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幼兒教師教育經驗隨筆

幼兒教師教育經驗隨筆

當我們對某件事有了深入的了解,可以通過寫下自己的經歷來記錄下來,這樣會讓人頭腦更加清醒,思路更加清晰。妳想好怎麽寫妳的想法了嗎?以下是我為妳收集的壹篇幼兒教師教育經驗隨筆,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幼兒教師教育經驗隨筆;1小班的孩子前期焦慮更嚴重。小班幼兒入園焦慮可謂五花八門。有的表現出大聲哭鬧,有的表現出冷漠和反抗。如何克服孩子的入園焦慮,促進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是新學期小班教師的重要課題。我班有個叫格格的小姑娘特別焦慮。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她性格孤僻,不善交際。她已經在公園呆了很多天了。她總是跟著老師,不喜歡和其他孩子玩。無論是集體活動的時間,戶外運動的時間,甚至是孩子最喜歡的角落時間,她的註意力都不會被轉移。她總是跟著老師,搶老師的衣服,不選任何區域,不打任何東西。我該怎麽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班老師壹起商量,決定多關註她,等待時機介入。

今天早上拐彎的時候,格格還在我後面。我推著流動區“我愛水果”的手推車來到圖書館,看到佳音在看書。我問:“佳音,妳喜歡吃什麽水果?”佳音說:“我愛蘋果。”壹轉身,發現格格手裏居然有佳音的照片。我覺得是時候了,就問格格,“佳音說她喜歡蘋果。妳覺得她的照片應該插在哪個盒子裏?”格格想了想,把照片插入了蘋果群。接下來我們進了幾個區域,問了幾個孩子,她就來貼照片了。當我們走到張博文身邊時,我故意等了壹會兒。格格見我沒問,居然主動問了。雖然聲音有點小,但我還是邁出了第壹步。我立刻抓住機會鼓勵格格。格格的聲音很好聽。孩子們和老師都很喜歡妳。我推著水果車,帶她去了小醫院。我用鼓勵的眼神看著格格,繼續選擇等待。格格終於大膽開口了:“樂樂,妳喜歡什麽水果?”樂樂戴著護士帽,擡頭說:“我喜歡香蕉。”格格拿出樂樂的照片,插到“香蕉群”裏。在接下來的地區活動中,格格變得活躍起來。每次她都會早早的吃水果去排隊,問問題,和小朋友合影。接下來的幾天,她很喜歡玩這個角落,和小朋友的交流也越來越輕松。

幼兒園教育比較隨意。區域活動是促進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平臺,以社會角色和專業體驗為主要形式,強調兒童互動能力和角色扮演的培養,合理利用區域活動幫助兒童敞開心扉,融入玩伴,獲得更多的交往。通過格格的轉變,我更加意識到教師不僅要把握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還要善於把握活動幹預的時機,抓住有價值的切入點引導孩子,在遷移的過程中塑造和提升孩子的社會性。

幼兒教師教育經驗隨筆2小朋友喜歡玩小紙船。活動開始前,老師建議讓孩子知道不同材質的小船下沈速度不同,並用文字描述自己的發現,體現同伴合作的能力。

活動中,我給每組孩子準備了壹只船、壹個盆、壹個托盤,用報紙、普通A4紙、宣紙折疊起來。首先,孩子們摸摸看壹看,觀察幾條船的區別,猜猜船沈的順序。東東說:“這船是軟的。如果入水會不會不好?”根據這個猜想,東東對同組的孩子們進行了實驗。“小心,別翻船!”樂樂喊了壹聲,東東和兩個好朋友小心翼翼地把三條船放進盆裏。“哇,船都濕了……”“看,船沈了!”東東有了新發現興奮地說。在探索的過程中,東東可以仔細觀察紙船放入水中時的細微變化,並主動用文字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伴。

孩子們對小紙船遊戲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通過早期猜測充分調動孩子們的遊戲熱情。他們熱情地猜測著船上下起伏的結果。當他們把船放入水中時,東東和其他孩子致力於觀察船的變化。經過觀察,東東可以詳細描述實驗中的發現,東東發現了哪條船先沈了,但對船沈的原因和孩子還有困惑。通過這個實驗,孩子們了解到有些船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很長時間,而有些船很快就會沈入水中。孩子們理解了科學現象:由於紙的吸水速度不同,船下沈的速度也不同。

