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7日是中興通訊成立20周年。20年間,中興從當年註冊資本200萬左右的小廠,成長為如今年合同銷售額340億的行業巨頭。中興通訊已經成為中國通信行業的力量和驕傲。面對中興通訊的巨大成功,中興通訊董事長侯為貴說:“中興通訊沒有成功,而是成長了。20歲,剛入門。”
溫和的機會主義者
侯為貴在1985之前在航天廠691工作;1985南下深圳成立深圳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1993年重組成立深圳中興新通信設備有限公司;1997創辦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任總裁;2004年6月,當選中興通訊董事長。年過六旬的侯為貴與中興攜手合作20年,始終保持穩健務實的經營風格。傳說中的侯為貴是壹個“溫和的機會主義者”。他很溫和,但他能熟練而準確地抓住商場中的機會。在侯為貴的領導下,中興通訊在通信市場抓住了三個機會:CDMA、小靈通和手機。1995年,CDMA項目開始嶄露頭角。中興壹開始並沒有大力投入CDMA項目,而是先探索後跟進。到1998,中興加大投入,與中國聯通結盟,共同發展CDMA。2001年,中國聯通啟動CDMA項目及網絡建設大招標,中興通訊中標10省交換機及基站系統采購合同,市場份額占7.5%。在2002年聯通CDMA二次招標中,中興再次抽簽勝出,獲得15%的份額。對於中興來說,第二個機會是小靈通。小靈通的出現,讓中興成就了更大的事業。中興通訊對於任何壹款通信產品上市總是不急於投入,而是先跟蹤準備,小靈通也不例外。當時誰也不知道哪種無線接入系統會在國內成功應用,所以中興通訊壹直保持著相對穩健的步伐,摸索和觀察。發現小靈通發展的好機會後,中興通訊迅速跟進。近兩年來,隨著國內電信運營商不斷加大對小靈通的投入,中興通訊不斷占領廣州、湖南、南京、北京等新市場。同時也在現有市場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張。在小靈通設備市場,業內估計中興獲得了40%左右的份額。在過去的壹年裏,小靈通繼續為中興貢獻力量。65438年10月8日中興公布的250億元銷售額中,小靈通占12億元。小靈通成為中興業績的絕對支柱。很多人知道中興是因為手機。2002年,隨著國內手機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大,中興手機異軍突起,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當時,侯為貴是這樣解釋中興進入手機市場的原因的:“中興選擇進入手機市場,是因為其巨大的增長潛力,也是因為其在GSM、CDMA、PHS方面的技術基礎和對運營商運營的深刻理解。“2003年,中興三類手機銷量達到450萬部,年底單月銷量居然達到654.38+0萬多部的紀錄。目前,手機銷量已經占到中興總銷量的近20%。抓住這三個機會,中興迅速積累了自己的資本。對於任何機會,中興都會做好壹切準備,但不會輕舉妄動。壹旦推出,中興絕對不會比任何壹家同行慢,所以侯為貴成了人們眼中的“溫和的機會主義者”。
2004年的完美之筆
2004年,侯為貴實現了兩個願望:壹個是權力交接,平穩過渡,侯為貴退居幕後,出任中興通訊董事長;第壹,中興通訊近兩年前實現夢想,終於成功在港交所h股上市。不僅如此,2004年,侯為貴和他領導的中興通訊在完成新老管理層的平穩交接後,再次以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速度快速發展,壹次次點燃了對中國通信行業的激情。2004年3月,中興通訊發布了中國自主研發的首個全球數字集群標準——GOTA(Global Open Trunking Architecture),開啟了中國通信企業向國際知名廠商的專利授權。5月,中興通訊獲得巴西電信運營商VIVO總額約1億美元的手機訂單,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手機廠商在海外獲得的最大單筆合同。8月,雅典奧運會上,中興通訊為中國通信企業摘得“首金”,成為中國首家成功服務奧運會的通信設備制造商。9月,中興通訊成功幫助突尼斯電信在非洲大陸成功撥打第壹個WCDMA電話。