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祖國鐵路建設成就!

祖國鐵路建設成就!

/鐵道部網站。

上面有妳想要的東西。

新舊中國鐵路歷時120余年,新中國鐵路在比舊中國鐵路少約1/3的時間內取得了比舊中國鐵路多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成就。

鋼鐵道路四通八達,路網骨架縱橫相交。幾十年來,國家在西北、西南修建了成渝、寶成、川黔、貴昆、湘黔、成昆、襄渝、天藍、蘭青、藍欣、寶蘭、青藏(至格爾木)、北疆等十幾條幹線,使這兩個地區的鐵路裏程從6%左右提高到24%以上。華東、華北、東北、中南等沿海和內陸地區也修建了壹些幹線和支線。近幾年建成的京九、南昆兩大鐵路幹線,為路網增添了貫穿南北的新動脈,為發展華東、中南、西南經濟文化開辟了新的交通大動脈。

50年來,各機車車輛廠共生產機車23700多臺(其中蒸汽機車9700多臺,內燃機車65438多臺+0165438電力機車2800多臺),客車45600多輛,貨車696700多輛。這些機車車輛不僅滿足了鐵路自身的需求,還供應了相當數量的國內外。

新中國鐵路工業形成了多品種、多類型的獨立生產體系,以滿足鐵路的需要。它還生產了鐵路部門所需的橋梁、通信信號、混凝土軌枕、裝卸、道路養護、建築和其他設備和機械。這些產品的生產在數量、品種和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客貨運量上升,站車服務日臻完善。50年來,鐵路部門不斷完善運輸組織,提高客貨運輸管理水平,大力挖掘運輸潛力。除了“文革”那樣的幾年,每年都完成和超額完成國家計劃,基本滿足了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改革開放以來,根據經濟區劃和貨流、車流情況,進壹步調整鐵路局布局,增開重載組合貨運列車,擴大旅客列車編組,提高列車運行速度,開行旅遊列車和城際“公交”等精品列車,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利用計算機網絡售票。同時,不斷提高車站人員服務水平,延伸運輸服務,改變“鐵老大”作風,教育員工做旅客、貨主的貼心人。

50年來,我國鐵路客貨運輸水平不斷提高。與“九五”的1998和“壹五”末的1957相比,貨物列車平均牽引總重量由1520噸提高到2633噸,旅客列車平均旅行速度由34.8公裏提高到54.5公裏,貨物列車平均旅行速度由25.2公裏提高到365438+。每營運公裏貨運密度由503.9萬噸公裏提高到2654.38+0.294萬噸公裏,客貨換算周轉量由654.38+0.707億噸公裏提高到654.38+0.5952億噸公裏。

教育科技空前發展,有攻關成功的人。新中國成立初期,只有兩所專科大學,1鐵路技術研究所,以及少數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兩所大學不超過壹千人。目前,全國有高等院校10所,中等專業學校50所,技工學校97所,還有大批職工大學、中專和各類幹部管理學院。10高等學校普遍建立學士學位制度,大部分學科可授予碩士學位。西南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長沙鐵道學院也可分別授予橋梁、隧道與結構工程、鐵路牽引電氣化與自動化、鐵路信息與控制、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專業的博士學位。10所大學,在校生52000余人。

如今,鐵道部科學研究院下轄運輸、機車、鐵建、通信、測量、計算機等多個研究所,並在西北、深圳設有分院。擁有上千人的科研隊伍,逐步發展成為專門研究鐵路科技問題的綜合性、多學科研究實驗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全面承擔了研究解決鐵路運輸生產建設重大技術關鍵問題的任務。鐵路系統的工業、基礎設施和衛生部門以及大專院校也建立了壹些專業研究所。各鐵路局、工程局、設計院和壹些下屬工廠都有自己的專門研究單位。

50年來,壹大批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壹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成昆鐵路、南京長江大橋研究成果獲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特等獎。全路有壹支人員多、素質好、專業廣的專業技術隊伍。壹些最優秀的人員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

