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寧波文物古跡的珍貴之處及現狀

寧波文物古跡的珍貴之處及現狀

慈城位於東海之濱,瑤江之畔。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史書記載:“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城——勾踐”是慈城最早的古稱,後改稱“張炬”。慈溪縣建立於唐代開元二十六年,因縣建於此而得名慈城。經過2400多年的歷史沈澱,慈城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尤其以古仙崖、夫子廟、校長堂、馮玉齋、嘉迪世家、福清地等古建築為標誌。城內保存著官邸、祖牌坊、龔雪書院、粉墻黛瓦的窗戶,文物眾多,歷史遺跡豐富。在約5平方公裏的範圍內,有33處國家省級和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慈城也是人傑地靈的沃土,文化學者、名人層出不窮。唐宋至明清,慈城出士565,438+09,素有“登頂對峙,士輩出,士平起平坐”之稱。近代湧現出周、秦潤清、應昌祺、譚、馮驥才等壹大批名人。

慈城古鎮的文化價值不僅在於悠久的人文歷史,更在於鐘靈的獨特風貌。整個城市的山川相映成趣,其中吳磊、太宗山等山川形成“九龍戲珠、四靈環抱”的簡約形態,而姚江、何澄等河湖則營造出“四水歸堂”的水系格局,隨著城區穹頂的升起 滿街都是烏龜,還有優美寧靜的生態環境,體現了古人追求“天人合壹,人傑地靈”的生活環境的美好願望。

見證幾千年歷史的滄桑,感受源遠流長的濃濃儒雅之風,感受水鄉的風韻。千年慈城——“江南第壹古郡”!

孔廟

孔廟是祭祀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地方。慈城夫子廟位於市中心。建於北宋雍熙元年,比今天北京夫子廟的歷史早了365,438+08年,65,438+0048年遷至現址。古往今來,跌宕起伏,現存的孔廟仍保持著清朝光緒年間的原貌。占地約7000平方米,有寺廟、亭臺樓閣等房屋137間,建築布局完整,氣勢宏大。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為:淩杏門、池畔、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題雲閣。兩側還有對稱修建在左右軸線上的寺廟和亭臺樓閣,體現了儒家“和為美”的審美觀。

縣衙門

據《清光緒年間縣誌》記載,慈城縣府始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由首任知縣所建。壹直延續到1954,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最初建在富弼山上,由於外國入侵和自然災害,它被反復建造和破壞。現存縣衙是光緒年間根據《慈溪縣誌》中的詳圖重建的,占地4萬多平方米。

小石關

民間稱之為考棚,是封建科舉制度對孩子進行考試的地方。清道光十五年(1835),慈城當地鄉賢鄭廷榮父子慷慨捐資24200元修建校堂,後毀。現存的校長堂是根據光緒年間《慈溪縣誌》中的詳圖重建的。她坐北朝南,占地近8000平方米。整個建築呈中國中軸線傳統對稱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分別有大門、儀門、大堂、二廳、考點;左右軸線上對稱修建有文場和公祠,采用明清傳統建築風格。

慈湖

位於慈城東北,由唐代慈溪首任縣令——方官挖掘灌溉農田,當時面積為150畝。吳太傅故居闞澤就在附近,所以這個湖也被稱為“胡侃湖、德潤湖、普澤湖”。到了宋代,扶塞吉的僧人在湖中央築起壹條堤,縱貫南北,方便往來。從此,這個湖被分成了東西兩部分,兩個湖通過壹個自開口相互連接。慈湖不僅以風景優美而聞名,還有許多人文景觀和世代相傳的美麗傳說,如石鼓亭、慈湖先生楊堅遺風、水上墳墓等。因此,據縣誌記載,每逢天晴,居民們就租船遊湖,歡歌笑語不絕於耳。

青島館

位於慈城東門外的塔山山上,建於唐天寶八年(749)。是道教徒祭神、修仙、開展各種相關活動的場所。唐宋時期是中國道教史上的鼎盛時期,這與慈城道教觀念的命運是結合在壹起的。元朝以後,又被破壞,重建,擴建。到了民國時期,清代道觀淮陰林立,亭臺松皇。有七層樓的建築,有亭子、大廳和寺廟。各種各樣的雕像令人難忘,尤其是巨鐘。這座建築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毀,現在正在重建。

