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外企有哪些財務崗位?

外企有哪些財務崗位?

外企有哪些財務崗位?

妳知道外企有哪些財務職位嗎?妳了解外企的財務狀況嗎?以下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關於外企財務崗位的知識。歡迎閱讀。

第壹,歐美跨國公司財務職能的差異

外國公司有很多種,如歐洲公司、北美公司、日本和韓國公司等。他們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不同,因此對於財務部門的職能劃分也不同。集團規模越大(比如在全球100強公司中排名),其組織結構和職位名稱就越獨特,在其他企業中不能通用。更純粹更狹隘?外企?可以簡稱為MNC(跨國公司)。這個詞常見於外企的英文招聘啟事,比如要求求職者有MNC工作經驗。廣義的外國公司還包括:公司只有外資註入其股本,或者外國公司擁有控股權,並不意味著外國公司參與經營管理決策。如果外企雇傭了中國本土的管理團隊,並授權該團隊制定自己的組織架構,則取決於管理團隊是否按照MNC的運營體系和CFO構建財務職能的思路來設計組織架構,所以本文所說的財務崗位並不能涵蓋廣義的外企。另外,我對日韓企業的財務組織和分工不太了解,所以只從狹義上對歐美公司在外企(MNC)的財務崗位做壹個通俗的介紹。與廣義的國外公司相比,這些跨國公司的國外同行通常會率先構建子公司的職能分工體系,以加強對專業同行在控制和運營方面的監督和指導,因此財務部門的職能分工是* * *並將體現與母公司類似的組織結構。

在跨國公司中,歐洲公司和美國公司在財務職能線和英文頭銜上有壹些不同。

1.歐洲公司的財務職能(代表國家為德國、法國和瑞士)

在歐洲的跨國公司子公司中,財務部門的日常工作通常分為會計和財務控制兩條線。大致可以理解為,前者是財務會計,負責日常會計交易處理、結賬、出具財務報告和管理報告、納稅申報和繳納、出納、資金結算和銀行關系;後者是管理會計,負責預算、預測、財務分析和決策支持。如果妳應聘的是歐洲跨國公司子公司的職位,從職位名稱上大概可以看出妳屬於哪個集團。帶會計字的會計組和帶控制字的對照組有不同的級別,初級,高級,主管,經理。

會計和財務控制的平均比例是6:4,但在某些行業,後者的人數會比前者多。比如某快速消費品跨國公司在華所有子公司的財務人員中,會計與控制的比例為1:2,而在中國,很多中資企業的會計人員占比超過80%。另外,中資企業在財務崗位劃分上通常不強調職能定位,而是從報表入手,按科目或核算要素設崗。比如成本會計,既要做成本核算,又要做成本分析。資產會計不僅要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會計分錄,維護資產分類賬和存貨,還要分析資本支出。從這類中資企業到外企,首先要改變的是按照職能定位分工:做賬的不關心分析,分析的不關心會計。

2.美國公司的財務職能

美國MNC的財務崗位分工中沒有財務控制的稱謂,而是叫FP & amp;a(財務規劃分析師)。兩人的職責差不多,也是管分析不管會計。但是FP &;a比較註重規劃,也就是各種短期預測,教科書上叫滾動預測,有些美資企業也叫展望。這些短期預報的頻率至少是每月壹次,有的在周度。而且不僅是財務部門,業務部門也有很強的預測功能,而且做的很細致。這也反映出美國公司的管理會計水平是走在前列的。

與歐洲公司不同的是,壹些美國公司喜歡稱會計為直線控制員,這意味著美國公司將會計職能定位為不僅是經濟活動的記錄者,還是內部控制的執行者。因此,美國跨國公司的首席財務官CFO壹般會設立壹個公司財務總監,負責會計和報告,還負責制定全球統壹的會計政策、內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以及各種合規要求。

