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產能有限,增收不增利。
綠聯成立於2012,早年在華強北以壹條數據線起家。目前,公司主營業務為3C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主要涵蓋傳輸、影音、充電、移動外設、存儲五大系列。
招股書顯示,在綠聯2021的五大系列產品中,傳輸產品占據了很大壹部分營收,達到6543.8+0.235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3.593%,視聽產品、充電產品、移動周邊產品、存儲產品分別實現營收8.73億元、7.88億元、3.32億元、600.8億元。
綠聯在生產方式上采取的策略是以外包生產為主,自主生產為輔。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綠色聯盟外包的生產金額占比分別為75.78%、76.10%、75.62%。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9以來,綠聯壹直在嘗試自建工廠,希望改變過於依賴上遊供應商的局面。但由於數碼配件產品叠代周期快,技術生產力無法保證自身產能的質量和價格,自身產量從2019年的24%下降到2021年的21%。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至2021,其自身產量分別為16379000、16784300和20640700,分別占總產量的24%、21%和265438+。
自有產能提升的瓶頸直接體現在凈利潤的增長上。凈利潤增速斷崖式下滑,收入無增長,是綠聯2021的現狀。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綠聯營收分別為20.45億元、27.38億元、34.4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9.80%。
與亮麗的營收業績相比,凈利潤增速下降。同期,綠聯的凈利潤分別為2.27億元、3.06億元和3.05億元,2020年和2021年的增長率分別為34.8%和-0.3%。
2021凈利潤增速主要有四個原因。壹是2021年,綠聯科技因員工股權激勵產生的股份支付費用總額為3333.7萬元,較2020年增加2404.93萬元;第二,員工工資提高了;三是采購相關材料的成本增加;四、2021年度研發支出較上年增加61479400元。
在招股書中,綠聯本次擬募集資金6543.8+0.504億元,其中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5565.438+0億元,智能倉儲物流建設項目6543.8+0.1億元,總部運營中心及品牌建設項目3.92億元,補充流動資金4.5億元。
將近壹半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
綠聯的運營嚴重依賴電商平臺,壹旦電商平臺的市場份額和管理政策發生變化,將對綠聯的營收產生負面影響。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綠聯通過線上電商平臺實現的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2.41%、82.35%和78.14%,通過線上電商平臺實現的毛利分別為91.20%、88.48%和84.365438。
“線上平臺運營存在風險。如果由於市場競爭、經營策略的變化或電商平臺所屬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環境等原因導致平臺市場份額降低,公司未能及時調整銷售渠道策略,可能會對公司收入產生負面影響。另壹方面,如果電子商務平臺對平臺賣家的註冊管理政策、銷售政策、結算政策、平臺費用率等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公司未能及時應對相關變化並采取有效調整措施,也會影響公司的收入和費用。綠聯在招股書的特別風險提示中提到。
此外,綠聯近壹半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旅聯主營業務海外銷售額占比分別為43.49%、47.38%和46.09%,其中亞馬遜是旅聯的主要銷售渠道之壹,來自亞馬遜的營收分別為641萬元和9.78元。此外,2021年,JD.COM和天貓以20.11%和16.01%的營收排名第二和第三。
旅聯在招股書中提示,公司財務上可能面臨物流成本大幅增加的風險,但中新經緯註意到,運輸成本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正在逐年縮小。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物流成本分別為30682.8萬元、395123200元和43680.98萬元,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分別為23.37%、23.36%和20.23%,呈下降趨勢。
綠聯科技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運輸費、快遞費、運輸保險。其中,運輸費主要涉及將產品運輸到JD.COM倉、菜鳥倉、亞馬遜海外倉的物流成本,快遞費和運輸保險,主要為國內直郵、國際直郵以及從海外倉到用戶的物流成本。
高燕資本持有近65,438+00%的股份。
招股書顯示,至20265438年7月31日,律聯前四大股東分別為張慶森、陳俊嶺、律聯咨詢、高英熙恒,持股比例分別為50.30%、19.28%、14.24%、9.37%。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4月,綠聯創始人張慶森和綠聯聯合創始人陳俊嶺分別將其持有的3.7%和1.85%的原始股份,以2億元和1億元的價格轉讓給高燕資本旗下的高燕熙恒。根據招股書現金流量表顯示的募集資金活動,2021年6月,恒再次向綠聯投資2.5億元,深證、遠大策略、堅果資本等機構投資者分別投資2000萬元、15萬元、15萬元。
由於綠聯長期融資很少,2021上半年突然引入機構投資者註資,壹度被視為綠聯上市的信號。(更多線索請聯系作者牛朝戈:niuchaoge@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公司或個人不得轉載、摘抄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