是借,因為她從來沒有要過。只要她能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她就不會後悔。
但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壹切都要從紅軍長征說起。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始了二萬五千裏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經歷了壹個又壹個難關,跋山涉水,終於來到了陜北這片荒涼的黃土高原,收留了這群充滿信仰的人。
但是四面被包圍,冬天很快就要來了。陜北的冬天異常寒冷,紅軍戰士夏天還穿著粗布。紅軍該如何度過這個冬天?
過冬的物資從哪裏來成了最嚴重的問題。為此黨中央幾位領導夜不能寐,毛主席更是憂心忡忡,卻想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1936年秋天,宋慶齡收到了壹封來自毛澤東的信。宋慶齡收到信時,也很納悶。雖然她和毛澤東見過幾次面,也合作過,但是聯系不多,那為什麽還要給自己寫信呢?
讀完信後,她明白了毛澤東希望通過她向她哥哥宋子文借些錢。宋家是民國四大家族之壹,弟弟繼承了家產,所以是有名的商人。
但她和哥哥已經分道揚鑣多年,信仰和選擇都不壹樣。在歐洲,宋慶齡說,“文子從來沒有給過我錢,因為他知道我不會接受他或我家人的錢,我哥哥尊重我和我的意願。”
家財萬貫,家族生意與她無關。為了革命和自由,她從嫁給孫中山先生的那壹刻起,就和四大權貴家族形同陌路。
雖然毛澤東在信中沒有詳細說明這筆錢的用途,但宋慶齡知道,這壹定是不得已而為之,否則毛澤東不會親自借錢,如何籌集這筆錢成了大問題。
她沒有絲毫猶豫,拿出了孫中山先生去世後的全部撫恤金,賣掉了自己唯壹的壹套公寓——莫利愛祿公寓。加上她每天的積蓄,她籌集了5萬美元,寄給了中央委員會。
這幾乎是宋慶齡所有的錢,也是孫中山先生留給她的最後的生命支持。但是,她都捐了,她總是把東西留在需要的地方,這讓她很苦。
明明是壹個大家庭裏的貴人,可以做壹個不沾水的乖乖女,卻為了自由,為了革命,為了祖國的事業,放棄了優越的生活,用盡了所有的力量。
在那個山河破碎,火藥戰爭天天發生的年代,有壹筆錢有多重要,她卻從來不在乎。錢對她來說只是壹件無關緊要的東西。
宋慶齡捐的錢解決了陜北會師後三萬多紅軍冬季的溫飽問題。
5萬美元,紅軍用這筆錢買了小米、玉米、土豆,定做了棉衣棉鞋,成功熬過了那個冬天,因為宋慶齡保存了紅軍的實力,為以後的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其實這已經不是宋慶齡第1次幫中國* * *產黨了。在1931到1937期間,宋慶齡多次幫助* * *生產國際,幫助黨中央和陜北紅軍。
20世紀30年代初,宋慶齡救出了陳獨秀、羅登賢、廖承誌等中央要員,以及無數地下黨員。
宋慶齡永遠記得孫中山先生團結工人、幫助工農的革命政策。於是,只要* * *制作方想從她那裏得到什麽,她就會提供幫助,而從社會各界募集的錢和* * *制作國際提供的活動經費,大部分都會用來幫助國內的* * *制作方。
除了捐款,宋慶齡還向延安捐贈了壹臺大型x光機,就是延安的1 X光機。
收到這臺x光機後,中央領導非常感動。劉伯承等在延安休養的148人簽名絹布,感謝宋慶齡先生。
上面寫著:“雖然世界的掠奪者即將崩潰,但中國仍有許多陰影。繼丞相遺誌,王先生出類拔萃。有幾個忠義之詞,有愛國者給予聲援,有醫藥頻頻輸,有抗戰給予物質幫助,有主持正義,有與各國同敬。”
抗戰結束後,宋慶齡繼續向中國* * *制作方捐款捐物,宋慶齡於8月在重慶成立的“保衛中國聯盟”1942後更名為“中國福利基金會”,為* * *制作方提供了大量的物質幫助。
宋慶齡甚至主動聯系周恩來,希望周恩來能提供毛澤東關於八路軍新四軍戰功的文章和資料,可用於海外宣傳和全球募捐,募捐所得款項全部用於抗日和解放事業。
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美國援華協會通過保誠聯盟向中國捐款654.38+0.58萬美元,幾乎全部用於建立國際和平醫院,為抗戰軍民提供醫療保障。
8月30日,1945,毛主席和周恩來專程來到宋慶齡的寓所表示慰問和感謝。
毛澤東感激地說道:
宋慶齡只是搖搖頭。她壹直覺得這壹切都是她應該做的。她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不需要任何人的感謝。
1949年初,解放軍取得戰略決策勝利,迫切需要建設新中國。妳們的領導人希望宋慶齡來北京討論國家大計,參加開國大典。
