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運用相關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全面提高素質的教育活動。它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下面,我就分享壹下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心理健康是個體素質的核心體現。隨著社會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僅是高校,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都設立了心理咨詢室,配備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然而,特殊兒童的心理健康在教育實踐中仍不被重視,特殊教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很薄弱。大多數特殊兒童的適應學校和社會以及與他人交流的能力會因其身體缺陷而受損,也會導致心理發育異常。因此,在特殊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應特別關註他們的心理健康。

特殊兒童有廣義和狹義的定義。廣義的特殊兒童是指在各方面與正常兒童有顯著差異的各類兒童,包括發育低於和高於正常的兒童,也包括犯有輕微罪行的兒童。狹義的特殊兒童是指身心發展存在各種缺陷的JL兒童,包括智力殘疾、聽力殘疾、視力殘疾、肢體殘疾、言語障礙、情緒行為障礙、多重殘疾等。本文從廣義的角度來定義特殊兒童,因為無論是超常或弱智兒童,還是邊緣行為問題兒童,藝術都可以在他們的人生發展和行為矯正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討特殊兒童心理咨詢的現狀以及art在特殊兒童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壹,特殊兒童心理咨詢的現狀

(壹)特殊兒童的定義

特殊兒童心理咨詢是為特殊兒童及其家庭提供的專業服務。它以專業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的幹預方法和技術,幫助兒童解決心理問題,克服心理障礙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兒童心理功能的發展和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在特殊教育綜合服務體系中,心理咨詢與治療是多學科共同服務的重要領域。與醫學臨床治療、學校教育教學、身體功能康復訓練並列,是壹種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幹預手段。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人員在為特殊兒童提供服務的多學科隊伍中占據重要地位,在特殊學校和普通學校從事融合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具備心理治療的基本專業素質和技能。

(二)特殊兒童的主要心理問題

除了有生理缺陷的特殊兒童,很多特殊兒童在言語、行為、情緒方面都有異常,比如自閉癥、多動癥、選擇性緘默癥、閱讀障礙、學習障礙等等。心理問題的發生與各種障礙或殘疾密切相關。由於特殊兒童的特殊性,他們在自我意識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自己與周圍人的差異後,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身心缺陷讓特殊兒童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周圍的群體無法給予他們應有的關註。父母的溺愛、老師的忽視、同學的排斥,都可能滋生焦慮、敵對、易怒、敏感、偏執、失眠噩夢和壹些軀體化癥狀。這些情緒和心理上的困擾,會進壹步加劇環境的不利程度,導致身心不健康的惡心循環。

過去,人們普遍對特殊兒童采取同情或排斥的態度。除了壹些被忽視的特殊兒童,人們對特殊兒童的幹預和教育方式主要是針對特殊障礙技能的矯正訓練,很少考慮他們的心理需求。隨著社會對心理問題的日益關註,針對特殊兒童心理健康和發展的專業服務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就要求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者創造性地探索和實踐符合特殊兒童心理特點的幹預方法和工作模式。

(3)特殊兒童心理治療的對象和範圍

從廣義上講,所有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都是特殊教育的合適對象,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肢體殘疾兒童,還包括各類需要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的兒童。在美國,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兒童人數占總人口的10%~15%,而在英國,約有18%~20%的中小學生有特殊教育需求。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就提出了“20/20”的概念作為特殊教育的對象:人口兩端各有20%的兒童需要特別關註。

低端有20%屬於障礙明顯的人,高端有20%屬於超長能力的天才型。統壹的教育教學安排無法滿足高低端群體的需求。因此,特殊教育和個性化教育尤為重要。

在“全納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很多特殊兒童,包括殘疾兒童或者有壹定心理行為問題的兒童,仍然在普通學校就讀。全納教育的初衷是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能夠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倡導以平常心對待特殊兒童。這本身就值得提倡。然而,目前普通學校的很多師生缺乏接納和包容特殊兒童的能力。目前,我國許多中小學仍然非常重視升學率和教學秩序,特殊兒童的異常行為顯然是對學校教育工作者的壹大挑戰。比如多動癥和自閉癥的孩子,往往缺乏自制力,造成壹些混亂,影響教學秩序。如何妥善處理這些問題,是全納學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思考的問題。相對於國內壹些學校排斥自閉癥兒童入學導致自殺,臺灣省在全納教育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