第二,外企常見的財務狀況

1.會計工作

無論歐美的MNC,在會計條線的內部分工都是差不多的,都要滿足內部控制中基本不相容職責分離的要求,在職稱和職責描述上也和國內很多企業不壹樣。由於MNC通常高度信息化,ERP系統與業務和財務模塊高度集成,會計組的分工往往基於業務周期,而不是基於科目或會計要素。在信息化程度較低的國內企業財務部門,往往有往來賬戶會計(或往來賬戶)、結算會計(結算賬戶)、費用會計等崗位。如果妳屬於這類崗位,做英文簡歷壹定不要直接翻譯。比如妳的壹個重要職責就是為公司的費用報銷業務準備單據,記賬。如果外企的英文簡歷翻譯成費用核算,會因為無法匹配相應的崗位職責而被直接過濾掉。MNC會將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進行崗位劃分,前者簡稱為AR(應收賬款),後者簡稱為AP(應付賬款),從采購到付款的業務周期相關的所有業務都由AP集團進行核算,所以費用核算是外企AP核算之壹。

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會計行業采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SSC),國內許多大型企業也開始采用。這類公司的特點是ERP系統成熟,信息化程度高,流程標準化,幾乎所有操作都可以在線完成。因此,會計業務也分為幾組:

(1)從訂單到現金(O2C),主要職責包括客戶檔案維護、信用審查、訂單處理、發貨開票、收入確認、應收賬款核銷、對賬、回款。職位描述中的常用詞有信用控制、訂單預訂、記賬、開發票、AR收款、收入確認等。

(2)從采購到付款(P2P),主要職責包括供應商檔案維護、采購發票及收據核對、應付賬款過賬、對賬、核銷、付款、出納、費用核算、銀行對賬。職位描述中常見的詞有發票配比、付款、AP、t&等;e(旅行和旅遊;娛樂)、銀行對賬等。

(3)從賬到報(A2R),主要職責包括總賬模塊的過賬、轉賬憑證的錄入、月末攤銷計提、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核算、存貨核算、內部往來核算與對賬、工資福利核算、經營報表、合並報表、匯兌損益處理、會計期間的開啟與關閉等。工作描述中的常用詞有GL(總賬)、結賬、FA(固定資產)、庫存、IC(公司間)、薪資、報告、合並等。

(4)從生產到存貨,僅適用於制造工廠,相當於國內企業的成本核算,但這裏所說的存貨僅指生產存貨核算,包括原材料和在制品的流通加工。如果沒有制造環節,只有這類交易的商品出入庫的存貨核算屬於總賬報告組。

FSSC的工作職責不再是傳統的會計。如果妳應聘的是外企的會計基層崗位,壹定要從招聘啟事和面試中弄清楚妳應聘的崗位是否屬於FSSC。FSSC與傳統會計崗位的職責區別在於,FSSC在制作會計憑證的過程中,並不強調個人運用會計準則對交易的專業判斷,而是強調ERP系統和整個過程的效率以及控制的有效性。因此,FSSC會計崗位的職業晉升並不考察會計準則有多深奧,而是著眼於整個業務周期內會計流程的改進和優化。

2.公司的企業職能

MNC的中國運營商公司中這樣的崗位並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型MNC的中國或亞太總部。壹些美國公司習慣將這類財務崗位稱為基建,大概指的是與壹線業務運營沒有直接關系的輔助部門。他們的職能主要包括財務、稅務規劃和咨詢以及內部審計。FSSC也屬於這種功能。規模較大的跨國公司還會設立壹些專門的財務輔助部門,負責內部控制和會計政策的修訂和培訓。雖然在MNC的運營子公司中,財務也要做稅務和資金管理,但工作更側重於交易層面。比如子公司的稅務職責主要是納稅申報和繳納、發票和檔案管理,但總部稅務部門要負責所轄區域的整體稅務成本節約和風險合規咨詢;子公司的司庫職能包括日常資金結算和流動性籌集,而總部的司庫職能包括集團內資金調撥和現金池運作、外匯風險管理和財務管理工具的使用,更符合公司財務的範疇。

