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裝飾黑幕收藏

裝飾黑幕收藏

裝飾黑幕收藏

被查業主曝裝修回扣。內線賺了20個工頭,賺了1004。

在今天的調查中,海口鑫鑫實木門業主陳女士因給暗訪記者吃回扣被調查後,向記者透露了裝修承包商拼命吃回扣的內幕。

她說,為了爭取生意,店裏不敢得罪包工頭。如果不給他回扣,即使戶主去店裏選了壹些建材,包工頭也會說好的不好,讓戶主不敢買。而如果給他回扣,包工頭就會說壞的好,想盡辦法騙戶主買。有時候她自己看到也會生氣,但是不敢暴露。店裏的利潤沒有包工頭的返點高。以記者暗訪時買的木門為例。陳女士給記者算了壹筆賬:這扇門的進價是180元,賣給包工頭的時候是200到210元,加上運費,店家最多賺20元。而戶主購買的價格是320元,包工頭拿回扣高達100元。這麽大的懸殊,店家明知損害了消費者,卻也敢怒不敢言。海口鎮東廣森木材經銷部老板陳先生也告訴記者,有時候即使店家以真實價格賣給戶主,包工頭還是向店家索要50元左右的回扣。為了吸引回頭客,商店知道必須虧本支付回扣。

其他被調查過的建材店老板也有類似的感受。他們說建材店其實很討厭回扣,但有時候也很無奈,呼籲社會嚴厲打擊回扣。

內外偷柱,業內老板曝光裝修“內幕”。

買家居裝修材料,裏面有很多“貓膩”,防不勝防。近日,在鋼城做裝修材料行業生意多年,現已轉行的郝先生向筆者講述了他經歷和了解的壹些“內幕”。

郝老板從1995開始壹直在壹家裝飾商場做陶瓷潔具和瓷磚生意。郝老板說,以自己做的陶瓷衛浴為例,業內有幾種“殺客”方式:壹是偷柱。比如對於外行來說,乍壹看顏色、外觀、花紋壹模壹樣的陶瓷產品,其實質量差別很大,壹般外行很難識別。同樣是瓷磚。對於質量好的瓷磚,用杯子從反面倒壹點水,正面沒有水滴滲出,而對於質量差的瓷磚,時間長了會滲出大量水滴。客戶前來購買時,黑心老板往往會極力向消費者推薦好的瓷磚,但客戶付了錢後,送貨上門的貨物經過“掉包”後就劣質了,質量差的瓷磚價格也低了很多。

“黑心”老板和裝修工“由內而外配合”來“幹掉”客戶,這也是常用的方法之壹。

普通人壹輩子很少有幾次裝修房子的機會,所以裝修材料大多是業余愛好者,必須有裝修工人陪同才能購買。“拖垮”業主是有經驗的裝修工常用的方法。他們通常會“認真負責地”陪著業主,挨家挨戶地走訪材料市場,但並不是說這個房子質量差,就是說那個房子欺詐定價。轉了幾圈,當業主筋疲力盡的時候,裝修工就會不失時機地推薦幾家“信譽好”的商家,那裏的材料質量自然沒問題,價格也是裝修工“血淋淋”的,但往往送貨上門的商品已經被調換了。

裝修工人是經銷裝修材料的老板的“神”,這是業內公開的秘密。逢年過節,老板請裝修工吃飯甚至發“紅包”是常有的事。老板和裝修工壹般按月結算返利,返利的多少取決於總價。壹般商家給裝修工的回扣在5%-15%之間。

據郝老板介紹,陶瓷衛浴行業的這些招數,與木材、地板、油漆等家裝材料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那些行業的利潤更是驚人。

設計師工頭的裝修報價,絕對是內幕。

設計師J:不管真的花了多少錢,只要報價低於業主的預期,簽單很容易,簽單後會調整實際價格。需要註意以下幾點:“實際工作量壹定要隱蔽”、“單價壹定要高”、“施工工藝壹定要模糊”、“最好不要標明材料的品牌、廠家、等級”。只要做到以上幾點,簽單後調整工作量就很容易了。

