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臉的時代已經到來。任何和臉有關的東西都有可能賺大錢?
作者
看臉的時代已經到來。任何和臉有關的東西都有可能賺大錢?
作者| Momo
編輯|栗子
產品|投資者說(投子說)
所有與女性消費相關的行業都是下壹個朝陽產業。
天貓發布的壹份題為《她的力量》的報告也稱,女性是新消費浪潮的推動者,是“她經濟”的創造者。目前,2020年爆發的天貓掌門人新品牌,80%聚焦女性消費需求。
換句話說,女性已經成為新消費浪潮的推動者,女性經濟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主流。
聚焦女性消費,是創業者面臨的藍海市場,顏氏價值經濟也正在成為未來女性經濟的主流消費板塊。
90%的消費者是女性醫美市場,正在享受“她經濟”的巨大紅利。
近日,新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女性醫美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醫美消費人數將達到1520萬,同比增長35.7%,是醫美市場增速的近7倍。醫美消費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值得註意的是,15萬醫美消費者中,超過壹半是90後。
中國整形美容行業協會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到2022年,中國整形美容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強勁的市場需求將帶動上遊產品和行業的快速發展。
2020年,醫美消費成功打破怪圈,在中國消費升級過程中,generate蓬勃發展。
《投資人論》尊重每壹個有價值的認知,希望這些深刻的思想被更多人看到。
醫美消費快速復蘇,醫美仍是朝陽產業。
小美,壹線城市白領,月收入過萬,28歲第壹次接觸醫美。
當時她經常瀏覽用戶在小紅書、新氧等平臺上傳的“微整”故事。
“沒事就看看別人完成的項目對比,想象壹下如果自己成功了會有多好。”小美說:“看到別人完成的很好,很激動。”
關註了半年,小美迷上了瘦臉、膠原蛋白、玻尿酸填充等各種項目。終於有壹天,小美終於決定,她必須采取行動。她心想,她永遠不會知道效果,直到她嘗試。
站在鏡子前,小美開始試著慢慢分析自己的需求。
“眼睛,不需要動。鼻子,太冒險臉了,還不錯。嘴,不喜歡啵嘴唇,如果塗了玻尿酸會很假……”
小美最後分析,她最需要解決的是黑眼圈問題。
她先是咨詢了近20家醫院,然後進行網上咨詢。最後她選定了neooxygen的壹家醫院,花了8800元在雙眼黑眼圈下部註射了壹支5 ml的膠原蛋白。
小美認為,當地1.2萬元以內的醫美,是她可以接受的範圍。但是涉及10萬甚至20萬的項目暫時不會考慮。
和小美壹樣,對醫學美學感興趣的90後女生不計其數。
抓住90後女性,就是抓住了醫美消費的主力軍。
到2020年,中國醫美消費者中30歲以下的消費者比例已經達到77%。
但除了90後女性,醫美機構必須學會抓住85後人群。
數據顯示,365、438+0-35歲的醫美消費者比例在逐年上升。這部分人群的醫美消費需求更強,消費能力相對更強。
隨著醫美概念的普及,女性對醫美不再像幾年前那樣遮遮掩掩,醫美變得越來越普遍。
“全業務在線”成為2020年的流行詞。這個詞主要描述的是能夠穩紮穩打,毫不留情地找到自己的突破點,並對其進行微調,實現顏值精準提升的人。
在美泉壹度被汙名化後,參與醫美的用戶也在不斷提升審美,從最初的“整形臉”到追求“母生感”。
不僅Esther Yu、趙、等明星紛紛慷慨宣傳自己的醫美項目,越來越多的KOL和素食主義者也開始在小紅書、微博、和Aauto faster等公眾流量平臺分享自己的醫美經驗,獲得了大量粉絲的關註和好評。
“投資人論”以醫美為關鍵詞搜索上千個瓜數據。結果顯示,某草平臺與醫美相關的筆記有65438+萬條,與醫美行業相關的專家有1361人。
壹位長期關註醫美全的人士向《投資者報》透露,壹些垂直於醫美內容分享的KOL博主,從作業分享開始積累精準粉絲,到後來可以自己創辦醫美機構,基於自己的精準粉絲群與醫美平臺合作。
醫療美容市場正在蓬勃發展,但疫情卻給醫療美容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據統計,僅2020年,就有超過1400家醫美機構倒閉。弗羅斯特& amp根據沙利文發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醫美服務業整體增速大幅收窄,放緩至5.7%。這導致了去年醫美機構的大洗牌。