多種經營異軍突起,工商業農民全面發展。鐵路多元經營形成了以運輸代理、倉儲、商貿、出境及集裝箱服務、旅遊、廣告、餐飲服務、房地產、采礦建材、對外貿易等10支柱產業為重點的管理體系。其經營規模和行業數量均為鐵路史上之最。它已成為壹個相對獨立的業務領域,形成了多元化的經濟格局,成為鐵路部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壹。

鐵路多種經營的規模、產值和利潤不斷增長。運營體系方面,1985初創期,1500多種經營企業,員工4萬人,收入6.3億元,利潤2億元;10年後,這壹體系的多元經營企業已達8000家,從業人員35萬人,總資產323億元,年營業收入300億元,利潤34億元。

鐵路多種經營企業的不斷發展,提高了鐵路的整體經濟效益,在安置職工子女、分流下崗職工、改善職工生活乃至加快鐵路行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拓寬對外合作渠道,開展互利友好交流。多年來,中國鐵路既保持了國際聯運、技術合作和與外國鐵路友好交往的“老節目”,又開辟了經濟技術援助、中外合資生產經營、對外承包工程、勞務輸出和進出口貿易等許多新的合作領域。

十壹屆三中全會後,鐵路對外合作空前發展,對外交流合作的夥伴從原來的蘇聯、東歐和少數發展中國家不斷擴大到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隨著中國重返聯合國,中鐵從1979開始參與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活動;1980起,正式恢復為國際鐵路聯盟準會員;從1984開始派代表參加中斷了17年的鐵路合作組織部長級會議。

鐵路部門非運輸領域的對外合作大面積、全方位推進。對外經濟技術援助曾是中國鐵路對外合作的重大項目,受援國先後包括朝鮮、越南、柬埔寨、緬甸、坦桑尼亞、贊比亞、盧旺達、利比裏亞、幾內亞、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除了壹般的技術合作之外,還向這些國家提供免費援助和無息貸款援助。中國最大的對外援助項目——坦贊鐵路項目,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非洲人民的無私幫助。

直接利用外資和發展對外經貿是鐵路系統對外開放的重要方面。到1998,鐵路系統各類企業和外商共投資中外合資、合作企業218家,吸引外資2.6億美元。“九五”期間,鐵道部重點建設了大同鑄鋼車輪、南口鐵路軸承、長春地鐵車輛、青島四方高檔客車、株洲交流傳動電力機車等5個大型中外合資生產項目。

外貿業務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相當迅速。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土木工程集團公司是第壹家從事外貿業務的企業。如今,全路擁有各類外貿經營權的單位已達66家,規模也大幅增長。據不完全統計,“七五”以來,鐵路承包工程、勞務合作、設計咨詢等對外經濟合作業務,新簽合同額33.22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654.38+0.78億美元,外貿進出口業務營業額2654.38+0.768億美元,實際完成進出口額6543.8+0.768億美元。

工資福利逐年提高,員工生活日益改善。50年來,鐵路職工的工資水平在跌宕起伏中逐步提高。自第六個五年建設計劃以來,鐵路工人的工資迅速增加。1985工資改革後,鐵路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1460元,比1984增長14%,比1980增長53%,比1978增長87%。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員工的工資每年增長超過65,438+08%。目前鐵路職工實際平均年薪已經達到11000元左右。

工人住房的改善經歷了和工資壹樣的過程。50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國家和企業共投資600多億元建設鐵路職工住宅,竣工住宅面積120萬平方米。其中,八五建設期間,國家和企業用於鐵路房建的投資為229億元,增加住宅面積31萬平方米。近年來,全路購置商品房500多萬平方米,大量房屋陸續建成。很多員工都住過模塊化的鐵路房,房費低,質量高,設備齊全。

50年來,國家撥出專項資金,為鐵路職工興辦醫療、衛生、保健和兒童保育事業,為鐵路職工修建文化體育設施、食堂和浴池。

新中國鐵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們不能忽視問題的壹面。到目前為止,鐵路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仍然十分嚴峻和艱巨。壹直在發展的中國鐵路,運量和運能之間的矛盾壹直很突出。鐵路運輸能力的增加,運輸質量的提高,運輸方式的改進,仍然跟不上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客觀需要。鐵路運輸仍在相當程度上制約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鐵路仍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