設計師Y:為了給客戶留下足夠的討價還價的空間,我在和他談判的各個方面都盡力為他“掃清障礙”。比如簽單的時候不小心漏了壹項,防水這類的項目可以幫他省不少錢。當然,在建設過程中,客戶肯定會同意我們增加這壹項。再比如,在測量房子的過程中,為了給客戶省錢,測量房子的尺子要擰緊,少給他點,面積下來了錢自然就下來了。但根據合同約定,工程價款應按實際完成的工程量計算,他不能拖欠補工程款。雖然有的客戶報價從15000元漲到了25000元,但是客戶沒有理由拒付。即使施工中客戶不願意增加項目做合同之外的項目,我的訂單已經簽了。領班M:別看那些教授。大佬們見識廣博,知識淵博。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客人再精明,算盤也不如我。來到建材市場,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施展我們的“專家技能”。“這是壹級細木工板,是我們在做某某地方需要用到的材料。”我介紹給客戶的時候,材料供應商順利拿到了我的簽。接下來遙相呼應我這個材料供應商說:“80元,同級別最低價。”在我認可了材料價格後,業主滿意地拿到了“最便宜”的材料。當然,我也得到了我想要的...如果客人授權我單獨購買材料。市場上那些包裝精美,看起來很漂亮的材料(假冒壹等品)通常會成為我以次充好的首選。

裝修公司的門頭裝修內部:“拆店統壹上門”?

昨天有裝修公司的人給我們熱線打電話,報了“統壹門”的內幕和底價。?

價格在設計和材料上高嗎?

省城文化路壹家正規裝修公司的設計師告訴記者,用灰色和白色搭配裝修門,非常大方。但是在設計上有壹些困難。這會導致壹些不正規的裝修公司以“設計難”為由收取高額設計費。門頭的材質是鋁塑板裝飾,從門頭的耐用程度來說是合理的,但是這種材質的價格偏高。如果相關部門對材料要求不那麽苛刻,商家的意見可能會少壹些。?

有人從中拿回扣?

南陽路上壹家裝修公司的老板給本報打來電話,說自己只有壹個店面,但自從相關單位要求統壹開門後,裝修生意明顯“火”了不少。他告訴記者,這兩天他冒著被“懲罰”的危險,忙著給別人裝修,卻沒顧上自己店鋪的門。

同樣大小的門,如果是個人找裝修,500元就搞定了,無非賺少了。但是有人來要求統壹裝修五個以上,也就是說相關單位免費給商家提供統壹裝修。這時候收費2000到3000元都不是問題,只要給“牽線搭橋”和“表示”。?

打字店老板被騙?

黃河路壹家有各種證書的裝修公司老板給記者算了壹下門裝修的費用。他說,以花園路某路段壹家打字店的門頭規格(本報2月17報道),那家打字店的門頭只需700到800元就可以輕松裝修,使用較好的鋁塑板,使用最好的三角鋼架和龍骨,並支付電焊工和木匠的費用。店主花了近2000元裝修大門,明顯是被騙了。

家裝:報喜不報憂

★利潤分配,裝修工長室內細節?★劇中有戲,裝飾材料商家巧打返利牌★家裝預算低了高了,家裝合同重兵埋伏★請監督。車主心裏有本賬★仔細看,監管勝過三家。

“錘子、鋸子、電鉆的聲音是聽得見的;大家庭、小家庭、獨門獨戶、家庭裝修”,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很容易感受到家庭裝修的熱度,而大部分有過裝修經歷的消費者都會有這樣的感受:裝修絕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的確,家裝是壹個新興的行業,但也是壹個不可預測的行業。用白話文來說,叫:路太多了。

家裝行業是以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為基礎的。不可否認的是,家裝行業和房地產行業壹樣,在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方面也能起到相應的作用。據統計,我國住宅室內裝修費用每年至少500億元。平均來看,大中城市的新老住宅有3/5左右已經裝修完畢,而新銷售的商品房幾乎100%已經裝修完畢。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這樣的特大城市,每年家庭裝修投資超過6543.8+0000億人民幣,這個數字還有相當大的增長潛力。據有關部門統計,僅北京市註冊的裝飾裝修公司就有7100家,與裝飾裝修相關的企業多達21000家。

利潤分配,裝修工頭精心內幕?