在活動中,孩子們對各種材料制成的船非常感興趣。老師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三條船的下沈速度,並勇敢地介紹給同齡人,以此來增進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機會,提高他們的表達和思考能力。但是活動中的材料都是提前準備好的,而且都是紙質材料,對於孩子的探索有壹定的局限性。活動中,東東提出“大船如何不沈?”因此,老師鼓勵孩子和家長壹起探索什麽材料的船能浮在水面上,並把自己驗證的結果告訴大家。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知識的需求日益增長,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這就要求我們學前教育工作者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努力提高職業道德。通過這次學習,我對自己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認識,以下是我的學習體會:

第壹,學習教育法律法規,依法教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師法》、《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條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是幼兒園教育的法律法規,是指導教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每壹位幼兒教師都應熟悉其內容,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在教育教學中認真貫徹,依法教學。

第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幼兒園教育是對壹個人的啟蒙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壹項非常細致的工作。有的老師認為幼兒園是保育院,幼兒教師的主要工作是“照看孩子”;有的老師認為孩子好對付,對教育活動準備不積極,敷衍了事;有些老師過分強調老師的主導作用,“填鴨式”教學讓活動變得非常嚴肅和刻板,束縛了孩子活潑的天性。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首先要走出這些誤區,擺正自己在教育活動中的位置,營造良好的氛圍,註重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潛能,讓孩子全面發展。

第三,樹立良好的兒童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當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教育並重,關註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個性發展。”作為幼兒園老師,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主體,不要屈尊去忽視孩子的人格和自尊。應該關心和尊重年幼的孩子。

第四,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

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做好學前教育工作。

1,是愛,是奉獻。樹立“做妳所做的,愛妳所做的,專妳所做的”的信念,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學習,成為壹名敬業精神突出的“專家型”幼兒教師。

2.關心年幼的孩子。幼兒園教育的對象是幼兒,他們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習慣。作為幼兒園教師,要時刻關心和愛護幼兒,保護與教育並重,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幼兒全面均衡發展。

3.這是依法教學。包含兩層含義:壹是遵守相關教育法規,做好活動前準備,嚴格教導,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兒童;二是遵循相關教育規律和兒童生理心理特點設計活動內容,突出兒童的主體地位。壹個優秀的幼兒教師應該做到這兩點,遵守“規則”和“法律”。

4.是毅力。壹貫的工作態度是做好工作的保證。千萬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開心就認真對待,不開心就處理。我們要把幼兒教育作為自己的終身追求,做好每壹天,再接再厲,為幼兒教育事業做貢獻。

幼兒教師教育經驗隨筆4幼兒自主學習旨在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發展幼兒的個性,從而充分發揮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意圖和主動性。在必要的環境中,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新課程陶藝活動中,當教師們正在努力摒棄“妳說,我聽,妳示範,我模仿”的傳統美術學習模式,強調被動理解的舊模式時,他們應該如何在認知和學習活動中充分調動孩子們的意圖,發揮他們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陶藝的主人?

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生內部學習的最佳動機是激發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是直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驅動力。“可見,情境教學可以使概念具體化,使教學方法趣味化,使兒童的認知和情感相結合,使思維和形象相統壹,變灌輸為感悟,變說教為體驗,使兒童得到全面發展。因此,針對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要善於創設激發興趣的環境,以興趣激發學習,引導兒童積極參與學習,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1,直觀演示,營造形象情境。

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兒童的具體動作思維和直觀形象思維處於優勢地位。使用視覺演示可以使教育變得有趣。在教學中,利用電教設備再現教材情境或收集與教材相關的實物、圖片來創設情境,讓孩子帶著情緒進入狀態,自己學習,自主學習。比如在用陶瓷制作“各種汽車”的活動中,我和孩子壹起收集了模型玩具和各種汽車的圖片,布置了“中國車展”的環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們對汽車產生了興趣,帶著快樂的情緒參與了各種汽車的直接體驗。因為每個孩子對汽車都有必要的了解,極大的激發了孩子的創作熱情。在制作中,他們很自在,很活躍,很有想象力。於是,造型各異、造型可愛的汽車就在這壹刻呈現在了大家面前。

