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國成功的核武器研究經歷了哪些波折?

中國成功的核武器研究經歷了哪些波折?

上世紀50年代初,剛剛從戰爭廢墟上站起來的中國人民,渴望和平建設家園,但極其嚴峻的形勢也擺在了年輕的中華民國面前:壹方面,人民政府接收的是舊中國遺留下來的爛攤子,科技、經濟十分落後,什麽都要做;另壹方面,帝國主義並不滿足於其在中國的侵略政策的徹底失敗,它不僅在經濟上和技術上全面封鎖新中國,而且在軍事上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1950年6月,美國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並不顧中國政府的嚴重警告,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6月27日,美國悍然宣布派第七艦隊入侵臺灣省海峽,侵占中國的領土臺灣省。美國依靠手中的核武器胡作非為。壹些激進分子甚至叫囂要對中國發動核戰爭,並以此相威脅。

面對核武裝的帝國主義,中國人民深知,要反對核戰爭,粉碎核訛詐,保衛祖國安全,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必須擁有強大的國防和自己的核武器。然而,在舊中國,只有少數科學家在專門的研究機構從事研究。中國核武器發展的起步極其艱難。

1946年,在物理學家嚴濟慈和錢三強的推薦下,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在上海中法大學鐳科學研究所工作的放射化學家楊承宗進入了著名的法國巴黎大學鐳科學研究所,師從約裏奧·居裏夫人學習放射化學。解放初期,周恩來號召留學生回國參加祖國的建設。楊承宗剛完成學業,就給提前回國的物理學家錢三強發了兩封電報,要他回國,為他服務,支持他的祖國,實現他的遠大理想。臨走前,居裏先生對他說:“回去告訴毛澤東,如果妳想反對原子彈,妳必須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原子彈沒那麽可怕,原子彈的基本原理也不是美國人發明的。”伊奧裏奧·居裏的話不多,卻充滿了鼓舞人心的力量。他相信他的學生,相信中國能夠也將會制造出原子彈。約裏奧·居裏夫人還將10克含微量鐳鹽的標準源送給楊承宗,在核研究方面給予中國具體幫助。

1955年初,我國發展原子能的決策工作開始。周恩來會見了錢三強、李四光、劉傑等人,詳細詢問了中國核科學的研究人員、設備和資源情況,還向他們詢問了發展核能技術所需的條件。

經過討論,政治局通過了原子能發展計劃,代號為“02”。

1949 165438+10月1日,南京中央研究院與北平研究院合並,組建中國科學院,中國政府邀請海內外華人科學家幫助創建現代科研機構。壹些科學院以外的學術團體,如中國物理學會,也積極參與研究。該研究所約有570名成員,包括65,438+00名積極從事核科學技術研究的科學家。他們是錢三強、王、彭煥武、何、、鄧稼先、朱紅元、楊承忠、楊承宗、戴傳增。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壹些在國外學習和工作的科學家,如、、、李、謝家麟等也回到了祖國。朱光亞、胡、、俞富春、、吳、、周、等。原來分散在高校裏的,已經全部組織起來了。

1950上半年,中國科學院對下屬研究所進行了重組,新成立了近代物理研究所等部分研究機構,吳和錢三強分別擔任所長和副所長。6月,這些學術領袖決定專註於核研究。中國政府還要求外交部有選擇地邀請壹些外國專家訪問中國,以幫助中國的建設,包括科學和技術的現代化。在未來幾年內,核物理研究將繼續被列為國家研究重點,並支持近代物理研究所從事該領域的研究工作。同時,加快培養這方面的專業人才,逐步形成壹支比較強大的骨幹隊伍。

