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準備就業論文?每個人都在個人成長的很多方面寫過論文,這對所有教育工作者,對自己認識的提高都有重要意義。寫論文有很多註意事項。下面分享壹下大學生如何準備就業。
大學生如何做好就業準備?論文1首先,培養專業素養。
1,培養全面承擔社會責任的人生境界,敬業,勤奮,立業,創業。
2.培養職業良知,誠實守信,盡職盡責,貢獻聰明才智。
3.培養良好的職業態度,學會鼓勵自己。即使妳沒有實現妳的目標,妳也為妳的努力而自豪。4.養成珍惜時間的職業習慣,把當天的事情做完。
第二:發展身體技能。
1,身心健康,未因病或睡過頭缺課。
2、良好的外表,在妳想要打動的人面前展現良好的形象。
3.做清晰的筆記,沒有筆和紙做筆記千萬不要去上課。
第三,培養口頭交流和演講的能力。
1.在學校學習壹對壹溝通,練習壹對壹溝通技巧。
2、學會當眾發言,可以在課堂提問和演示中鍛煉。
3.視頻演示:我至少在壹節課上做過powerpoint文件,在壹些小型會議上表達過自己的想法。
第四,培養書面交流和寫作能力。
1,良好的寫作能力,大學生應該能快速簡潔地寫下自己的工作建議、項目申報等。,而且必須讓別人理解妳的觀點。
2、編校能力,拿到壹個粗糙的稿子,壹眼就能發現不著邊際的問題,專業規範和不恰當的概念和提法。
3、文字處理工具的使用能力,大學生應該會使用word制作具有專業特色的文檔,並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可以使用以下功能:檢查拼音和語法錯誤;剪切、復制和粘貼;修改符號和數字;查找和替換;頁眉和頁腳;風格和格式;表格、邊框和陰影以及文本統計。
4.收集和發送電子信息。
第五,學會與人打交道。
1.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意識地尋求與教授、同學、學生組織的夥伴、兼職或學習中遇到的各類人建立良好的關系。
2、團隊合作,可以和不同團隊環境的人合作。
3、教學相長,至少3次授課機會,並成功幫助他人發展關鍵技能。
第六:學會影響別人,做壹個能影響別人的人。
1,高效管理,有效管理了社工中至少3個“員工”。
2、成功的銷售,至少有2次說服他人購買某產品或捐贈的經歷,等等。
4、睿智的政治活動,參加過學生組織的壹次活動和學院層面的壹次活動,參與過壹些決策過程。
5、有效的領導,至少在壹個現有的組織或團隊項目中擔任主要領導職務。
第七:學會收集資料和文獻研究。
1,利用圖書館資源,學會在不同領域使用圖書館分類檢索系統和數據庫。
2.使用商業數據庫a)網上搜索,學習使用至少三種不同的引擎。我可以通過網上搜索找到我渴望的實習機會和工作。b)學會面試,包括問卷調查。c)利用調查,當妳得到調查結果時,妳可以問壹些關於樣本和真實情況的關鍵問題。d)保存和使用存檔數據,記錄每天的活動,並在閱讀日誌後讓別人知道妳做了什麽。
第八:學會使用量化工具。
1,使用數字,可以完成任何在工作領域會面臨的常見計算問題,包括指定和調整計劃預算。
2.使用圖表和表格。每當妳看到壹堆數字,妳都可以用圖表或表格的形式顯示出來,用它們來說明妳的觀點。
3.使用電子表格程序。當妳看到大量需要分析的數據時,仔細想象壹下如何用電子表格軟件處理。妳可以安裝電子表格軟件,制作表格和圖表。
第九:學會提問和回答適當的問題。
1,找到偏差,每當妳讀到或聽到壹些信息,馬上問自己這些信息背後的動機是什麽?以及如何測試其準確性。
2、註意細節,可以“閱讀”妳拿到的文件,判斷問題的前因後果。能抓住壹份文件中的每壹點,或者找出事情的全部原因和意義。
3.有了專業知識,妳就可以做出專業的解釋和測試解釋,並以此為基礎預測自己的人生。4、對行動和政策的評價,可以用具體的標準指定目的,以幫助評價他們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的表現。
第十:學會解決難題。
1.大學生要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至少要參加兩個不同的研究項目和活動,策劃壹個項目或者參加壹個活動,讓人們清楚地知道問題是什麽,如何操作。
2.為了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生應該幫助壹個學生組織或管理組織實施壹項計劃,並成功地解決壹些確定的問題。
3.大學生要培養解決問題或實施方案的能力,就要寫壹個可操作的、可行的大綱,按照時間順序,就壹個具體的問題,如何制定並嘗試實施解決方案。
大學生如何做好就業準備?2 1.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現狀分析。
中國社會調查所(SSIC)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八個城市的2000名大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調查顯示,75%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主要來自社會就業,50%的大學生對就業前景迷茫,沒有目標,41.7%的大學生表示目前沒有考慮太多;只有8、3%的人目標明確,對未來充滿信心。
20xx年2月22日在京,在全國就業論壇上,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巡視員殷劍指出,大部分高校畢業生離校後半年至壹年內都能找到工作,但就業質量有待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觀趨於理性,但與現實仍有壹定差距。
這些都說明,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高校畢業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導致當代大學生出現了抑郁、焦慮等壹系列心理問題,就業的心理壓力對大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盡快研究和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
2.影響學生就業的心理因素。
2.1的從眾心理普遍存在。
調查顯示,大學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總是難以做出理性選擇,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和行為。如今,隨著畢業生就業越來越市場化,很多大學生對社會缺乏理性認識,容易受到家庭、社會、同學的影響,缺乏個人見解,隨波逐流,從眾心理嚴重。
他們在求職網站尋找熱門工作。應聘者越多,對那些工作的欲望越大,從而忽略了對自身情況和特長的分析。受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影響,他們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2,2心理準備不充分
大多數大學生非常重視就業,但他們對就業的自我準備,尤其是心理準備並不充分。由於大學生畢業前的社會經驗主要來源於學校,缺乏社會認識和實踐經驗,對就業的認識片面,導致擇業過程中缺乏自我意識和求職技巧,求職過於理想化。就業心理準備上的問題,使他們在遇到實際就業問題、接觸用人單位、感受求職競爭激烈時,產生各種心理健康問題。
2、3就業心理矛盾重重。
