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詩意地生活在地球上,建立自己的精神和智力家園,在職業生涯中完成壹項事業,才能有壹席之地。
我認為壹名合格的骨幹教師應該正確定位自己,規劃職業發展方向,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先進的教育理念、紮實的專業基礎、精湛的教學技能和優秀的教研創新能力,在教育思想、教學體系、教學方法、教學風格、教學效果等方面形成獨特的成果,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學會等待、交談、分享、合作、選擇、創新。成為學生尊重的人,家長放心的人,群體認可的人,成績突出的人,師徒相濡以沫的人,成為本地區乃至更高層次上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領導者,最終實現“四高”“四化”,推動我校、本地區乃至全市的新課改。
四高:壹是素質高,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有愛心,有事業心,有責任心,有進取心,有合作精神,有競爭精神。第二是高學歷,達到本科以上學歷。三是技能高,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組織教學、導學、導探究的創新能力。第四,標準高,科研能力強,善於總結和訓練,能做出優異的成績。
四個轉變:壹是從“接受”到“開拓”,教師要主動將“我要發展”轉變為“我要發展”,主動迎接新技術的挑戰,探索自己的發展領域。二是從“單壹型”向“復合型”轉變,教師從只有壹門學科轉變為教授多種課程,具有高超的教學技能,掌握和運用教學研究的前沿成果。再次,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掌握科研方法,具備研究、選擇和運用先進教育策略的能力。第四,從“同型”到“特色型”,教師要改變壹元化的教學風格,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自我,形成獨特的教學特色,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第二,骨幹教師要塑造高尚的道德魅力。
師德是壹種人格魅力,是教師內在思想和修養的體現,是教師發展的根本保證。高質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教師是學校的基礎,師德是教育的靈魂。
(壹)言傳身教的魅力——身教重於言傳。
教育是壹種用人格培養人格,用靈魂塑造靈魂的勞動。教師應該是學生言行的風向標。
老師是學生面前的壹面鏡子,壹本書。孔子雲:身正,無令而行。他的身體並不直立,雖然他不服從命令。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打動學生,這樣師生之間才會有壹種精神上的聲音,學生才會覺得教師是他的榜樣,教師的人格魅力會影響學生的壹生。
所以,要規範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範教師的行為;提高學生素質,首先要提高教師素質;老師應該在要求學生做的事情上起帶頭作用。在地上撿起壹個紙團,在講桌上擺好粉筆盒,以飽滿的熱情出現在學生面前等等。,都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和激勵著學生,達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我的壹言壹行都成了壹種無聲的教育,同時也贏得了學生的喜愛。
(2)情感魅力——思想感情更是力量。
做好溫馨的家庭教育,加強思想感情,更是如虎添翼。情感交流是實現師生思想交流與碰撞的“紐帶”。學生是否尊重和信任老師,往往取決於他們的主觀判斷和情感體驗。所以,老師要經常深入學生,多和他們交談,觀察他們的心理動態,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增加情感投入,讓學生感覺到妳壹直在關心他,愛他。
1.情感在感恩教育中生成。讓學生懂得報恩,不忘國家、黨、社會、老師、養育、幫助的恩情...感恩教育產生師生之情,讓“滴水之恩,回報壹泓清泉”生根、開花、結果。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懂得尊重和珍惜。
2.在推心置腹中增進情感。談心是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形式。通過推心置腹的談心,不僅可以相互交流思想,解決思想上的壹些“疙瘩”,還可以增進師生感情。老師平時要經常和學生接觸,聊天,學生才會願意向老師傾吐心聲。與學生交談時,要註意語言的藝術,要真誠,先交出自己的“心”,進行推心置腹的交談。特別是和後進生或者有特殊問題的學生交談時,要真誠開朗,耐心啟發,用感情去喚起學生的* * *。這樣,我們可以壹起談論自己和學生的心,促進教育教學的和諧進步。
3.在師愛中升華情感。師愛是師德的核心。首先,老師要理解學生。只有理解,才能理解,才能關心,才能真正接近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包括深刻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氣質、交友情況、情緒變化等。當前,問題學生、留守學生、貧困學生、單親學生等弱勢群體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管教,學業和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容易出現孤僻、沈默、抑郁的現象,有的孩子成績波動甚至下降。當教師全心全意地關心、愛護、幫助學生,成為他們的貼心人,師愛就成為壹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是因為有老師的愛,老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學生願意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師愛是“寬嚴相濟”。嚴格是壹種愛。愛學生,要嚴格,要有“格調”,要有壹定的標準,嚴格要求學生,要以人為本,對學生的缺點不縱容,不寬容,不放縱。嚴格與“適度”,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不溺愛、不嬌慣學生。嚴而不變,對學生的教育要有耐心,細心,負責,堅持。嚴而“方”,講究方法和途徑,讓學生接受,永遠活在希望中。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嚴厲的老師、善良的朋友、樂於助人的朋友”。師愛既包含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性,既關註學生當下的得失,更關註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師愛就是尊重、理解、包容、信任學生,這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也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尊重學生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雖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處於不同的地位,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就要求教師不能霸道,更不能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壓制學生。理解和包容學生,就是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把錯誤當成自己的人生經歷,用優點融化缺點,給學生更多進步的臺階。信任學生,就要信任學生的潛在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磨礪中成長,教師要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體驗成功,找到成功的信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拉近與老師的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老師產生依賴感和學習感。