馮宅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慈城太陽店路18號,是明代湖廣使馮·的後裔居住地。房子大門朝東,前面是八字飛檐墻,下端的石須彌座和上部的磚雕更顯典雅。房子的第二道門是磚雕的門樓。房子裏有壹個院子。據考證,這座房子是清初的傑作。

香齋

省級文保單位,位於慈城朱敏路70號,是壹座四合院建築,正面有壹條東西向的長巷,入口處有東關和容恩兩座石牌坊。根據向氏家族後代的口述,向恒盛在福建有樹,建造這座房子所用的木材都是從福建運來的。

付碧山

又叫浮龜山,位於慈城北部。因山的北、西、東三面被雕成湖泊,此山如龜浮於水面,故名。又因慈溪舊縣衙建在此山野,故又稱“縣山”。由於這座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強烈的人文色彩,許多文人以此為題寫了詩,例如,將富弼比作壹顆珍珠的詩:九嶺環如九龍,壹顆綠色的珍珠就在中間,但要不是來自官員和房子的壓力,它會被沖進陽後海的夢想宮殿。

唐寶山

據《慈溪縣誌》記載,唐寶山漂在縣城東北角的碧山腳下,現為慈城花甲巷7號。清嘉慶九年(1804),要精心修繕,集資修建此堂,以施舍棺木、藥品、孤兒寡婦等。,而楊九苗等人則捐贈了壹山、壹天幫助這個慈善機構。此殿重建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建築浮碧山房、來和山房,成為文人相聚、登高望遠的好去處。據當地口述,此地也是慈城名人應昌夫婦的訂婚之地。

朱貴慈

省級文保單位,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慈城大寶山西麓,俗稱朱將軍廟(1843),是當地群眾為紀念與英軍殊死搏鬥而犧牲的朱貴將軍的英雄事跡而捐贈的。寺廟占地1000平方米,正殿內墻上有11幅畫,記載著朱將軍的生平事跡。1984年,在神社後面的山上新建了鴉片戰爭大寶山戰役陣亡將士墓。

玉齋

市文保單位位於慈城太陽店路東端。這座房子原是明朝嘉靖年間湖廣使者馮故居的壹部分,後來賣給了俞家。現存的建築是清朝早期的。這座房子總面積6700多平方米,是寧波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之壹,體現了清初江南的建築風格。

翟穎

區級文保單位,位於慈城楊家巷15號,建於清乾隆九年(1744),業主姓名不詳。今存東殿、照壁、影壁等處。東廳與西室之間的天花板上有漆植物,實屬罕見。房子南門外有壹座大型照壁,有三開間,高約4米,長約7米。下端為石制須彌,刻有卷草、鳳凰、牡丹等圖案。,上端雕有喜鵲、臘梅、雙龍搶珠、白鶴、桃花等磚紋。

闞鳳山

位於慈城東北壹裏,現慈湖中學左側。三國時,吳國的王子闞澤就住在這座山下,因此得名。闞澤,本名德潤,小時候家境貧寒,但從小博學多才。成年後輔佐孫權治國,因精通儒家經典和歷書而受到孫權的高度重視。

城市護城河

位於慈城鎮的東、南、西三面,又稱濠河。明代嘉靖年間的發掘。護城河今天依然如故。

三忠墓

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原為寧波西郊馬公橋所建,後遷至慈城朱珪廟後山,這是明代抗清鬥士董誌寧、王緒、馮敬三人的第壹座合葬墓的總稱。1651年,三人因抗清失敗而殉難後,村民發現了董的屍體、王的人頭、馮的手臂,葬於西郊馬公橋旁。1824年,由於年代久遠,三人的墓葬無法區分,於是當地人將墓葬合二為壹,統稱為三忠墓。

福慶地

區級文保單位,位於慈城全敏路29號,為明嘉靖五年(1526)進士陳靜所有,官至南靖尚寶卿。房子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現存建築為清中葉改建。房子坐北朝南,由前廳、後樓和左右廂房組成。門開在東側,磚、石、木雕題材豐富。

桂花亭

位於慈城民族路25號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明代頗有影響的劉氏家族的房子,原名堂。因其主人曾品貴吟詩,故稱桂花堂。現有的中殿、後樓和左右廂房。其中還保持著明初的建築風格。

