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自閉癥社交」?
“形容壹個人不善於社交,找不到好朋友,找不到對象。他恨不得在公共場合把自己縮到最小,越長大越不願意敞開心扉。”
不難看出,越來越多的人不想社交了。
但如果不想社交,是不是自閉?
很多人有壹個誤區,認為不想社交就是自閉癥。
壹個人可以很內向,可以很安靜,可以沒有朋友。
但是我們不能只看表面,就這麽不經意的評價壹個人。
有些人不想社交,就是單純的不想社交。
壹個人為什麽要社交?
“為了傳達信息,為了傳達思想,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傳遞信息是為了交流,傳遞思想是為了輸出價值,達成某種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
我們生而為人,最重要的是什麽?
“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給自己壹個體面的生活”
在達到最終目標的時候,我們可以跳過前兩條信息,留給自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練習。
有沒有發現壹個規律,大部分成功人士都不會花很長時間社交?
因為他們知道:
“真正的人脈和價值都在自己身上。”
美國有壹個非常著名的廣告叫《狂人》:喬治·路易斯。
我每天只睡3、4個小時,其余時間留給自己工作。
他曾經說過:
"如果妳在壹天結束時沒有感到筋疲力盡,那麽這壹整天都將被浪費掉。"
優秀的人總是特別註重自己的時間。
比那些整天把時間花在聚會和娛樂上的人有意義多了。
現在壹個人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的生活。
不想社交,為了節省不必要的浪費時間。
有的人微信通訊錄裏有幾千個好友,卻很少有人交心。
這讓我想起了壹句話:“妳有三千個朋友,卻像狗壹樣孤獨。”
低質量的社交,再多的人也沒用。
最近,“新褲子”樂隊主唱彭蕾因為“黑白社交”火了。
在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中,他說:
“今天坐在上面的專業樂評人,其實都是我過去的敵人,他們都很討厭我。原來都在我朋友圈,現在都刪了。”
這段話播出後,網上瞬間熱議。
有網友表示:真的是壹股清新奇妙的流。
彭蕾自己解釋是為了防止自己的微信好友超過100。
彭蕾在《奇緣說》中也表現出:
“我們應該刪除壹些無用的人,留下高素質的人”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我不想社交,為了避免“無用的社交”。
我們害怕交不到朋友嗎?
其實我們害怕的是交不好的朋友!
有句老話說得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者黑。”
我們生活在什麽樣的環境中,遇到什麽樣的人,就有可能成為這樣的人。
很久以前,我的導師給我講了壹個故事:
肖勇和小旭做同樣的工作,拿同樣的薪水。
但是公司沒有給他們安排住宿,他們需要自己找房子住。
肖勇選擇住在壹個小村莊,因為那裏的租金更便宜,負擔得起。
小旭冒著負債的風險,借了壹筆貸款,租了壹個高檔住宅區。
壹年後,小旭被提升為總經理,並買了壹套房。
肖勇仍然和壹年前壹樣,他的職位和薪水沒有變化。
不同的是,小旭租的是高檔小區,接觸的都是壹些高管、企業家、高學歷人士。
由於他們的影響,小旭得到了人脈、資源和知識,最後成功了。
另壹方面,肖勇由於居住環境惡劣,接觸的都是低學歷、低素質的人。
所以在沒有吸收知識的同時很容易被他們感染。
結果就是不能進步,止步不前,甚至抑郁。
這說明環境可以決定壹個人的好壞。
我們不想社交,不是因為我們傲慢,看不起人。
而是為了避免被不好的東西感染。
北宋詩人周在《論》中寫道:
“泥出無染,漣漪清無妖。”
捍衛心靈不受汙染有錯嗎?
我不想社交,為了保持心靈的純凈,不受感染。
我相信許多人不參加社交活動是因為:
“沒找到誌趣相投的人。”
有時候,不想社交,就是找不到誌趣相投的人。
人不願意和不喜歡的人壹起玩,只好選擇獨處。
作家古龍說過這句話:
“有難時找朋友,絕不是什麽丟人的事。真正可恥的是,有困難的時候,找不到朋友。”
沒有人願意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去看通訊錄裏的壹堆朋友,但是也沒有人願意幫助妳。
這是活著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