但另壹方面,消費者對醫美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
新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醫美消費者數量加速增長,同比增速達到35.7%,消費者增速是整個醫美市場增速的7倍。
即使在大家都戴口罩的那壹年,還是有人往醫療美容機構趕。由於當地春節政策等特殊因素的影響,很多愛美的用戶選擇在春節假期去醫美機構。
2021,疫情的陰霾還未散去,但進入2021後,國內醫美消費市場已經表現出強勁的復蘇能力。
新氧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2月,國內醫美消費整體交易規模是去年同期的4倍。2021前兩個月,美膚消費規模同比增長超過900%。
醫美消費結構變化,新行業關鍵詞:抗衰老減脂
以前,說到醫美,人們可能還是會把更多的註意力放在“隆鼻”、“隆胸”等項目上。但醫美行業的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中國女性醫美新關鍵詞是抗衰老。
整個醫美市場緊俏的抗衰老需求在2020年激增近60%,已經成為壹種趨勢。
聚麻吉絕對是2020年的抗衰老爆款產品項目,掀起了人人皆知的全民種草風潮。
2020年9月,25歲的昕薇在“永葆青春”的焦慮下,花18000元做了壹個火辣的麥琪。抗衰老和提拉緊致是她唯壹的訴求。
“那時候熱瑪姬風太大,然後我剛滿25歲。到了醫美年齡,皮膚也沒太大瑕疵,就選了抗老緊致的項目,基本上只有熱瑪姬。”昕薇說。
抗衰醫美項目普遍價格不低,但很多年輕用戶還是趨之若鶩的抗衰醫美。
據千瓜數據顯示,在小紅書中,與葛麻吉項目相關的筆記總數已達169300條,總收藏數達93300條。
2020年,緊實和抗衰老消費品類中,歌麻吉以75%的比例占據抗衰老消費品品類第壹位,同比增長137.4%,其次是熱提塑提、射頻拉皮等項目。
在嘗試過歌瑪姬之後,昕薇仍然關註著最新的抗衰老醫療美容技術。最近她正好被種草了,壹個比較小眾的新項目Fotona4d pro。
“今年上半年要做五次Fotona4d pro,三次都沒做。做五次應該要兩萬多。”
昕薇坦言,在嘗試了醫美抗衰老技術,看到效果後,他預計以後每年都會做。他可能會每年花更多的錢在醫療美容上,但他會堅持下去。
新氧數據研究院最新報告顯示,不同城市的消費者在醫美消費上也有不同偏好:壹線城市偏好緊致抗衰,新壹線城市偏好吸脂,二線城市偏好眼鼻手術,三四線城市偏好除皺瘦臉。
但是,抗衰老的需求也在下沈。壹線城市是其他壹線城市的風向標。未來2-3年,抗衰老將成為二三線城市女性最重要的需求之壹。
這也意味著,在未來,醫美消費可能很快會迎來消費升級,消費金額可能會繼續上升。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除了緊致和抗衰老,脂肪仍然是醫美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瘦”依然是大眾眼中的“主流美”。
女性對“瘦”的追求在醫美消費中占有重要地位。
“大壹第壹次打瘦腿針,花了2000塊錢在石家莊做的。我壹直堅持打瘦腿針到現在。”
小七從高中開始接觸醫美,從小愛美,非常註重外在形象,從高中開始就對醫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上了大學,她開始了第壹次醫療美容的嘗試。她嘗試改造的第壹個項目,就是她壹直關心的小腿。直到現在,她每六個月都會去打壹次瘦腿針。
在她看來,愛美是人的天性,醫美是壹種“賽博朋克人體改造精神”。
從瘦腿針開始,小七逐漸嘗試其他醫療美容項目,如除皺針和吸脂。
在她看來,新氧等垂直醫美app讓醫美市場越來越透明。雖然我個人在醫美上的支出壹直在增加,但是性價比更高,同樣的錢可以做的項目越來越多。
2020年,以吸脂為代表的塑身消費打敗了充脂醫美消費,消費占比從2018的33.2%上升到2020年的59.6%。
在塑身消費上,中國女性也更喜歡簡單直接的手術減脂。2020年,吸脂的消費需求將占到塑身項目消費的80%以上。
此外,吸脂消費也呈現季節性趨勢,3月和8月是女性瘦身需求快速上升的時期。
當然,除了吸脂消費,脂肪填充項目在醫美項目中的比重也不小。數據顯示,中國女性65%的脂肪填充消費都花在了臉上。
我們為什麽看好新氧?
