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壹,兩家人相約去福州十八重溪遊玩,至今仍給人以回憶和遐想。網上找的資料還是挺好看的。所以我很高興來這個地方度假。打車到家門口,才知道十八重河被百年不遇的洪水沖毀了,正在重修封河。可惜妳大老遠跑來,玩不了。有了管理層的領導,我們答應進去,但是不收門票,也不在乎我們的安全,只好自己註意了。進了景區才知道洪水的破壞性。所有的設施都被摧毀了。洪水過後,高大的樹幹上長滿了雜草。修路花了很長時間,所以很慢,因為機械操作無法進行。我們走在被洪水沖毀的路上,單純的跳躍前進,遠離城市的喧囂。沒有編織的遊客,沒有人工設施,只有洪水的痕跡,抹去了浮華,還原了本來面目。只有我們幾個人走過諾大景區,很安靜。
脫下鞋子,踩上壹個又壹個小水坑,濺起壹片涼水。鳥的聲音特別委婉,別說鳥的歌聲,別說蟲子的聲音,城市鄉村都有。我們在溪邊漫步,尋找著這樣那樣的石頭碎片,給自己喜歡的石頭起著各種各樣的名字,幸運的找到了幾塊像燒餅壹樣的石頭。我們自己笑了,山被我們感動了,我們壹路高喊,傳得很遠。當太陽從西邊落下時,我們在壹個深潭邊用石頭打水。老少走到壹起,扁扁的石頭滑過水面,滑行前行。
突然,壹塊大石頭不經意間被扔進了深潭,激起了水霧。我們看到了美麗的彩虹,真是太美了。雖然它那麽短,我們想把它握在手裏,但是它消失了。那是壹個精靈,讓我們思考。沒有遊客喜歡編織,所以我們袖手旁觀流,看魚自由遊泳和自由玩耍。他們比我們幸福得多。
事實上,我們也像魚壹樣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遊蕩。
我們沒有看到理想中的十八河,卻看到了它的另壹面。他的本來面目,但我們欣然接受這個事實,並且讓我們的心情發生變化,讓我們的心像野馬壹樣放縱壹次。生活似乎就是這樣,不經意間有讓人記憶深刻的地方,也有讓人心動的地方。我們細細地品味著這裏的壹草壹木,花花草草,果實累累,把這些微小的快樂抱在懷裏,放在心裏,久久地品味著。我們也不想打擾十八河的寧靜。
在現代,我們的心太難伺候和調節,我們比其他生物擁有更多的悲傷和親情,這使我們的幸福難以獲得。讓我們所謂的幸福往往變得膚淺,無法深入內心。這壹次,十八河帶給我們的是另壹種快樂。我們看到了自己快樂的壹面。可能是短暫的,但還是讓人留戀。雖然我們終究會重返人間,但希望十八河能給我們壹種全新的體驗和心情!
