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不生氣的媽媽,可以造就壹個性格很好的孩子;
我們的笑話是有感染力的,微笑的媽媽很容易培養出微笑的孩子,而孩子的性格在壹定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壹切發展,因為性格決定命運。當母親的情緒平靜穩定時,孩子會更自信,更不容易害怕和害怕,安全感更強,不會自卑,所以很容易以更樂觀的心態看待人生的起起落落。心理學家武誌紅老師說:媽媽是寶寶的鏡子。也就是說,孩子看到的是他媽媽,就相當於看到了自己。最近看了壹本美國人Paul Tough寫的育兒書《孩子如何成功:毅力、好奇心和人格的潛在力量》。在裏面,作者還提到了壹個觀點。當他談到他的孩子時,他意識到孩子遲早會掌握閱讀和寫作的技能,尤其是在熱愛閱讀的父母的影響下。不用擔心孩子這方面的能力達不到。父母真正關心的是孩子人格的培養,是孩子壹生的發展。那麽,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最直接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母親的好心情。
脾氣不好的父母會對孩子以後的生活產生很多負面影響:
有壹本書叫《愛的藝術》(弗洛姆),也是尹建莉老師推薦的。作者的主要觀點是,愛是壹種能力。這種能力的獲得主要取決於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否健康。如果孩子從小得不到健康的愛,長大後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生活問題,比如男生在婚姻中的冷漠或暴力,女生的情感自信和控制欲。而父母的好心情是培養愛的能力的最好溫床。生氣是壹種病。偶爾生氣有點像感冒發燒,問題不大。吃幾片藥就好了。如果經常生氣,麻煩就大了,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對自己的健康也極為不利。妳要下定決心好好對待它。
那麽,在育兒過程中,媽媽為什麽會生氣呢?
想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探究問題的原因,憤怒也是如此。這有點像學歷史,比如第壹次世界大戰,通常會要求學生說出事情發生的原因、地點和時間。母親對孩子發脾氣在某種意義上是壹場戰爭。那麽戰爭壹般有主觀原因,也有環境等客觀因素。
家長的理由:
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方式處理同樣的事情。同樣,面對同樣的問題,有的媽媽會生氣,有的媽媽可能不會生氣。所以,母親的性格特點和生氣有很大關系。前幾天我在壹群媽媽中。壹位母親說,因為她六歲的女兒到處扔玩具,她不聽,打了女兒的嘴巴。在我看來,孩子們亂放東西是很正常的。沒有專門的訓練和細心的引導,孩子很難在小小年紀就養成把東西放整齊的習慣,說不聽打臉是很嚴重的問題。是母親的性格問題,孩子沒有錯。同樣的事情,壹個更有耐心的媽媽可能就不壹樣了。和妳的孩子商量壹下,或者告訴她怎麽說。如果妳的孩子故意破壞玩具,妳可以使用壹些其他的懲罰措施。比如妳破壞了壹個娃娃,妳可以說:“寶寶對娃娃太粗魯了,她很傷心,不想和妳玩了。”?像案例中的這位母親,明顯是易怒的,所以容易生氣,容易發火。
生孩子的原因:
對此,我想明確壹點,無論孩子做什麽,最高的處理方式永遠不要發火,因為發火是情緒失控,情緒失控永遠解決不了問題。然後,世界上真的有調皮的孩子。就像父母的性格不同,這些小天使帶著性格來到我們身邊,有的特別害羞內向,有的特別活潑好動。有壹本書叫《父母不能太軟弱》,作者是美國人多布森。他的觀點是,有的孩子天生溫順,有的孩子天生倔強。書中有這樣壹段話:“大多數母親都知道,溫順和倔強的孩子有很大的區別,幾乎可以說是來自兩個不同的星球。壹個會累妳的胸,壹個會踢妳的肚臍;壹個是天生的甜心,壹個是熱得像滾燙的巖漿;壹個會服從,壹個希望別人服從。可以想象,他們的工作風格會完全不同,就像兩個完全不同的樂團。”?所以孩子的性格也是媽媽生氣的導火索。如果妳遇到壹個倔強的孩子,妳需要更多的耐心、寬容和腦力。
環境和其他客觀因素:
除了父母和孩子的性格,還有環境因素。這不僅指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也指人文環境。比如是否涉及第三方,比如孩子的奶奶,那天母親上班是否特別累,也許只是受了很多委屈。在這種情況下,淘氣的小搗蛋鬼甚至撞上了槍。然後就是特別重要的時刻,重要的行程安排,需要趕時間,很容易對孩子的狀態不滿。很多時候,媽媽會發現,孩子越急,孩子越磨蹭,媽媽越著急。?除了這些,還有各種小的各種家庭情況,這裏就不壹壹列舉了。
首先,因為父母,我們需要看清自己,認識自己。
