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可以每天開開心心的去幼兒園。
活動材料:
壹個魔法包和壹條小毛巾。
活動流程:
1,老師展示了小星星魔術包,並介紹了魔術包的由來,引起了小朋友的興趣;
2.讓孩子觀察魔法包,然後拿出小毛巾,把小毛巾放進包裏,打開魔法包,小毛巾就不見了。讓孩子輪流看魔法包裏有沒有小毛巾,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3.老師念了壹句咒語,“小星星,亮晶晶,小毛巾,亮起來,加油,加油,1,2,3!”老師從魔術包的暗格裏拿出壹條小毛巾。
4.重復,這時候鼓勵孩子跟老師壹起背咒語,然後老師悄悄從暗箱裏拿出毛巾放進包裏。請壹個孩子從魔術包裏拿出壹條小毛巾。
5.如果有足夠的時間繼續遊戲,可以拿出孩子熟悉的玩具或物品,比如汽車、玩偶等,放在袋子裏,孩子自己念咒語,自己拿出物品。最後,如果孩子已經熟悉了遊戲,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表演。
小班計算活動:“1”和“多”壹、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很多”,初步區分“1”和“很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孩子對對數活動的興趣,學會用語言表達。
二、重點和難點:
要點:通過操作遊戲活動,讓孩子感受“1”和“很多”。
難點:初步學會“1”和“很多”的區別。
三、材料與環境設計:
壹只雞,壹個蛋(紅色,黃色和綠色)。
四、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人數的特點。孩子們學習數學更加生動直觀。因此,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教師提供的具體材料感知“1”和“很多”這兩個不同的量,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感知數的概念。
動詞 (verb的縮寫)流程設計:
提問->嘗試活動->反饋討論->嘗試改進。
教學方式:老師講課->個人遊戲->師生討論->小組遊戲。
(壹)、提問->嘗試活動:
老師:“吉吉,誰來了?”雞肉來了。
給我看小雞:老師:有多少只小雞?(很多雞)妳想和雞玩遊戲嗎?每個孩子都和壹只雞玩遊戲。
(2)、提問->嘗試活動->反饋討論:
老師:咯咯,誰來了?(母雞)母雞想要小雞崽回來(小雞崽把小雞送回家,放進籃子裏)
剛才家裏沒有雞。現在怎麽了?(許多小雞)
老師:母雞要和我們玩壹個下蛋的遊戲。讓我們看看有什麽樣的蛋。有紅色的球,綠色的球,黃色的球,我們的雞蛋是彩色的球。
解釋遊戲規則:挑壹個妳喜歡的球,隨便拿壹個,說:“我拿的是什麽顏色的球?”
老師:(請每個孩子拿壹個雞蛋)我這裏有幾個雞蛋?(很多)。我以前有很多球,現在都給小孩子了。壹個給妳,壹個給我。
請告訴孩子們他們拿的是什麽顏色的雞蛋。
(3)、改進嘗試:
1,老師:現在我們要在草地上下蛋,壹邊下蛋壹邊說:“小母雞,真能幹。她生了壹個大雞蛋,帶著它回家了。”(兒童遊戲)
老師:剛才草地上沒有雞蛋。現在怎麽拉他們?(許多球)
老師:妳生了壹個,我生了壹個,就變成了很多球。
2.老師:我不放心地上的雞蛋。讓我們幫母雞媽媽把雞蛋拉回家,說:“我挑的是什麽顏色的蛋?”
(4)評論:
1.剛才洗衣單上沒有球。現在怎麽拉他們?(許多球)
2.下次告訴孩子玩遊戲。
評論:
孫老師根據孩子們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初步經驗和小班計算活動的教學目標,明確了本次活動的基本要求,即正確區分“1”和“很多”兩個不同的量。教師在活動中總能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境教學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生動的場景中,通過學習工具的操作,感受“1”和“很多”兩個不同的量,讓幼兒輕松自主地學習。比如老師采用了“和雞交朋友”、“幫母雞撿雞蛋”、“小母雞下蛋”三種情境遊戲,讓孩子始終以角色的身份參與遊戲。壹方面,這既符合小班幼兒活躍的特點,又能吸引他們的註意力,讓他們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和感知“1”和“很多”,並通過反復遊戲。
活動中有壹個好的方面,就是在活動中,老師強調要讓孩子用語言表達“1”和“很多”,這符合小班幼兒用語言行動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孩子在表達過程中理解“1”和“很多”的概念。
小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鄰數活動目標;
1,知道鄰數的概念,掌握1-10的鄰數,了解並說出鄰數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孩子的比較能力和思維靈活性。
活動準備:用相鄰數字填空,手拿壹張圖紙和壹個1-10的數字頭飾。
活動流程:
1,導入活動
“有些孩子今天很開心。妳想知道他們是誰嗎?”“他們是數字兒童,因為他們今天有了新家。孩子們想看嗎?”