這壹次,我上了末班車。四十七後補坑,終於上了第二班車。其實周二神遊的活動計劃已經掛起來了。走項斯嶺,看石長城科普點,無崗灘,溯十八溪幹流,每壹步都是經典。壹路下來很吸引人,是十八重江最經典的路線之壹。
對自己如此熱情,神遊真的很理解我的心情,讓老頑童這位來自其他縣市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在上周的駝峰渡過之後,有機會再次深入十八河,繼續看它的經典之美。
75人的團隊確實很龐大。當大家沿著青龍農場的農耕小道走到項斯嶺時,那條長蛇的樣子真的很壯觀。在橘子園稍作休息,對方向進行了短暫的判斷後,我們很快踏上了壹段激動人心、驚心動魄的登頂之路。這條路布滿了碎石、雜草和荊棘,很多地方都是向前沖出去的。
遠遠望去洋槐嶺,懸崖高聳。還有壹個獨立於巖石之外的人形石頭,用憂郁孤獨的眼神久久地望著遠方,仿佛是希望和等待。關於相思嶺有好幾個傳說,比如征婚。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明朝內閣實錄葉高祥的故事。
“從嶺附近的東臺村當地老人口中,傳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葉子葉進士,在從京回福清老家的路上去世。後來,葉時常思念早逝的兒子,便將此嶺命名為“常思嶺”。後來因為“長思令”和“香思令”在福州話裏發音相同,所以人們就傳來傳去,後來就叫“香思令”。
據說在此之前,閩侯和福清的縣界並不在相思嶺,而是在相思嶺以南5公裏的吳城浦大橋壹帶。因為古人被禁止在另壹個國家死亡,當地官員將縣界搬到了相思嶺,以減輕葉失去兒子的悲痛。現在,響子嶺西南的福清仍有幾個小村落,仍屬閩侯縣,這似乎為古老的傳說提供了可考的依據。
此外,葉的墓就建在相思嶺以東不遠的壹座小山上。葉為什麽要把墓地建在這個地方?當地人說,除了這裏的風水好,可能是因為對項斯嶺的特殊感情。這座小山正對著洋槐嶺,近在咫尺。妳可以看著洋槐嶺被晨曦的第壹縷陽光覆蓋,與夕陽的最後壹縷陽光匯聚。我能和早逝的兒子相處,沒什麽好說的。也許這才是葉在這裏建墓的真正意圖。當然也賦予了相思嶺相思的真正含義。”(以上摘自神遊相關帖子)
壹位驢友說,路過福廈高速時,經常望著高高的洋槐嶺,渴望有壹天能真正登頂。這個願望在連續幾個小時的升高和繞行後,在不經意間實現了。在此期間,壹些徒步旅行者的手和臉被荊棘割傷,壹些隊友腿部抽筋。但是,近80人的團隊,每個人最終都完成了對自己的挑戰。很多驢友還是迷上了這條危險的路。
下午兩點,我們來到十五溪上遊的壹片草甸。因為離小溪比較遠,大家都開始就地休息。因為水量少,加上草原防火,大家都只用幹糧補充體力。
休息之後,我們繼續在山脊上行走。我記得黃山有個很危險的風景,叫“鯽魚背”,是壹條兩邊都是尖刀的石板路。人們走在上面就像走在魚的背上。其實我們走的路線差不多,只是很多路段兩邊的草和灌木叢比較多,造成壹種視覺上的錯覺,感覺沒有那麽危險。走在這樣的路段上,前後左右都是壹覽無余,心胸開闊。擡頭望去,遠峰重疊,壹山更高;往下看,深不見底,山川幽谷應聲,令人心酸。
老熊背著壹大捆繩子專門叫我,指著我們右邊的山脊說:那是石長城科普點。我向對面望去,巖石陡峭,石頭長城科普點壹端的側面正對著我們。如果我們有機會走到它的面前,它呈現給我們的是壹堵由數百米長的天然巖石建造的墻,它像壹堵不可逾越的影壁壹樣矗立在群山之中。不過,我聽說今天為了保證進度,去石頭長城科普點的行程已經取消了,我打算從山脊上直下無崗灘,然後逆流而上到茶頭山和關口返回市區。
將近四點鐘的時候,我們借助繩索又下到無崗灘,現在我們實際上是在第十五重流的山谷裏。正月初三,神遊隊曾經從幹流到烏崗灘,然後逆流而上。在這裏,是壹條他們都非常熟悉的路。。
不得不說吳港灘。五港潭是壹個直徑約50米的圓形深潭。大概是因為池子特別深,水很黑,整個形狀就像壹個黑色的大水缸,所以得了這個名字。池邊有壹條落差約六米的瀑布,不停地往缸裏灌水,但黑色的缸裏似乎永遠充滿了不滿,永遠深不可測,靜悄悄的。大家都在做飯的時候,我和天海在“遠方”的帶領下,爬上了壹塊五六十米高的大石頭,站在高高的平臺上,體驗了壹種人在風口浪尖上像旗幟壹樣飄揚的感覺。
之後,我們開始了小溪上遊的道路。十五重溪和九重溪狹窄的高差的區別在於,它的河床極其平坦,很多地段在溪底鋪了壹塊巨大的石板。小溪壹如既往的清澈,從來不會讓人失望。只是,走著走著,我們走進了壹個水庫工地,心情就莫名其妙的變壞了。十八重溪,驢友眼中的聖地,是紅塵之外的天堂。它的童貞正在被人的貪婪所破壞,而我們卻完全無能為力,唉。
沿著溪流爬了壹小段路後,我們來到了機耕道。老盧和最後壹批隊員安全到達山腳下的村子時,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
壹天的跋涉,又壹次過了徒步的癮。其間,先驅者的艱辛和耐心,收隊者的耐心,幾位領隊的責任和對團隊的熱愛,都成為我們在攀登之外最感動的感受。
回到省城後,幾個老驢在FB聚會。當晚,老頑童入住了隊長遊蕩的郊區別墅,體驗了壹把“小資”生活。在此,再次感謝大家的關心!
