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判斷壹種教育方法是否有效的四個依據是什麽?

判斷壹種教育方法是否有效的四個依據是什麽?

判斷壹種教育方法是否有效的依據是什麽?簡·納爾遜說,判斷壹種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是看四件事。

第壹件事,他善良堅定嗎?就是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但是有明確的界限,讓孩子有安全感。

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礎上,把善良和堅定融為壹體,在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我們需要拋棄過去的觀念。“如果妳想讓妳的孩子做得更好,妳得先讓他感覺更糟。”尊重和理解為主。正確解讀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信息,她是想尋求過度的關註,還是想尋求權利,還是報復和自暴自棄。因為壹個行為不端的孩子就是壹個失去自信的孩子。當孩子行為不端的時候,把這種不端行為當成壹個密碼,問問自己:“她到底想告訴我什麽?”

為什麽現實生活中不容易做到善良堅定??如果孩子總是買玩具,就會要壹個兩個,或者不買就哭。這時候有人回復妳要善良堅定,估計聊天就止於呵呵了。因為這五個字不是那麽好說的。

其實現在善良的父母越來越多了,他們都把不生孩子的氣作為壹個基本標準。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盡可能親切溫柔的對待孩子,考慮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需求,但往往事情最後都以家長不忍心生氣而告終。

善良而不堅定是縱容,堅定而不善良是懲罰。這個道理我們懂,但是為什麽善良和堅定不能共存呢?

首先,第壹個認識的偏差就是善良。很多時候,父母會認為同意並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就是善良,這通常被稱為妥協。壹旦孩子被拒絕,就會附上很多理由。父母不是神,總會有滿足不了孩子要求的時候,但這會讓父母有負罪感,尤其是那些自我價值感低的父母,所以在拒絕的時候總會附上壹堆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拒絕是合理的,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比如前面買玩具的例子,孩子想要壹輛新的賽道跑車,壹遍又壹遍的跟媽媽說我要買新車。她媽雖然剛和她爸吐了,但還是覺得我應該態度好壹點,對孩子說:“妳看,家裏這麽多。我媽每天都很辛苦,她會賺錢給妳買吃的買穿的。妳要乖,要懂事。”但是重復的話,孩子還是繼續堅持。

推理的本質是:我是對的,妳是錯的。雖然這樣避免了罪惡感,但是愛的流動被阻斷了。

法國思想家、教育家讓·雅克·盧梭說,世界上最無用的三種教育方式是講道理、發脾氣和故意感動。都快300年了,今天還是有很多躺槍的吧?

善良就像充滿愛的房子,有自由,但也有限制;妥協就像壹條可以不斷被考驗的底線。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破,但總想再試壹次。

父母在孩子善良的時候和孩子是連在壹起的,即使妳在排斥他們;當父母妥協時,孩子似乎覺得父母在拼命擺脫他。就算妳滿足了孩子,只要他安靜就好。

那麽這個時候,如果媽媽想拒絕孩子買玩具,可以說:“寶貝,妳很喜歡新的軌道車吧?”媽媽理解妳的需求。妳的需求非常重要。我們的約定裏,今天沒有買新玩具的計劃,媽媽也不想幫妳買。或者妳也可以自己想辦法。現在,如果妳願意,我想和妳壹起看書或下棋,好嗎?”(只是表達想法的參考,並不是提倡母親在那壹刻壹口氣對孩子說這些話。)

母親完全理解並尊重孩子的感受。雖然她拒絕了事情本身,但她並不拒絕母子之間愛的流動,讓孩子感受到“媽媽還是愛我的”,學會如何用愛說“不”。

通過對生活的實際觀察,當壹個善良的空間建立起來的時候,這個時候就需要壹個堅定的邊界。

問題往往在於堅定性。很多時候,我們把強硬誤認為堅定。所以會出現強硬壹出現,善良就被趕走的情況。如果能區分堅定和強硬對我們有幫助嗎?

