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小米和華為押寶語音助手功能,快成雞肋了?

小米和華為押寶語音助手功能,快成雞肋了?

自2011蘋果在iPhone 4S上集成Siri以來,語音助手出現在智能手機上已經快十年了。隨著語音識別和AI技術的成熟,這壹功能已經在手機中完全普及,並擴展到智能電視、智能家居等領域,其未來前景也是被無限看好。

事實上,語音AI技術帶來的功能已經不再局限於簡單的虛擬助手,而是開發出了語音輸入、語音翻譯等更加實用的應用,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蘋果的語音助手Siri剛推出的時候,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時甚至有壹些私人開發者制作了相應的Cydia插件,讓沒有官方支持的iOS設備也可以在越獄後使用語音助手功能。

語音助手通過語音實現人機交互,具有虛擬助手的功能。這種形式在當時非常新穎,壹下子引起了很多用戶的好奇。

蘋果開了個頭,在市場需求旺盛的推動下,其他科技廠商也紛紛推出語音助手功能。2011谷歌在Chrome瀏覽器的搜索引擎中加入了語音搜索功能,滿足用戶的語音輸入需求。

2013年,微軟的語音助手Cortana在Windows Phone上上線。Cortana展現了微軟在語音識別領域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就使用體驗而言,“小娜”的語音效果非常接近真人,幾乎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壹下子擁有無數粉絲。

與此同時,國內語音AI公司也在積極推出類似產品。比如科大訊飛推出了語音助手App,也是魅族、OPPO等國產手機廠商的合作夥伴。用戶手機上的許多語音助手或智能助手都在使用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技術。

然而,當語音助手在手機上迅速普及和成熟後,大家對它的熱情似乎也在慢慢消退。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說,很少在公共場合看到有人使用手機的語音助手功能,雖然越來越多的廠商都在大幅提高語音助手的優先級,比如增加獨立的AI實體按鍵,將AI語音助手的開關放在桌面顯眼的位置。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不喜歡用語音助手,因為要麽不好用,要麽用起來不方便。目前主流語音助手的語音識別能力普遍較強,但仍然會出現翻車現象,尤其是在環境嘈雜、語音語義模糊(或者普通話發音不準確)的情況下。很多時候,直接手動操作會比叫出語音助手幫忙方便很多。

用起來不方便就好理解了。在公共場合使用語音助手,壹方面要克服在公共場合對著手機說話的羞恥感,另壹方面也要照顧好自己的隱私不被暴露。

就目前而言,智能手機相當普及,我們對這種必需品的操作熟練程度已經很高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語音這種交互形式來實現各種功能。這種情況下,手機上的語音功能有時候確實會給人壹種雞肋的感覺。

語音功能在物聯網大放異彩

語音AI技術並沒有止步於智能手機,而是延伸到了其他產品。現在無論是智能音箱、智能電視,還是層出不窮的智能硬件產品,只要被冠以“智能”的稱號,語音控制的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

有趣的是,在家庭環境下,語音AI技術的優勢似乎得到了更充分的釋放。在更多私密的場景下,我們使用語音交互的意願大大增強。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用戶不用擔心隱私問題,心理防備會降低,嘗試語音交互的可能性自然會增加。

對於電視音箱這樣的產品,傳統的控制工具無非就是物理按鍵或者遙控器。相比之下,語音的優勢在於解放了用戶的雙手。在家庭環境中,用戶可以在無法做家務的場景下,直接使用語音指令實現音視頻播放、家居控制等功能,這無疑大大提高了效率和使用體驗。

近年來,無論是智能屏幕還是壹些品牌的高端電視,都增強了大屏幕設備的拾音效果。通過添加無線電麥克風,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喚醒作為智能控制中心的電視設備。目前業界普遍認為,未來5G和寬帶的普及,以及AI技術的進壹步發展,將把我們帶入壹個萬物互聯的時代。

當我們能接觸到的所有電器設備都可以聯網並具有智能功能時,如何方便地控制它們將成為最關鍵的問題。目前語音是學習成本最低,使用最方便的方式。

5G、AI、IoT、萬物互聯...關於未來,雄心勃勃的技術制造商不想錯過它。蘋果、谷歌、小米等公司。都在不斷加強語音AI技術在手機系統中的存在感,很大程度上是提前布局,不斷培養用戶習慣,讓目標群體不自覺地融入廠商建立的生態系統。

對於特定人群來說,語音是壹項革命性的技術。

此外,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壹些特定人群來說,語音AI相關技術對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生活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對於很多“老年”用戶來說,在手機上用虛擬鍵盤打字太貴,太難學。也正因為如此,很多長輩在微信聊天時喜歡發很長很長的語音消息,讓很多人很煩,恨不得微信把語音功能關掉。

但是現在微信等社交應用,以及壹些第三方輸入法已經支持語音輸入功能,可以把語音變成文字。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主流語音輸入的識別準確率和可用性已經相當高了。對於智能手表等小屏幕設備,語音控制往往比觸控操作方便得多。

此外,對於壹些視障人士來說,語音AI技術的發展大大降低了他們使用智能設備和享受移動互聯網生活的門檻。我們之前測試過壹些日常生活中的主流應用。通過語音和物理按鍵交互,盲人也可以輕松完成很多操作,使用很多功能。

不管妳喜不喜歡,這幾年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就是壹個不斷侵占用戶隱私空間的過程。就連壹向標榜尊重用戶隱私的蘋果,也在2019被曝出隱私問題。可以手動獲取和分析Siri上傳的用戶語音數據。

隱私和技術之間的平衡也是開發語音AI的公司面臨的問題。理論上,為了讓語音功能更易用、更智能,需要對用戶的語音數據進行分析和優化。關鍵問題是這些收集到的信息被泄露和非法使用的可能性有多大。

去年,咨詢公司埃森哲對中國用戶進行了壹項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用戶對語音助手的滿意度高達97%,但信任度仍然不高。中國用戶對語音助手的主要擔憂是安全問題、用戶需求不被理解和隱私問題。

而且經過壹些負面的事情,比如網絡攝像頭被盜,開房數據被出售,國內消費者對隱私問題的警惕性也不低。

2018年,歐盟通過了最嚴格的個人數據保護法規GDPR,明確了用戶對個人數據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對企業違規行為的處罰也極其重,最低罰款100億歐元。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這可能是壹件好事,可以遏制企業濫用用戶數據和侵犯隱私的行為。然而,過於嚴格的限制也會使科技公司在推動需要大數據的技術進步方面面臨更大的困難,例如語音AI。

如果把眼光放遠壹點,我們相信在未來的科技生活中,語音在人機交互中的重要性會大大增強,甚至會成為智能家居等場景中最重要的操作方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希望我們的個人資料也能得到更妥善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