同年,經周恩來與蘇聯大使尤金多次交涉,蘇聯政府正式通知中國政府,將為和平利用原子能提供7000千瓦重水實驗堆和直徑12米回旋加速器,並接受科技人員赴蘇聯實習。

1956年4月,周恩來對時任軍委總幹部部第壹副部長的宋任窮說,要從部隊抽調壹名中央委員,加強地質戰線。宋任窮想了兩天,自告奮勇,對周恩來說:“帶我出去就是了。”1956年7月,周恩來在給中央委員會的《關於原子能建設的報告》中提出了建立原子能部的建議。毛澤東同意周恩來的觀點。1956 165438+10月,國務院正式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壹次會議批準,決定設立第三機械工業部(1958年2月改為第二機械工業部),任命宋任窮為部長,劉傑、劉偉、雷、錢三強為副部長,後增。

從此,中國原子能發展正式踏上征程。

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於中蘇關系破裂、中國“大躍進”的政策失誤和國內自然災害的影響,國民經濟進入嚴重困難時期,關於“下馬”還是“上馬”發展尖端武器的討論越來越多,越來越公開化。有人認為國家正處於特別困難的時期,不應該花那麽多錢在壹時看不見摸不著的尖端武器上,原子彈導彈的研發應該停止。有人認為應該發展原子彈和導彈,但國家現在太困難了,尖端武器的發展應該放慢。

陳毅說:“就算把褲子當了,也要把原子彈弄出來。”

在周恩來的主持下,中央特委在三年內召開了九次會議,有效地組織了原子彈和導彈研制方面的合作和攻關。

為了給中國第壹顆原子彈起壹個代號,物理學家朱光亞在核武器研究所所長李玨同意下,提出將蘇聯拒絕提供原子彈教學模型和圖紙的日期——6月1959——作為中國第壹顆原子彈的代號,即“596”。

中國發展核武器的成功在望。少數大國為了維持核壟斷地位,不希望看到中國擁有核武器,竭力阻撓和摧毀。

在美、英、蘇聯合遏制中國核試驗的背景下,中國科技專家艱苦奮鬥,在核武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到1964年夏天,中國終於突破了原子彈的技術難關,在原子彈的研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可疑設施是核試驗基地,可在兩個月內投入使用。根據這壹信息,美國國務卿拉斯科專門發表聲明:“中國將於近期進行核爆炸試驗。”美國的情報雖然準確,但也阻止不了中國進行核試驗。

1964年8月初,中國第壹顆原子彈開始組裝。

9月1日,核試驗彩排結束。當時有報道稱,國外可能有人在策劃破壞中國的核設施,以阻止中國獲得核武器。這樣,當中國第壹顆原子彈爆炸的時候,就更加迫切地提到了中央和中央委員會的議事日程。因此,周恩來於6月16日和6月17日主持召開了中央特委第九次會議,聽取了張愛萍和劉西堯關於原子彈預演的匯報,全面分析了國際形勢,認真研究了正式試驗的時機。周恩來綜合了大家的意見,提出了兩個方案:壹是趁早嘗試,本月晚些時候下定決心;壹是以後再嘗試,先抓三線研究基地建設,選擇機會再嘗試。他說:“我們應該設想原子彈爆炸後的情況,然後決定爆炸試驗的時間,在國慶節前下定決心。”周恩來本人傾向於盡早嘗試。無論早試晚試,都絲毫不能放松準備。至於核試驗的具體時間,將向中國、政治局常務委員會(PSC)和毛澤東報告,以作出最終決定。

9月21日,周恩來致信毛澤東詢問爆炸時間。那天晚上,毛澤東在信中指示:“我已經讀過了,我打算這樣做。”

9月22日,周恩來在毛澤東和劉少奇參加的中國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上報告了第壹次核試驗的準備情況和中央特委的試驗計劃。會議明確決定早試。

9月23日,周恩來召集賀龍、陳毅、張愛萍、劉傑和劉西堯開會,傳達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的決定。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向毛主席和劉少奇同誌作了報告,他們同意第壹個方案。原子彈真的很嚇人,主席更大的戰略思路是,既然嚇人,就早點響。這樣,任務更重了,而不是更輕了。測試時間好像是20天後。6月5438+10月有四個晴天,中間可能抓也可能不抓,後期壹個;165438+10月初還有壹個,10月下旬就壞了。需要詳細計算風向和放射性塵埃的飛行距離,得到信息。原子彈爆炸時,影響會很大。以防不響;後果是什麽,需要找參與核試驗的專家進行專門研究。

