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浙江省鎮海中學校園環境

浙江省鎮海中學校園環境

浙江省鎮海中學,松柏蒼松,綠草如茵,池塘裏有魚,石橋臥波,亭閣飛檐古樸典雅,環境優美獨特。更吸引人的是校園有獨特的歷史文化。抗日、抗英、抗法、抗日、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遺跡17處,其中3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鎮海海防遺址壹起,被共青團中央、中共宣傳部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壹。

池畔

盤石最早建於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嘉定四年(公元1211)在其上修建盤水橋,1990年由鎮海中學重修。

1841年10月10日,中英鴉片戰爭期間鎮海淪陷,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於謙(1793-18465438來自蒙古)投奔池畔。中英鴉片戰爭期間,他是清朝唯壹壹位親臨戰場,戰死沙場的官員。

武功公基紀念碑亭

武功濟公碑亭建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它是鎮海學者為紀念吳傑誕辰壹百周年而建的。四根柱子支撐在山頂上,壹座紀念碑建在亭子裏。

俞生祠碑--俞公亭總督。

余(1504-1580),明朝著名抗日軍人,福建晉江人,歷任將軍、連長。當年在東南各省沿海作戰,戰功卓著,就像戚繼光壹樣。明朝嘉靖年間,海賊襲擾浙江,鎮海深受其害。於輾轉於寧波、紹興、臺州、溫州,常駐鎮海。1553年,於率水師追到鎮海外的利港(今舟山市金塘島)賊巢,用火藥噴敵寨,日賊逃竄。經過四天的努力,日軍的巢穴被徹底摧毀,盜賊在普陀、郭昶和管亥被擊敗。4000多人被殺,被活捉,還有許多人掉進海裏淹死了。從此日本賊不敢再來鎮海了。第二年,於被提升為直隸副都督,但鎮海人留不住了,就在城東鎮遠門設立了禹公廟,立碑記載功績。1994年,學校擴建田徑場,拆除周邊房屋時,發現了龔宇廟遺址和古跡。碑被移至紫茵蔭下的山東南麓,旁邊建亭紀念。

路童手寫板

陸唐是明朝著名的抗日將領。通曉兵法,智勇雙全。在浙江、江蘇沿海作戰50余年,歷經數百次戰役,被俘斬首萬余人。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以大都督銜守鎮海,時年近七十。他根據抗日經歷,力勸在招寶山上建城堡。請示上級後,軍民努力了半年。1562年,城堡建成,命名為“威遠城”,駐紮在裏面的士兵持火器守衛。從此日本人就不敢靠近它了。不久,壹個日本小偷從海上路過海口鎮。呂堂從這裏率軍作戰,打死了數百名日本賊。這座威遠城後來在鴉片戰爭和抗法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陸唐駐鎮海時,在當時的龔雪池畔旁,寫下兩個威嚴的大字“流芳”,刻石立碑,激勵自己和將士抗日保家。

林則徐紀念館林

福建候官林則徐(1785-1850)。1838年(道光十八年)任湖廣總督期間,禁絕鴉片,成效顯著。次年,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在巡撫鄧廷珍的協助下,在虎門銷毀了英美煙商的237萬斤鴉片。1840年任兩廣總督。英國挑起鴉片戰爭,森林戒備森嚴,讓英軍無法得逞。後來被投降派誣蔑,被革職。1841五月,被派往浙江協助海防。林則徐日夜兼程從廣州出發,6月1841抵達鎮海,下榻紫茵山腳下的蛟川書院。他當時沒有正式任命,卻不顧個人榮辱,在官員陪同下,到招寶山,算出了鎮海口,不避艱難險阻,看準形勢,提出了許多關於炮位和海防加固的具體建議,加強了鎮海防禦。1841 7月13日,於謙風塵仆仆地抵達鎮海。就在他們* * *商議反英的時候,林則徐流放伊犁的法令傳到了軍營。第二天,他壓下悲憤,悄悄離開。三個月後,鎮海落入英國人手中。1994年,在龔琳居住的地方,林則徐紀念館落成,作為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永久紀念。

古代炮兵群

在紫陰山上,有六座古炮圍繞著武功濟公碑亭。這些面朝東海,巍然屹立的古代鐵炮,是鎮海軍民不畏強暴,英勇抗敵的見證。亭子前面是兩把短管槍。壹尊塑像背面鑄有“道光二十壹年九月,重壹千六百斤,長五尺八寸,收丸八百四十二粒,彈珠壹千三百六十二粒,浙江局造”字樣。另壹尊同樣規格的雕像,由於槍身銹蝕嚴重,原本的人物被完全腐蝕脫落。它告訴我們,這支槍是鴉片戰爭高潮時浙江炮兵局生產的,運到鎮海投入反帝戰場。碑亭周圍有四門大炮,其中兩門又粗又圓,比前兩門大壹倍多,估計重約4000公斤。另外兩門是當年進口的大炮,炮身細長光滑,重約四五千公斤。在壹尊雕像的背面,有壹個“和尚的帽子”的圖案,有外國的含義和“1842”的字樣。說明它在1885中法戰爭中擊敗了法國船只,發揮了強大的作用。

