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蘇花公路遊戲攻略?

蘇花公路遊戲攻略?

臺灣省東海岸的省道蘇花公路是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沿途可觀賞太平洋風光和懸崖峭壁。仲達咨詢公司整合了以下關於蘇花公路的信息。

蘇華公路

蘇花公路是臺灣省東海岸的壹條省道,是省道太九線的壹段。它建於日本侵略殖民時期,是清朝北道沿線的沿海道路。5月通車1932。戰後改稱蘇花公路。之後不斷新建隧道,拓寬為瀝青路面,6月1990改為雙向通行。北面起點是宜蘭縣蘇澳鎮,南面終點是花蓮縣花蓮市。沿海公路總長118公裏,大致沿海岸線修建,偶爾蜿蜒進入平坦的河口三角洲腹地。沿路可以看到太平洋海景和懸崖山脈,是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

實用信息

安全提示

蘇花公路雖然是著名的景觀公路,但臺灣省東海岸盛產大理石、石灰石、砂巖等工業原料,所以經常能看到砂石車、貨車在這條路上高速通行,無論天氣如何,沿路都可能有落石。機車跟車視野受限時要小心。尤其是暴雨或臺風過後,經常發生落石、滑坡等情況,屬於經常需要維護和護理的公路系統。

蘇花公路沿線海底落差急劇下降,加上黑潮流速強勁,不適合親水活動。已經發生多起溺水者事故,需要特別註意。

資料流量資訊

大眾運輸:

可以坐國光客運到蘇澳宜蘭。

自己開車:

臺北→易貝公路(九號省道)→蕉溪→宜蘭→蘇澳→蘇花公路。

臺北→濱海公路(省道2號)蘇澳→蘇花公路。

臺東→省道11線→花蓮→蘇花公路。

主要景點

沿著蘇花公路可以看到海崖,壹邊是蔚藍浩瀚的太平洋,壹邊是懸崖峭壁。沿途風景很美,沿途景點很多。

清水崖

最著名的景點是清水崖,主要在崇德和何任之間,大約十公裏。懸崖頂峰的清水山海拔2407米,今天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北界在清水崖北端168公裏處。

清水崖在日本殖民時期被日新報讀者票選為臺灣省12勝之壹,在不同時期也與太魯閣峽谷並列為臺灣八景之壹。

觀音閣

還有“觀音閣”等景點。1984年9月,壹塊巨大的觀音石掉落,掩埋2.5米,堪稱奇跡。因為地名是觀音,所以在觀音石上刻了壹尊觀音菩薩像,還建了觀音閣和荷花池。

公路歷史

蘇花公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臺灣道長夏先倫和福建省地知府羅用了兩年時間,開辟了“壹級路壹尺長,壹座山六尺長”的道路,使之可以通過尤馬。當時叫“北路”,沿途蘇澳-(20)-東澳-(30)-大南澳。總距離是308英裏。

北道開通前,交通貿易靠海,陸上只是東西向的原住民遷徙路線和狩獵之路。北路沿懸崖而行,相當狹窄曲折。但在清朝開山助民的政策下,它具有提升國威、防海賊封殺、移民屯田、獲取資源等多重功能。然而,道路建成後,仍不時遭到原住民的入侵。此外,還有頭尾距離長、駐軍勇猛、維護困難、疫病流行等問題。建成後不到壹年半,就被搬到營地廢棄了。1881年,清軍營長何領兵重建,1889年,劉銘傳副司令劉再次疏浚。然而,後者在壹天中間帶走了永等人,官兵死傷過半。雖然原住民在劉銘傳軍隊圍剿後投降,但實際上清末的東澳以南地段已被廢棄。

日本殖民時期,沿線設置了7個警察局,並多次翻修拓寬。從1916到1923,路寬12尺,耗時七年,自然災害損毀。1925年,為了讓這條路可以通行車輛,在蘇澳和太魯閣之間鋪設了碎石路面,部分路段鋪設了兩條供車輪行駛的水泥路,寬度為3.56米,而太魯閣和花蓮港之間的差距被大大加寬,碎石路面寬度為14米。沿線共有9座大橋和14座隧道,全長約120公裏。1932全線建成通車,稱為“臨海路”。

戰後,這條路改名為“蘇花公路”。路面最窄處只有3.5米,彎道最小半徑只有15米,相當陡峭。1980年代逐漸拓寬,直到1990才通車。

早些年蘇花公路單線通車的時候,由南向北的車輛要按管制規定在各個管制站放行,由北向南大概是東澳、南澳、和平、崇德。這個時候車隊大多白天經過,第壹輛車肯定是公路局的金馬大巴,經過懸崖路段。車上的乘客往往看不到狹窄道路的邊緣,只能看到底部藍白相間的海色,把車開得左右搖晃,令人心驚肉跳,難以忘懷。但臺灣鐵路局北環線通車後,以安全、舒適、快捷、便宜的優勢,蘇花公路的常規客運路線慢慢走入歷史。雖然民營客運業者曾經經營臺北的花蓮客運線路,像70年代海上重要客貨運輸的花蓮,已經轉向鐵路,蘇花公路則轉向景觀道路、采石運礦、區域運輸。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