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顏地陵五大導遊(1)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歡迎參觀顏地陵墓。
顏地陵墓是世界聞名的祖先陵墓之壹。位於湖南省炎陵縣西部的鹿苑皮,面積5平方公裏。是海內外華人祭祖、遊覽的勝地。
顏地神農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創始人,對中華民族的起源和繁衍做出了巨大貢獻。顏地出生於湖北隨州,在寶雞姜水長大。他的名字叫蔣世年。晚年遊歷南方,體察民情,為民宣傳醫病。因吃金錢草,葬於長沙茶鄉盡頭的炎陵縣鹿苑皮。史書記載漢代以前就有陵墓,唐代在昌供奉。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夜間即位,夢見炎帝,於是在鹿苑陂發現陵墓,“殿陵立前,畫像祭之”。到清朝末年,歷代皇帝祭祀炎帝陵墓200多次。歷經1030多年,20余次大修,顏地陵在1954年春節期間,因香客放火燒毀。
現在的顏地陵於1986年修繕,並於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顏地陵的正殿分為五個入口,第壹個入口&;mdash& ampmdash午門,看到午門妳可能會問,北京有個午門。為什麽顏地陵也有午門?因為清朝的陵寢大殿是仿照清宮的建築風格,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午門進行了維護,所以才有了午門。穿過午門,可以看到迎面豎立著壹塊高大的漢白玉石碑,上面刻著“顏地陵”三個大字,這是1993年____月為顏地陵題寫的。石碑左側臥著壹只美麗溫順的鹿,右側立著壹只展翅的雄鷹。原來,顏地的母親名叫女登,在她生下壹個年輕的顏地石年時,她去山裏尋找野果。石念餓醒了,哭聲被天上的九玄皇後聽到了,於是命令仙鹿給炎帝餵奶。作為他的奶媽,禿鷹庇護他,並充當他的養母。這是炎帝的另外兩位母親。
第二個條目&;mdash& ampmdash敬禮亭。禮炮亭也是祭祀墳墓和燒香祭祖的地方。中間有壹石壇,禮炮亭上方懸掛的“民族之祖,光照人間”的橫匾是CPPCC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周培源題寫的。再看兩邊的紀念碑廣場,那裏擺放著8座清朝的皇家原始祭祀碑和民國的原始紀念碑。
穿過禮炮亭,後面的建築就是正殿。正殿是顏地陵最高的建築,回廊前的兩根大石柱上掛著壹幅對聯:“興農工,嘗百草,始藥”,概括了顏地壹生中最重要的三大成就;正廳門額上掛著壹塊橫匾:“華夏子孫,勿忘祖宗”,是陳雲同誌在83歲高齡時親筆題寫的。正殿是炎帝金像的所在地。這位祖先坐在金碧輝煌的祭壇上,心地善良,面帶微笑,左手拿著壹串稻穗,右手拿著兩個靈芝,兩腿之間夾著壹個竹籃,裏面裝滿了自己采集的草藥。這是炎帝三大功績的體現,奠定了工農業的基礎,開創了醫學。
現在參觀第四個,進入墓碑亭。在墓碑亭的中間,放著壹塊漢白玉石碑,上面刻著“顏地神農之墓”七個大字。妳可能會問:炎帝為什麽又叫神農?因為炎帝造了雷(原始的農具),教人種糧食吃,所以被稱為神農。他是中國農耕文化的開創者,被列為中國古代三皇五帝之壹,被稱為農帝。幾千年來,中國以農業為基礎。此碑是_ _ _ _於1985年5月為炎帝神農所題。亭後是顏地神農氏墓,我們的祖先顏地神農氏就長眠於此。千百年來,香壹直在墓前燃燒。即使在十年浩劫期間,也經常有人來這裏偷偷燒香祭祀。
好了,我們來看看禦碑園。皇家紀念園位於顏地陵中軸線的北部。占地面積640平方米,建築面積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梯田、神農功德圖組成。
在豫北花園北面的照壁上,有壹幅40米長的《神農功德圖》,以粗曠的字跡和寫意的形式,生動地展示了炎帝神農的十大功績。整體效果就像壹幅裝裱過的巨幅手卷,古樸凝重,氣勢磅礴。
“弦木為弧,劈木為箭”是神農創造的弓箭,改進了狩獵工具,提高了生產力,是壹大功績;“八卦即六十四卦”。神農和廚師蘇松子研究了傅的八卦,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對生產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是第二大成就。“嘗盡諸藥,宣醫疾”,貝J是炎帝的第三大功績。為了銘記神農的這壹豐功偉績,後人把中國醫學史上第壹部醫學著作稱為《神農本草經》;“教人種田種糧”是指炎帝想著改變百姓終日無所獲的局面,被天帝感動,命杜鵑取了許多糧食獻給神農,他送給祖先教他們種田,從而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這是第四大功績;為了方便種植,提高效率,神農發明了早期的農具,這是五大成就。我們的祖先在物質生活改善後,對精神生活有了強烈的追求。在勞動實踐中,他們懂得了把桐子剪成琴,把絲結成弦,還發明了五弦琴,又稱神農琴,來教育人民。歲末年初,祖先們跳儺舞,伴著五弦琴和皎潔的月光,祈求來年豐收,這是神農的第六大成就。“初建唐明,居相土”是神農的第七大功績;唐明的建築起源於鳥巢。rsquo鳥兒白天飛出去覓食,晚上飛回巢中休息。神農想:如果人也有這樣固定的“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不是鉆山洞。神農的第八大成就是“耕田制陶,填器成器”。以史為鑒。外”和“路史&;middot關於神農在布吉制陶有記載。他利用粘土可以通過粘性和火來固定和成型的原理制作了最早的陶器。陶器的發明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第九項成就是“以麻為布,做衣服”,使人類社會向文明發展邁出了壹大步;神農最後的壹大功績是“日中為市,交易休矣。”神農開創了市場,主張交易和交換需要的商品,以滿足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
今天每個人的衣食住行都源於他的發明。顏地的開拓創新和無私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立足之本。經過無數先輩的傳承發展,發展成為今天中華民族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湖南顏地陵導遊詞五首(二)
親愛的旅行者和朋友們:
大家好!
