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果發現工作不適合公司,應該選擇換工作嗎?

如果發現工作不適合公司,應該選擇換工作嗎?

報乙壹畢業,就選擇進入壹家知名的心理咨詢公司。我選擇了這家公司,因為報乙有壹個職業願景,那就是成為壹名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她非常想用她在大學裏學到的心理學知識來幫助受傷的心靈。

然而,公司老板並不關心報乙真正幫助了多少咨詢案例,而是這些案例是否成功轉化為心理學課程的訂單。報乙感覺自己更像壹名課程推銷員,而不是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顧問。鮑毅對這份工作是否值得堅持心存疑慮。

也許妳也遇到了報乙目前面臨的問題。當妳終於努力進入夢想中的公司時,妳已經準備好大幹壹場了。然而,不到1個月,妳就從對公司充滿期待變成了失望。

並不是公司沒有兌現之前的承諾,給妳足夠的發展空間和應有的福利待遇。而是當妳認真投入的時候,突然發現公司的價值理念與妳的初心相去甚遠。

這個時候妳會怎麽做?

1.直接辭職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嗎?當妳發現公司的核心價值觀與自己的預期不符時,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遞上辭職信,壹走了之。

選擇離開是壹個又酷又快的解決方法,可以徹底逃離我們的心理痛苦區。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家公司真的沒什麽可推薦的?任性辭職會有什麽後果?

沒有太多的心理鬥爭,報乙果斷地離開了她的工作,她應該努力追求她的夢想,成為壹名心理咨詢師!之後,報乙先後投資了10家與心理咨詢相關的公司和工作室。但是,這些標榜專業、助人為樂的公司,大部分還是以銷售為主要目的。報乙選擇在幾家“相對可靠”的公司工作,但在幾個月內,在看到真相後,她被迫離職,繼續尋找下壹份工作。

半年後,報乙完全迷失了。她應該繼續做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嗎?還是想先找份工作,暫時解決生計問題?因為報乙剛剛大學畢業,她沒有太多的資本來支持自己追求夢想。她不得不向家裏要錢來付這個月的房租。辭職真的很爽,兩行淚在追夢。

2.為什麽要直接離職?(1)自我原因

像報乙這樣剛畢業的大學生通常缺乏社會經驗。他們對社會有著非常美好的願景,想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改變世界。但是,他們還沒有清晰地認識到,所有的職業理想都需要與社會的實際需求相結合。沒有需求的夢想就像屠龍術,技能空洞,沒有施展的空間。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最直接的方式往往是選擇逃避。眼不見,心不煩,遠離困難,就不會有煩惱。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對於稍有不如意的事情,最常見的回避方式就是不去解決。

現在很多年輕人,壹份工作能堅持半年以上,在同齡人中已經很了不起了。為了滿足眼前的心理需求,工作稍有不如意就馬上辭職,似乎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常態。

(2)公司決策

在選擇公司之前,我們可能會有各種美好的幻想:高薪,好職位,出入5A甲級寫字樓,周圍都是精英同事,還有壹個支持我們實現夢想的老板...

但現實是,公司老板只會盯著妳這個月的工作表現,公司的賬目有沒有漲。誰在乎員工所謂的夢想?說實話,公司的任何決定都只會從公司的最大利益出發。公司有它的盈利目的和企業文化,沒有仔細考慮員工的個性化需求。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壹基本特征。

所以,趕緊離職不壹定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離職可能滿足了我們暫時的心理需求。但是,“什麽樣的工作更適合我們?”“現階段我最需要什麽?”深層次的問題依然存在。

更好的解決方法應該是仔細思考,權衡利弊,再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保怡應該怎麽仔細思考?認清自己的需求,公司的本質,然後尋找對方的匹配。

3.如何分析自己和公司的匹配度(1)找到相似點?

公司和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不壹樣,所以我們要離開。但是,公司有什麽好推薦的?在正式提出“分手”之前,我們不妨分析壹下公司和自己,先問以下幾個問題。

壹、公司的整體價值取向是什麽?

經過壹兩個月的試用期,我們也會看清公司的價值取向。是否偏向營利性本質,以盈利為最大目標?還是壹直堅持壹定的社會義務,有服務大眾的理念?

如果想看得更深壹點,可以找公司的前輩,多了解公司以及公司所在行業的整體發展情況。公司的發展理念緊跟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公司在行業環境的影響下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二、公司需要什麽樣的人才?