2.顯示圖片
(1)老師:“這房子漂亮嗎?孩子們想住在這樣的房子裏嗎?”
(2)“現在讓我們走進這所房子,看看這些人物是怎樣生活的。”
(3)通過向孩子介紹新的數字鄰居,引入鄰數的概念。
老師:“數字們看到孩子們來了都很高興,所以他們都穿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來歡迎我們孩子的到來。”現在讓我們來認識壹下他們的新鄰居。"
(4)向幼兒逐壹介紹數字的“鄰居”,讓幼兒直觀地理解“相鄰”的概念。
(5)介紹完後問孩子,讓孩子初步掌握每個數的相鄰數。
3.給孩子發壹張表格,讓孩子根據數字畫出幾何圖形,初步了解相鄰數字之間的關系。
(1)老師:“現在有四個人影想請我們的孩子幫個忙。我想讓我們的孩子為他們畫盡可能多的三角形、圓形或其他妳喜歡的圖形。現在我邀請這些人物到我們孩子的課桌上。請拿起手中的畫筆,幫助他們。”
(2)畫完後,教室在黑板上掛壹張大掛圖,親自演示。演示結束後,讓幼兒壹起數數,引導幼兒尋找相鄰數字之間的關系。
4.出示相鄰數字填空卡,來個小競賽。
“現在數字想讓我們的孩子來個小比賽,看誰能快速準確地告訴鄰居,是比鄰居多壹個還是少壹個。”
小班數學活動:樹葉分類的設計理念;
綱要中提到,要引導孩子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和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欲望。秋天豐富多樣的樹葉,為孩子們探索、發現、表達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幼兒園老師經常帶孩子開展撿落葉的活動。這些顏色各異、大小不壹的樹葉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驚喜和好奇。“老師,這是壹片黃葉。老師,妳看,這是壹片大葉子!”當小班的孩子們高舉這些落葉告訴老師的時候,心裏有說不出的激動。設計樹葉分類的科學活動,可以滿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認知,享受在樹葉五彩繽紛的世界中暢遊。
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參加活動,體驗了母樹和寶寶葉子的深情。
2能排除大小的幹擾,根據黃綠顏色對葉片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壹棵大樹(主要是樹幹)帶葉子(大小不等,共60多片,黃色多綠色少)
孩子們每人有壹個盒子,裏面有三片葉子,把它們放在椅子下面。
活動重點: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難點:能排除大小的幹擾,根據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流程:
首先,小葉子說妳好——區分顏色
1,秋天來了,秋風吹來,小葉子壹片壹片的落下。看,這片小葉子是什麽顏色的?(拿起黑板上的壹片綠葉)-問幾個小朋友(綠葉寶寶)
2.然後向格林特裏寶寶問好。
3.這片小葉子是什麽顏色的?(黃葉寶寶,方法同上)
二、媽媽離開找寶寶——鞏固顏色,初步感知分類。
1.妳喜歡小葉子嗎?那麽請去撿樹葉。仔細聽著。每個孩子都輕輕地來到這裏(老師指著黑板)撿起壹片葉子。(撿樹葉的孩子輕輕回到座位上)
2.老師拿了壹片黃葉,問:小黃葉呢?黃葉寶寶在哪裏?請用黃葉托起嬰兒。
3.老師拿了壹片綠葉問:寶寶樹呢?格林立夫寶寶在哪裏?請舉起小樹葉。
重復幾次。
三、把寶寶葉子送回家——顏色對應,在操作中學會分類。
1.大樹媽媽想念小葉子。讓我們把小葉子送回家吧。展示顏色代碼-綠色房子和黃色房子,並把它們放在樹的兩邊。
2.請有綠色樹的寶寶住在綠色房子裏,有黃色葉子的寶寶住在黃色房子裏。(分批放葉子)