周恩來還指出,為了防備敵人的破壞,總參謀部和空軍將研究作出嚴密的防空部署;劉傑負責組織關鍵技術數據、儀器設備的安全轉移;陳毅組織外交部做好對外宣傳準備;張愛萍、劉西堯趕赴試驗現場組織指揮;除了我和賀龍、羅瑞卿個人,劉傑在北京主持由二機部和國防科委組成的聯合辦公室,負責北京和聯系試驗場;有必要規定壹些碼字和密碼。他還鄭重告知:“壹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專家,事情應該轉移到拯救下壹部分。這不是破釜沈舟,壹錘子買賣。"

盡管做了如此周到細致的準備,還是有相當大的風險。如果測試失敗,消息泄露,會造成不良影響。為了絕對保守原子彈試驗的秘密,周恩來為參與者規定了嚴格的保密紀律。他說:“我希望妳不要告訴妳的家人,也不要在妳高興的時候告訴他們。”鄧同誌是老黨員,是中央委員。我不會告訴她我不該說的話。不知道任何人不該知道的事。”他還對後來參加會議的陳毅說:“妳不能講!”陳毅知道周恩來是在提醒他,作為外交部長接待外賓時不要說什麽。他用四川口音回答:“我不說哇!"

張愛萍和劉西堯回到西北核試驗場,向現場數萬人傳達了周恩來的指示。周恩來的模範行為使每個人深受教育,並有效地確保了第壹次核試驗沒有泄漏。

根據氣象條件,周恩來選定核爆炸的零時為1964 10 10月16適宜時間,並得到毛澤東的批準。當基地裏的人知道了確切的時間後,他們想起了壹個有趣的故事。

基地裏有個叫楊的技術員,國慶前壹天晚上做了個夢1964 65438+10月1。當他醒來時,他沖出帳篷;高呼:“黨中央批準了爆炸時間!”有人問他怎麽回事,他激動地喊道:“我夢見黨中央確定了爆炸時間,其中包括三個‘15’。”

當時誰也說不清楚這三個“十五”計劃到底是什麽意思。現在這個夢有了更自圓其說的解釋:第壹個“十五”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第二個“十五”是指從10年6月16日起的15天;第三個“15”表示原子彈將在那壹天的15爆炸。

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後人的安排。不管這個夢想是真是假,它已經成為中國核武器發展史上壹個有趣的故事。

10月10日14日13時,原子彈依然躺在塔上純金屬制成的銀灰色小屋裏。這座塔由8467個構件組成,高102米,重70噸。它在耀眼的金色陽光下傲然挺立。

10月10日15時,相關技術人員完成了原子彈核心部件的組裝和幾道關鍵工序。現場指揮張愛平帶領技術人員做最後的檢查。當他離開這座塔時,他有點舍不得,於是他脫下相機,想拍壹張照片留作紀念。但考慮到現場不允許任何人拍照,自己也不能違反法律,他沒有拍照,在那個偉大的歷史時刻離開了自己。將軍後來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還是覺得有些惋惜。

鐵塔周圍,60公裏左右的範圍內,近百個效果項目和物體呈放射狀排列:飛機、軍艦、大炮、坦克、裝甲車、橋梁、鐵路、戰時工事和民用建築,還有馬、狗、猴、鼠、種子和各種檢測儀器設備。就像壹個什麽都有的大世界。

羅布泊身著軍裝嚴陣以待,等待著震驚世界的莊嚴時刻。

10 6月16日早上6: 30,所有沒有必要停留的人員撤離現場。現場指揮所設在距離爆炸中心23公裏的孔雀河山坡上的“721”高地,指揮這場歷史性的核試驗。

下午,李玨、張蘊鈺和兩名工程師最後壹次來到塔臺,安裝了電線並進行了最後壹次檢查。當他們在爆炸零點前50分鐘返回地面時,周圍的人關切地問他們為什麽比預定時間晚了4、5分鐘下來。李玨回答說:“我必須親自確認沒有錯誤。”

