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紅旗中學的教育實踐

紅旗中學的教育實踐

1.保證教學常規的執行是學校教育的底線。

把紅旗中學做大做強,是幾代紅旗人的付出和努力。教學常規的執行、檢查、指導和評估壹直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我們要求教師:

——教學前必須有設計要求。①準確、深刻、熟練、精細地掌握基礎。(2)註重知識的形成和過程,了解思路和方法。③強調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④註重教學藝術的形成(介紹、講解、分析、質疑、實驗等。).

-教學中的組織要求:①有較強的組織教學意識;②采用有效的方法組織學生參與教學;③樹立鮮明的教學風格和權威;④遵循或符合學生心理規律。

-教學後反思的要求;①教學任務完成了嗎?②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恰當?③有沒有遺留問題?如果有,應該采取什麽補救措施?④總結教學過程中的經驗教訓⑤多年堅持的三不準,即不輕視每壹節課,不放過每壹個問題,不忽視每壹個學生。⑥課堂教學水平劃分及評價標準:讓學生聽妳的課(註重參與);讓學生喜歡上妳的課(情感參與);讓學生思考妳的課(合作參與);讓學生在妳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自主參與);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貢獻者(創造性參與),我們把後兩者視為最好的課堂模式。

2.起管理作用的道德實現模式。

(1).師德建設

“化成風俗,以校為本,興德育德,責任在學儒”。在壹所學校中,教師不僅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積極傳播者,也是高尚思想道德的實踐者,因為德育素質是所有教師素質中最重要的。基於多年來形成的“樂教、敬業、精、務實”的教學風格,學校提出了建設壹支研究型、創新型教學團隊的目標,即“理念先進、治學嚴謹、學識淵博、教學精湛”,多年的辦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以人格塑造人格、以道德品陶冶品德、以質量提升素質是實施師德建設的基礎。該校骨幹教師的核心首先是“師德”,其次才是精湛的教學技能。這樣,德育就從壹個軟指標變成了壹個看得見、摸得著、可操作、可評價的“硬指標”。受社會某種傾向的影響,該校名師流動穩定,優秀教師保住了感情和事業,都體現了師德建設的成效。湧現出壹大批師德標兵、誠信班主任、誠信教師,在我市贏得了良好的贊譽。

⑵.努力探索德育新途徑,構建完善的德育體系。

隨著學校知名度的不斷擴大,學校的學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對我們的整體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課題。始終堅持育人為本、育人為本的德育理念,繼續加強德育“134”工程,完善多層次德育體系建設,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加強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觀價值觀、政治方向和方向的教育。

1.建立德育信息網絡平臺,尊重學生人格,鋪設多向溝通交流渠道,建立學生思想狀況動態信息網絡,拉近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距離,為情感化、理性化、制度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礎。

(2)適應新形勢,完善德育工作網絡,確保信息暢通,管理得當。生源的復雜性決定了學生管理的多樣性。我們制定了分級、分部門、分區域、分時間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做到責任明確,管理到位。加強生活組、體育組、綜治辦、學生處之間的信息溝通,及時向班主任反映學生行為,及時發現,及時教育引導,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③建立日益完善的評價機制,增強德育效果。學校根據《中學德育大綱》編寫了《學生手冊》,改變了過去單純的評價管理機制,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主體地位,將家庭評價、社會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結合起來,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④優化德育環境,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條件。在管理、放松和指導學生工作的前提下,努力為學生的專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藝術活動。學校完善了藝術活動中心、音樂活動中心和各種體育活動俱樂部,加強了心理咨詢教研室的工作,完善了各種社團組織和活動,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和終身發展服務。

⑤.把德育的實效性作為工作的出發點,避免“說重要,做次要,忙起來”。有計劃地開展壹系列德育活動,用心理健康和實施德育活動解決實際問題,如學生的學習焦慮、早戀傾向、交往障礙等。加強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實現德育的全過程。

3.堅持三維大課程觀。

教育應該是尊重與信任,溝通與理解,體驗與建構,合作與互動,發展與超越。為了實現我們的教育理念,多年來,我們堅持大課程三維理念,貫徹國家課程標準,適度增加地方課程,開發創新校本課程。多年堅持,是因為課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為學生的發展成長提供時間和空間;課程是學科與活動、知識與經驗、過程與結果、主體性與客觀性的有機統壹。課程是壹個系統工程,包括設計、實施和評價。我們加強三級課程管理,即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管理;把握必修與選修、學科與活動、顯性與潛在三種課程;開發三種課程資源,即校內、校外和網絡資源。體現生命力的課堂教學理念,強調質量和效益,為學習而教,師生合作互動。用發展性評價理念評價課程實施的具體過程,力求多元、多樣、全面。在開發校本課程時,我們把握了以下幾個原則:註重綜合性課程——註重科學、人文、社會和修身內容;註意拓展課程——現代信息技術、知識理論等。研究型課程——課題研究;特色課程:科技、文學、語言、體育、藝術等。,廣泛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如社區服務、校內實踐基地等。在所有的課程資源中,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同時,要大力開發網絡課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課程的實施方式多樣化,特別是各種實踐活動、實驗、調查、探索、體驗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