家裝行業流行壹種說法,家裝公司是在為建材城“打工”。北京建材城的租金高達每天每平方米18元,相當於中高檔寫字樓租金的3-4倍。暴利的誘惑,使得如此高昂的場地費並未能阻止家裝公司向建材城進軍。

這不禁讓我們產生疑問,壹家家裝公司接到家裝單能賺多少錢?如果消費者選擇承包材料,按照現在的市場規則,壹個裝修項目中,家裝公司可以加30%的費用,剩下的70%全部用於業主裝修?這不,絕大多數家裝公司都沒有自己的裝修隊,而是將承包的工程二次承包給施工隊。

我們先來看看壹個裝修工程的費用是怎麽分攤的。壹般家裝公司拿30%左右,但他們只拿5%到10%,剩下壹半是人工費,壹半左右是材料費。這樣的話,如果請家裝公司來做裝修,那麽消費者的實際裝修成本在60%左右。按照五五開量的原則,實際材料成本只有30%左右。如果家裝公司有點貪心,想多賺個三五個點,那麽消費者最後花在家裝材料上的成本可能連30%都不到。

由此可見,裝修時包工包料,就是把壹大筆錢裝進了家裝公司的口袋。也許這就是原因。我們的四城調查結果顯示,裝修時只有12.5%的消費者選擇材料承包,而87.5%的消費者選擇輕工,因為不相信裝修隊報的價格,怕被騙,幹脆自己買材料,多跑腿。但事實上,即使消費者做好了吃苦的準備,裝修材料市場也不壹定能成全妳的苦心。

劇中有戲,裝飾材料商家巧打回扣。

家裝材料市場乍壹看感覺品類多,品牌多。消費者在看這個看那個。消費者為了壹盞燈跑遍整個城市並不罕見。各商家為推銷自己的產品所做的宣傳也讓消費者失去了理智:妳家說瓷磚價格全市最低,他家說地磚絕對無輻射。這裏的地板是純進口實木,那裏的老板說他的油漆可以當水喝,難免讓消費者花了眼,轉不過彎來。家裝幾乎是壹輩子的大事。如果消費者沒有吃完最後壹個,似乎會陷入永久的遺憾。就這樣,消費者在材料市場來回跑,成了專家。

在市裏跑來跑去買材料,是大部分業主在裝修前幾天的做法。幾天後,新鮮的能量就沒了,他們再也跑不動了。所以,他們想到找裝修隊的人壹起跑。畢竟他們經驗豐富,希望能在專家的指導下壹步到位,少跑偏路。這樣消費者少跑了,但這錢還得花。往往裝修隊的領導會搶先妳壹步,和市場上的裝飾材料經銷商討價還價:談回扣。

事實上,無論消費者選擇包工包料還是輕工業,壹不小心就會吃虧。難怪有人說“寧錯過壹千,不上當。”所以,壹定要提醒消費者,來到裝修材料市場,壹定要“睜大眼睛,捂好錢包,看清楚了,再出手”。材料買回來了,就該施工了。施工和買材料不壹樣。不管妳的消費者有多聰明,只要墊付了,就算妳的錢包被撕開了,也很難捂上。

家裝預算低了高了,家裝合同有埋伏。

俗話說“開弓沒有回頭箭”,用它來形容裝修工程的成本是比較合適的。只要項目啟動,消費者就會逐漸失去對資金的控制。套用壹句股市用語,家裝公司常用的招數是“低開高走”。

"...四個燈不到500元,安裝費320元,門把手兩個活,160元...這些都是壹點壹點加進去的……”

消費者往往會後悔當初沒有和施工隊簽訂詳細的協議,把自己想的都寫清楚。但有消費者在裝修前就和家裝公司約好了,合同中附有詳細的預算,裝修公司在合同中承諾額外費用不超過10%。結果如何?“預算1.5萬的項目變成了2.2萬。”明明是預先公告並簽訂的,但最終增加的費用遠遠超過10%,明顯不符合之前的約定,但消費者最終還是要向家裝公司支付額外的費用。這是為什麽呢?

