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煤礦位於江蘇省銅山縣城子河煤礦,位於微山湖南岸,徐州市以北22公裏的柳泉鄉。屬於銅山縣煤炭公司,九十年代效益特別差的時候賣過幾次。後來被徐州地方煤炭公司接手,後來更名為天能煤炭集團,後來整體賣給華潤集團。現在也叫華潤天能徐州煤電公司。效益不好,產量不高,勉強糊口而已。
至於城子河煤礦為什麽後來改名為柳泉煤礦,壹個原因是它位於柳泉鄉,另壹個原因是2002年6月20日,雞西城子河煤礦發生瓦斯爆炸,124人遇難,震動全國。為了好運,很快就改名為柳泉煤礦。
雞西礦業集團公司城子河煤礦“6.20”特別重大瓦斯事故的教訓與思考
2002年6月20日9時45分,雞西礦業集團公司城子河煤礦西二采區發生壹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24人死亡,24人受傷,直接損失9848094元。
壹、事故的主要原因
城子河煤礦為高瓦斯礦井,CH4絕對湧出量為41.75m3//min,CH4相對湧出量為22.6m3/t,煤塵爆炸指數為33.5%-33.9%。KJ4瓦斯監控系統已在該礦投入使用,在3個工作面安裝了22個瓦斯傳感器和17瓦斯斷電儀。無瓦斯井下瓦斯抽放系統。事故發生在西二采區,主要開采3B層和24、25層煤。3B層有145綜采工作面和801全煤掘進及原802全煤回風下山停巷(240米)。
瓦斯爆炸發生在距3B底板全煤下山風道(原802停產巷)拉門146米處。該巷道沿3B層全煤下山掘進,采用鉆爆法施工,錨桿支護,巷道斷面6.3平方米。年初掘進時,雙局扇雙風道同時供風,供風量360m3//min,巷道回風CH4濃度0.9%,絕對瓦斯湧出量達到3.24m3//min。1月2日,由於局部風扇停止風力,工人誤送電和電纜爆炸,發生了煤氣燃燒。1月底巷道封閉,5月24日瓦斯抽采後,巷道解封,準備撤設備。16年6月,該礦決定將該巷道改為新投產的145綜采工作面的臨時水倉。至6月20日事故發生時,巷道積水長達80米,水面以上全煤巷道長達160米。事故發生前,160m3//min供風采用28KW局部通風機,11KW局部通風機作為備用。在煤巷滑門點下15米處設置壹個監測探頭,監測信號可反映到通風區監控室。事故發生後,國務院技術調查組在災區進行了現場勘查,對35名知情人進行了調查取證,對井下供電系統和4個電源進行了解剖取證。經確認,現場主備局扇自動轉移線斷開,風電閉鎖短路,氣電閉鎖未接通。經過充分調查和技術鑒定,確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局部通風機停風導致煤巷瓦斯積聚停止工作。外包隊工人誤送電,導致潛水泵開關(插銷開關未爆)產生電弧火花,引發瓦斯爆炸。在爆炸火焰傳播過程中,運輸巷道和145工作面的部分煤塵以及被破壞的密閉盲巷參與了爆炸。增加爆炸破壞力。
2.外包團隊安全管理混亂,被包管理嚴重。災區現場外包隊32人遇難。外包隊伍入井時沒有正規的用工合同,沒有正規的安全培訓,沒有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對井下作業沒有統壹的安全監督管理。
3、井下事故區域班車用電管理混亂。外包團隊沒有停電和送電的報告或批準。外包隊沒有專職電工,不懂供電知識的臨時工經常隨意接電,隨意停送電,風電、瓦斯電閉鎖隨意短路或甩電。
4.重點瓦斯掘進工作面(全煤巷道)密封解封重新使用後,未重新制定和落實可靠的通風安全措施。該煤巷在事故發生前被定為重點瓦斯工作面。回風中CH4濃度為0.7%,瓦斯絕對量達到1.12m3/min。要繼續按照重點瓦斯工作面進行管理,實施“三副兩鎖”等專項通風安全措施。
5、隔爆和安全防護設備投資不全。災區實地調查發現,3B層生產系統存在4處臨時通風設施,質量不合格。3B層與24、25號煤層之間的石門沒有安裝隔爆設施。災區2名煤礦工人、3名司機、外包工未佩戴自救器,班組長未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器,擴大了災害範圍,增加了人員傷亡。
6.電動大鉗監控工素質低,無證上崗。承包隊的3名機電維修工不懂風電閉鎖和氣電閉鎖如何連接,未接受崗前培訓。氣體監控室沒有專職操作人員,不知道超標的舉報。監控系統顯示氣體超標40分鐘,無人觀測也無人報告。維修工和微機觀察壹小時內的瓦斯監測記錄,問他為什麽不報瓦斯超限,說崗位責任制不規定。