3.昨天去壹山大廈做講座,壹個從新加坡請來的委員需要跟他解釋清楚他機票的支付問題,於是被別人叫去了。別人在做業務,我在大家的業務室呆了壹上午,後來說只用了不到1分鐘。其間,唐先生說陪同那對美國夫婦的人今天下午有事要走,讓我繼續陪同,直到他們今天上飛機。我答應了。
早上到壹善樓的時候,壹起去的另外兩個同學也到了。八點半,來自新加坡的阿列克謝·蘇林下來了。哦,原來他今天要和我們壹起去。但是昨天和他說話的過程中,我感覺我是壹個很沈默的人,大概不是很好相處。過了壹會兒,美國夫婦也下來了。兩個男生趕緊過來幫忙宣傳李。我微笑著站著。理查德·布雷德看見我了。他雖然不認識我,但大概也不知道我就是今天陪他和他妻子蘇西的人,或者他很熱情地對我說:“早上好!”直接上車,去鼓山,然後玩,吃個素飯,帶到機場,現在回來。事實上,今天給了我很多,不僅通過與外國人的順利溝通,我對我的英語更有信心,而且通過今天有意義的發揮。更重要的是,通過與外國人的交流,我更加了解了中國和我的心。這些感受等妳安靜了以後再整理記錄。
壹直聽人說,去福州不去鼓山,就不在福州。我很驚訝,因為我之前爬了壹次,沒覺得孤山有什麽新奇的。我今天才知道,確實是。八點半,我壹路向鼓山出發。我沒有在山下下車,而是沿著盤山公路往上走,在半山腰的壹個停車場下了車,才開始爬山。到了壹個觀景臺,據說是踩在臺上往下看。壹邊是福州全景,壹邊是鼓山全景。只可惜今天。霧很大。我沒看見,就上了,下了。然後師傅帶我們去了湧泉寺。前段時間在姐姐的博客上看到了北京的晨鐘暮鼓的描述,很有老北京暮氣沈沈的感覺。今天在湧泉寺,我看到了鼓山的精髓,也是晨鐘暮鼓,卻有壹種歷久彌新的感覺。從湧泉寺入口,穿過右手邊的蘭園,壹路蜿蜒而上。石板路兩邊有壹些石雕,讓我想起了《千與千尋》山路上的神仙。到了湧泉寺大雄寶殿,外國友人大呼好看,拍了很多景點照片。當我們進門時,有壹個右晨鐘和壹個左晚鼓。因為大家都在討論別的事情,我壹直沒辦法靜下心來好好感受。晨鐘和晚鼓中間有壹個大廣場。從左起,我來到了觀音堂。根據在三清山看到的“送別觀音”的英文介紹,我也是這麽跟他們說的。呵呵,他們會誤會的。想我的意思是:女人默默祈禱美好的性生活。我進去之後,就去附近的羅剎看了看。每個人的表情都不壹樣,但還是很溫柔,讓我想起了在蘆莊巷看到的菩薩:中間壹個紅臉菩薩,像關公,旁邊兩個白臉菩薩,兩個人都提著壹箱捐款。看看那兩張臉。壹,是被苦難撕裂,痛苦不堪,不禁側目;另壹個眉頭緊鎖,嘴角耷拉著,仿佛世間所有的苦難都已忍受,已經絕望,就這樣得過且過。而我今天看到的,大概是和平的。再出門,繞著廣場下來,就到了普渡活船,2000平米的池子,裏面有竹筏,大概就是渡口了。上面爬滿了烏龜。很奇怪為什麽這些寺廟都有烏龜。理查德、阿列克謝和我坐在池塘邊的石凳上,蘇西和他們進去買禮物,大約花了半個小時。11: 30後,直接去池塘對面的素食館吃飯。素食館中間有個大大的“福”字,是2006年連戰去的時候特意掛的。面對素菜做出的美味,大家都很驚訝。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月餅甜而不膩,真的很難得。原本的安排是吃完飯司機送他們去機場,我們下山坐車回學校,但是司機怕他們有事無法溝通,就壹起去了,直到剛才才回來。
