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思茅面積4.5萬平方公裏,10個縣(市),人口248.03萬。瀾滄縣、孟連縣、西盟縣分別與緬甸接壤。除了陸地連接,還有三條水路通往國外:瀾滄江、蔣禮先和南卡江。蘭倫河出境後稱為湄公河,通往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出境後,李賢江說黑水河可以到越南萊州,直到河內。南卡河通往緬甸。
瀾滄縣位於西南邊陲,邊境線長80.563公裏。轄23個鄉(鎮),157個行政村(辦事處),1889個自然村,9.8萬余戶。該縣人口約50萬。有28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6%,其中拉祜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2.5%。農民人均純收入598元。
位於中緬南卡河畔的孟連縣猛阿鎮和中緬南段200號界碑處的辛莽鄉是邊境貿易的重要通道,孟連已被列為省級對外開放口岸。與緬甸撣邦第二特區邦康口岸相連,邊境線133.399km。縣城距緬甸大其力360 km,距泰國清萊465,438+05 km,或京東銀行至仰光65,438+0347 km,縣城經孟阿通道距緬甸曼德勒586 km。
西盟縣位於雲南省西部,是壹個以佤族為主,還居住著拉祜族、傣族等少數民族的邊疆民族自治縣。毗鄰緬甸,是中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壹。全縣人口約8萬人,佤族占72%以上。
西雙版納,位於中國雲南省南端,與老撾、緬甸相連,與泰國、越南相鄰,陸地面積近2萬平方公裏,邊境線966公裏。瀾滄江縱貫南北,出境後稱為湄公河。它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匯入太平洋。它被譽為“東方的多瑙河”。因此,西雙版納不僅是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窗口。西雙版納轄景洪市、猛海縣、猛臘縣和11國營農場,總人口近84萬。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等13個少數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南與緬甸接壤,長112.39 km。總面積6959平方公裏。其中,山地面積6662平方公裏,占95%;壩區面積341.1平方公裏,占5%。離泰國最近的陸路通道——“240”通道“240”通道位於景洪市大猛龍鎮南部,中緬邊境240號界碑處。邊境線長112.39公裏,從“240”通道經緬甸孟勇、孟帕耶、大其力至泰國北部重鎮米塞僅65438公裏。273號界碑通道從猛龍至237號中緬界碑37公裏,西南至緬甸曼排(舊稱費曼)約3公裏,西南至京坎3公裏,東南至猛如2公裏。曼三洞通道從韓猛鎮的猛寬、京哈鄉至曼三洞,東南2公裏至南安河,向東3公裏過江至緬甸曼三。巴杭新寨通道從小街向東,經曼米、帕坎老寨、曼勒、巴杭老寨、巴杭新寨至樂惠河,過河後向東1.5公裏至緬甸的果木下寨。
河南東支寨通道從小街鄉楊曼向東,經河南東支寨至中緬邊境約10公裏,出境後向東北方向行駛7公裏至果木下寨。
景洪是壹個以傣族為主的多民族城市,總人口近40萬。該市有65,438+03個民族,包括傣族、漢族、哈族、基諾族、拉祜族、彜族、布朗族、瑤族和佤族。占總人口的67.27%。
猛臘縣境內的中緬線全長63公裏,共5鎮8鄉。全縣總人口近1.8萬。猛臘口岸西與緬甸隔河相望,全長63公裏,有5條公路通往邊境口岸達其拉。
中緬邊境線猛海縣146.58km,有12個鄉鎮,總人口30萬。猛海縣羅達港西、南距緬甸撣邦第四特區首府京東86公裏,距金三角186公裏。
4.臨滄轄1區7個縣,分別是臨翔區、鳳慶縣、雲縣、永德縣、鎮康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該市位於臨翔區,距省會昆明598公裏。全市面積24000平方公裏,2004年末總人口2365438+80萬。主要有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拉祜族等23個少數民族,占全市總人口的38.98%。西至西南與緬甸接壤,長290.79公裏。有耿馬孟定、鎮康南三、滄源三個國家二類口岸,邊貿通道17,邊貿點多。
滄源口岸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壹,國家二類口岸,包括芒卡和永和貿易區。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西南與緬甸佤邦聯邦接壤;國境線長147.08公裏,縣轄7鄉4鎮。該縣主要居住著23個民族,包括佤族、傣族、拉祜族、漢族和彜族。其中佤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5.1%。與緬甸撣邦第二特區鄧楠港對接,邊境線147.083 km。芒卡貿易區距離緬甸佤邦鄧楠特區4.07公裏。葛勇貿易區距緬甸佤邦少帕區3公裏。