從醫美行業的現狀來看,醫美行業仍處於紅利期。醫美消費向低端市場下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新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三四線城市新增註冊用戶數遠超壹線和新壹線城市。
第三,三四線城市新增註冊用戶數分別超過380萬和440萬,而壹線和新壹線城市新增註冊用戶總數超過350萬。2019年新壹線城市新增註冊用戶數排名第壹。
這恰恰代表了中國醫美市場格局的變化——醫美消費群體的多元化和下沈。
以前,高線城市往往是醫美消費的主力軍,醫美行業競爭激烈。低線城市醫美消費發展相對落後,缺乏優質的醫美機構。
“二三線城市的醫美項目都很貴。如果在北上廣和二三線城市搜索同壹個項目,二三線城市會更貴,可能更沒有保障。市場不會很透明,也不會有競爭。”在深入觀察了不同城市的醫療美容現狀後,小七得出了這個結論。
醫美下沈趨勢正在推動醫美消費向下“破圈”。相對於教育已經相對成熟的壹線城市醫美消費者,下沈市場尤其需要更專業的醫美指導和用戶教育。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成為新的目標用戶,為新氧帶來新用戶。
近日,中國互聯網醫美第壹新氧剛剛提交了2020年財報。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新氧科技總營收4.25億元,同比增長65,438+08.6%,創下公司上市以來單季度營收新高。
但根據2020年整體財報數據,2020年信陽總收入為654.38元+2.95億元,比上年的654.38元+0.565.438元+0.6億元增長654.38+02.4%。但凈收入有所下降,從2019年的65438+7.67億元下降到2020年的490萬元。
利潤的下降實際上與營銷投資、R&D投資和人員費用的增加有關。2020年,新氧將繼續加大投入,打造技術、品牌、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數據顯示,新氧的R&D投資及人員支出為2.3億元,約占收入的18%,同比增長超過29%。品牌營銷投入7.3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
在研發方面,疫情期間線下增長有限,新藥的R&D團隊迅速推出了壹系列線上產品。據了解,2020年,新耀AI小工具累計使用次數超過1,21億次,以魔鏡人臉測量為例,其年使用次數超過2.7億次;視頻面對面咨詢總次數超過981,000次;全年直播超過7萬場,總觀看量超過3億。
在營銷方面,2020年,新氧通過上市獲得了超過1000億的品牌曝光。比如在熱播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投放廣告,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437.6億,站內自然流量同比上漲228%。
這些投入給新氧帶來了新的增量。2020年四個季度,新氧科技移動端月均活躍用戶大幅增長,同比增速分別為116.8%、173.7%、153.7%、142.3%,均超過醫美行業整體增速。
3月22日和23日,花旗銀行和德意誌銀行相繼發布研究報告,維持新氧科技“買入”投資評級。這兩家銀行給SY的目標價。美國分別為65,438+05.5美元和65,438+06.2美元。
壹方面,中國市場旺盛的醫美消費需求和二三線未開發的下沈市場,為新氧帶來了可觀的增長空間。
據了解,新氧已經成立了專責小組,擴大機構、區域和產品的覆蓋範圍,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另壹方面,活躍的社區和用戶也在不斷地輸血新的氧氣。
新氧也在通過精細化運營,解決不同知識和體驗水平的用戶需求,提高用戶忠誠度和留存率。
此外,基於目前新氧APP在行業內的頭部效應,增長較為明顯。其平臺上的付費醫療服務商也在不斷增加。目前醫療服務提供者4746家,同比增長40.5%。
與此同時,醫美市場快速復蘇。2021年2月,國內醫美市場消費規模約為去年同期的4倍。
中國整形美容行業協會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到2022年,中國整形美容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強勁的市場需求將帶動上遊產品和行業的快速發展。
可以預期,隨著醫美市場的快速回暖,醫美股有新的資本故事可講。
(註:文中小美、小七、昕薇均為化名。感謝易欣對本文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