到2010年底,全國只有1000多所特殊教育學校,顯然遠遠不能滿足近900萬特殊兒童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國的特殊教育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很多特殊兒童,尤其是貧困偏遠地區的特殊兒童,基本享受不到特殊教育和特殊心理服務。特殊教育機構集中在市區,人學的規模、師資、場所都非常有限。現有的特殊教育機構也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壹些特殊教育機構資源充足,但人學限制多,名額有限。其他民辦特殊教育機構入學限制較少,但繳費較多,家長負擔較重,資源和師資相對薄弱。

(D)心理治療領域的特殊兒童問題

特殊兒童心理咨詢具有明顯的獨特性。它面臨著許多非常復雜的問題和挑戰,同時又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首先,特殊兒童群體存在各種嚴重的障礙和缺陷,這將給咨詢過程帶來艱巨的挑戰。這些缺陷包括:意識和自我意識水平低,自我調節能力有缺陷(如腦損傷、功能發育不全的殘疾兒童);缺乏語言和溝通能力;缺乏概念思維能力和社會生活常識;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隔離和封閉,可利用的環境資源是有限的。

除了缺陷之外,特殊兒童群體往往有自己的特點和可以利用的功能,需要輔導員特別關註和認真探索。作為心理健康和發展的壹種資源,應該適當地利用它們來揚長避短。可以使用的特殊兒童的優點包括:視覺功能突出,可以有效彌補其功能缺陷;運動知覺功能相對完整的特殊兒童完成感覺運動形式的任務,遠遠好於文字、邏輯、數字的任務。想象力豐富,不管幻想和現實;對於重要人物和生態環境的依賴,可以利用人際關系的影響,開展特殊兒童的心理健康工作。

藝術治療具有非語言交流的特點,可以廣泛應用於很多對象,包括各類特殊人群。藝術治療中的安全氛圍可以使被治療者降低心理防禦程度,發泄個人不良情緒,被社會接納。藝術治療所體現的創造性表達原則特別適合特殊兒童的心理幹預。在藝術上,特殊兒童情感的身體和藝術表現可以得到充分的重視和鼓勵。充分利用特殊兒童的幻想、肢體動作、藝術和象征性遊戲,可以促進兒童探索意義、表達和交流。意義的象征性表達是兒童在生活中體現自身意義的必然要求。孩子們的夢想和幻想,自發的遊戲,天真的故事,塗鴉般的藝術作品等。都是心理健康成長必備的基礎材料,應該充分重視。

第二,藝術治療

(壹)藝術治療的定義

藝術治療(Art thempy)是指通過表現性藝術進行心理診斷和治療,包括繪畫、音樂、舞蹈雕塑、攝影、電影、書法、戲劇、詩歌等藝術形式。美國藝術治療學會(AATA)對藝術治療的定義是:“藝術治療融合了人類發展、視覺藝術(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模式下的創作過程等領域”,“相信自我表達,幫助人們解決矛盾和問題,發展人際交往能力,調整行為,減少壓力,提高自尊和自我意識,獲得洞察力”。

人類藝術起源於史前洞穴壁畫,古希臘學者亞裏士多德曾論述過音樂的“凈化”功能,即音樂的心理治療功能。藝術作為壹種療法起源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確立於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20世紀30年代,美國精神病學家南伯格明確提出了“藝術治療”的概念。在其推動下,藝術療法在美國逐漸發展起來,並迅速推廣到其他發達國家。由榮格和弗洛伊德等心理學家發起的精神分析運動在藝術治療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藝術療法已被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生理疾病和心理障礙。我國藝術治療的應用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教育和醫療領域的工作者逐漸認識到藝術的治愈功能,在心理咨詢和治療領域,藝術也作為壹種治療方法被廣泛接受。