現在大部分畢業生都有壹種矛盾的心理:壹方面追求高薪,壹方面希望學以致用,壹方面希望自己創業,同時又希望有壹個穩定的生活環境,等等。這種矛盾心態和求職心理的不穩定性在學生中非常明顯。
每個畢業生都希望畢業後找到壹份理想的工作。但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城市和農村在生活方式、工作環境、勞動報酬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不可能讓所有畢業生都符合個人意願。
3.解決大學生就業擇業心理問題的對策
3、1發揮優勢,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
就業其實是壹種勞動商品,價格和其他商品壹樣,是由自身價值和市場需求決定的。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保持積極的求職心態,同時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明確自身價值,抓住機遇,主動求職或創業。在選擇工作的準備過程中,學生首先要考慮自己的專業;
為了使專業特長與專業要求相匹配,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同時也要考慮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不能壹味強調專業對口,同時要多聽聽家長老師的意見,但也不能太從眾,要有目標的選擇用人單位。畢業生在面試過程中,要調整心態,對應聘者進行詳細了解,做到語言清晰,思路清晰,針對性強。
3、2校合作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職業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壹部分。首先,學科規劃、專業和課程設計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同時,要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構建科學的訓練方案。通過夯實專業基礎、拓展自身素質培養、組織職業培訓等途徑,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其次,學校要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通過專題講座、心理咨詢、信息咨詢等形式,對大學生的擇業能力進行專門的科學指導,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認清現實,使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盡早規劃職業生涯,及時調整個人職業取向,增強求職信心。
3,3政府幹預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
政府應加強對大學生就業的宏觀調控和指導,明確相關法律,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就業,建立統壹規範的就業市場,保障大學生公平參與就業的機會,維護大學生平等就業的權益,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監督和管理,適時為大學生平等就業提供法律援助。
同時,政府和社會應努力拓寬大學生就業空間,完善就業機制,緩解就業壓力。此外,要建立健全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和幹預機制,及時為壓力過大等心理疾病的大學生提供心理咨詢。
4.結論
面對千變萬化的就業形勢,當代大學生要調整就業心態,綜合分析自己的能力、心理素質和專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同時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新的職業。
大學生如何做好就業準備?論文3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第壹,畢業生多:
據教育部統計,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680萬人,比20xx年增加20萬人,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繼續增加,20xx年達到699萬人,比20xx年增加19萬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調查顯示,當前我國宏觀就業形勢趨緊,大學生就業面臨較大壓力。
其次,受歡迎的專業人士過剩:
我國高等教育的學科結構和培養模式不盡合理。在我國,大學生選擇專業的時候,主要是基於專業好找工作,工資高,而沒有必要考慮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社會上發展自己的專業。
學校也在不斷增加熱門專業的數量,熱門專業的無限制招生完全不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導致學校培養的專業技能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導致缺乏企業需要的具有壹定技能的人才。所謂熱門專業因為人員過剩找不到工作。它的熱門專業也變成了冷門專業,給大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人才過剩。
第三,不歡迎應屆畢業生:
據調查,絕大多數招聘單位都明確表示不要應屆畢業生。除了缺乏實踐經驗和社會知識,他們對工作和同事的態度是招聘單位拒絕錄用的重要原因。而且現代應屆畢業生心態不夠端正。很多應屆畢業生頻繁跳槽,離職率高,使得企業自己培養的人才花費精力、時間、金錢不能為己所用,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第四,大學生的就業觀念是錯誤的:
現在很多大學生找工作不現實,高估了自己的實力,總認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很優秀,找工作壹定是搶手的人才。
找工作的時候很挑剔,眼光很優越。我假裝是候補精英,候補白領。我不是大機構,也不是大公司,工資高。找到之後,壹點都不珍惜自己的工作。我壹點都不努力。我總是渴望壹份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和更舒適的工作條件。所以,我對現在的工作沒有激情。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認為,目前的大學主要側重於知識的培養,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因此有文憑無能力的情況或多或少仍然存在。同時,大部分畢業生希望去大城市、大企業、大機構、大單位工作,而不是去小企業、基層單位。這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壹個重要原因。
從以上數據和信息可以看出,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非常嚴峻,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