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心理素質的研究

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心理素質的研究

第壹,培養學生的好心情

情緒是壹種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也就是平時的心情。情緒壹旦產生,就不僅僅表現在某個特定的對象上,而是在相當長的壹段時間內,使整個生命活動都染上某種情緒色彩。比如,壹個人在開心的時候,當然會對滿意的事物表現出滿意和愉悅的情感體驗,對平時漠不關心的事物也要有新鮮親切的情感體驗。這就是情緒調節作用的功能。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壹些老師總是在學生面前拉著臉,動不動就罵,以為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威信,讓他們言出必行。但是,面對這樣壹張不可接近甚至可怕的臉,學生怎麽能有快樂的心情,怎麽能在所教的學科中獲得樂趣呢?這是因為教師忽視了情緒調節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創造壹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使學生有壹個積極的心情,這是非常重要的。

(壹)師生間積極情感的建立是為學生創造良好情緒的首要條件。師生之間的感情直接影響學生的心情。然而,師生關系的主導方面是教師壹方。這就需要我們和學生保持聯系,關心他們。經常與學生接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雙向交流”中了解自己的情況,還可以幫助學生體會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往往老師和學生在課後壹起愉快的活動後,下壹節課就會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生對老師會有很長壹段時間的親切感。所以要從日常生活、學習、生活中的每壹件小事去關心學生,建立積極的師生感情。

(2)只有強調批評的藝術,學生才能創造良好的情緒。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每天都在“犯錯”。但犯錯後,老師批評的方式和方法不同,也導致心情不同。在教育實踐中,經常看到壹些老師對犯同樣錯誤的學生的批評,使他們心灰意冷或產生逆反心理,影響他們壹天甚至更長時間的生活;有的讓學生心服口服,樂於接受,產生良好的心態,讓學生願意接受老師壹段時間的教育,很少重蹈覆轍。所以我們應該強調批評的藝術。批評的方式和方法也根據錯誤的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比如我們常用的警告法和挑釁法。但是,無論采取哪種批評方式,老師都要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教育者:“我越是深入兒童的內心世界,體驗他們的思想感情,我們教育中壹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就越是清晰;在影響孩子內心世界的時候,不應該傷害到他們內心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C)家長的工作是保持學生良好情緒的另壹個重要條件。學生在家庭中的情緒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這與我們教學活動中家長的工作密切相關。但是,目前很多老師家長的工作,形成了告知學生的形式。無論是家訪還是邀請家長來學校,他們壹見面就會把學生的錯誤說出來,甚至責怪家長。之後家長訓斥孩子,打孩子。對此,蘇霍姆林斯基有精辟的論述:“找家長是必要的,和家長討論也是必要的,但絕不能讓孩子認為老師在把自己最親近、最喜歡的人變成壹件可怕的事情。讓孩子把人當成令人恐懼的怪物,這在教育中是根本不允許的。“這種抱怨式的家長工作不僅損害了老師和學生的感情,也破壞了學生的家庭生活,使他們產生了不良情緒。因此,必須端正對家長工作的態度,使家長工作在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首先,家長的工作要以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為目的,幫助家長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其次,在做家長工作時,要給學生壹點充分的肯定,適當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改變學生心目中老師拜訪家長就是抱怨的觀念。第二,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指壹個人有規律地有意識地傾向於了解和掌握某種事物,並試圖參與某種活動。興趣不僅僅是對事物表面的關註,任何壹種興趣都會讓人因為獲得這種知識或者從事種植活動而體驗到情感上的滿足。因此,興趣在人的生活和活動中的意義是巨大的。這是壹個強大的動力。興趣對學習表現出愉快的動力作用也非常明顯。那些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比那些不願意學但又不願意學的學生更積極,更堅持,學習效果更好。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培養。有些老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註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而是生硬地灌輸知識,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感,甚至把學習當成負擔。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

(壹)利用小學生不註重培養學生直接興趣的顯性特點。兒童在學習中容易被情緒化、引人註目的刺激所吸引,興趣也容易受到情境的影響,有利於學生直接興趣的培養。直接興趣是指對事物本身的興趣。這種興趣可以讓學生很容易集中註意力,從而在沒有很大的意誌去關註某件事情的情況下學習知識。這對學生獲取知識意義重大。比如,有個老師為了讓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提高寫作能力,有意識地讓學生辦小報,剪貼。課後,同學們看書、抄報紙、記章節、記句子,求知若渴,精神飽滿。表面上看,他們的意識不是為了閱讀和分析能力的提高,而實際上,他們在辦報的時候,無形中拓寬了閱讀範圍,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寫作水平。在這種直接興趣的鼓勵下,學生們壹點也不感到吃力和緊張,反而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在直接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心學習結果,培養間接興趣。直接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快樂地學習。但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引起直接興趣,也不是引導學生直接興趣的東西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我們應該在直接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心活動的結果,讓學生意識到它的結果對自己是有意義的,從而形成間接興趣。這種興趣會使學生產生最大的學習熱情,努力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取得好成績。比如,如果學生只是長期保持對辦小報的直接興趣,那麽這種興趣就會逐漸淡化或者被其他興趣所取代。所以要及時告訴學生,經常閱讀對他們的知識、能力、品德都有積極的意義,這樣學生才會更願意閱讀,培養閱讀習慣。