(二)藝術療法在特殊兒童心理咨詢中的應用

在特殊兒童教育和心理咨詢領域,歐美等國家已將art應用於殘疾兒童、器質性疾病和情緒行為問題的治療。學校、社區、醫院都有藝術治療室。藝術治療已經成為特殊兒童有效的輔助治療和教育方法,可以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與老師和正常兒童建立更加和諧的關系。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尚未形成體系,但藝術治療仍有壹些領域值得關註。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藝術治療方法是繪畫療法和音樂療法。

1.繪畫

繪畫治療是壹種以繪畫活動為中介的心理治療。通過繪畫,患者可以有自由的聯想,來穩定和調節自己的情緒。繪畫心理治療是治療師與繪畫者之間壹種有效的、創造性的交流方式,“能夠釋放壓抑的情緒能量,通過讓被治療者自主表達自己的內心視頻,能夠反映人的內心和潛意識信息”,並對其進行治療,以恢復繪畫者的健康,從而達到診療的目的。繪畫心理治療的實踐證明,繪畫心理幹預“不僅可以處理人的情感和心理創傷,還可以改善心理障礙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或自我概念和社會技能,促進語言的發展和認知功能的提高。”研究表明,不管來訪者的繪畫技巧如何,他們都可以用繪畫的方法來處理情感沖突和心理創傷。

由於人們對繪畫的防禦意識較弱,他們會不自覺地通過創作來表達自己深層次的動機、情感、焦慮、沖突、價值觀和願望,可以釋放早期記憶中隱藏或壓抑的內容,開始重建過去。

而且在繪畫的過程中,個人可以進壹步明確自己的想法,把無形的東西物化,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從而為治療師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更好地對患者進行分析治療。科學有效的藝術教育可以促進聾啞兒童的人際交往和社會交往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2.音樂

音樂治療是壹個系統的幹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利用各種形式的音樂體驗和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治療關系作為治療的驅動力,幫助被幫助者達到健康的目標。“愛音樂療法是壹種結合了音樂學、心理學和醫學的綜合治療形式。它要求治療者不僅要掌握心理治療的知識和技術,還要掌握音樂理論和技巧。

自1950首次將音樂治療確認為特殊治療專業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音樂在特殊兒童幹預和治療中的價值。目前,音樂療法已逐漸應用於特殊兒童的教育和康復領域。有研究通過音樂治療對智障兒童的社會行為、情緒、運動技能、交流和學習能力進行幹預。在聽障兒童的治療中,音樂療法也發揮了獨特的優勢。通過有節奏的打擊樂、有節奏的互動和鼓、鋼琴等容易被感受和觸動的樂器治療師,讓聽障兒童體驗有聲和無聲的觸覺和聽覺。_在自閉癥兒童的幹預中,由於音樂對他們來說是壹種愉快的體驗,音樂治療師采用音樂聆聽、音樂遊戲等方法來治療他們的自我意識、專註力和社交能力。

劉運用音樂療法對弱智兒童的情緒障礙進行幹預。結果表明,對上述五種不同類型的弱智兒童進行音樂治療訓練後,他們的不良情緒和行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受試者在情緒、溝通、協調、認知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情緒障礙的改善最為顯著。通過實驗探索奧爾夫音樂療法對唐氏綜合征兒童工作記憶和註意力的影響。研究表明,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兒童在治療後,他們的工作記憶、註意力穩定性、積極情緒和音樂敏感性都有顯著改善。

沙盤

箱庭療法是壹種基於榮格心理學原理的心理治療方法,由DoraKalff發展而來。沙盤遊戲是壹種創造性的形式,用形象(積極的想象力)來對待“壹種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煉”。其特點是在醫患關系和沙盤的“自由與保護的空間”中,將沙、水、沙工具運用於意象的創造。沙盤中表現出來的壹系列形象,在沙盤玩家的內心深處創造了壹個意識與無意識的持續對話,以及由此激發的治愈過程和人格發展。從適合咨詢的範圍來看,沙盤療法對情緒障礙、語言障礙、創傷後應激反應、自閉癥、自然災害創傷等廣泛的問題都表現出了壹定的療效。從適用的兒童群體來看,除了正常兒童,沙盤療法也適用於特殊兒童的心理輔導。身體和視覺功能健全的特殊兒童還可以用手觸摸沙子,用眼睛自由選擇玩具,制作沙盤。