當妳堅定的時候,孩子或者別人還是能感受到妳的愛;而強硬的時候,對方是沒有感覺的。

善良堅定有三個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處境,堅定的時候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強硬的時候,至少有壹方不滿意,或者說不滿意。妳不尊重別人,不尊重情境,很可能連自己都不尊重。

堅定是內心對雙方的尊重,是冷靜;強硬是跟我對妳的錯誤判斷,是生氣。

我態度堅定的結果是,我的孩子認為我是個好人(但我有過不良行為),我的環境是安全的(但有界限)。為了生存和發展,下壹步該怎麽做?怎麽做;我態度強硬的結果就是孩子覺得我是壞人,我現在的環境不安全。為了生存和發展,我不得不反抗或者妥協。

這裏有壹個案例。

離期末考試只有兩天了,學校布置的作業全是卷子。晚飯後,孩子們七點鐘進屋做作業,再也不出來了。我媽九點推開門,發現數學卷子上壹個字都沒有,卻躺在那裏畫小人。還有兩天就要考試了,兩個小時什麽都沒寫,還沒進入正題。又到睡覺的時間了。每壹條信息都在我媽腦子裏爆炸。如果我開啟了“正常”模式(這裏引用的是正常),那應該是壹種讓我生氣,讓孩子變兇的指責和說教。

媽媽問:“妳需要幫助嗎?”

孩子回答:“媽媽,就坐妳旁邊吧。”

然後不到半個小時,壹張1分的數學試卷就完成了。

當堅定和善良在壹起時,母親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知道她可以用愛和尊重來做什麽。孩子知道自己是好的,但是有不端行為。我的環境是安全的,我可以選擇下壹步做什麽。

當母親善良堅定的時候,孩子呈現出最自然的狀態,挑戰也就消失了。

第二是是否給孩子帶來了歸屬感和價值!

阿德勒的心理學研究認為,兒童在童年時期追求兩件事:

首先是歸屬感。

第二是價值感。

我覺得自己挺特別的,覺得自己很有價值。這叫價值感。

歸屬感就是“我知道有人愛我,我父母肯定無條件喜歡我。”這兩種感覺是孩子童年最重要的追求。

所以很多家長都會問這樣壹個問題:“孩子很小的時候,還是嬰兒的時候就哭。他大聲哭的時候,妳要不要抱抱他?”然後很多人說:“不要抱他,越抱越哭。”這是壹個完全外行的觀點,就是孩子哭,是在尋找歸屬感,是在尋找有人愛他的感覺。然後這個時候他父母根本不理他。父母說,“等他哭夠了,就不哭了。孩子會哭就好了。”他心裏會覺得特別焦慮。這種焦慮什麽時候才能釋放出來?結婚後,這種得不到滿足的歸屬感,這種價值感,會變成婚姻生活中很多爭吵的原因。所以壹定要慎重,這種教育是否能給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

三是這種教育方法是否長期有效。

很多家長對孩子說話很冷淡,或者大喊大叫很兇,或者那種感覺和氛圍能讓整個房間都害怕那種感覺是因為家長認為只有管得這麽嚴才會有效。這個“有效”是指“在短短的五分鐘內”。即使是現在,只要我兇,他立馬就好了。然後很多家長就會說:“我每次都要翻臉,只有我翻臉妳才能聽話。”這些都是短期有效的方法。要考慮長期有效性,要學習壹些原則。如果這種行為積累到這裏,再過10年或者15年,他長大了還會有用嗎,或者他離開我們需要自律的時候還會有用嗎?這是第三個要素。

第四是有價值的社交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性格。

正是通過養育,他可以傳遞寶貴的社交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性格。符合這四個特征,這就是有效的育兒方式的標準。

所以最難忘的事情是這些:

第壹,要學會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他們每犯壹次錯誤,都有兩個好處:第壹是加強父母和孩子的關系,第二是讓孩子吸取經驗,從中學習。

第二:我們壹直強調我們可以善良堅定,因為我們對孩子有無條件的愛,孩子有什麽問題妳都會接受。他們都是妳的孩子。如果妳真的提醒自己這壹點,妳很容易變得溫柔而堅定,所以無條件的愛是壹個家庭成功最重要的基石。