3.小結:小葉子和媽媽回來了,好開心。長著綠色葉子的嬰兒住在綠色房子裏,長著黃色葉子的嬰兒住在黃色房子裏,這真好。
第四,幫助大樹媽媽——在操作中進壹步鞏固分類。
1,秋風壹吹,好多葉子都掉下來了,幫幫媽媽樹,給寶寶葉子按綠黃分。(展示四個塑料筐,兩個黃色的,兩個綠色的。)
2.在每個孩子的椅子下放壹個小盒子,裏面有2-4片葉子。
3.簡單點評壹下小兒術後的操作。
第五,拓展活動,激發繼續探索的興趣。
1,請黃綠相間排隊。
2.我們去外面撿樹葉,看看還有什麽其他顏色的樹葉。
設計意圖:
和葉子的寶寶打招呼,讓孩子快速進入角色,認識綠色和黃色葉子的寶寶,為下壹個環節做鋪墊。
角色扮演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初步感知到分類的意義。
通過送回家的遊戲讓孩子學會在情境中分類,滿足孩子的需求。
在操作過程中進壹步鞏固顏色的分類。
延伸環節讓孩子保持對分類活動的興趣,激發研究欲望。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參觀蘋果園I .活動構想
剛入園兩個月的小班孩子註意力還很不穩定,容易走神,不能壹直註意老師的講解。因此,我以孩子們最熟悉的水果“蘋果”為主角,采用生動活潑的場景教學方式,讓孩子們始終以角色的身份參與遊戲,感受數量,在有趣、直觀、生動的“逛蘋果園”場景中,通過學校工具的操作,學會按顏色分類配對。壹環扣壹環的劇情既符合小班幼兒的活躍特點,又能不斷吸引幼兒的註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和感知,激起幼兒對對數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
二、活動目標
1,發展孩子對物品顏色和數量的感知,嘗試簡單分類。
2、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用夾子練習,發展孩子的小肌肉群。
3.孩子們可以愉快地參加活動。
三、活動準備
1,音樂《郊遊》和《蘋果》。
2、若幹椅子,壹條用縐紙鋪成的小路(25cm寬),兩個紅黃綠相間的籃子。
3、若幹個彩色蘋果、紙杯做成的花(多了孩子,花瓣數分別是2、3、4)。
4.數碼相機。
5.提前在門口給每個孩子壹張果園票,上面印著不同顏色的蘋果。
四、活動過程
壹是引出活動內容
1,老師:“今天老師邀請小朋友去蘋果園玩。看,前面有壹條路。我們必須走小路,穿過溝渠才能進入蘋果園。走小路要小心,千萬不要踩旁邊的草地。我們壹起開始吧!”
2、小朋友走小路,過水溝進蘋果園(這個環節讓活動更加真實,同時鍛煉了小朋友的平衡和穿越能力)。
撿蘋果。
1,走進“果園”,老師:“啊,昨天晚上刮大風,蘋果樹上的蘋果都被大風刮掉了。我們來幫忙摘蘋果吧!”
孩子們分散去摘蘋果,老師參與孩子們的活動。
2.孩子註意力集中。老師讓孩子們觸摸和親吻蘋果寶寶,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3.老師展示他撿到的蘋果寶寶,利用機會讓孩子集體數數。
老師:“妳看,我還撿了壹些蘋果寶寶。請幫我數壹數!”"
4.讓孩子在衣服上夾小蘋果(讓孩子夾蘋果,第壹個目的是練習用夾子夾東西,發展孩子的小肌肉群;第二個目的是為後面的活動打下基礎,讓自己和別人更清楚地看到蘋果的數量。
(1)老師:“哈哈,妳們都變成蘋果樹了!讓我們壹起唱“蘋果”這首歌,壹起跳蘋果舞吧!音樂壹停,小蘋果樹就動不了了。”
放音樂,音樂停,給孩子拍照:“讓我看看哪棵蘋果樹不動,我給他拍照。”小朋友特別喜歡拍照,所以在這個環節拍照可以讓活動更有趣。而且小班的孩子好動,拍照可以讓他們更好的遵守規則。)
老師問每個孩子:“妳們樹上有幾個蘋果?”(鞏固孩子對量的認識。如果超過四個,孩子可以用“很多”來代表。)
(2)第二個遊戲,音樂壹停就讓孩子們坐下來休息:“我們再玩壹次,剛才小蘋果樹累了。當音樂停止時,我們可以坐下來休息壹下。”
當音樂播放完畢,音樂停止時,老師問每個孩子:“妳的樹上有多少個蘋果?”
