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呂赤汽車出售了其控股權,並最終成為造車新軍中的第壹家。

呂赤汽車出售了其控股權,並最終成為造車新軍中的第壹家。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經說過壹句名言: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新能源汽車領域。就在幾年前,在國內諸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下,造車新勢力風起雲湧,壹時風頭正勁。幾乎每壹家新造車公司都在PPT中談到如何顛覆現有的汽車行業格局。那些幾十年上百年的品牌就像紙老虎壹樣。

沒想到風聲這麽快就過去了。汽車市場整體持續低迷,國家扶持政策不斷下降,造車新生力量舉步維艱。

就在最近,曾經的造車新軍呂赤汽車因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不得已,呂赤汽車選擇“賣自己”來續命,將60%的股份賣給了河南SDIC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SDIC)。據悉,股權變更已經完成。河南SDIC已正式入主該公司並擁有控股權,成為呂赤汽車的實際控制人。隨後,公司名稱由呂赤汽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變更為呂赤汽車技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呂赤汽車)。

把控股權轉讓給別人?青池虛度的歲月

據天眼查系統顯示,本次股權變更前,深圳市九洲匯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呂赤汽車唯壹股東,控股65,438+000%,註冊資本近65,438+0.35億元人民幣。2020年3月6日,呂赤汽車完成股權變更,投資方新增河南SDIC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認繳資本近20.2億元,股權60%。

此次變動,河南SDIC成為呂赤汽車新的實際控制人,呂赤汽車原股東及經營主體退居第二。其實這也是造車新勢力中第壹家出現這種情況的企業。

與綠馳同時,蔚來、小鵬、魏瑪也逐漸走上了軌道,但綠馳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把自己托付給了別人。這種經歷真的很尷尬。

曾幾何時,綠癡野心勃勃,野心勃勃。2018,時任呂赤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EO的王向銀表示,呂赤汽車將通過聯合制造(OEM)、自主申報、資質購買三種渠道並行獲得造車資質。

2065438+2008年6月,呂赤汽車也向媒體公布了HTC產品計劃,有三個產品平臺,分別命名為CC、M、S。在產品層面,將在半年壹款新車上市的行業中高速投放市場。

2019年5月,呂赤汽車宣布與長安達成合作,利用已退出中國的長安鈴木閑置產能,作為呂赤汽車的主機廠。聯想此前宣布,呂赤汽車將於2019年6月正式推出首款緊湊型SUV車型。這份合作聲明給人的感覺是,呂赤的新車肯定會很快上市。

尷尬的是,實時到今天,這件事還是沒有下文。相反,關於其新壹輪融資的消息並未發布,這也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關註。由於市場上沒有模式,沒有大規模的收入,呂赤只能靠融資生存。多次嘗試無果,呂赤只能“出賣自己”繼續生活。

“洗牌”從人事開始。

呂赤汽車集團的創始人兼CEO是圈內人王向銀。王向銀的汽車生涯主要是在福田汽車。從1999年到2016年的17年,王向銀先後擔任福田汽車常務副總經理兼海外事業部總經理,福田汽車副總經理兼營銷公司總經理。

2016,王向銀離開福田汽車後創辦呂赤汽車。公開資料顯示,呂赤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65438+2006年8月,註冊資本135億元。其經營範圍包括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和運營、貨物和技術進出口、汽車銷售。

奇怪的是,僅僅三年後,王向銀就去世了。資料顯示,2065438+2009年3月,呂赤汽車高層發生變動。呂赤汽車集團創始人、原CEO王向銀向董事會遞交辭呈,呂赤汽車集團原執行副總裁任亞輝接替王向銀出任呂赤汽車CEO,成為呂赤汽車的實際控制人。對於創業型公司來說,創始人走出去是非常難得的,尤其是汽車行業,往往是幾十億的投資。他們之間的沖突不能用“不可調和”這個詞來形容。

只要盤點壹下發生在呂赤汽車身上的故事,就能略知壹二:2065438+2008年,呂赤汽車與“金星”超級轎跑項目設計公司意大利I.DE.A分手,公開聲稱呂赤汽車欠款2700萬歐元;隨之而來的是更具爆發力的大股東中能通過拋售“原始股”非法集資;更離奇的是,呂赤汽車居然上演了與中能主機大股東“分手”的戲碼,真假難辨,外人無從辯駁;當然,呂赤汽車資金鏈斷裂,工資發不出的信息屢見報端。

可以證明的是,呂赤汽車預計投資55億元的江西九江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自2018年6月22日簽約落戶以來,壹直處於平整土地狀態,至今沒有任何進展。

事實上,有接近呂赤汽車的人士向尼斯好車透露,今年以來,呂赤汽車的相關業務已經基本停止,內部核心團隊實質上已經處於解散狀態。也就是說,被河南省國資控股後,核心團隊已經“出局”。

據媒體報道,《中國汽車觀察》也向長安汽車相關人員求證雙方的主機廠合作進展,但長安汽車對此消息不予置評。

事實上,造車新勢力的生死淘汰賽已經敲響了倒計時的鐘聲。呂赤汽車在關鍵融資進展、技術研發、生產資質、交付運營等方面均未取得實質性突破。這不僅比競爭對手晚了很多,也把自己置於生死邊緣。

更重要的是大眾、廣汽、長安等傳統燃油車的強者。已經非常快速的向新能源轉型,技術相對成熟的新能源汽車快速上市,而國家新能源政策的補貼卻大幅下降。這些因素使得呂赤汽車的處境更加艱難。

雖然河南SDIC帶著資本進入市場,但呂赤仍然可以說是造車新勢力中第壹個“出局”的企業,因為呂赤核心團隊的解散,也因為到目前為止,呂赤還沒有壹款真正的量產車上市,更不用說未來將要面臨的生產、交付和運營問題了。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