二、事故的教訓和反思
城子河煤礦“6?“20”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充分暴露了井下生產采區安全管理存在的嚴重漏洞,特別是在用工管理、供電、瓦斯監控管理等方面。事故和“三違”隱患的多面嚴重性,實在令人震驚!通過深入調查,也揭示了造成事故隱患的深層次根源:安全有死角,措施不落實。反思這次事故,應該吸取的主要教訓如下:
1、160米全煤停工巷為什麽停了42分鐘?事故發生在西二區3B層全煤上山240m停止巷(80m下部積水),2001、10開始施工。它於2002年2月關閉,2002年5月24日啟封。設備通風並排空。事故發生前,實際供風量為160m3//min,回風瓦斯濃度為0.7%,絕對瓦斯湧出量為1.12m3/min。這還是壹個不可忽視的重點區域,氣源高?根據礦井瓦斯監控系統主機存儲的數據,距離礦井門口15米處有壹個監控探頭。探頭監測數據顯示,該礦局部通風機於9: 03停止運行,礦井內瓦斯濃度迅速上升,從9: 03上升到9:01;9: 24;9時42分,瓦斯濃度分別達到65438±0.4%、2.02%和3.065438±0%。9時45分,探頭位置瓦斯濃度達到3.565438±0%,停產巷爆炸源位置瓦斯濃度達到7.2%左右。據專家測算,停風42分鐘,巷道可積聚瓦斯47.04m3,原始積聚瓦斯量為7.06m3,160m長的煤巷,無風時積聚瓦斯可達54.1m3。如果能早點發現,及時報警,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這起事故或許還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經過事故現場調查,井下瓦斯監控系統沒有工作?停電報警儀沒起作用?安檢和瓦檢“崗、網、哨”沒起作用!監控操作員和井下瓦檢員沒有向礦調度和礦領導匯報,錯過了補救的機會。
2.為什麽缺火開關會產生電弧火花?事故發生的停產巷道無爆破火源、機械碰撞、落石摩擦火花等冒煙火源。排水巷道爆源中心潛水泵插銷開關處於虛接、爆損狀態,供風局扇與潛水泵電源開關聯鎖斷開,瓦斯電鎖未接通。在這種情況下,工人啟動聯鎖開關,通過水泵開關送電,勢必產生火花引爆電弧?如果是,水泵電源實現了氣電閉鎖。雖然煤巷內瓦斯積聚超標,但水泵閉鎖開關不能送電。其實這個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已經知道風電、瓦斯電“兩堵”不行,但送電前檢查瓦斯,只要送電前瓦斯濃度不超過1%,悲劇就不會發生?如果誤送電的工人是懂電、懂風的專業人士,送電前要檢查瓦斯。瓦斯濃度在3%以上,請救護隊排出,3%以下,由井區領導指揮瓦斯排出。2%以下的瓦檢員會先送風排瓦斯,等瓦斯濃度降到1%以下再送電。這場史無前例的礦難會消失嗎?眾所周知,采掘巷道停風存在瓦斯和自然瓦斯積聚的隱患;經檢查“分級、限排”瓦斯排放措施運行和技術監督存在問題。如果提前履行崗位職責,或者及時徹底消除隱患,這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3.為什麽煤塵飛揚會卷入瓦斯爆炸?事故現場的3B煤層屬於煤塵爆炸煤層,煤塵爆炸指數為34.82%。事故發生後,救援隊和專家組現場調查發現,上巷入口、超前單體煤柱、工作面上部綜采支架、下巷入口均有多處典型的隅角狀高溫過熱煤塵結焦。煤塵焦炭的實驗室分析表明,粉塵樣品的灰分由事故前的24.87%上升到47.92%,揮發分由事故前的25.9%下降到65438±07.65%,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和下隅角的CO濃度分別為3500ppm和3000ppm,證明煤塵不僅參與了爆炸,而且增加了爆炸的破壞力。爆炸中有煤塵飛揚,說明前期綜合防塵肯定存在死角和積塵隱患。反映出井下日常防塵工作薄弱,綜采煤柱和皮帶運輸巷道有煤塵沈積,防塵監管不嚴,沒有煤塵濃度超標檢測系統,防塵措施效果沒有評價方法。
4.為什麽外包團隊的安全管理這麽混亂?外包隊入井合同只是礦領導的口頭協議!外包隊進入發生事故的礦區,與本礦采礦隊混在壹起,沒有統壹有效的安全管理。外包隊入井承包工作面,對通風、供電、維修、考勤等沒有統壹正規的安全監管。井下送電、風和三對兩閘隨意停止,造成瓦斯積聚,無法盡快徹底處理。這裏的疏忽教訓必須認真吸取?