再次合影。
三個蘋果。
1,老師:“現在蘋果寶寶們該回家了。我們把他們送回去吧!妳看,那是什麽顏色的籃子?”
“紅蘋果寶寶應該送到什麽顏色的籃子裏?……"
2.孩子們把蘋果送到相應顏色的籃子裏。老師引導孩子找到錯誤的蘋果,讓他們自己糾正。(孩子第壹次嘗試按顏色分類。)
四尋找朋友
1,引導小朋友根據門票上蘋果的顏色,拿同樣顏色的紙杯。
老師:“我們進蘋果園之前,每個人都給了壹張票。他們票上的蘋果寶寶是什麽顏色的?”讓我們為他們找壹個好朋友吧!看,那裏有許多小花。請找壹朵和妳的蘋果寶寶顏色壹樣的小花,好嗎?”(孩子第二次嘗試配色。)
2.老師:“小朋友,花心的顏色和妳票上蘋果寶寶的顏色壹樣嗎?妳看看小花上有幾片花瓣?”(再次鞏固孩子對量的認識。)
“妳聽,那邊的蘋果寶寶都吵著要和小花做朋友。讓我們幫助他們。看老師手裏的花心顏色。那我該找什麽顏色的蘋果寶寶和它做朋友呢?”引導孩子發現蘋果夾可以當花瓣用,強調壹個花瓣可以用夾子夾。
3.小朋友每人拿壹個紙杯花,找相應的蘋果夾來裝飾。先做的話可以再選壹個紙杯花。(再次讓孩子用夾子夾東西,滲透壹壹對應的概念,第三次練習配色。)
教師的巡回指導。(播放音樂“蘋果”)
4.拍照留念,並糾正發現的任何錯誤。(通過拍照,小朋友可以迅速聚集在老師周圍,也方便查看小朋友的操作結果。)
5.回家自然結束。
老師:“今天我們來到蘋果園,做了很多事情。我們都是有能力的孩子。現在我們帶小花回家吧!””(放音樂《郊遊》)原路返回。
小班數學教案“學習的形成2”的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激發計數的興趣。
2.培養以數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實際意義,在運算的基礎上嘗試用語言表達“2”的形成。
要準備的活動
1.課件:大樹,小鳥;
2.在教室裏放很多兔子(等於孩子的數量)。
活動過程
第壹,進口
和兔子壹起做客的語氣引起了幼兒的興趣。
老師:“小朋友,今天有個小動物來我們班參觀。是誰?”它在哪裏?請快點找!"
第二,拓展
1.經驗的形成2
(1)讓孩子們從椅子下面找出1只兔子。
老師:兔子藏在孩子們的椅子下面。每個孩子都找到壹只兔子。
-妳找到了多少只兔子?
我發現了壹只兔子。
(2)讓孩子再找壹只兔子。
老師:這只小兔子有點孤獨。妳能為它找到另壹個夥伴嗎?
兔子的小夥伴藏在我們教室裏,大家快去找!
嬰兒找到了另壹只兔子。
(3)妳現在有幾只兔子?
(現在我有兩只兔子了)
老師:先是在椅子下面找到1只兔子,然後在草叢裏找到1只兔子,就成了兩只兔子。1加1是多少?
(1加1等於2)
(4)讓孩子重復:1加1是2。
2.課件感知的形成2
兔子是我們班的客人。我們應該為兔子準備胡蘿蔔和蔬菜。
(1)課件播放:
請先給壹只兔子1蘿蔔,再給另壹只兔子1蘿蔔。
1蘿蔔加1蘿蔔有多少蘿蔔?1加1是多少?(1加1等於2)
(2)教師用平絨教具演示2的形成過程:
先邀請1兔子吃1青菜,再邀請另外1兔子吃1青菜。1青菜加多少青菜?1加1是多少?(1加1等於2)
3.讀數字2
兩只兔子,兩個蘿蔔,兩個青菜的數字是多少?(由數字2表示)
孩子讀數字2和2是什麽樣子的?(像小鴨子在水裏遊)
4.理解2的實際意義。
(1) Q 2可以表示兩只兔子,兩根蘿蔔,兩根草。還能是什麽意思?
總結:2可以代表數量為2的所有對象。
(2)課件播放壹些是的圖片,幫助孩子理解2的實際意義。
第三,結束
播放音樂,讓孩子在教室裏尋找可以用2表示的物體。
老師:我們教室裏有很多物體可以用2來表示。請聽音樂並尋找它們。
音樂停了,來找老師說給朋友聽,自然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