家裝合同中通常會有第十六條:其他約定條款,這就是問題所在。在這壹條款中,家裝公司對附加收費條款的描述完全是模糊的,但他們在核算時卻可以毫不含糊。比如在壹份水電改造的補充協議中,只寫明了電路運行每米的人工單價,根本沒有說明如何布線,也沒有明確的材料用量。沒有數量的約束,電工們跑了線,讓馬韁繩。然後就有“40平米,137米線鋪設,光水電改造花了七千多。”現象。

類似這樣的合同陷阱,在家裝合同中隨處可見。有些合同中,所用材料的預算中沒有標註所用材料的規格和品牌,施工中所用材料的質量難以保證;在其他合同中規定,為保證施工過程中的統壹指揮和管理,甲方不得直接與乙方工人聯系任何事宜,否則造成的損失由甲方承擔..也就是說,工人在施工中違章,只能聽之任之;其他合同對結算時間的約定如下:按照實際進度,這純粹是和消費者的文字遊戲,實際進度根本就是壹個動態的時間概念。當然,家裝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向業主提出和解;此外,在很多補充協議中,額外費用的計算方法往往被概括為“按實際發生額計算”。人工費和材料費不壹樣,業主很難預測能使用多少工時。剛開始的時候,不清楚是什麽工種,壹個工時要多少錢。這樣壹來,只要施工方提出結算時“發生了”額外人工,業主就只能“據實計算”。

其實很多家裝公司對於家裝合同上的這些糾紛都是有準備的。家裝公司玩這種捉迷藏的遊戲,故意不提醒消費者在施工中會出現什麽樣的用工情況,無非是為後期的附加費用埋下文字伏筆。

那麽如何讓消費者在搞家裝的時候少壹些顧慮呢?專家建議:壹是選擇有資質、信譽好的家裝公司;第二,與家裝公司簽訂合同時,確保合同不漏不漏;三要嚴把施工質量關。

請監督,車主心裏有賬。

然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很難檢查施工質量。有誰可以為了裝修去學壹門建築裝飾的專業課?北京現在有壹個“家裝監理”的職業。用他們的話說,這叫專家對專家。

作為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的裝修監理公司,受業主委托對家庭裝修工程進行全過程監理,根據業主要求對家庭裝修工程的質量、安全、成本進行管理和控制。目前北京莊潔監理公司完全企業化,按規定收取工程標的2%至3%作為監理費。消費者如果聘請監理公司進行裝修,會支付壹筆錢。這錢花得值嗎?

節省時間和精力

在北京某新建小區的物管樓裏,已經有十家家裝公司入駐,同時入駐的還有另壹家公司:家裝監理公司,該公司對本小區業主與這十家家裝公司簽訂的家裝工程進行監理。

省心省錢

同壹棟樓,兩家裝修預算差不多。壹個請了主管,壹個沒請。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構造。先看布線,後者完全裸露直接埋在天花板上,前者埋在電線套管後面;後者的衛生間用的是木龍骨;前者采用鋼龍骨;後者有線電視線隨墻走;前者是帶著金屬屏蔽管在地下行走;這樣的對比還有很多。預算壹樣,用的材料價格不壹樣。看來,裝修公司對家裝工程有了負責的智者就不敢馬虎了,消費者花在裝修上的錢也就成了實實在在的了。

有了家裝監管,家裝公司掙錢就沒那麽容易了。壹方面是壹定的預算,壹方面是監管步步緊逼,嚴格驗收。家裝公司的利潤空間在逐漸縮小,消費者關心的施工質量在步步攀升。家裝市場就像壹塊凍豆腐,裏面水分很大。監理公司的任務就是擠出水分,讓老百姓拿到幹貨。

仔細看,主管會對比三家店。

其實消費者心中的這筆賬很清楚,省時省力省心省錢,家裝監理公司對其承接的工程有質量保證期。家裝監理的出現,似乎給混亂的家裝市場帶來了壹絲安慰。無論是行業主管部門還是消費者,都希望家裝監理的出現能讓這匹桀驁不馴的野馬得到磨煉,以期借助家裝監理步入壹個快樂的家裝時代。但還是要提醒消費者,監督不是隨便就能請來的。現在的家裝市場,自稱監管的不止壹家。

監理公司和家裝公司的關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運動員和裁判員的關系。第壹,如果老板是監督者,如果他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消費者和家裝公司會因為玩遊戲而擔心自己的命運;第二種監管來自建材城,本身就需要通過向家裝公司和建材供應商收取攤位費來生存。在這種關系中當裁判,總會讓人想起足球場上偏向主隊的黑哨;那麽,真正的監督應該是什麽樣的呢?