2.啟發故事,創造壹個想象的情境。

孩子喜歡故事,老師可以用故事的魅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簡單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明白道理。從有趣的故事中,讓孩子有所思考,有所認識,有所認知,為孩子自主學習帶來了條件。比如在制作浮雕《魔手》的時候,我用了這樣壹個故事:“有壹天,壹個小女孩做了壹個夢,夢見她的手突然變成了很多小動物,有孔雀、蝴蝶、小鳥,還有很多動物。他們在山裏和樹林裏躲避他們的手。以故事為靈感,創設想象情境,及時、更遠地打開兒童想象的窗口,有效地啟發和引導兒童的創造性思維。孩子的欲望非常強烈,所有的孩子都在心中創造了壹個完美的世界。壹些孩子創造了壹個“手”房子,壹些孩子創造了壹個“手”氣球,還有壹些孩子創造了壹個“手”花瓶...

3、小品表演,創設實際情境。

熱愛表演是孩子的天性。每當處於表演情境時,他們都很興奮,會有強烈的表演欲望,很容易融入到主角學習的情境中。比如有壹次,在小品《可愛的貓》中,小朋友們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演了貓在不同時間的神態和表情。開心的表演和模仿,讓他們不僅感受到了快樂,還更多地了解了貓的形象和生活習性。在實踐的基礎上,孩子們在制作陶瓷藝術貓時表現出更豐富的信息。作品中有沈睡的貓;有貓在玩;壹只活潑的貓;有快樂的貓...孩子在中學玩,在學校玩,直接體驗。這種方式既能使教育材料具體化,又能讓孩子在簡單愉悅的氛圍中明白道理、學習知識,從而達到春風雨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第二,大膽放手,給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

保利亞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好方法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是理解最深的,也是最容易把握內在規律、本質和聯系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各種方式創造條件,為孩子主動學習帶來時間和機會,讓孩子與環境、同伴、老師互動,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賦予孩子學習的主動權。孩子試圖通過手、腦、嘴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來發現、探索和學習新知識,同時學會學習,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給孩子體驗感受的機會。

綱要中指出,兒童藝術中的活動要以兒童為本,註重活動前的體驗,讓兒童在現場、實物、真實場景、事實中體驗情感,發現環境之美、生活之美、藝術之美,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其感受力。比如蔬菜的制作,我先讓孩子參與采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讓孩子參與“蔬菜世界”環境的布置。並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孩子自由探索:我不僅引導孩子用眼睛觀察、用手觸摸、用鼻子聞,還鼓勵孩子用剝豆子、削芋頭、切蓮藕等方式“解剖”蔬菜,還鼓勵孩子在觀察的同時與同伴交流、討論,讓孩子充分體驗、感知蔬菜的特性。孩子們說,“黃瓜摸起來會刺痛”,“空心菜的莖上有壹個洞”,“荷花上有許多洞”,“芋頭喜歡穿衣服”,“青豆看起來像泥鰍”,“青椒看起來像燈籠,中間有許多種子……”多麽生動真實的體驗啊!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細心探索,獲得了關於蔬菜的名稱、外部特征和內部結構的知識,為兒童陶瓷創作積累了經驗。

2.給孩子自由創造的機會。

在制作陶器時,孩子們可以利用自我表現創造出不同的藝術造型,讓孩子們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感情和思想。因此,教師要為幼兒的陶瓷創作帶來多種多樣的展示方式,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水平,有充分的機會去表達、交流和分享。

(1)給孩子自由選擇表現形式的機會。例如,在蔬菜生產中,允許兒童自由選擇自己的表達形式。可以做成平面的,立體的,組合的。

(2)給孩子自由選擇不同材料進行組合的機會。比如我們給孩子帶了牙簽、棉簽、海報色、橡皮泥、各種彩紙、紙板等材料,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調動他們的學習意圖。

(3)給孩子自由在壹起的機會。在活動中,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同伴進行合作,並創作自己的作品。孩子的活動自由度更大,學習意向也有所提高。