文廟的正殿

原名孔廟殿,建於北宋雍熙二年九八五年。1130被士兵破壞,1195縣令韓永德在此遺址重建大成殿。後面有個報告廳,已經修過幾次了。清光緒五年,彜族人盛等人捐資修繕此寺,加深殿前,用石頭裝飾,跨過第三座橋,名為盤水橋,為鎮海縣學校所在地。村民們稱它為文廟。1911年,盛等人集資在寺廟東側修建鎮海縣中學。規模挺大的,但是被戰爭破壞了。1945抗戰勝利後,鎮海縣中學在文廟復學。大成殿曾是歷代抗擊外敵入侵時將軍們會面的地方。

紫茵閣

紫音閣,原名文昌殿,始建於北宋,是歷代名人以文會友的場所。南宋教育家朱曾在此講學。清初,寺內有火攻局。鴉片戰爭期間,當地技術人員在這裏研發火炮。林則徐來到鎮海,他知道要對付英軍,必須要有自己的堅船利炮,他對在鎮海發展槍炮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他先後五次來到文昌廟的火攻局,拿出焦從廣州帶來的《槍書》,與精通西學算法、設計嫻熟的龔振麟、仔細研究。在工匠們的配合下,創造了鑄鐵槍的新工藝。很快,壹批青銅炮和大鐵炮誕生了。經過測試,火力效果非常好。後來又在這裏,龔振麟發明了可以讓沈重的炮身自由轉動的“帶磨盤架的四輪地面車”,還設計了外國與土結合的輪驅船。寺廟被毀後,於1911年重建,並改名為今。

蛟川書院古牌樓

蛟川書院原址在夏昆池畔紫茵山。清乾隆八年(1743),羅漢堂重修。清乾隆九年(1744),楊裕生奉命修建牌樓,乾隆十壹年(1746)正式完工並開課。幾十年後,浙江長安總督改名為昆池書院。鴉片戰爭期間,林則徐在書院待了壹個多月,策劃抗英計劃。時過境遷,書院建築被毀,只剩下牌坊遺跡。

摩崖石刻,三石將軍

紫陰山東側石壁上的“懲怨”四個大字,四尺見方,蒼勁有力,近看蔚為壯觀。左邊小字,陳賡嘉定山西馮芳書。以下壹批小字,據縣誌記載,為明代嘉靖陳佳[1544]別甲(周虎)所書,博義和所刻。在紫音山西麓的石崖上,有壹群清代嘉慶九年(1804)的史蒂夫·陳等文人在映秀閣玩月杯石雕。建於宋初(1049)的鐵觀音廟後面的四塊石頭將從海上流傳下來。體育藝術博物館建成後,將出土三塊石頭,另壹塊未知。

柔石亭

柔石(1902-1931)“左聯五烈士”之壹,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趙平福,浙江寧海縣人。由於家庭困難,我直到十歲才上學。1918考入杭州第壹師範參加新文學活動。1926年春,來到鎮海縣中學任語文、音樂教師,後擔任教育局長。小說《二月》的創作與這段生活密切相關。1931二月在上海龍華被反動派槍殺。1992,柔石閣落成。他的長子趙題寫了亭名。

朱峰烈士紀念大樓

朱峰(1905-1950),女,原名朱,浙江鎮海人。1927畢業於寧波女子師範學校,從1938到1944,在黨領導的桂林、重慶、金華、上海書店辦公室工作。1945年加入中國* * *產黨,1949年底奉命從香港前往臺灣執行秘密任務。1950年初,因叛徒出賣被敵人逮捕,同年6月10在臺北被殺。1995,在烈士故居,朱峰烈士紀念樓落成。

翟坤館

張烈士,二十九屆鎮海縣人。1934加入上海左翼社會聯盟,1935參加革命,1935加入抗日武裝自衛協會,1936與其他同誌發起成立上海錢錢會,1937加入中國* * *產黨,1939年2月加入遊擊區江南抗日義勇軍。不久回到上海從事地下秘密工作。抗戰勝利後,張負責上海市委的掩護工作,並擔任上海地下黨廣播電臺臺長。1949年5月7日病逝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