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的基本情況
山西省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由山西省地質環境監測中心(隸屬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和12個市(隊)級監測中心(站)(其中6個隸屬市國土資源局,6個隸屬地勘局各隊)組成,從業人員15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69人。
山西省地質環境監測中心,前身為山西省地質礦產局環境地質站,經原地質礦產部批準成立於1987,隸屬於山西省地質礦產局。2000年6月,劃歸山西省國土資源廳,更名為山西省地質環境監測中心。2001,山西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山西省地質環境監測中心為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直屬全額預算管理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承擔編制地質環境保護規劃、地質遺跡保護和合理利用規劃、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具體事務;具體實施地質環境監測規劃、計劃;承擔全省地質環境監測數據和資料的收集、分析和處理;承擔全省地質環境和重大地質災害的監測、調查和評價,以及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技術服務。
市監測站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本轄區區域地質環境監測網的建設、運行和維護管理,開展地質災害預測預警,開展省、市地質環境監測和地質災害防治的相關調查和綜合研究。
山西省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和隊伍現狀
國家地質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從左至右:副主任陳亮和主任劉進。
二是監控網點建設
目前山西省的地質環境監測主要是在地下水動態和緩發地質災害方面開展的。
地下水監測工作始於20世紀60年代初。監測孔主要分布在大同、丁鑫、太原、臨汾、運城和長治,控制面積25999km2。
20世紀90年代初,山西省共有地下水環境監測點410多個。按監測點類型劃分,共有323個專用監測孔,91個機井和民用井,4個泉水監測點。截至目前,由於多方面原因,127個監測井(孔)損壞嚴重,107輕微損壞,僅有176個處於正常監測狀態(其中國家級11,省級93個,地市級72個)。水位監測頻率為每月3次,太原、大同變電站水質分析枯水期為每年1次。除太原變電站配有四臺水位自動記錄儀外,其他變電站均采用測鐘、測繩、溫度計進行監控,交通工具以摩托車為主。
在太原和大同開展緩變地質災害監測。大同市地裂縫監測始於1989。428機車廠地裂縫采用DG-1A靜態水準儀和SR-1水平蠕變儀進行監測,監測頻率為每天1次。2005年,大同市建立了36個用於地裂縫監測的短水準點,監測頻率為每季度1次。
2006年在大同和太原建設了14個地面沈降專業GPS監測點,監測頻次為每年1次。2004年太原市地面沈降監測二等水準標誌有134組,2005年太原市地面沈降分層標誌有12組,監測頻率為每季度1次。
GPS專業監控碼頭
三、監控設備(器材)配備現狀
山西地質環境監測儀器(設備)主要包括:2輛;4套地下水自動監測儀;地質災害監測設備16臺(其中全站儀1臺,經緯儀1臺,手持GPS 12臺,DG-1A靜態水準儀1臺,SR-1水平蠕變監測儀1臺)。
目前地質環境監測設備質量相對穩定可靠,運行基本正常。
地下水位自動記錄儀
地質災害可視化會商系統和預測系統
四。信息化建設
(1)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咨詢系統建設
為滿足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需要,山西省地質環境監測中心於2004年設立了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會商室,安裝了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系統、可視化會商系統等主要預報設施,為信息傳遞、發布、會商和產品制作提供了理想場所。經過壹年的試運行,“山西省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系統”於2008年6月5438+2月通過了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專家驗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該系統在深入研究山西省地質災害的致災環境、致災因素和承災體之間相關性的基礎上,應用統計學、模糊數學、灰色系統和人工神經網絡等知識,建立了多信息融合的數學模型,覆蓋了地質災害信息采集、傳輸、管理、分析、決策和發布的全過程,大大提高了預報預警的準確性和自動化程度。
山西地質環境信息網
(2)地質環境信息網絡建設
山西地質環境信息網自2008年7月開通以來,安全運行,* * *發布消息286條,網絡瀏覽人數超過65438+2000人。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啟動以來,通過網站發布三級以上預報產品,擴大了受眾群體,提高了發布質量。此外,網站在宣傳地質環境政策法規、樹立政府形象、擴大社會影響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3)地質環境數據庫建設和數據管理
目前,山西省地質環境監測中心建立了地下水監測數據庫、地質災害調查數據庫、重點城市地面沈降和地裂縫調查監測數據庫、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和系統比較完善,數據管理正常。
動詞 (verb的縮寫)主要監測結果和服務
2004年6月,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和氣象局聯合開展了山西省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2004年至2008年,山西衛視共發布三級以上地質災害預報54次,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了更加及時的地質災害防治信息,防災減災成效顯著。
2004年以來,在對山西省地質災害、地下水環境、礦山地質環境、地質遺跡和地質公園建設與保護、礦泉水和地熱能開發利用、地質環境法規建設等進行全面分析整理的基礎上,每年完成《山西省年度地質環境公報》的編制,並向社會發布。
2005年實施的山西省地面沈降和地裂縫調查項目,取得了太原市地面沈降和大同市地裂縫的監測數據,為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以及公眾的信息需求提供了更好的服務。
不及物動詞法制建設
2000年9月27日,山西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2.2005年,《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3—2015)頒布實施。
3.2006年,國土資源部審議通過了《山西省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06—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