5.為什麽通風安全防護設施不全?發生事故的3B層與受事故影響的24層煤之間有180m,煤層間石門未安裝隔爆設施;145綜采附近有4處臨時通風設施,特別是所有入井人員未佩戴自救器,班組長、電鉗工未佩戴便攜式瓦斯報警儀,導致抗災能力減弱,災害傷亡擴大。事故暴露出的安全欠賬,是煤礦近期經濟困難的結果。但只要礦領導重視這些監控儀器的小債務,完全可以盡快解決。
6.604名遇險工人如何安全逃生?瓦斯爆炸後,由於西二采區整個通風系統和通風設施已被破壞,604掘進隊5名工人和1瓦檢員聽到壹聲悶響,隨後大量飛灰和黑煙滾滾而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驚慌失措的工人們想冒險逃生!但是,瓦檢員張制止了他們,並指導他們撤退到工作面的內部,關掉礦燈,采取措施自救,等待救援。等待30分鐘後,全風壓系統逐漸恢復,爆炸產生的黑煙在604掘進巷道逐漸稀少。瓦檢員帶領工人用濕毛巾捂住嘴,迅速撤離災區。創造了壹個成功脫險的例子。如果當時沒有瓦檢員指導外包工撤離工作面自救,暫時避開壹氧化碳高峰,而是冒著黑煙跑來跑去,那麽面對CO濃度高達3500-4000 ppm的災區環境,所有人都會中毒。
三。類似事故的預防措施
煤礦工人、幹部、技術人員壹定要吸取教訓,敲響警鐘;要舉壹反三,防止貽誤時機,自覺認真排查隱患,堵塞漏洞。通風安全管理、裝備、培訓並重;堅持瓦斯防治“機治、機治、人治”並舉;堅持思想麻痹隱患和現場事故隱患同步排查的思路,下定決心,集中力量,打好“事前預防、綜合治理、源頭控制”根除瓦斯的攻堅戰。
1,突出防控重點,落實“十二字”方針。高瓦斯煤層和重點瓦斯工作面的瓦斯防治應列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抓住“先抽後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三個根本環節,以此為三大重點,逐項落實,實現瓦斯綜合治理措施。城子河煤礦3B煤層必須“先抽後采”。
2、依靠科技進步,完善防治裝備。高突礦井必須安裝瓦斯監測系統,采掘工作面瓦斯和局部通風機、風門開關的監測探頭覆蓋率要達到100%;低沼氣礦井采掘工作面斷電儀到位率應達到100%;井下監控斷電儀器、探頭完好率應達到100%;井下測風、測塵、瓦檢、安監儀器、自救防護裝置投入率也要達到100%,各采區各煤層要探索瓦斯湧出規律,制定並實施完善的針對性措施。
3、保證主、局部通風機經常運行,達到足夠的采掘風量。井下使用的局部通風機應由專用電源供電,並配備變頻電源,井下采煤必須全風壓通風;掘進局扇必須實施風電、氣電閉鎖,推廣風電自動延時閉鎖裝置和局扇停風遠程監控技術。凡因主扇隨意停止而引起的瓦斯積聚,均應追查,並按事故處理。
4、嚴格管理盲巷,消除瓦斯超限積聚。采掘施工不允許留有未封閉的盲巷。掘進巷道的關閉、封閉和啟封必須嚴格執行。壹端盲巷的啟封和再利用必須先檢測瓦斯,然後排放瓦斯,恢復通風系統。作為重點瓦斯工作面,仍必須按重點工作面嚴格監管。
5、嚴格通風安全培訓,提高工人技術素質。應對工人進行正規、系統的《礦機快報》專業安全知識培訓,重點對工人進行重大、各類事故災難中的安全法律法規、安全實用技術、自救、互救和安全逃生示範教育;組織瓦斯煤塵模擬爆炸演示教育,增強井下作業人員應對重大事故、實現自救的技術素質,從根本上提高礦井抗災能力。
6、未經安全培訓的礦外承包商不準進入井內施工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