公司裏的職能財務崗位大多是區域級別的,有的甚至是全球級別的,所以外企的招聘啟事裏經常會有區域角色或者全球角色之類的關鍵詞。這種定位是什麽?總部輔助管理?財務崗位最大的職業風險是就業僅限於類似的大公司,這些崗位技能在中小企業用不上。雖然中資企業中的大公司也會有這些部門和崗位,但在總部和子公司的分工、總部對子公司的控制程度、對口指導和監督等方面,並沒有被MNC明確規定。

3.控制器

財務總監可能是外企中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財務管理職位,因為至今沒有令人信服的中文翻譯。在招聘網站上搜索財務總監,最常見的職位是財務總監,業內統稱為FC。FC和國內集團企業的財務總監不壹樣,相當於子公司的財務總監。該等附屬公司僅獲本集團授權進行經營活動,並無投資及融資活動。所以很多在外企工作的會計都把成為FC作為自己的目標。

那麽如何把FC翻譯成職稱呢?在我看來,最好是看職責而不看頭銜。許多跨國公司運營子公司的大多數財務總監負責子公司財務部門的所有日常工作,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高管層的稅務和流動性管理。這個FC也有作為子公司最高財務官的意義,但是這個子公司只是集團授權做經營活動,沒有投融資活動。壹些在華外企授權職責較少,比如只負責財務會計和當地稅務申報,不負責管理會計和資金管理。有人認為這些工作屬於財務經理的職責,但從級別上看,MNC的FC比財務經理級別高,FC會管轄不同的經理。以壹家德國公司為例。會計經理(或主管)和財務控制經理(或主管)都向FC匯報,所以FC更適合被稱為高級經理。如果壹定要給FC起壹個中文頭銜的話,相對於國有企業和國內大型集團企業,我覺得FC相當於國內企業的財務部長或者財務總監,也就是在財務總監或者CFO之下主持日常財務工作的二把手。如果妳是向財務總監或CFO匯報,負責公司所有日常財務工作的財務部長或財務總監,妳可以在編寫英文簡歷時自稱FC。

跨國公司的FC和國內企業的財務部長壹個很大的區別就是FC履行了更多的管理會計職責。壹般外企的財務部都沒有叫管理會計的崗位或部門,但是管理會計的功能是很強大的,因為他們在全球各級分子公司都有龐大的控制者團隊。FC的意義在於確保子公司會計和報告流程的效率和質量、業務決策支持的重要性和權威性、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計劃和預測功能的準確性和前瞻性。

從什麽位置容易升到FC?不好壹概而論。壹些跨國公司在FC上強調業務支持和計劃管理,財務控制或FP&也是如此;a容易升到FC;有些外企要求FC負責財務報告和控制,負責財務部門的日常全面工作,管理與稅務、銀行、工商金融等政府部門的關系,所以只做過財務分析的人不會有優勢,這也是為什麽很多。四大?審計部門的經理和高級經理更有可能跳槽到跨國公司做財務總監。

4.高級管理職位

跨國公司高級管理職位最典型的頭銜是FD(財務總監)。如果壹個公司同時有FC和FD,誰是CFO?根據我的經驗,有的公司有FC就沒有FD,或者有的公司有FD沒有FC。這種情況屬於FC和FD類似的職責,只是稱謂不同;有些公司既有FC又有FD,壹般出現在跨國公司,在中國有幾個運營子公司,總部在中國或亞太地區。通常子公司的財務總監稱為FC,中國或亞太地區的財務總監稱為FD,即子公司FC向區域FD匯報,FD在公司內部的職級高於FC。不同的專業線也有自己的FD,比如FSSC FD,稅務部FD。所以FC傾向於反映職責和角色,FD傾向於反映內部崗位級別,兩者都不是CFO。

高級管理職位的另壹個常見頭銜是首席財務官。MNC中也有CFO,但更像是壹個內部崗位級別,不需要像母公司的集團CFO那樣負責投資者關系。比如中國區的CFO或者某個事業部(BU)的CFO,主要負責支持區域戰略決策和運營控制。所以,如果不打算轉戰海外,地區或BU層面的CFO將是外企會計師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