165438+10月,中興通訊推出全球最小最輕的3G WCDMA手機——F808,展示了中興通訊在新壹代手機核心技術上的突出實力。65438年2月9日,中興通訊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創造性地成為中國首家成功海外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開創了中國證券業新的裏程碑,成為2004年中國經濟的標誌性事件。被譽為“年度中國經濟奧斯卡”的“CCTV 2004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結果於2004年2月28日揭曉,中興通訊董事長侯為貴榮獲2004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獎,被視為2004年中國通信行業的實力和驕傲。62歲的侯煒在接受“CCTV 2004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獎”時說:“我不是演員,也不太擅長現場的東西。我更喜歡腳踏實地的做企業的經營管理。”的確,“低調、穩健、穩健、務實、發展”幾乎成了外界對中興的壹致評價。美國《商業周刊》有“全球增長最快的電信設備企業”的美譽。圓滿結束2004年的侯為貴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以求在持續發展中尋求中興通訊的可持續經營之道。
穩步步入“國際年”
中興通訊已將2005年定為“國際年”,這表明中興通訊已將視野擴大到海外市場。關於這樣的目標和長遠規劃,侯為貴委員長說:“全球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全球經濟相互融合。外國企業不斷來中國做生意,中國企業也不得不走出國門。總想著先把國內市場做好再走出去,這種觀念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市場開放以後,即使在國內,我們最終的競爭對手壹定是外國企業。如果妳不走出去,利用全球資源,國際競爭對手的資源比妳多,結果會大於妳的優勢。壹個國家的通信網絡是不會讓妳隨便進去的,所以壹個國家的通信產品很難入門。我們必須持之以恒,努力進入。”為了開拓國際市場,中興從人力到市場都做了安排。侯為貴介紹,首先要做好人力資源規劃,做好國際化人才儲備。其次,對於壹些重要的國家,要全面提高市場覆蓋率。同時,全面加強國際市場資源平臺的建設和標準化,為國際市場提供售前和售後支持。隨著國際化戰略的深入,企業將不可避免地面臨經濟沖突等因素引發的市場風險。如何規避這些市場風險?侯為貴的原則是“循序漸進”。他說:“如果壹味的沖,國際化的風險真的很大。首先,企業要考慮自己的競爭力如何。在管理和市場能力還很薄弱的情況下貿然進入國際市場是非常危險的。國際市場上大多數國家都是長期處於市場經濟,所以我們必須衡量我們的競爭力。同時,企業要把財務風險放在第壹位,看自己能否承受這樣的財務風險。此外,必須估計每項合作的風險程度和失敗的可能性。我不贊成在想清楚之前貿然實施這些問題,就像賭博壹樣。我們在國際市場已經有將近65,438+00年的歷史了,根本點就是循序漸進。”中興壹直以“穩健”著稱。在侯為貴和2萬中興人的努力下,20年來穩步發展的中興通訊,必將在“國際年”以穩健的步伐取得長足的進步。
沒有成功,只有成長。
2005年2月7日是中興通訊成立20周年。20年間,中興從當年註冊資本200萬左右的小廠,成長為如今年合同銷售額340億的行業巨頭。中興通訊已經成為中國通信行業的力量和驕傲。外界期待的中興20周年,並沒有壹個紅紅火火的20周年慶典儀式。作為董事長,侯為貴將公司20周年的基調定為“內部宣傳為先”,並沒有大肆炒作。各種員工活動,如“籃球賽”、“登山賽”、“演講比賽”,從去年年中就開始了。然而,我們似乎不準備大張旗鼓地慶祝。面對中興通訊的巨大成功,中興通訊董事長侯為貴說:“中興通訊沒有成功,而是成長了。20歲,剛入門。”當人們盛贊中興這20年的成就時,侯為貴謙虛地說:“戴爾和思科也有20年了,但我們和別人差距很大。”62歲的侯為貴不僅打造了壹支堅實高效的決策和執行團隊,還努力將年輕的中興打造成為歷史悠久的“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