公司有自己的發展目標,自然知道自己需要什麽樣的人才。如果公司需要盈利,當然希望員工用壹切方法達到營銷目的。妳的價值觀和專業技能符合公司的用人標準,自然如魚得水,否則只能黯然離開。

所以,職場人不要壹味強調“自己想要什麽”,還要認真考慮“社會、市場、公司需要妳提供什麽”。

報乙投資了10多家心理咨詢公司,基本都是請她賣課。那麽報乙是否可以得出結論,不僅他們中的壹些人偏向於利潤最大化,整個心理咨詢行業仍然生活艱難,只有利潤才能生存?如果報乙還想堅持實現她在心理上幫助別人的崇高理想,那只能說現階段的心理咨詢行業不具備這樣的現實條件,報乙可以選擇堅持到行業成熟的那壹天,或者只能失望而轉行。

三、自我分析,我是誰?

認識自己極其困難,因為我們很少認真分析自己,更不要說正視自己的優缺點。

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幻想著壹個理想的自己,似乎壹切宏大的人生理想和個人抱負都可以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來實現。但現實就是這麽骨感,我們的知識和能力是有極限的,有些目標完全超出了我們的能力。

在“分析自己與公司的匹配度”這件事上,最關鍵的是要清楚地認識自己。從個人角度,想想我自己。我是什麽樣的人?我需要在哪裏發展?

我們可以用壹個叫做KASH的模型來分析我們自己。KASH意味著知識、態度、技能和習慣。

知識:妳目前有哪些專業知識?最高學歷是什麽?妳在這方面積累了相當多的知識嗎?知識,代表著我們對這個行業的理解和專業水平,是我們勝任壹份工作的基礎。

態度:妳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追求是什麽?妳在工作中最看重什麽?經濟效益?服務社會?還是個人價值的最大實現?我們的態度很大壹部分是我們的職業價值觀和理念,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和公司文化產生沖突的地方。

技能:知識代表我們知道什麽,技能代表我們能完成什麽。有哪些技能可以直接應用到工作中?寫計劃?平面設計?人際交往如果暫時有不足,可以通過不斷的刻意練習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習慣:妳的風格和習慣是什麽?喜歡單幹嗎?還是更願意和同事合作完成壹項工作?當然,好的工作習慣是可以壹步壹步培養的,但是如果能直接把自己最好的工作習慣用在職場上,我們會更舒服。

借助KASH模型,我們可以在不同的維度上對自己進行統計和分析,從而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然後對比公司目前能提供的,公司能滿足我們自身發展需求的內容越多,也就是我們自己和公司的匹配度越高。

以報乙為例,我們試著列出壹份“自我分析清單”。

根據KASH的四個分析項目,詳細寫下“報乙的情況”和“公司的期望”,然後比較兩者的“匹配度”。如果報乙在某個分析項目中覺得自己和公司高度相似,那麽在這個項目中的匹配度會更高,比如90%,100%。

在這種比較的過程中,報乙不僅要忠於自己的感情,而且要如實地描述自己的真實情況。當然,“公司期望”也要真實客觀,越詳細具體越好。這樣的比較和思考,才是真正的自我剖析和深思熟慮的選擇。

盡管報乙壹直覺得自己與公司格格不入,但她還是吵著要離開。但從報乙的“KASH”來看,報乙在知識(知識)、態度(技能)、習慣(習慣)的匹配指數分別為100%、50%、90%、80%。報乙和公司還有機會復合。

總的來說,報乙的分數並不算低。只要平均匹配度不低於60%,報乙可以考慮留在公司發展,積累行業內的知識和技能,讓自己成長更多。

我們在思考是否與公司“分手”時,不僅要看價值觀、發展理念等基本要素,還要綜合考慮自身的成長需求、現有知識、工作技能等因素。例如,如果我們使用上述KASH模型分析方法對自己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那麽我們的結論將更加可靠和實用。

記住,不要沖動,毀了壹生的幸福。經過慎重考慮,還是要選擇。

結論:長久的幸福需要多實踐“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人”。找壹個合適的公司,就像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壹個合適的伴侶,既要有光鮮亮麗的外表,又要有始終如壹的展望。

然而,並不是現實中所有的婚姻都那麽完美:壹見鐘情,然後幸福到老。有多少幸福的夫妻能壹輩子在壹起,不僅僅是靠天賜良緣,而是靠不斷的磨合和培養。想和壹個合適的公司長期合作,也是壹樣。

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和公司理念不壹樣的時候,不要馬上“分手”,等壹段時間,再想想我們之間有沒有磨合和成長的空間。

長久的幸福真的需要多練習,要去做,要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