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於習慣了躺著數錢的BBA來說,無疑是從天堂跌落到人間的體驗。
BBA的上半年很糟糕。
疫情下的2020年會有多難,不是體現在有多少底層車企倒閉,而是以德系、日系為首的頂級車企的表現。就好像連學會欺負都能證明試題有多難。從BBA上半年的財務報告來看,它顯然被難倒了。
今年上半年,寶馬集團、戴姆勒集團和奧迪品牌在財務收入和銷售方面損失慘重,下滑幅度超過兩位數。
其中戴姆勒集團虧損最為嚴重,達到約6543.8+040.33億人民幣,全球銷量銳減26%。
背靠大眾集團乘涼的奧迪也面臨約61.91億元的虧損,全球銷量暴跌22%。
寶馬成了逆風飛行的小眾。由於第壹季度息稅前盈利達到654.38+0.38億歐元(約合654.38+0.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54.38+0.33%,即使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現了十年來的首次季度虧損,但仍能在今年上半年取得輝煌的成績:盈利7億歐元。
雖然寶馬贏了而不是輸了,奔馳和奧迪足以成為檸檬精,但是寶馬自己卻笑不出來。因為寶馬上半年全球銷量比去年暴跌了23%,營收下降了22.4%。去年同期寶馬已經賺了231小目標(28億歐元),今年只賺了去年同期的四分之壹。
更重要的是,黑天鵝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揮之不去,使得經濟復蘇進程緩慢,車市需求和熱度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水平。
此前有外資機構預測,疫情將導致2020年全球汽車產量下降16%(約1580萬輛),受疫情重創的全球汽車行業將倒退十年,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要糟糕。
所以,在疫情的陰影下,沒有人會成為真正的贏家。回顧2020年上半年,包括BBA在內的歐美車企可以用慘淡來形容。疫情爆發以來,他們已經停產,跨界造口罩和換氣扇。他們沒有賺到錢,卻要承受中國、歐洲、北美三個重要市場的暴跌。
然而,即使困難接踵而至,上半年出現了罕見的虧損,BBA巨人仍然充滿信心。其中,奧迪母公司大眾集團和戴姆勒集團預計下半年業績不會太差,全年實現盈利問題不大。
畢竟,作為跨國汽車巨頭,BBA擁有穩定的現金流和超強的免疫力。這不是吹牛。回想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美國通用汽車的破產重組,福特肆意出售捷豹路虎和沃爾沃,克萊斯勒選擇嫁給菲亞特,汽車城底特律瞬間崩塌。
德國汽車工業則相反。2009年大眾汽車銷量逆勢增長1.1%,達到629萬輛。2019年,雖然奔馳全球下滑約10%,但中國市場卻激增77%。
壹方面,德國政府出臺了減稅政策,另壹方面,以BBA為首的德國車企也在積極自救: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縮短工時,減少生產設備和生產線的運轉時間,以應對銷量下滑。比如寶馬從2008年10年底開始依次停產...
此外,大規模裁員以降低成本,增加員工培訓以增強軟實力,等等...
因此,即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BBAs也並不感到意外。相比那些巨虧數百億歐元的車企,已經是壹股清流了。
BBA:不管妳存多少錢,妳都不會存下對新四化的投資。
如此大膽的BBA成了疫情期間花錢最大膽的全球車企:
例如,戴姆勒7月宣布向中國動力電池制造商福能科技投資9億元,計劃持股3%;繼續推進3大洲7個城市9個電池廠的布局...
比如寶馬花了20億歐元,與瑞典動力電池制造商Northvolt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與國網電氣、阿裏巴巴簽署合作協議;大東和鐵西工廠以及沈陽R&D中心的擴建...
再比如,奧迪也在3月份宣布將在英戈爾的施塔特工廠設立電池工廠。
在錢包縮水的情況下,德國汽車巨頭深知錢要花在刀刃上,在特殊時期更要註重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和資金配置選擇。毫無疑問,新四化是他們選擇All in的領域,電氣化和智能化兩大趨勢壹定是最貴的領域。
寶馬計劃到2023年推出25款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700萬輛。
奧迪計劃在2025年推出超過30款電動車型,這將占總銷量的40%。
奔馳計劃在2030年使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占集團銷量的壹半。
計劃越激進,就越需要資金支持。在上半年的財報中,寶馬承認在R&D的投資超過27億歐元,主要用於推動電氣化進程,即R&D的投資遠高於利潤。
汽車作為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註定即使在疫情最困難的時期,也要不斷輸出資本,投入人力物力,不斷提升競爭力。不同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現在面臨的是百年壹遇的危機和機遇。所謂的“軟件定義的汽車”正在迫使車企尋求創新。
數據顯示,去年披露的汽車相關M&A活動中,有40%(約6543.8+03億美元)屬於C.A.S.E(車聯網、自動駕駛、車享、電動化)領域,C.A.S.E的相關合作也較2065.438+08有所增加。
對於德國汽車巨頭來說,他們已經掌握了燃油車時代的技術制高點,那麽下壹個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時代呢?就看現在的努力和付出了。
我什麽時候能拿回我的血?看看中國
除了不斷增加新的代碼和四化,中國市場也是BBA的壹個關鍵領域。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中國汽車產銷量已占全球總量的32%,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經濟快速回升的中國正成為跨國汽車企業的救命稻草。
全球咨詢公司AlixPartners預測,今年中國汽車市場年銷量將達到2250萬輛;其次是美國市場,預計將達到654.38+03.6萬輛;歐洲市場是部分地區疫情重災區,預計銷量僅為65,438+0,465,438+萬輛。
從BBA來看,三家公司上半年在華銷量均突破30萬輛大關,表現穩定。從宏觀環境來看,即使在2065 438+08-2065 438+09的車市寒冬和疫情中,豪華車市場也壹直是車市的壹抹亮色,不降反升。
根據該協會的數據,6月份中國生產了23萬輛豪華車,同比增長37%。豪華車零售額同比增長27%,市場份額創歷史新高,達到14.9%。這預示著豪華車品牌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看,DS壹再表白中國市場說:永遠不要放棄中國;謳歌英語菲尼迪累了還愛;林肯正在加速國內生產...
雖然這些二三四線的奢侈品牌還沒有對BBA產生強大的沖擊,但是在競爭不充分和行業變化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日子肯定不如以前舒服了。上半年的虧損正在敲響警鐘,因此下半年扭虧為盈將是BBA最重要的課題。(文:太平洋汽車網曾惠均)
編輯推薦閱讀:
奔馳花9億投資了壹家虧損1000萬的公司。這是什麽操作?
股價直線漲停!大眾喜聞樂見的電池公司是什麽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