理查德是壹個非常健談的人。他正好在車上,我和他老婆坐壹排,我們就壹路聊。然後阿列克謝慢慢加入進來。這是老生常談。壹開始討論對中國的感受,慢慢談到國家。理查德突然問我關於* * *廣場事件的事情。沒想到,天安門廣場的外語發音和我印象中的不壹樣,所以壹開始沒反應過來。他又問我。我問他是不是指1989發生的事情。他答應了。所以從那以後,我們討論了很多話題。觀景臺上的路壹直很窄,但理查德和我在聊天。到達湧泉寺後,蘇西忙著拍照,阿列克謝加入了我們的談話。他說了很多話,尤其是他對格魯吉亞和車臣的看法,與理查德不同。他甚至用屁話直接形容車臣分子。後來他略帶俄羅斯口音的壹句話,讓我明白了壹個俄羅斯人對祖國的感情。但是理查德,給我的總體感覺是,美國真的假裝是世界的主人。他的觀點是應該在全世界實現民主,布什受到高度贊揚,因為他所做的事情符合上帝的意誌。但他也覺得美國有很多問題需要改變,而新面孔奧巴馬就是這種改變的契機,不管未來的改變是什麽,都值得期待;甚至僅僅因為奧巴馬年輕、帥氣、是黑人就是好的改變。下山的路上,我和阿列克謝還聊了聊我們對中俄早期領導人的感受。他給我看了壹張他小時候的照片,好帥!他說:因為他長得像壹個中國人,小時候人們都叫他毛主席。理查德對中國的現狀、過去30年的經濟政策以及對未來的看法,都和他壹樣保守。阿列克謝感到樂觀,對我說,會看到的。
在湧泉寺門口的紀念品店裏,蘇西看中了壹個瑪瑙生肖吊墜。我幫她想通了,給她發了壹個;出門後,我無意說她的能量。我真的認為她應該不到50歲,在45到50歲之間。當時沒想到會按照她的出生來算。她確認後告訴我她其實66了。比我媽大10歲,但是看起來比我媽小10歲;而理查德,這麽大年紀還背著這麽重的背包,還堅持鍛煉,就更讓人敬佩了。另外,阿列克謝很少吃東西,說自己以前太胖了,體重壹度超過200斤。後來她問我年齡,告訴我她女兒23歲,在倫敦工作。看了照片後,她真的被自己漂亮的眼睛折服了。
在機場登記後,蘇希和理查德分別擁抱我道別。理查德問我是否介意在給我發郵件後留下我的郵箱。靦腆的阿列克謝問我:“不給我壹個擁抱嗎?”我說:因為我們都是害羞的人。所以我只是握了握手,他湊過來,在我耳邊告訴我,“給妳自己找個丈夫吧。”抓住妳了。
個人覺得這篇文章不錯。
幽谷山雞
四月煙雨打鼓巖,
古道上擠滿了人。
春天連接牯嶺,帶著露水,
寺廟俯瞰龍江河,舞青煙。
碧溪森林裏有壹個隱藏的機器,
摩崖石刻是壹種冥想。
歷史遺跡的千年愛好者。
帶著善意揚帆駕谷,也是壹種享受。
也是桃花盛開的日子,古寺的鐘聲拖著眾多的徒步者在蜿蜒崎嶇的建築間徘徊。
鼓山位於福州東郊,北鄰牯嶺,南臨閩江。這座山有900多米高,方圓有24平方公裏。山頂巨石如鼓,彈如鼓,故名。有壹座千年古剎,湧泉寺。據說它建於唐朝,在明朝得名。清康熙三十八年,葉璇賜名“湧泉寺”。寺廟前有壹口泉水。寺前有兩千座寶塔,宋代用粘土燒制而成,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這裏有千年壹開的鐵樹,沒有被野火侵襲的雞絲樹,寺廟裏有令人窒息的血書經卷,構成了小鎮的三寶。廟裏有很多對聯。其中壹條寫著:“天下三千花,好證。”噴泉垂法,鐘聲八百響,喚醒塵埃夢名山。“看著那些燒香拜佛的虔誠客人,我們不禁自問。看完人間滄桑,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明白,清醒?