鎮康,即南傘口岸,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西與緬甸撣邦特區果敢縣相連。它是西南古絲綢之路的壹個分支。現在是內陸對外開放的窗口,是雲南通往緬甸乃至東南亞國家的重要通道。邊境的地理特征非常突出。鎮康縣有3個鄉,12個村,與緬甸山水相連,有6個邊民交流點。是中國通往東盟國家的前沿和“橋頭堡”。從南三港到緬甸撣邦第壹個經濟特區老街9公裏,兩縣市政建設基本融為壹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邊境旅遊城市,距離緬甸重鎮拉祜197公裏,距離緬甸古城曼德勒484公裏,距離緬甸首都仰光1142公裏。
孟定口岸與緬甸邊境城鎮相連,呈滾動式、戶戶式、果敢式。邊境線長47.35公裏,是雲南進入緬甸腹地的便捷陸路通道。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與緬甸相連,邊境線47.35公裏,從清水河到緬北重鎮胡阪分別15公裏和24公裏,到緬北重要商品集散地拉祜161公裏,到仰光1655。全縣總人口25.28萬,漢族、傣族、佤族、拉祜族、彜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1%。1990年,孟定鎮獲批國家二類開放口岸,口岸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邊境貿易發展迅速,被譽為“黃金口岸”。
5.德宏州南、西、西北三面與緬甸聯邦接壤,邊境線長達503.8公裏,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出口。有九條公路與緬甸北部城鎮相連,有瑞麗和萬鼎兩個國家壹類口岸。盈江和張峰是兩個國家二類口岸。2004年,德宏州轄2市3縣,分別是瑞麗市、瀘西市、梁河、盈江、龍川縣。轄64個鄉鎮,359個居(居)委會,3771個村民小組。2004年,泉州* *破獲毒品案件3253起,繳獲毒品2777.07公斤,繳獲易制毒化學品26.35噸,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3878名,逮捕2348人,繳獲毒資520.64萬元;泉州登記在冊吸毒人員36897人,吸毒人員25285人。全年刑滿釋放吸毒人員18013人,送勞教戒毒人員1784人。2004年泉州年末總人口654.38+0.058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52.1.000人,非農業人口206.800人,少數民族546.500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94元,比上年增長5.4%。
瑞麗位於雲南省西南部中緬邊境。其西北、西南、東南與緬甸山水相連,村落相依,形成“壹壩兩國三省(州)會(中國雲南省、緬甸昌邦、克欽邦)四城”(即中國瑞麗市、緬甸木姐市、南坎市、九姑市)。瑞麗邊境線長169.8km,是雲南省邊境界樁和渡口最密集的地區。有瑞麗和萬鼎兩個國家壹類口岸。全市總面積1020平方公裏,轄6鄉3鎮4區2農場,總人口11萬人。高捷邊境貿易區位於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東南4公裏處,面積2.4平方公裏。高捷邊境貿易區西鄰瑞麗江,東南和北部與緬甸最大的邊境口岸木姐市相鄰。中國320國道經高捷與滇緬公路和史迪威公路相連,是中緬公路和中印公路的交匯點,是通往東南亞和南亞最便捷的口岸。其地理位置特殊,具有獨特的港口優勢。高捷邊境貿易區是中國唯壹經國務院批準實行“境內通關”特殊管理模式和特殊投資優惠政策的邊境貿易區。國家有關部門和高捷邊貿區管委會根據特定區域、特殊政策的原則,實行特殊的投資貿易政策和管理辦法,在區內實行特殊的稅收政策和產業政策。
盈江縣位於雲南西南部,人口26萬。主要民族有漢族、傣族、景頗族、傈僳族、德昂族。盈江口岸為省級二類口岸,與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拉漢口岸相連,邊境線214.6公裏。距緬甸八莫150km,距密支那180km,距仰光1200km,距印度重做540km。它是通往印巴次大陸的黃金港口之壹。
龍川縣位於德宏州西南部,西鄰緬甸,邊境線長50.89公裏。是雲南省通往緬甸和東南亞的重要通道,也是緬甸政府特許的通道之壹。縣政府駐地張峰為省級二類口岸,距芒市141km,距省會昆明925km,距緬甸巴莫縣92km。龍川是壹個以景頗族、傣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縣。2003年,所轄總人口為17438+00000人。張峰鎮位於龍川縣八圩,是龍川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部和西北部與緬甸接壤,邊境線長16.3公裏,總人口36344人,其中2003年農業農村經濟總收入達67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0元。
六、怒江匹馬口岸是省級二類口岸。港口位於瀘水縣偏關鎮人民政府所在地。中緬邊境北段10和25號界碑,與緬甸大田壩口岸相連。邊境線長64公裏,距瀘水縣城96公裏,距緬甸北部城市密支那224公裏。口岸有三條公路通往國外,交通十分便利。這個港口是從1999年開始的638公裏長的邊境線上的唯壹壹個港口。中緬邊境北段10至47號,成為中國雲南、西藏省區通往南亞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