三、持之以恒的品質保證了我們知道學習任務終究不是遊戲裏能輕易完成的,必須努力。這就需要學生有堅強的意誌。意誌是指人們在行動中有意識地克服困難以達到某種目標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過程。意誌和行動是分不開的。意誌支配行動,也表現在行動上。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也充分體現了意誌品質差異形成的不同情境;那些意誌堅強的學生,面對困難不屈不撓,能取得好成績;那些意誌薄弱的學生,遇到困難會感到害怕,采取逃避措施。這樣的學生往往學習成績很差。所以在培養上述兩種心理素質的同時,壹定要培養學生堅強的意誌品質。

河南省鶴壁市紀李

其實誰能絕對說自己這輩子沒撒過壹次謊呢?包括父母,老師,愛人,朋友,同事,學生,甚至是剛剛懂事的孩子。壹位心理學家寫過壹篇短文,他在文中認為,人說謊就像空氣壹樣普遍,說謊幾乎可以說是人的壹種需要;每個正常人都是從6歲左右開始學會撒謊的,而且壹般來說,謊言會伴隨人壹生。

存在主義者薩特曾說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任何壹種事物和現象都有其原因,學生說謊也是如此。經過調查分析,我認為學生撒謊的原因主要有四種:壹是出於某種原因,不願意或不敢說實話,比如學習成績不好,做了不該做的事,對方是家長或老師且比較專制,這就意味著學生撒謊是為了逃避懲罰;第二,當時的情況對妳不利。說實話會危及自己,撒謊自保。三是撒謊怕別人知道自己的隱私;第四,我害怕說實話會傷害到別人。

當然,從道德角度來說,學生撒謊是不對的。所以我們在理解和接受學生說謊的同時,也要想出壹些方法來防止學生說謊,引導他們說真話,然後根據事實采取相應的方法來教育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壹,處理突發事件時,最好采取冷處理。班主任先調整好情緒,再做調查,掌握實際情況後再處理。如果妳發現壹個學生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很生氣,這個時候妳最好不要馬上去聚會解決問題,因為這個時候,從情緒上來說,妳的荔枝很可能會失控;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不想了解情況去教育學生,而是抓住把柄去批評他/她,甚至懲罰他/她。在師生關系緊張的情況下,學生會“即興發揮”,想辦法編造謊言為自己開脫,以逃避懲罰。然後,謊言之下,簡單的事情也會變得復雜。所以,遇到類似的情況,最好先冷靜下來,壹方面調整自己的情緒,另壹方面花時間悄悄了解情況,等摸清情況,可以假裝無意中遇到當事人,隨便聊幾句,在他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慢慢切入正題。這個時候,即使知道壹點點,也要裝作知道很多,甚至全部,讓犯錯的同學覺得說不出實話。這樣,壹般情況下,他會說實話,妳也能順利解決問題。

第二,如果幾個學生同時卷入壹件錯事,妳想從中了解情況,妳最好和他們壹起做“孤立調查”。心理學上有個“囚犯理論”,意思大概是這樣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嫌疑人同時被抓,警方沒有確切的證據。在這種情況下,警方通常會采取個別訊問的方式,因為如果采取集體訊問的方式,幾個嫌疑人會壹起欺騙警方,掩蓋真相以逃避懲罰。在單獨的試驗中,他們每個人都會這樣想。如果對方坦白我不坦白,那麽我可能會被重判,對方可以減輕處罰。所以在“趨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警察審問的結果壹般是兩個人會坦白,或者至少壹個人會坦白,所以鎮得住。當然不能用對待犯人的態度對待學生,但可以借鑒“犯人心理學”找出事實,教育學生。

第三,向學生詢問情況時,首先要註意場合。遇到嚴肅的問題,最好和同學單獨談,不要當著大家的面直接批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無論犯了什麽錯,都不希望當眾被人批評。其次要註意方法,語音語調。禮貌對待學生,不要把他們放在對立面。與學生交談時,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解除學生的心理戒備,明確妳是在幫他,還是在為他好,這樣他自然會說實話。

第四,作為辦公室主任,也要註意用人格去影響學生。從師德的角度看,正如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教師人格對幼小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育科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獎懲制度都無法替代的教育力量”。雖然說謊是普遍的,人壹輩子不說假話也是必然的,但是作為老師要盡量說真話,少說假話,不能胡說八道,不然怎麽能要求學生說真話呢?

最後,要註意運用科學管理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管理風格,給學生樹立了壹種心理氛圍。在不同的氛圍下,學生會有不同的表現。因此,作為辦公室主任,要註意用科學的方法管理學生,形成師生向心力,讓學生信任和尊重老師,自覺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總之,學生的心就像壹扇窗戶。我們應該試著打開這扇窗,讓學生在陽光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