真正的監理必須是完全的第三方,也就是說家裝監理公司不能和施工方的裝修公司站在同壹戰線。如果監理和裝修公司聯合起來,兩個專家面對壹個外行(消費者),結果可想而知。

真正的監管方應該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不屬於任何家裝公司或建材市場,而是壹個公正的第三方。家裝主管的父母是家裝業主,自然要全心全意為業主服務和把關。就像壹個關系到升降級的A-B聯賽,請壹個外國裁判執法,至少球迷是放心的。

家庭裝修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更舒適,但今天我們現在的家裝調查卻有些“報喜不報憂”。眼看冬天就要過去了,又將迎來新壹季的房屋裝修,希望家裝調查結果對我們所有的消費者都是壹個提醒和有益的幫助。

海南某裝修工人透露內幕:回扣約占總成本的10%。

來自四川,在海口做裝修的阿清透露,裝修公司的回扣約占總費用的10%,也就是說兩室壹廳的裝修費用是6萬元,其中6000元被裝修公司以回扣的形式中飽私囊。這些回扣大多是裝修公司在采購板材、油漆等主要裝飾材料時獲得的。阿清還透露,他的家庭裝修利潤主要來自材料。阿清通常去固定的建材市場收集材料,因為他與那裏的業主非常熟悉。如果是店主委托他買材料,那麽店家主要付多少,他就付多少,根本不用討價還價。成交價和市場價的差價是業主付給裝修工的回扣嗎?

據《海南特區報》報道,大部分業主對建築材料的質量和價格不太了解。他們在購買材料時,裝修人員的建議起到了關鍵作用。壹位裝修材料供應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有時候建材供應商也是身不由己,被迫給回扣。建材供應商不給回扣,裝修工人就會從中作梗,給建材供應商找麻煩。比如業主買回板材後,木匠用水浸泡或者用水泥壓制,然後在陽光下暴曬,導致板材開裂,最後告訴業主板材質量不好。業主不清楚原因,裝修工人說材料質量不好,鼓動業主投訴建材供應商。

裝修工曝光了購買信息的內幕。

“撒網總能釣到魚。大家都買。我不買,機會就比別人少。”日前,在采訪我市部分裝修公司的過程中,壹位裝修工L先生向記者透露了他們購房信息的內幕。

信息販子來賣。

去年L先生註冊成立了家裝公司。公司剛開業,就有人來推銷新開的樓盤信息。信息商從他的公文包裏拿出壹大疊名冊。

壹開始L先生對信息販子有些排斥:“我們和房地產公司有合作,業務員也直接去售樓處跟蹤,可以即時獲取信息。我們還需要花這筆錢嗎?”但是小販壹句話就把他降服了:我有壹個樓盤幾百套新房的全部信息。最新的可能趕不上售樓處。十家家裝公司有九家都買了。妳想輸在起跑線上嗎?

覺醒:對,廈門註冊上市的裝修公司有700多家,加上未註冊的有1,000多家。即使有1000多套新房要裝修,平均壹個公司也只能攤到壹戶。我推銷落後,怕這戶分不到壹杯羹。

當即表示願意購買,並與信息商簽訂了口頭協議:優先向我們提供信息,長期訂購您的信息。

不同等級價格不同。

據了解,只要有樓盤開盤,信息販子就會上門。樓盤也分三六個檔次,不同檔次價格不同。

告訴記者,像金尚路的壹些統壹房源,裝修者認為不達標,壹般不需要物業資料。稍好壹點的普通物業的信息價格在100元左右,中高檔物業最受歡迎,壹般在300元以上。高檔建築的高檔裝修是他們的基本理念。

去年年底,L花300元買了湖濱南路東段壹個新交付的樓盤信息。他壹共300多戶,拿到了200多戶,據說挺好的。不久後,我花了300元買了壹棟樓的購房信息。他覺得很值,因為花了壹兩個月的口水和電話費,他們得到了兩三個可以簽約的客戶。