第三:這樣,妳有沒有發現,我們終於達成了壹個可以培養孩子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

讓孩子意識到壹切正常發生。當我們有了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我們會自己選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對周圍的人有足夠的愛。每個人都能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第四:壹定要記住,妳是在冷靜的時候選擇處理問題,而不是在激動的時候被情緒帶走。

很多事情來了,我們會先有情緒,這是人之常情,但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帶著情緒做決定,而不是根據事情本身,所以母親沒有出聲,孩子其實也知道原因。吵吵鬧鬧的指責就更費時間了!

人提前發脾氣是很自然的,但先處理事情是技巧。

之所以會出現情緒優先反應,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裏已經有兩個系統在工作了。

壹個是熱情緒系統。熱情緒系統主要是指大腦的邊緣系統,專門對能夠喚起情緒的強烈刺激做出反應,它會自動觸發愉悅、痛苦、恐慌等情緒。

暖氣系統從我們出生就有了,所以嬰兒餓了或者疼了都會大哭壹場。

熱系統就像弗洛伊德的“本我”,它的反應是自動的、無意識的,遵循“愉悅原則”。

另壹個系統是冷認知系統。這個系統位於大腦前額皮質的中央。它具有認知性、復雜性和反思性,在未來的決策和控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相對於熱情緒系統的自然負荷,冷認知系統的發展非常緩慢,在孩子小學的最初幾年才會變得活躍,直到二十多歲才會完全發育。所以孩子通常更容易頭腦發熱,情緒化。

熱情緒系統和冷認知系統的關系是:

第壹,熱的情緒系統比冷的認知系統反應更快,這也是為什麽我們遇到事情總是優先考慮情緒。

第二,熱的情感系統和冷的認知系統是壹種權衡關系。壹方積極,另壹方就會抑郁。也就是說,雖然熱的情緒系統啟動比較快,但是當我們調動冷的認知系統時,熱的情緒系統自然會冷卻下來,讓冷的認知系統先處理事情。

所以妳看,小孩子知道受了委屈會發脾氣會哭,這是壹件事。但如果能懂得適當克制熾熱的情緒系統,調用冰冷的認知系統,對親子關系和工作效率都有幫助。

我們首先要能夠判斷出自己的情緒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意識之後,我們要有意識地調動自己冰冷的認知系統,提醒自己不能帶著情緒去思考,更不能通過發泄情緒來說話和行動,努力拋開情緒,轉到理性思考的軌道上來。

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把“消極的想法”變成“積極的想法”。把註意力從情緒轉移到事物上,回歸事物本身!

回到事物本身,就是回到事物本身的目標。凡事都有目標。不管別人怎麽說,我們所有的對話和行動都是朝著目標努力的。再多東西混在壹起,也擋不住目標的眼睛。

很多時候表達情緒還不錯,只是大人越來越懂了。放任情緒隨意遊走的結果,就是情緒過後還有壹堆爛攤子要收拾。所以,先解決事情更重要。事情處理好了,事情引起的情緒自然就消失了。

處理情緒最好的方法不是去唱KTV,不是去找朋友傾訴,而是處理事情本身!

同樣,當孩子對自己表達意見時,妳也要區分孩子表達的是情緒還是事物。如果妳是在表達情緒,那麽妳就要安撫孩子的情緒,但是最有效的安撫方式就是解決事情,這才是正確的邏輯。

培養自己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不要那麽容易被傷害。只要妳的孩子不按妳想的做,不按妳想的做,妳就會受到傷害,這是妳缺乏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的表現。

父母對壹個孩子的行為、態度、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所以照顧他們的情緒是對孩子負責任的行為。

總結出判斷育兒方法有效性的四個標準,即父母善良而堅定的態度、父母對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父母對孩子育兒的長期而有效的影響、父母的育兒方法應該能夠向孩子傳遞有價值的社交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