(三)表揚的魅力——表揚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武器。
善用表揚這壹武器,是新時期師德的新魅力。成功的教育是善用表揚武器的教育。贊美是壹種被理解的高級需求。當人的精神需求得到壹定程度的滿足後,就會產生相應的學習動力,產生積極而持久的學習激情。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實施,許多舊的教學觀念被新的課程觀念所取代,大多數教師對學生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智能壹元論到智能多元論,發展強大的智能,從批評到鼓勵。
1,贊的時效性。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時間對他們進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對於贊美來說,“時機”的選擇是壹門藝術,過度的贊美就像廉價的商品,不被重視。所以,贊美不能太隨意。
2.贊美的適度。表揚的目的不是為了“奉承”學生,而是根據老師的表揚和對自己的現實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更好地認識自己。適當的贊美會讓人覺得妳很真誠,而誇張的贊美容易引起懷疑。
3.贊美的靈活性。表揚應該針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形式。具體的表揚用語由於針對性強,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效果更好。同樣的事情,對於外向的學生來說,也許壹個點頭或者壹個微笑就能達到效果;對於自卑、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大張旗鼓地當眾表揚。老師驚訝的表情,贊許的微笑,壹個沈默,壹個期待的眼神,都是表揚,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有時候,冷處理是壹種表揚和鼓勵。
(四)激情魅力——激情是高效課堂的能量之源。
教師要註重形神之美,做到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和諧統壹,更要註重教學激情,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成長。教師的激情源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教育的忠誠,他們的多才多藝,他們的童心,他們對工作的責任感。
教師在課堂上的激情表現在音樂教學中。所謂“不怒則威,不怒則挫”,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怒”與“挫”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教師親切的微笑、鼓勵的眼神、得體的手勢,壹旦成為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教師嚴謹、凝練、幽默的語言,自然、適度的語氣,飽滿的教學激情,孜孜不倦的學教精神,對學生的親切和嚴格要求的結合,就具有了吸引力和感染力。這種激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力,成為學習的主體。然後通過教師的形成性評價和熱情鼓勵,讓學生調整學習態度,正確認識學習中的不足。願意配合,* * *隨著學習任務的完成,自覺克服困難,樹立自信,培養社交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激情教學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喚醒學生潛能的引導者,學生知識的合作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現代教學活動應該是教師“快樂教學”與學生“快樂學習”的和諧振動,是激情教育與新課改教育的完美結合。
第三,骨幹教師要堅持學習。
(壹)終身學習,終身受益。很多骨幹教師總是滿足於追求皮毛級的進步,津津樂道於操作風格、動作套路、教學經驗的交流,光顧著表面文章,執著於教學技巧、工匠技藝,相當於“練拳不練,到老空無壹物”,自然難以入室,難以晉級。這時候,骨幹教師就需要熟悉集約型思維,努力學習,努力實踐,積累大量知識,自覺追求教育教學的本質,全面提升自己的學術素養、人文素養、教育素養、人際智能,讓學習成為終身需要。
(2)既能教,又能讀。中小學骨幹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學和啟蒙以來的時間讀書,把讀書作為必修內容,廣泛深入地學習教育科學和學科經典,思考和研究相關問題,深入研究語言表達藝術,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深入研究誘導和啟發學生的藝術,深刻理解師生互動策略、藝術和情感交流的智慧,深刻把握教育改革的前瞻性理論。要認真參加校本培訓、各級骨幹教師培訓、課改培訓、遠程培訓,學以致用。要多“走出去”,感受名校、名師的風采,博采眾長。要堅持廣泛積累和吸收,註重從人文社科書籍、生活雜誌、教育理論著作、經典著作的閱讀中學習和提煉教育教學的理念和思想,註重從人際交往、生活實踐中提煉和吸收教育教學的訣竅和智慧。我們壹定要把“人人都是良師益友,萬物都藏著哲學,處處都是學問”的意識銘記並融入血液中,壹直發揚光大。
(3)骨幹教師的培訓是實質性的,不會停止。三年來,我參加了初中生“遠程國培”。閱讀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策略》、《教育新理念》、《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做最好的老師》、《用心教育》等十余部教育專著,撰寫了3萬余字的讀書筆記和研究日誌(已提交培訓院校和省教育廳備案)。聆聽了魏書生、李鎮西等十余位著名教育專家的授課(白天8: 30-18: 00聽課,晚上整理培訓日誌和帖子),走訪了成都七中、樹德中學、武侯實驗中學等十余所名校,觀摩了30余位名師的授課,與省內名師進行了10余次“異質班”。真正感受名校、名家、名師的風采,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收集、融合大量信息,用暴風驟雨般的想法更新頭腦,再次點燃妳的教育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