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城市規劃師對Xi都市圈建設的“冷思考”

城市規劃師對Xi都市圈建設的“冷思考”

對於城市本身來說,發展得好不好,是不是真正的“有影響力的大城市”,關鍵不在於人口的多少,土地的大小,而在於經濟實力的大小,對周邊地區的帶動作用強弱,是否具有國內外的競爭優勢。Xi安建設得怎麽樣,是“國際大都市”還是“城市”,是“區域城市”還是“省內城市”,取決於其實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水平和範圍。作者簡介:曹剛,我省經濟師,陜西行政學院副院長,西北大學博士生導師,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農業組副組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主要從事理論經濟學、產權經濟學和陜西經濟研究。代表作有:《產權經濟學新論》、《陜西經濟發展模式研究》、《加快西部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Xi都市圈的建設已經討論了很多年,而且越來越熱。壹開始是提出建設“國際城市”,後來是在關中城市群討論,再後來是研究跨省的所謂“關中”城市圈。作為壹名理論工作者,我壹直比較關註這個問題,也認為這個問題意義重大,應該以積極的態度“熱”起來。另壹方面,對於如何做,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用“冷思考”這個詞來表達我的壹些看法。

城市化道路的新認識

討論Xi安的城市建設,有壹個了解城市化道路的前提。因為我們重視城市建設,努力把城市建設做大,本質是發揮城市建設在城市化中的作用。通過多年的研究,我認為中國的改革在城市化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創新,這自然與Xi安的城市建設思想有關。

世界上傳統的城市化模式是從工業化早期開始的壹條道路。這壹路徑的典型特征是人口的城市化,即主張人口向城市集中,以城市的人口數量作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標準。這種模式是建立在城鄉對立的基礎上的,其轉化過程就是城市吸收的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村經濟的衰落。似乎壹個城市的人口越多,它就越大,越發達。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模式不斷受到挑戰。特別是在以東部發達地區為代表的中國的改革中,出現了壹條新型的城市化道路,即在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下,通過農業產業化和在農村建立工業和各種非農產業,極大地加強了農村的積累和投資能力,相應地完成了從農耕到勞作、農民到市民、鄉村到城鎮的轉變,從根本上淡化了城鄉界限,從而實現了城鄉的融合和壹體化發展。

顯然,在這條新型城鎮化道路上,農民不是被邊緣化等著別人吸納,而是自己成為企業家;農村不是衰落了,而是更加發達了;說到底,不是讓農民“進城”,而是通過農民“建城”。城鎮化的本質主要是三個:壹是農村生產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調整中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二是城鄉經濟聯系、市場融合、互利互補、壹體化;第三,在城鄉經濟同步發展的基礎上,農村人口會過上和同城人差不多的生活。另壹方面,對於城市本身來說,發展得好不好才是真正的“有影響力的大城市”。關鍵不在於人口多少,土地大小,而在於經濟的強弱,對周邊地區影響力的強弱,在國內外都沒有競爭優勢。Xi安建設得怎麽樣,是國際城市還是城市,是區域城市還是省內城市,取決於其實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水平和範圍。我想這應該是我們研究Xi安城市發展的壹個基本出發點。

Xi現在是“大”還是“小”?

加快Xi安的城市建設,必須正確評價Xi安的發展現狀。這個要用事實來說。首先,應該說Xi安比較大。因為根據《中國城市統計-2005》提供的數據,與全國城市相比,除四個直轄市外,Xi人口排名第六,市轄區人口排名第三;市轄區的面積是第八,在全國是相當突出的。Xi安市轄區人口464.54萬人,在省會城市中僅次於武廣。再加上Xi安有著十三朝古都的優越歷史,所以說到Xi安,國際國內都不敢小覷。

然而,Xi很大很強嗎?很難說。就人口和面積而言,它確實很大,但就經濟而言,它很窮。2004年,Xi安全市生產總值達10.9587億元,其中市轄區9990.8萬元,在全國省、市、自治區省會城市排名中分別為18和15。按人均GDP分別是倒數第五和倒數第三。很顯然,在討論Xi安大不大的時候,我們似乎得出了壹個結論:從人口和面積上看,不算小也不算大,但從經濟發展和人均貢獻能力上看,還是很小,遠遠落後於國內同類城市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