方莊源齋

位於慈城太湖路24號。是壹座大型現存清中葉建築群。主樓由前樓、後樓和磚雕二門組成,有幾十間房屋和壹座保存完好的東門。它占地約4000平方米。建築坐北朝南,前後樓五室兩巷,平均寬26.5米,進深12.2米。有硬山馬頭墻,穿鬥提梁混合結構,月梁前廊。前後樓之間有壹座高大的磚雕臺門,寬4米,高6.4米。門樓正面為磚墻,有“迎煙”字樣(馮全秀:乾隆六十年壹毛科狀元),門樓飾有拱形飛檐,背面磚刻草龍花,蝙蝠雲紋,博古帳幔。據調查,這座房子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並於宣彤末年重建。正門和前廳被毀,大部分保存完好。

石鼓亭

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慈湖中央大堤上,由慈溪縣令胡觀瀾於1771年所建。“古為今用”就是向祖先學習,造福人民。這是寧波現存的唯壹壹座乾隆年間的亭子。該亭為六面重檐結構,由12根石柱支撐。藻井處及亭子周圍繪有《滄海桑田》、《西天取經》等故事。亭中有兩副對聯,鏡水平分底流。

胡龍寺

據清朝光緒年間慈溪縣誌記載,乾隆年間在縣城西半部修建了虎龍寺。道光二十二年二月,被大寶山英吉裏之戰燒毀。鹹豐元年,秦重建的會館沒有完工。民國初,秦後裔捐資重修前亭和後樓,並建正殿。墜人之日,慈城名士、學者雲集,著名書法家錢翰題寫《王寶峰朝萃》(尤其是今天)。毀滅之後。1998年,在當地政府的領導和市佛教協會的支持下,破土動工,先建大雄寶殿,後重修大佛,現已初具規模。

貞潔拱門

省級文保單位,位於慈城尚誌路4號,是壹座兩柱單邊牌樓。明朝萬歷年間後期(1573-1619),官員馮友經受“高麗母親節”之命,為其母劉所建。該作坊采用高浮雕和透雕技術,石雕題材包括雙龍戲珠、雙獅舞繡球、馮丹朝陽和卷草紋、蓮花花瓣紋等。

恩榮坊

位於慈城朱敏路向家米頭的省級文保單位,是向家後裔為紀念乾隆皇帝下詔到恒盛,表彰吳起將軍向騰蛟將軍的傑出貢獻而建。廣場為雙柱單跨棱形牌坊,由藍色和紅色石頭砌成。正面上方直寫“聖旨”二字,中額方背面橫寫“浩豐三代”,下額方浮雕雙龍戲珠、雙獅舞繡球等畫面。

周陽山寨

位於慈城尚誌路132號。建築為磚木結構建築,中西墻朝南。建於1929,原為民國初年遊歷上海的實業家周仰山的住所。總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200平方米。三合壹庭院前廳,五室兩巷,寬27.6米,深14米。前廳、東西廂上下前廊與第二廊天橋形成環形連接,前柱采用混凝土打磨方柱,上下前廊采用水泥花式地板。後面5間2巷,東西耳相連的3間1巷,8間3巷,總寬42米,進深8.2米。前後進房是壹個狹長的天井,用兩條走廊穿過天井將前後車道連接起來。整個建築還有壹個朝東的大門,壹個附屬建築和壹個前後花園。

水上墳

壹個老人的墓相傳,壹個老人生前很固執,總是說反話。當地人叫他“憤怒的孟珙”,他的孩子們會按照他說的去做。臨終時,這句古老的咒語將他埋葬在山腳下。他的子女認為這是諷刺,並在水中建造了他的墳墓。也有人說,不管湖有多深,這個墳墓總是和水面壹樣高。

汨羅庵

據清光緒年間慈溪縣誌記載,縣城西北的二裏是由興仁、海藏兩位僧人於16年創建的。同治10年,馮擴建,最終形成現在的規模。

葡萄酒稅

酒類稅務位於慈城鎮光華路10號。現存建築日期為清代中期,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400平方米。它有三個大廳,9根柱子,深度為13.6米,寬度為12.2米。南北各有8個房間。寬10.6米,石雕,刻有如意、滾草等圖案。影壁屋脊下有壹條長長的磚雕圖案,圖案中有八個磚雕楷書“別爾糧盡”。兩廂前廊西端有側門通往外天井,側門采用石門框,有磚雕門檻,各刻“雙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