宋慶齡以身體不好為由拒絕了這壹邀請,但給毛澤東寫了回信。
1949 6月17日,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結束後,毛澤東立即給宋慶齡寫了壹封信,並請的夫人鄧帶著這封信去上海會見宋慶齡。
宋慶齡見到鄧後非常高興,並立即同意去北京。但壹向樸實低調的宋慶齡卻對鄧說,沒必要見她,也沒必要大張旗鼓地辦歡迎會。宋慶齡不知道的是,毛主席在北京準備了壹個歡迎會。
許多在北京期待它的人已經等不及了。他們壹得知消息,就自發地去迎接他們。包括毛主席、周恩來、朱德在內的80多位同誌壹早就在車站等候。
宋慶齡壹下車,毛澤東就快步走上前去。抱著宋慶齡時,他激動地對宋慶齡說:“歡迎,歡迎,妳壹路辛苦了。”
“謝謝妳的邀請。我祝賀妳。中國* * *產黨在妳的領導下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宋慶齡沒想到毛主席會親自接見她,有點感動。
1949 65438+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成功舉行。毛主席按下了天安門城門上的按鈕,1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廣場上擠滿了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宋慶齡看著如此盛大歡樂的場面,眼裏噙著淚水。孫中山先生28年未能完成的偉大事業,她所堅持的理想信念,她所堅持的目標,最終在中國* * *產黨的領導下完美實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大量國家事務。她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文化教育、生育和婦幼福利事業中。
她曾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
她壹生都與人民緊密聯系在壹起。她不辭辛苦地到全國各地視察,深入人民,深入基層,始終與廣大人民群眾攜手並肩,是壹個真正的人民公仆。
半輩子的風風雨雨,見證了太多的發展和變化,很多事情在記憶中漸漸成為過去。
那些年沒人提借錢的事,連宋慶齡也漸漸淡忘了。直到1969,距離那次事件已經過去了33年,在壹次無意的聊天中,這件事的始末才為人們所知。
人們又壹次被壹位革命先驅所感動。壹開始,她本可以拒絕毛澤東的請求。畢竟,當時她與毛主席並不十分熟悉,與宋子文也沒有什麽關系,但她仍然盡力為中央委員會籌集資金。
在中國革命低潮的時候,在大多數人都不相信中國* * *產黨的時候,宋慶齡泠然在身邊,向中國和世界發聲,呼籲保護中國蘇維埃和這支真正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隊伍。
在漫長的灰暗時期,當宋慶齡自身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她仍然不遺余力地保護中國* * *產黨和中國* * *產黨地下組織,並通過地下黨組織為中國* * *產黨提供了大量幫助。
晚年的宋慶齡壹直有壹個願望,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然而,這個願望被許多事情推遲了,但毛澤東總統經常說,“宋慶齡不是出生在中國的黨員,但他是我們最親密的同誌和夥伴。”
1981年,宋慶齡因積勞成疾患慢性白血病,癱在病床上。中* * *中央領導紛紛前來看望,表達了最誠摯的祝願和期望。在病床上,宋慶齡提出了她的遺願,那就是成為壹名出生在中國* * *的黨員。
1981年5月5日,中央政治局決定接受她為《中國的生產者》黨員,在她成為《中國的生產者》黨員的第二天,中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她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
1981 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寓所去世。她把壹切都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最後帶著微笑離開了這個世界,沒有任何遺憾。她會去尋找她的愛人,伴侶,她最崇拜的人,然後告訴他:今日中國已如妳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