三,啟發和引導,促進兒童自主學習

《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是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同時,兒童是壹個個性不同、潛力不同、知識經驗不足或認知策略不當的個體,探究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入困境,無法深入探究事物。因此,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老師的適當指導。也就是說,在適當的時機,借助情境、材料進行指導、提問,發揮輔助墊指導的輔助作用。

1.當學習活動出現困惑時,教師會提出問題並給予適當的指導。

當孩子在制作陶器時有時會對單調的制作方法感到厭煩和困惑,就會對學習陶器失去必要的興趣。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可以為孩子參與學習掃清障礙,從而促使孩子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學習。當然,我們所說的“輕推”並不是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強調孩子的主體性,啟發式,在孩子身上踮著腳?妳在夜晚徘徊嗎?老師給了壹個提示。例如,在壹次制作蝴蝶的活動中,毛毛用粘土制作了蝴蝶的身體,我們將用和以前壹樣的材料制作它的翅膀。然後她說:“用泥土做蝴蝶翅膀多難看啊!”她開始表現出焦慮和迷茫,同時對生產失去了興趣。這時,我對她說:“我們還可以用什麽來做它的翅膀,讓蝴蝶更美呢?”受我的啟發,她在該區域的角落裏找到了許多不同的材料。通過不斷的嘗試,她終於用透明塑料薄膜做了蝴蝶的翅膀。毛毛解決了問題?抽煙?同時也成功突破了舊模式。老師的及時幹預和指導,引起了孩子們繼續學習和探索的興趣,讓他們明白了黏土和其他材料壹起制作會有不同的效果。

2.提問,激發孩子繼續參與學習的興趣。

在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推向新的高潮。我們老師提出的問題要引起孩子探索的需要,激發孩子自主學習,同時要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解決問題,把原有的經驗和獲得的新知識融合起來,促進各方面潛能的開發。比如在制作頭像“滑稽表情”的時候,在小朋友塑造頭部輪廓的時候,我提出了壹個啟發性的問題:“妳哭的最傷心的時候眼睛會怎麽樣?”“生氣的時候有什麽變化?”“當人格快樂時,臉會怎樣變化”...在這些語言的啟發下,孩子的思維得到了拓展,出現了創作高潮。做了各種各樣的面部表情:有的笑了,彎了嘴;有的哭腫了鼻子;有些生氣的五官皺在壹起。

3.積極評價,增強孩子自主學習的信心。

自信是孩子發展的動力。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意向。現代心理學認為,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中,學生才能自由思考和探索,提出問題和發表意見,才能有新的發現和創新。本著素質教育的精神和“以兒童發展為本”的理念,將評價核心放在推薦性指導的基礎上,鼓勵兒童的創新理念和實踐潛能。對孩子的活動表現應以鼓勵和表揚為主,鼓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鼓勵、表揚、欣賞的評價語言對孩子有著神奇的激勵作用,既能激發孩子積極參與學習、全身心投入學習,又能使孩子在不斷受到鼓勵的情感體驗中樹立參與學習的信心。所以,老師要善於發現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並給予表揚。

孩子的世界是孩子自己探索發現的。他們自己尋求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們自己發現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因此,在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兒童的興趣愛好,給他們更多的自由,給他們進行創造性活動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在自由的世界裏,在實踐活動中,充分運用自己的眼睛、雙手和大腦去發現和創造。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身心才能健康和諧地發展。

作為壹名幼兒教師,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幾十個大名鼎鼎的孩子,再加上園內各種復雜的事情,面對調皮的孩子有時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面對吵鬧的孩子難免會大聲責罵。在壹些不聽妳反復說的孩子面前,在那些不守規矩的人面前...這些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聽話,能很好地遵守規則。在這些時候,老師往往會感到沮喪、無力或焦慮,然後憤怒地質問孩子。

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什麽?