沙盤遊戲對治療有情緒障礙的兒童有顯著效果。王平、黃剛采用個案研究方法發現,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後受試者的社會交往行為次數明顯增加,交往範圍逐漸擴大,交往質量提高,社交焦慮癥狀減輕,toi低於同齡兒童,生活質量也有明顯提高。

在語言障礙方面,箱庭療法也是有效的。周慧珺、王婉清、徐傑和張日升分別對選擇性緘默癥進行了沙盤案例研究,結果表明該案例的選擇性緘默癥得到了改善。壹些研究人員使用沙盤來治療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兒童。結果表明,沙盤療法能有效改善來訪者的內隱和外顯問題行為。此外,研究人員還討論了沙盤療法對兒童早期創傷的幹預作用。陳靜對5名早期不安全依戀兒童的個案研究表明,兒童沙盤作品逐漸從創傷主題轉向治愈主題,逐漸實現了個性與人格傾向的融合。

4.其他人

心理劇是雅各布寫的?李維?壹種探索心理和社會問題的方法,由Jacob LevyMoreno創立和發展,通過戲劇的方式探索“真正的”科學,處理人際關系和秘密世界。“心理劇的根本目標是激發人的自發性和創造性”,“是壹種獨特的整體治療方法,可以結合所有的藝術形式——戲劇、音樂、藝術和舞蹈”。心理劇以群體的形式發展。小組的組長叫導演,導演通過各種預熱的方式選擇壹個願意呈現自己內心生活事件的小組成員作為主角。主角通過心靈感應的方式,從其他小組成員中選擇在自己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員作為配角。強調“行動”的自發性、原創性和互動性的關系來體驗生活而不是談論問題和內容。治療範圍涉及有心理問題的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也可用於智障者、精神病人和罪犯。

舞蹈是人類最早用肢體動作表達內心世界活動的藝術。美國舞蹈治療協會(ADTA)將其定義為“壹種在舞蹈過程中促進情感、智力、身體、個人和社會融合的心理療法”。舞蹈治療的心理學基礎來自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和自我心理學的概念。舞蹈治療師認為,生命體內部有壹種能量的自然流動,心理沖突會影響並引起混亂的湧動,其外在表現就是適應不健康的動作、姿勢和呼吸。舞蹈不僅可以糾正人的不適應的姿勢和呼吸,還可以安全地釋放焦慮、悲傷、憤怒、抑郁等隱藏的情緒,讓人感受到自己對個人存在的掌控能力。舞蹈心理治療的範圍涉及各種形式的人格障礙和情緒心理疾病、智障人士、退伍軍人、災民等。目前,舞蹈療法還廣泛應用於校園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潛能開發等方面。舞蹈療法對神經性貪食癥的療效最為顯著。

第三,藝術治療是如何起作用的?

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創作不僅可以幫助受情緒困擾的人表達內心體驗,發泄壓抑的情緒,放松全身肌肉,還可以幫助心理學家發現個體潛意識的欲望和人格特質,幫助評估者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被評估者的心理狀態和能力水平。主題統覺測驗(TAT)、屋樹人和羅夏墨跡測驗是以藝術為媒介的最廣泛使用的心理評估工具。

藝術治療的形式多種多樣,以上只是對目前兒童藝術治療常用的幾種方式的深度介紹。此外,還有舞蹈、心理劇、貼紙、泥塑、剪紙、電影等形式,甚至還有朗誦、演講。任何以藝術方式表達的活動,都可以是廣義上的藝術療法。只要藝術活動的參與者能夠通過藝術形式去表達、去表達、去創造,心靈的療愈效果自然就會顯現。

參考

[1]趙軍.重慶市特殊兒童心理健康與心理服務現狀及對策研究[D].重慶師範大學,2009。

[2]樸永信。特殊教育詞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25-26。

[3]楊光學。特殊兒童的心理治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05。

[4]李雪飛。對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鹹陽師範學院學報,2010,04: 127-128。

[5]李·。音樂教育在特殊兒童發展中的作用[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01: 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