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分析實證分析包括比較分析和類比分析。對比分析是通過參考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檢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員的觀察能力,借助經驗和判斷對評價對象的風險因素進行直觀分析的方法。缺點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員的經驗和知識的限制,這可以通過安全檢查表的方法來彌補。類比分析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或工況的經驗和勞動安全衛生統計數據,對評價對象的危險因素進行類比分析。總結以往的生產經驗,分析過去發生過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因,就不難找出危險因素。施工現場的危險源主要通過經驗分析來識別。材料特性和生產條件的分析了解所生產或使用的材料的特性是危險識別的基礎。危險辨識中常用的材料特性包括毒性、物理化學特性、燃燒爆炸特性等。生產條件也會導致危險或加劇生產過程中材料的危險性質。工況風險評估法工況風險評估法認為影響風險的三個主要因素是:發生事故的可能性,用符號L表示;人類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率,用符號E表示;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用符號c表示,運行工況的風險分值用符號D表示,D = L-E-C,D值越大,風險越大。當D值超過不可接受或不可接受風險時,則認定為重大危險源。二、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的常見類型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壹般是根據事故發生的類型和部位進行辨識的。1按照事故類型來看,“五大傷害”是主要的事故類型。高處墜落、觸電、施工坍塌、物體打擊和機器傷害。“五大傷害”事故數量占事故總數的90%。這五類事故是最容易造成群死群傷的事故類型,是建築工地常見的重大危險源。其他主要危險包括中毒、爆炸和火災。2根據事故發生的位置,2.1深基坑工程施工深基坑是指開挖深度超過1.5m的管溝和開挖深度超過5m的基坑,或基坑開挖影響範圍內有需要嚴格保護的重要建築物、房屋或管線的基坑。包括施工方案、邊緣防護、坑壁支護、排水措施、坑內荷載、上下通道、土方開挖、基坑支護變形監測、作業環境。主要危害有:坍塌和高處墜落。2.2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撐工程是指高度大於8M,跨度大於18M,施工總荷載大於10KN/M2,或集中線荷載大於15kn/m的模板支撐工程..包括施工方案、支撐體系、柱穩定性、施工荷載、模板存放、模板拆除、模板驗收、混凝土強度、運輸道路、作業環境等。主要危害有:坍塌和高處墜落。2.3腳手架工程腳手架工程包括:搭設高度超過20m的落地式腳手架;懸挑腳手架;高度超過6.5m且均布荷載超過3KN/M2的腳手架;附著式整體升降腳手架。主要危害有:坍塌和高處墜落。2.4起重機械拆裝工程起重機械主要指物料提升機、客貨兩用施工電梯和塔式起重機。包括安裝、頂升、吊裝和拆除。主要危害有:坍塌、高處墜落和起重傷害。2.5施工臨時用電施工臨時用電包括外部保護、接地和接零保護系統、配電線路、配電箱、開關箱、現場照明、電氣設備、變配電裝置等安全防護(如漏電、絕緣、接地保護、壹機壹閘)不符合要求,造成觸電、局部火災等事故。主要危害有:觸電和火災。2.6“四口”、“五邊”、“四口”指檢修口、預留孔、樓梯、電梯井口。“五臨”是指基坑周邊、無欄桿或欄桿的陽臺周邊、料臺和平臺周邊、雨篷和檐口周邊、無外腳手架的屋頂和樓板周邊、水箱和水塔周邊。在高度超過2m的“四口”和“五邊”工作面,由於不符合或缺乏安全防護設施,人員沒有配備防護繩(帶),造成人員踏空、滑倒、失穩等事故。主要的危險是從高處墜落。2.7懸掛操作懸掛操作主要是指吊籃外墻塗裝操作。主要危害有:高處墜落、物體打擊。2.8人工挖孔樁人工挖孔樁因孔內通風排氣不暢導致窒息或氣體中毒,或孔壁坍塌掩埋施工人員。主要危害有:虛脫和中毒。2.9倉庫、食堂施工臨時存放或使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不當,防護不到位,造成火災或人員中毒事故;施工現場飲食不符合衛生,造成集體中毒或疾病。主要危害有:火災、爆炸、中毒。2.10臨時民工宿舍、圍墻工地上的臨時民工宿舍、圍墻不穩,造成臨時民工宿舍倒塌、坍塌事故和重大火災。主要危害有:坍塌和火災。三。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的控制重大危險源的控制是以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和風險評估為基礎,從而編制科學的危險源管理方案,預控施工各環節可能發生的風險,確保安全管理人員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高風險場所,達到風險控制的目的。低成本、高效率地消除施工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確保施工安全。3.1重大危險源控制的基本原則3.1.1消除優先原則首先考慮通過合理的設計和科學的管理盡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危險源,實現本質安全。如采用無害化技術,在生產中用無害化物質代替有害物質,實現自動化和遠程控制技術。3.1.2風險降低原則如果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危險源,接下來就要考慮風險降低。