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此段落]
在秦漢文化的交匯地,有壹片生機勃勃的熱土,那就是被清乾隆盛皇帝譽為"天下第壹泉利"的中國江蘇省宿遷市。這座年輕的城市歷史悠久,擁有江蘇省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下草灣文化遺址”。這裏是中國歷史上唯壹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史記》中說“吉翔是個比較低調的人”下壹階段是現在的宿遷。
宿遷,地級市,成立於1996,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宿豫區,總面積8555平方公裏,人口529萬。她是江蘇重要的新興中心城市,也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城市群中壹朵絢麗的新花。宿遷作為蘇皖交通要道,人傑地靈,資源豐富。
宿遷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耕地675萬畝。是中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林業資源極其豐富,被譽為中國益陽第壹故鄉。
中國四大淡水湖之壹的洪澤湖和中國為數不多的二類湖泊羅馬湖,像孿生姐妹壹樣滋養著這片著名的魚米之鄉。境內河流眾多,養殖優質水面達303萬畝,盛產銀魚、鰻魚、甲魚、蟹、蝦等50多種水產品。螃蟹產量全國第壹,銀魚出口江蘇省第壹。
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是宿遷的又壹財富。洪澤湖、羅馬湖煙波浩渺,氣象萬千,珍禽異鳥,漁船滿影;建於1681的乾隆宮,氣勢非凡。王祥的故鄉,楚霸王項羽紀念館,氣勢恢宏;漳山森林公園風景優美,自然典型。
宿遷市礦產資源豐富,石英砂、粘土儲量超過5億噸,藍晶石、黃砂儲量居全國所轄市之首。這些豐富的資源為宿遷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極好的基礎。自建城以來,宿遷每年國內生產總值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形成了食品、釀酒、紡織、建材、電子、化工、機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其中“洋河”和“雙溝”大曲早在明代就很有名,位列中國十大名酒。Spcc絹絲出口占中國絹絲出口總量的壹半以上。
自然資源
[編輯此段落]
全市耕地面積659萬畝,人均耕地1.28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水產、畜禽種類繁多。
宿遷是優質農副產品產區,盛產糧食、棉花、油料、蠶繭、木材、花卉等。下轄的三個縣都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宿遷是著名的“楊樹之鄉”,所轄四縣均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擁有以意大利楊為主的用材林1.33萬畝,活立木700萬立方米。沭陽縣是遠近聞名的“花卉之鄉”,花卉苗木種類繁多。
宿遷是聞名中外的“水產之鄉”,水域面積350多萬畝。境內有兩湖(洪澤湖、羅馬湖)和四河(大運河、淮河、沂河、沭河),其中兩湖水質達到國家二類標準,盛產銀魚、蝦蟹等50多種水產品。泗洪縣還被原農牧漁業部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
宿遷礦產資源豐富,非金屬礦產儲量大。目前已發現、探明和開發的礦產主要有石英砂、藍晶石、矽石、水晶、磷礦和黃沙。待勘探和開采的礦物包括雲母、鉆石、銅、鐵、石油和鉀礦石。
地理環境
[編輯此段落]
宿遷市位於江蘇省北部,北緯33° 8-34 ' 25,東經117° 56 '-119 10 '之間,屬於隴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交叉輻射區域。總體來說,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71.2m,最低海拔2.8m,全市總面積8555平方公裏,其中國土面積占77.6%,耕地面積659萬畝,總人口51.5萬。面積和人口在江蘇1.3個省轄市中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七。轄三縣兩區(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宿豫區)、* * 11鄉(鎮)、4個街道、1418個行政村。
宿遷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4.2℃,年平均降水量910mm,年平均日照時數2291.6小時。
