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10 31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自貢市樹坪鎮登場的日子。樹坪站2號道岔門前的鐵路上,趕往現場的行人絡繹不絕。正在樹坪站2號調車場值班的重慶鐵路分局內江車務段轉轍員彭,打著信號旗走出調車場,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宜賓至成都816次直達貨運列車。由於調車場視距被彎道遮擋,不方便看宜賓方向來車。機車壹旦出現,距離調車場只有200米左右。
9: 00,17,伴隨著滾滾白煙和尖銳的汽笛聲,816次列車車頭出現在宜賓方向的彎道上。彭吹響了笛子,趕到現場的人紛紛跑下鐵路。然而,仍有壹位背著孩子的老奶奶(自貢市沿灘區高楓鄉肖家村3組,60歲的鄧桂華和她8個月大的孫子鄧太東)蹣跚著跟著她回到火車上。彭急得大喊:“火車來了!快下去!”然而,彭的喊叫聲和機車尖銳的汽笛聲並沒有引起老太太的任何反應。列車司機立即采取緊急制動措施,但列車仍以強大的慣性沿著5.2‰的下坡繼續向前沖。當時離老人和年輕女子只有四五十米,情況極其危急。眼看老奶奶和孫子就要被火車吞沒。就在這千鈞壹發之際,彭躍入軌道中央,將老婦人推出道床。老奶奶和孫子得救了,彭卻被機車左前踏板擊中,彈出道床,留在14米外的溝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彭壯烈犧牲的消息傳出後,熟悉他的鐵路職工、親友、鄰居甚至車站附近的村民都紛紛前來悼念,緬懷這位平凡卻偉大的扳道工...
彭,1954三月16,出生在四川壹個普通的鐵路工人家庭。1971 5月從十七中畢業後,插隊落戶四川眉山縣永壽區劉勝公社。在農村期間,他挖坑、犁地、栽苗,什麽都學會了。1975,社員選舉他為生產隊副隊長,生產隊科研組組長。因表現突出,受到當地領導和群眾的好評,並於4月1976加入* * *青年團。同年5438年6月+10月,光榮出席眉山縣第二屆知青下鄉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代表大會。這些榮譽是大家對彭能力的肯定,也是對他尊老愛幼、關心同誌、扶弱濟困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社會公德的認可。
無論是在農村插隊期間,還是參加鐵路工作後,他總是樂於助人。我們隊的農民馬春安遇到了麻煩。他經常為老人挑水,主動照顧老人。壹起下鄉的知青生病住院了。他邀請他的夥伴步行30英裏去醫院探望。在單位宿舍,他經常為鄰居接送、照看孩子;夏天沒有供水,只有他壹個人在家,他就不厭其煩地去打水給大家喝。
他很單純。家裏有五個兄弟姐妹。他是老大,肩上扛著兩個家,自己的家和父母兄弟姐妹生活的家鄉。他盡力幫助任何有困難的人。雖然收入不高,但我壹直在盡力贍養父母,幫助弟妹。1986,他在老家修房子的時候,拿出了2000塊的積蓄,但是他省吃儉用,自己帶飯上班,幾乎壹年四季都穿著工作服。他愛惜金錢,但並不無知,也不貪不義之財。1985,他在銀行門前撿到300多元現金和壹本存折,毫不猶豫地交給了銀行。有壹次我在市場上買了壹只雞,忘了付錢。找到後,我轉身主動把錢交給了賣家。他有個朋友開飯店,晚上打烊後發現店裏有20塊錢。他勸說並催促這位朋友把錢還給失主。
1977年2月,彭接替退休的父親,離開眉山農村,到重慶鐵路分局工作,先後在內江車務段富溪水站、樹坪站擔任扳道工。經過彭的接洽,他努力工作,認真鉆研自己的技術業務。工作壹年多,以良好的表現參加了內江車務段團代會。團代表大會獎給了他壹份硬拷貝,他很珍惜。在日記的第壹頁,他用工整、挺拔的字體抄下了《鐵路條例》中車站行車工作的基本制度。接下來的20頁全是轉轍員應該知道的鐵路技術和安全業務知識。他嚴謹的學習態度使他在轉轍機技術業務考試中名列前茅。?