采取技術和管理措施降低傷害或損害的可能性或潛在嚴重性。3.1.3個體防護原則當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風險後,不能充分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和健康時,最終考慮將個體防護裝備作為補充對策。如穿戴特殊的勞動保護用品。3.2重大危險源控制措施3.2.1管理措施3.2.1建立健全危險源管理規章制度。危險源確定後,在對危險源進行系統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包括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關鍵危險源控制實施細則、安全操作規程、操作人員培訓和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檢查等。3.2.1.2明確安全責任並定期檢查。根據每個危險源的等級,分別確定各級責任人,明確其具體責任。特別是要明確各級定期檢查危險源的責任,規定除操作人員日常自查外,各級領導也要參加定期檢查。對危險源的檢查應制定檢查表,按照規定的方法和標準逐項進行檢查,並做好記錄。如發現隱患,應及時反饋,及時消除。3.2.1.3加強危險源日常管理,嚴格要求操作人員執行危險源日常管理的規章制度,按照專項施工方案的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根據安全檢查表進行日常安全檢查;危險作業已被批準等。所有活動都要按要求認真記錄,領導和安檢部門要定期進行嚴格的檢查和考核,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引導和教育,並根據檢查和考核進行獎懲。3.2.1.4特別註意信息反饋,及時整改隱患。建立健全危險源信息反饋制度,制定信息反饋制度並嚴格執行。對於信息反饋和隱患整改,各級領導和安全部門要定期進行考核和獎懲。安全部門應定期收集和處理信息,提供給各級領導研究和決策,以提高對危險源的控制和管理。3.2.1.5做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危險源安全檔案,設置安全標誌。應根據安全檔案管理的相關要求建立危險源檔案,並指定專人保管,定期整理。在危險源的顯著位置懸掛安全標誌,標明危險等級,標明負責人,標明主要危險,並簡要說明防範措施。3.2.1.6做好危害控制管理的考核獎懲工作,制定危害控制管理各環節的考核標準,力求量化分級。定期嚴格評估和評價將促進危險源控制和管理水平的持續提高。3.2.2技術措施3.2.2.1消除消除系統中的危害,可以從根本上預防事故的發生。但是,按照現代安全工程的觀點,完全消除所有的危害是不可能的。因此,人們往往選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危險性更大、可以消除的危害作為優先考慮的對象。通過選擇合適的技術、設備和設施,合理的結構形式和對人無害、無毒或不會造成傷害的材料,可以完全消除某壹危險源。如淘汰竹腳手架、鋼管扣件物料提升機等。當在3.2.2.2難以消除危險時,可以采取措施減少危險因素,例如使用安全閥、安全屏、漏電保護裝置、安全電壓、保險絲和排氣裝置。在無法消除危險源且難以防止3.2.2.3減弱的情況下,可采取降溫措施、防雷裝置、消靜電裝置、減振裝置等措施降低危險因素。3.2.2.4隔離在無法消除、預防和隔離危險源的情況下,應將人與危險源和無法儲存的物料分開,如遠程操作、安全罩、防護屏、隔離操作室、安全距離等。3.2.2.5聯鎖當操作員出錯或設備運行達到危險狀態時,應通過聯鎖裝置阻止危險和危害的發生。3.2.2.6警告說,在容易發生故障和高風險的地方應安裝醒目的安全色和標誌,必要時應安裝聲、光或聲光組合報警裝置。3.2.2.7應急救援針對重大危險源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當事故不可避免地發生時,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有效的應急救援力量,實施快速救援,是有效的措施。3.2.3教育措施建設單位應加強教育培訓,對相關領導和參與隱患治理的人員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危險源控制和管理的意義、本單位(崗位)危險源的主要類型、危險源的主要成因、事故控制的主要方法和日常安全操作要求、應急措施和各種具體管理要求。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實施危害控制和管理的意識,掌握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和技術。應對從事危險源崗位的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加強技能培訓,提高文化素質,提高作業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加強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3.3重大危險源控制程序建設項目開工前,應編制完整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安排,組織相關安全專家對施工現場潛在的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通過科學的風險評估方法確定哪些是重大危險源。然後確定相關責任部門,制定各項專項安全施工控制方案和應急救援預案,通過資金保障明確相關人員的責任,監督安全管理、技術、教育等控制措施到位。最後,要落實執行結果。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