宿遷交通十分便利,水陸幹線四通八達。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通航裏程897公裏。京滬高速、寧宿徐高速、蘇新壹級公路已建成通車,新長鐵路、205國道、305省道穿境而過,徐宿淮高速、蘇舒壹級公路、蘇皮壹級公路正在建設中。西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60公裏,北距連雲港白塔埠機場100公裏,南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60公裏。機場的優勢非常明顯。
人口構成
[編輯此段落]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10月全市總人口為511:00,與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1.990相比,年均增長率為1.18%。在總人口中,0-14、15-64、65歲及以上人口分別占26.3%、66.3%和7.4%(與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人口占比下降4.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大專以上學歷人口占1.2%,高中和中專學歷人口占7.4%,初中學歷人口占35.3%,小學學歷人口占39.3%,粗文盲率為8.2%,比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990下降了11.65438。居住在城鎮的人口占25.5%,居住在農村的人口占74.5%;漢族人口占99.7%,少數民族人口1.49萬,占0.3%。
歷史的發展
[編輯此段落]
宿遷市位於江蘇省北部,淮河之陽。春秋時為鐘吾子國,後國遷都於此。秦設下了平等郡。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封常山縣幼子尚流為泗水王,諸王皆設在陵縣,轄25000余戶,119000人,五代六王,歷時132年。西漢時,淩飛縣設下相。歷經東漢、西晉,東晉皇帝伊Xi元年(公元405年)改為宿豫縣。南北朝和隋朝仍屬宿豫縣。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為避諱李煜,將宿豫縣改為宿遷縣。境內設有懷文縣、楊桐縣、桃源縣和臨淮縣。後來的宋元明清,各州屢廢。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時期,宿豫縣在運河以東,泗蘇縣在運河以西,蘇北縣在徐州新沂市小店、新安鎮以北。宿遷市成立於9月1945至7月1946,隸屬於泗蘇縣。1946年6月,宿遷縣(含雲東、鄖西)及蘇北縣新沂河以南地區並入宿遷縣,隸屬淮陰區。1970屬於淮陰地區。1983屬於淮陰市。1987 65438+2月31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宿遷縣,設立縣級宿遷市。1996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縣級宿遷,設立地級宿遷,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宿豫區。市政府所在地是宿城區。
行政區劃
[編輯此段落]
宿遷現轄沭陽、泗陽、泗洪三縣,宿城區、宿豫區,11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包括79個鎮,1418個行政村。1996年7月建市時,全市共有124個鄉(29個鎮,95個鄉)。1996至2000年,為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51個鄉鎮經省政府批準撤鄉設鎮。2000年5月,經省政府批準,全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 * 15個鄉鎮合並,新設4個街道辦事處。鄉鎮總數由126減少到11,其中鄉鎮79個。2001年6月,結合農村稅費改革,進行村級區域調整,全市2500人以下的行政村合並。村(居)總數由原來的2299個增加到1418個,合並率為38%。合並後,村(居)平均人口為3549人。
宿城區面積866平方公裏,人口85萬。郵政編碼是223800。區人民政府位於發展大道。
宿豫區面積1.236平方公裏,人口68萬。郵政編碼是223800。順河鎮人民政府。
沭陽縣面積2297平方公裏,人口654.38+0.76萬。郵政編碼是223600。縣人民政府駐舒城鎮。
泗陽縣面積1213平方公裏,人口95萬。郵政編碼是223700。縣人民政府駐中興鎮。
泗洪縣面積2729平方公裏,人口98萬。郵政編碼是223900。青陽鎮縣人民政府。
宿遷歷史名人
[編輯此段落]
項羽:玉子(特別註意項羽本名玉子),和夏香(今江蘇宿遷)。項羽的孫子,著名的楚兵,中國古代起義領袖,著名的軍事家,中國歷史上最強的軍事統帥!中國是“勇敢戰爭”軍事思想流派的代表。被稱為楚國的霸主。
虞姬:虞姬為了西楚霸王項羽愛她,經常和項羽外出。楚漢之爭後期,項羽趨於敗北。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今安徽靈璧縣南),小夜曲糧盡。晚上四面楚歌,悲痛欲絕。面對於吉,他喝著酒,在營中感嘆:“拔山就怒,不死也。”歌詞蒼涼悲壯,感情柔情,史稱“童之歌”。
徐偃王:許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