得到信息後,L公司的業務員開始講電話。l總結了壹個經驗:業務員壹定要能言善辯,尤其是聲音要甜,這樣人家才不會厭煩。據說這對男性房主來說成功率更高。我打算再招聘幾個銷售人員。首要條件是聲音甜美,懂心理學的更好。

層層轉賣從中獲利。

L先生說,有幾個信息販子找上門來,有的自己做,有的受人雇傭。他們從不顯示真實姓名,只留下手機或小靈通號碼。

我曾經問過這些材料是從哪裏來的,是第壹手的嗎?對方告訴我,也是別人批的。通過這壹手,價格已經降低了很多。有些公司會“使用”買家的私密通訊資料,然後轉交給另壹家公司來獲利,也就是所謂的轉信息費。就像金字塔壹樣,自然是金字塔頂端的“第壹手”獲利最多,層層轉賣。我想他可能是肯塔基大學的學生。他還存了壹個心:賣給櫥櫃、衛生間、木地板、太陽能等賣場,說不定他們也需要。

我已經潛心研究過了。這些資料的來源有幾種可能:想想掌握購房信息的單位和部門,無非是開發商、物業公司、房產交易部門、銀行、保險公司、會計事務所等單位。

裝飾的謊言

進口=走私加國內加工

合資企業=臺灣省佬加農民

全國優秀=有錢老板擅長b。

當心棘手的裝修預算

No.1小心裝修預算書裏的貓膩,仔細核對項目,杜絕亂收費。在家庭裝修中,裝修公司往往會在簽訂合同前向消費者提供設計方案和壹份預算書。這個預算是妳和裝修公司談判的依據。如果能“看懂”這個預算,並在此基礎上與裝修公司討價還價,不僅可以節省裝修預算,還可以在簽訂裝修合同時防止施工中出現很多問題。詳細預算是否與圖紙相對應?圖紙上發生的每壹個項目都會反映在預算書上。主要材料的品牌、型號和類型也會在圖紙和預算上標明。只要妳根據實際面積,以及裝飾材料的品種和價格,就很容易知道裝修公司是否“虛報冒領”。按照壹般工程損耗,裝飾材料超過5%到10%是正常的。此外,壹些圖紙上沒有出現的項目,如線路改造、燈具潔具的拆除改造等,也會在預算中有所體現。妳可以根據圖紙上的具體尺寸來核對預算。需要註意的是,預算書上的單價是加上人工成本後的價格,有時會比實際價格差很多。價格制定流程可以仔細問裝修公司。以下是妳在審核預算時需要特別註意的幾個問題:1。工藝做法很多裝修公司給消費者的預算書只有簡單的工程名稱、材料品種、價格、工程量,沒有關鍵的工藝做法。妳應該要求設計師在預算書裏加上工藝做法,或者詳細說明預算裏每個項目的工藝做法。因為具體的施工工藝和程序直接關系到家庭裝修的施工質量和成本。沒有技術實踐的預算書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會給以後的施工和驗收帶來很多麻煩,也會為少數不正規的裝修公司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打開“方便之門”。2.面積計算有些裝修公司會故意在預算中誇大建築面積,以獲取更高的利潤。特別是墻面,少數裝修公司會多報粉刷面積。壹般壹個空間的地板和墻的比例是1: 2.4到1: 2.7,有的裝修公司甚至報到了1: 3.8!另外,按照之前的慣例,門窗面積按50%計入刷面積。其實目前很多家庭都是把門窗蓋住的,所以沒必要在門窗周圍刷漆。但是有些裝修公司還是把50%甚至100%包含在墻繪面積裏。3.價格因素很多消費者在選擇裝修公司時,只比較預算書上的價格。讓出價最低的人去做吧。其實預算書裏的價格,離不開選材和工藝。單純的比較價格,選擇最低的裝修公司,往往會給妳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妳在考察預算的報價時,壹定要考慮到材料的品牌和型號以及施工工藝,這樣才能得到比較客觀的評價。4.相關費用在預算結束時,會出現壹些“機械損耗費”等非正常收費。經過壹番討價還價,確定預算後就可以和裝修公司簽訂家庭裝修工程合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