1,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師幼關系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大部分時間在幼兒園,和老師住在壹起。大吼大叫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很大傷害,更嚴重的是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變化。當妳對孩子大喊大叫的時候,妳是在口頭上侮辱他,這已經嚴重摧毀了他脆弱的自尊心。這樣會讓壹個平時很樂觀的孩子慢慢變得不太愛說話。長期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不僅會影響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還會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理,嚴重影響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

2、無法正確處理情緒

孩子對情感信息的逐漸接受有壹個過程。孩子遇到困難就哭,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正在經歷的情緒。如果老師在這個時候通過大吼大叫來停止哭泣,不進行情緒疏導,孩子會把自己此時的感受歸咎於不好的、負面的情緒,甚至長大後面對類似的情緒也會無所適從。

3.兒童學會咆哮

3-6歲的孩子沒有正確的是非觀,不能分辨事物的對錯。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喜歡模仿。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妳大聲吼他,他以後也會在外面吼別人,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和處理問題的方式。

如何做到零吼?

1,耐心聽

作為老師,當面對不聽話犯錯的孩子時,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入手,去除原因。

這時候老師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多壹點耐心,問問孩子是什麽原因。當老師的心思壹直集中在了解孩子的想法,試圖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可能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情有可原,釋放了很多負面情緒。

2.放下妳的身體

作為老師,我們要蹲下來和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知道他們內心想要什麽,平等的和他們交流。

3.讓孩子體驗後果。

在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特別好奇。妳越告訴她不要做任何事,她越想嘗試。如果孩子總是不聽老師的話,再吼也沒用。那麽,在保證安全、不產生不良後果的前提下,老師也可以讓孩子“自食其果”。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孩子們將能夠深刻理解老師的教導是多麽正確和重要。

4.學會換位思考。

除了通常的警告,老師還應該在實際情況中教給孩子壹些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站在別人的角度去體會,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對別人產生怎樣的影響。至於講道理的方式,講解的深度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來選擇,特別是幼兒可以講故事。

5.給出壹個選擇

換句話說,不要只說“不行”、“不行”、“馬上”、“妳給我”之類的話,請指出壹條他可能走的路。

壹次給孩子留點余地,而不是用激烈的態度去制止孩子的行為,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作為教師,我們是世界上最光榮的職業,但肩上的擔子也是非同壹般的。我們的言行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要嚴格控制自己的言行,做壹個“零吼”老師。

幼兒教師教育經歷隨筆6那個初出茅廬的女孩現在是壹名幼兒教師。都說幼師更像“媽媽”。嘿,我是23個孩子的“母親”。我們班幾個孩子9月份剛入園,漸漸發現時間久了,已經和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活動室裏,壹雙眼睛在盯著妳,等著老師的安排,感覺自己是他們的領導,責任變重了。

剛進幼兒園的孩子對幼兒園的新環境不熟悉,不知道幼兒園的套路。而且,孩子還不能獨立吃飯。隨著新孩子的加入,壹些老孩子處於迷茫的狀態,讓我有點心慌。再加上孩子的哭鬧,感覺自己的心情每天都很浮躁。現在慢慢過去了。當我想到我面對的是壹群什麽都不懂的孩子,我就覺得我應該把這份工作做得更好。

感覺教育教學也是處處碰壁,活動的引入和活動的開展已經用盡。Import壹直想新穎壹點,讓孩子感興趣,發現每個預置和實際的不太壹樣。孩子上課走來走去,坐不了自己的小椅子,然後不到幾分鐘就上廁所,有的孩子哭著要回家。這些小插曲都會出現,所以我反思我的課程氛圍還沒有到位。如果孩子的註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就不會去想其他的事情,這些小插曲就迎刃而解了。活動流程的設定,老師的語言,都需要我像老老師壹樣去學習。

壹個月過去了,我感觸良多。孩子們的進步也很大。從壹開始的哭鬧到現在的孩子能獨立吃飯。雖然有些孩子還沒有這樣做,但是當孩子們的進步被實現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幸福的笑容會溢出我們的臉龐。

我們的工作時時刻刻都充滿了愛,我相信我們的愛是相互的。記得有壹天我肚子疼,我們班的壯漢過來問我怎麽了,還非要伸手幫我揉肚子。孩子們對老師的關心也壹件壹件的發生,心中湧起壹股暖流。每次說到這個,我都很開心。教育就是用愛來換取孩子對我們的愛。愛是相互的,我們付出的越多,孩子就越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