可能有人會問:我怎麽會不認識自己呢?其實有很多人是不了解自己的,比如我前面例子中提到的母親。其實她根本的問題是她沒有意識到自己內心真正的我。老師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壹書中有壹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自己。所有外在的東西都是妳內在投入的結果。”?所以,先搞清楚自己,妳的性格,妳的缺點,妳害怕什麽,妳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麽,甚至妳長大後受到的最大傷害是什麽,這是必不可少的。我這裏指的主要是來自妳父母的傷害。只有做出這樣理性全面的分析,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才能不把情緒帶入育兒中。我們舉壹個很簡單的例子。妳有沒有聽過壹些媽媽說:我小時候經常被打,所以我理解孩子被打的恐懼,發誓永遠不打孩子。這是壹個典型的案例,壹個母親在《原生家庭》中總結自己的痛苦,試圖避免悲劇在孩子身上重演。然後,如果父母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比如明白自己的性格壹直是急躁的,就要時刻提醒自己修煉自己的靈性,讓自己的脾氣平靜下來。妳可以通過堅持讀書、慢跑、做瑜伽、聽音樂、練書法來提自己的修養。首先妳要冷靜,然後妳在育兒上也會冷靜,發脾氣的幾率自然會降低。
孩子:當他看到壹個孩子時,他是壹個多麽好的天使啊。
看清自己,認識自己之後,還需要看清自己的孩子。武誌紅老師說:看到孩子,就看到愛。記得兒子出院前幾天,孩子晚上總是醒著,讓我很累。我看過壹本育兒書說,在寶寶的前半生,媽媽了解寶寶是壹個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可以發現孩子的性格是文靜乖巧還是調皮好動。可惜我兒子是後者,所以既然知道了,就不需要抱怨什麽,除了耐心。大壹點的孩子也是如此。他是什麽樣的天使?如果孩子天生害羞,媽媽不要因為孩子在幼兒園不積極而著急發火;如果他性格外向,好動,他媽媽會知道他不容易靜下心來,上課違紀違法很正常。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是發揚孩子性格上的優點,同時盡力幫助孩子彌補他性格上的缺點。所以,了解和接納孩子是第壹步。了解了孩子的性格,媽媽就會知道孩子因為慢性脾氣容易出現什麽問題,因為急性脾氣容易出現什麽問題,然後和孩子壹起面對這些問題。
1.?求助:媽媽不是超人。記得在她壓力大,遇到工作問題或者特別累的時候,向親戚朋友求助。哪怕是聊天,提前傾訴不良情緒,也有助於和孩子的健康互動。
2.?有重要安排的時候,提前和孩子溝通:有時候我們的日程會因為孩子小而被忽略。我們不能在短時間內要求孩子配合他們的行動。如果妳提前和妳的孩子說壹下,親愛的,我們需要明天早上五點起床去趕飛機。媽媽需要妳的幫助,要早起。態度要誠懇,大部分孩子都會感受到媽媽的心情,積極配合。
3.?註意溝通方式:跪下,直視孩子的眼睛;多使用問題征求意見,避免命令式語氣;使用禮貌的語言等。其實我們也喜歡別人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尊重和理解。
4.?母親的態度應該是理性的,不怒而威,雙方都要坦誠。我們說不能發脾氣,但這並不意味著放棄原則。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但必須強調原則。如果雙方對壹件事有約定,就按照約定執行。母親不能毀約,孩子不應該不要臉。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在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處事方式。
5.?媽媽要懂得向孩子示弱:如果媽媽懶,不為孩子做壹切,孩子就有機會提高動手能力;如果媽媽很笨,什麽都不懂,孩子會主動思考;媽媽慢條斯理,時不時嘮叨,孩子就會靜下心來認真準備。母親要像水壹樣,配合和滋養孩子的成長。
在這裏,我還想指出,偶爾發脾氣是正常的。媽媽不要自責,冷靜下來後和孩子溝通。妳會發現,用愛溝通後,孩子會立刻理解和原諒媽媽對自己的生氣。是的,孩子真的是我們生命中的天使,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純真和善良,他們永遠會選擇信任和原諒自己的母親。
生活中的小例子
我想舉個例子。女兒三歲多的時候第壹次和我壹起坐飛機去美國。當她在洛杉磯通過安檢時,我們不得不排隊等了壹個多小時。因為疲勞和困倦,她不停地要求擁抱。後來有了這段經歷,去年我和她壹起來到了美國。我提前跟她解釋了可能遇到的困難,需要叫醒她排隊。我說:媽媽想要女兒的支持和幫助。因為我懷孕七個月,中間很難抱她。結果我們換了兩次飛機,路上25個小時,我累得腿都浮腫了。四歲的時候,她咬緊牙關和我堅持到最後。不管她有多困多累,她都沒有哭。我很感激也很感動。孩子,真是太體貼了!
標簽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斯科特·帕克說,“生活充滿艱辛。”只有接受了這個現實,我們才會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生活。然後,在育兒上,孩子天性調皮,需要慢慢成長。作為母親,我們也應該接受這個現實,靜下心來和孩子壹起面對他的迷茫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