然後,他們撤離到現場指揮所,李玨將塔臺控制裝置的鑰匙交給控制室的領導。采取這壹安全措施是為了確保原子彈不會被爆炸塔附近的任何人引爆。這也是爆炸前最後壹分鐘的檢查環節。

總司令部的電話與北京總理辦公室的電話24小時接通。張愛萍最後的報告說:“總理,安裝工作已經結束,壹切順利。請指示。”

周恩來平靜地說:“祝妳成功!”

張愛萍下達了最後的指令。

在主操倒計時到零的那壹刻,“引爆”命令發出,羅布泊沙漠深處只出現壹道強烈的紅色閃光;接著,壹個巨大的火球升上空中,仿佛出現了第二個太陽,天地都被映紅了;爆炸形成的蘑菇雲繼續上升並擴大;後來,壹聲驚天動地的巨響震耳欲聾,仿佛要把天空撕裂。

此時,試驗現場歡聲雷動,所有參試人員都異常激動,熱淚盈眶,相互祝賀。

15: 04,張愛萍望著藍天上高聳的蘑菇雲問王,“這是核爆炸嗎?”

王昌贛肯定地回答:“是!”

接著,張愛萍給北京二機部打電話:“請找劉傑同誌。”

在第二發動機部的原子彈試驗辦公室裏,劉和幾個幹部正焦急地等待著。電話突然響了,接電話的同誌緊張得把話筒掉在了桌子上。劉傑拿起來,聽到張愛萍激動的聲音:“請轉告周總理、毛主席,我們的第壹顆原子彈爆炸了!”

“再說壹遍。”

“原子彈爆炸了,蘑菇雲已經看到了!”

“我馬上舉報!”接著,劉傑抓起專用電話:“我是劉傑,請周總理聽電話!”

“我是周恩來!”

“總理,張愛萍同誌從試驗基地打來電話。原子彈爆炸了,我看到了蘑菇雲!”

“好的,我馬上向毛主席匯報。”

幾分鐘後,周恩來把劉傑叫了回來:“毛主席指示我們要搞清楚是不是核爆,要讓外國人相信!”

劉傑立即向張愛萍轉達了毛澤東的指示。張愛萍回答說,確實是核爆,已經充分證明了。

這壹刻,劉傑開始不由自主地顫抖。他又打電話給周恩來:“我們的第壹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這是壹次成功的核試驗!請黨中央和毛主席放心。”

向周恩來匯報後,張愛萍立即趕往爆炸現場,查看爆炸後的各種影響。兩個多小時後,張愛萍、劉西堯等人發表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報告,得到了許多專家的認可,並電報給毛澤東、周恩來、林彪、賀龍、羅瑞卿:確實實現了核爆炸,威力估計在2萬噸TNT當量以上。

張愛萍,壹位儒生將軍,充滿了詩意。他興高采烈地背誦了“清平樂,中國第壹顆原子彈成功”這句話:東風勁舞,萬壯士在小鼓。

經過壹百年的努力,我決心成為壹個英雄。

夏光噴著雲朵和天空,躍入壹個長長的隊列。

春雷震動了整個世界,世界壹片歡騰。

是的,這幸福的歷史時刻終於到來了!

1964 65438+10月16傍晚5時,周恩來陪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董、彭真、李富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3000多名演職人員。他滿面春風地向大家宣布:“同誌們,毛主席讓我告訴妳們壹個好消息,我們的第壹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中國第壹顆原子彈的成功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在國內,中國人民充滿民族自豪感,為國防力量的增強而歡欣鼓舞;在國外,友好國家和團體認為中國的原子彈顯示了自力更生的力量,這是亞洲歷史上的輝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