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壹場招聘會上。上海電力監理咨詢公司的展位前,很多求職者前來應聘。作為壹家大型國企和炙手可熱的“電力”行業,上海電力監理咨詢公司提供的崗位吃香是必然的。“公司總部在上海,但很多項目分散在全國各地,要做好到處去的準備”;“沒問題,我學這個專業的時候準備得很充分,而且學長都在異地工作”...在面試交流中,壹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大男孩贏得了招聘方的青睞。但是“先和勞務派遣公司簽兩年合同,各方面表現好就可以成為正式員工和公司簽約”這句話讓現場有點尷尬。事後,企業解釋“不是國有單位緊張,而是想給對方壹個適應、理解、檢驗的過程。”但對於看重國企穩定性和發展前景的求職者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我心裏壹直沒有安全感,兩年後可能要重新投簡歷。”離開面試展位後,應聘者這樣對隨行的朋友說。
變得羽翼豐滿、依賴自己表現的求職者擔心被“燒毀橋梁”
如果說上海電力監理咨詢公司給人壹種心理上的焦慮,那麽銷售崗位“根據業績轉正”的需求似乎增加了這種焦慮的現實性。業務推銷,與派遣公司簽訂合同,工作業績達到招聘公司要求才能轉正...在壹家大型電力企業的招聘海報上,記者看到了上述信息,這意味著,如果在合同期內沒有達到相應的業績要求,“失業”成為必然。對此,該公司招聘人員坦言,“銷售是壹個很有挑戰性的職業。如果妳完不成業績,那只能說明妳不適合這壹行,被淘汰是必然的。”
但在很多求職者,尤其是剛步入社會的求職者看來,這種說法似乎“不近人情”,甚至可能“過河拆橋”。“眾所周知,銷售最重要的是人脈和渠道。壹個沒什麽經驗的大學畢業生能有什麽資源做銷售?也許我努力經營我的生意。萬壹兩年後公司有其他大的變動,人家還是會跟妳說‘再見’。”
業內解讀
節約成本,促進就業派遣制度越來越普遍。
就在大家還沒有摸到門道的時候,業內專家直言:“勞務派遣”是用人單位降低成本和風險的重要方式。在當前經濟形勢不佳的情況下,這種模式可能會被更多的企業廣泛采用。
北極星電力招聘網人力資源專家介紹,根據之前的《勞動合同法》,用人單位連續兩次與勞動者簽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需要向對方提供無固定期限合同。這在壹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事實上,采用更靈活的勞務派遣模式可能更合適。用人單位通過與勞務派遣單位簽訂協議,可以要求對方在壹定崗位上提供合適的勞動者,並可以在工作完成後按照約定將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最大限度地維護用工自主權。
同時,也有專家認為,企業使用勞務派遣工有利於轉移法律風險。與用人單位相比,勞務派遣單位通常更有人事管理經驗,更熟悉勞動法律法規。因此,今後壹旦與被派遣勞動者發生糾紛,用人單位可以得到被派遣勞動者的配合和幫助,依法轉移部分法律風險,從而更好地解決相關勞動爭議。另外,如果勞務派遣方式用得好,可以在用人單位內部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壹方面,對於用人單位的員工來說,勞務派遣工的到來會對他們形成壹定的競爭壓力,從而促使他們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另壹方面,對於那些優秀的勞務派遣工,用人單位也可以依法為他們提供勞動合同,從而建立更加長期穩定的勞動關系。
求職者憂心忡忡
轉正的日子遙遙無期,工資福利大打折扣。
如果說“勞務派遣”對於企業來說利大於弊,對於求職者來說顯然是壹個隱患。“現在每個人都知道法律。根據規定,企業只要因自身原因做出裁員決定,尤其是大規模裁員,都需要經過更復雜的程序,支付更高的賠償金。但現在變成了勞務派遣關系。如果用人單位不再需要妳的服務,妳可以選擇把妳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哪怕補償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妳隨時隨地都會面臨失業的危險。”在采訪中,很多求職者都有這樣的擔憂,甚至有人認為“這是變相的臨時工”。
對於企業承諾“達標後考核可轉正”,壹些求職者也嗤之以鼻。坦白說:“優秀的表現,達標的考核,只是領導的壹句話。如果真的有轉正的名額,也就壹兩個。那時候我們還是要靠關系,走後門。”轉正”不過是企業給的壹個空心餃子罷了。讓廣大求職者不安的是薪資待遇。“都說單位要給被派遣勞動者和自己的員工同工同酬,但政府不會主動去查它到底做了什麽,也不會有人為了保住飯碗去舉報。福利待遇也有差別,過節費和公費旅遊差距大。”
其實這些問題確實存在,也有企業承認派遣員工在福利待遇上會略低於正式員工。“沒有辦法做到這壹點。畢竟企業需要節約成本。福利和四項基金是壹個方面,但在業績獎勵上是壹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