他安於平凡的工作,忠於職守。作為壹名轉轍員,他很清楚維護道岔的重要性。他負責擦拭的8號道岔月均評分超過80分,達到“紅旗”道岔標準。內江車務段安全室主任說:“彭的道岔是全站最好的。整段都像他壹樣認真負責,嚴格遵守規則的切換者不多。”述平站站長說:“彭總是兢兢業業,他維護的道岔總是名列前茅。每次上班,他都穿戴整齊,有完整的傳聲筒徽章,嚴格規範。”這個“嚴”字,勾勒出了彭鑫嚴謹的工作作風。在二號開關站的工作是艱苦的,但彭在這裏工作了四年,從來沒有感情用事。1987,述平火車站改造線路設備,色燈信號暫停,需要派人導車。然而,入口信號距離開關站約壹公裏,有些人不想去,但彭主動引導。
彭以其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忠誠的工作態度,多次發現可能導致車禍和死亡的事故隱患。舒平站筆記本記錄:
“1984 12 15彭發現8號道岔根部螺栓斷裂,…”
“7月24日1986,2412次列車通過2號調車場時,彭發現機車後面第壹輛車運行在左燃軸上,立即通知調度員並進行處理。”,
“6月1987 65438+10月19,彭發現6號道岔尖軌根部螺栓斷裂。……"
1987年2月18日,彭接班時發現10號道岔尖軌附著不牢,通知工務段班長陶處理
“9月25日1987,彭檢查發現6號道岔根部螺栓斷裂,通知工務段何班長處理。”
……?
這些短短的記錄,難道不反映了彭同誌對自己崗位的敬業精神和對國家財產的高度責任感嗎?他對檢查工作的領導同誌這樣說:“扳道工就像車站的大門,我們要讓列車和行人安全地通過大門。”至去世之日(10,31),十年未發生任何交通事故,人身安全生產達3933天。
彭在他33年的人生中,曾多次面臨生死抉擇。初中的時候,他冒著生命危險去救落水的夥伴;當知青時,他撲向著火的房屋,幫助農民滅火;由於地形、人流、設備等原因,彭所在的二號開關站附近的鐵路容易發生路外傷亡事故。危急關頭,他數次用生命救助行人:1985年3月3日9時22分,310次特快列車從宜賓開來,壹位老奶奶嚇得不知所措地站在鐵路上。彭果斷地沖上去把老人推出了馬路。1987四月的壹天,火車來的時候,壹個老農還在鐵路上慢慢走著。他沖向鐵路,把老農推出去。8月26日,2424次列車進站時,兩個年齡在13左右的女孩還走在路中央。彭辛鳴喊著揮舞著國旗。火車突然剎車後,從這兩個孩子身邊經過,使他們幸免於難。
1987 65438+10月16日15: 47,壹輛停在車站的油罐車與壹輛正在行駛的列車連接時,汽油從頂蓋的接縫處溢出。制動時,從罐車到調車場形成了壹條長約11米的熊熊烈火帶。他立即和同事壹起沖向火場。彭沒有猶豫,抓起壹團棉紗,浸在水裏,徑直向油罐車走去。火苗迎面撲來,燒焦了他的頭發、眉毛和胡須,身上著火了,但他完全不理會,在地上把火滾了出來,繼續沖向鐵路和油罐車滅火。這時有人驚呼:“快跑,油罐車要爆炸了!””他回答:“妳跑不了!如果爆炸,空間站就完了。“在他和大家的英勇努力下,火勢很快被控制住,但彭的手掌、左臂和臉部被燒傷。10月31,1,他的臉和手仍然被火燒傷,但為了保護60歲的老人和她繈褓中的孩子,他毅然再次沖向鐵路,卻被定格為永恒的壹幕。
他常對弟妹們說:“人的壹生,不要強求轟轟烈烈,也要清清白白。”這樸實無華的語言,展現了彭的自律、廉潔、無私奉獻,展現了壹代鐵路職工的真實自我,為那個時代譜寫了濃墨重彩的精神文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