鼓山布局精巧,松柏環繞,群山覆蓋。素有“入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之稱。以湧泉寺為中心,東部有回龍閣、靈源洞等20多個景點。西邊有十八洞十八谷;南部有50多個景點,如羅漢臺和路祥峰。北部有四十五個景點,如大山峰和白雲洞。這幾百個景點主要是花崗巖經過長期的侵蝕、風化、崩塌、堆積而成。所以古人有雲,雲石,美石,密綠疏紅。碼頭不摘蟠桃,森林裏種些樹。“這裏提到孤山十八景之壹:蟠桃滿塢”。在金蟾洞的東南面,有許多巨石像堆積的蟠桃壹樣散落著,周圍又有許多石頭像蟠桃壹樣,從而成為壹片蟠桃林。旁邊有壹個巖洞,上面刻著“曼千巖”四個字。據說曼茜是王太後的蟠桃園。來到孤山,在山中種下仙桃。後來被太後告知在下界被捕,想帶回天庭認罪。曼倩拒絕了,王太後大怒,把他和所有的仙桃都變成了石頭...像這樣扣人心弦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大仙》、《慈航谷》等,都為孤山增添了些許神秘色彩,讓人心生向往。
走上壹等長滿青苔的階梯,似乎是壹種擺脫紅塵的追求。爬得越高,離佛越近。但這是什麽呢?妳看,男男女女成群結隊,有情人牽著手。歡聲笑語早已劃破了山寺的寧靜和肅穆。沿途賣旅遊產品的商販,賭博的攤點,早已化為貪婪的毒藥,悄然感染了佛教。我曾祈禱這些石階能成為牛郎織女至今的橋梁;我曾祈禱佛寺的山門是通往幸福快樂的天堂;我曾祈禱山門前那道長長的紅色柵欄,能阻擋住世間無數的痛苦和情感的傷害。然而,我們現在沒有理由不擔心。這個世界上有什麽世外桃源是我們夢中的無瑕桃花源?
鼓山,地處亞熱帶,四季常青,蒼松翠花。它被高聳的古松、崎嶇的巖石、蜿蜒的靈巖、幽靜的泉水和山谷所環繞。摩崖石刻不計其數,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山不高,古有靈。山川之美也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南宋宰相李綱、趙如玉,以及現代的朱德、郭沫若、羅瑞卿等人,都在摩崖上留下了親筆石刻。琳瑯滿目的摩崖石刻,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書法藝術長廊。
最後,我們登上了觀景臺。放眼望去,雲蒸霞蔚,煙波浩渺,榮成新貌盡收眼底。夏天到處都是高樓。遠處還能看到城裏很難看到的平坦田野,後面是岷江風光。腳下是美麗的森林和海浪,松濤陣陣。山風下,這壹刻,我感到輕松愉快,忘記了所有的侮辱。* * *的嘆息聲響起。是的,如果說千年孤山聖地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到今天,早已從純粹的自然景觀退化為人工合成的人文景觀,那麽現在我們對自然的過度開發又會把我們引向何方。
希望樓主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