顏地陵的正殿分為五個入口,第壹個入口&;mdash& ampmdash午門,看到午門妳可能會問,北京有個午門。為什麽顏地陵也有午門?因為清朝的陵寢大殿是仿照清宮的建築風格,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維護午門,所以才有了午門。穿過午門,可以看到迎面豎立著壹塊高大的漢白玉石碑,上面刻著“顏地陵”三個大字,這是1993年___月為顏地陵題寫的。石碑左側臥著壹只美麗溫順的鹿,右側立著壹只展翅的雄鷹。原來,顏地的母親名叫女登,在她生下壹個年輕的顏地石年時,她去山裏尋找野果。石念餓醒了,哭聲被天上的九玄皇後聽到了,於是命令仙鹿給炎帝餵奶。作為他的奶媽,禿鷹庇護他,並充當他的養母。這是炎帝另外兩位母親的傳說。
第二個條目&;mdash& ampmdash敬禮亭。禮炮亭也是祭祀墳墓和燒香祭祖的地方。中間有壹石壇,禮炮亭上方懸掛的“民族之祖,光照人間”的橫匾是CPPCC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周培源題寫的。再看兩邊的紀念碑廣場,那裏擺放著8座清朝的皇家原始祭祀碑和民國的原始紀念碑。
穿過禮炮亭,後面的建築就是正殿。正殿是顏地陵最高的建築,回廊前的兩根大石柱上掛著壹幅對聯:“興農工,嘗百草,始藥”,概括了顏地壹生中最重要的三大成就;正廳額頭上掛著壹塊橫匾:“華夏子孫,勿忘祖宗”,是陳雲同誌在83歲高齡時親筆題寫的。正殿是炎帝金像的所在地。這位祖先坐在金碧輝煌的祭壇上,心地善良,面帶微笑,左手拿著壹串稻穗,右手拿著兩個靈芝,兩腿之間夾著壹個竹籃,裏面裝滿了自己采集的草藥。這是炎帝三大功績的體現,奠定了工農業的基礎,開創了醫學。
湖南顏地陵五大導遊(三)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參觀顏地陵墓。
顏地陵墓是世界聞名的祖先陵墓之壹。位於湖南省炎陵縣西部的鹿苑皮,面積5平方公裏。是海內外華人祭祖、遊覽的勝地。
顏地神農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創始人,對中華民族的起源和繁衍做出了巨大貢獻。顏地出生於湖北隨州,在寶雞姜水長大。他的名字叫蔣世年。晚年遊歷南方,體察民情,為民宣傳醫病。因吃金錢草,葬於長沙茶鄉盡頭的炎陵縣鹿苑皮。史書記載漢代以前就有陵墓,唐代在昌供奉。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夜間即位,夢見炎帝,於是在鹿苑陂發現陵墓,“殿陵立前,畫像祭之”。到清朝末年,歷代皇帝祭祀炎帝陵墓200多次。歷經1030多年,20余次大修,顏地陵在1954年春節期間,因香客放火燒毀。
現在的顏地陵是1986年修繕的,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顏地陵的正殿分為五個入口,第壹個入口&;mdash& ampmdash午門,看到午門妳可能會問,北京有個午門。為什麽顏地陵也有午門?因為清朝的陵寢大殿是仿照清宮的建築風格,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午門進行了維護,所以才有了午門。穿過午門,可以看到迎面豎立著壹塊高大的漢白玉石碑,上面刻著“顏地陵”三個大字,這是1993年___月為顏地陵題寫的。石碑左側臥著壹只美麗溫順的鹿,右側立著壹只展翅的雄鷹。原來,顏地的母親名叫女登,在她生下壹個年輕的顏地石年時,她去山裏尋找野果。石念餓醒了,哭聲被天上的九玄皇後聽到了,於是命令仙鹿給炎帝餵奶。作為他的奶媽,禿鷹庇護他,並充當他的養母。這是炎帝另外兩位母親的傳說。
第二個條目&;mdash& ampmdash敬禮亭。禮炮亭也是祭祀墳墓和燒香祭祖的地方。中間有壹石壇,禮炮亭上方懸掛的“民族之祖,光照人間”的橫匾是CPPCC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周培源題寫的。再看兩邊的紀念碑廣場,那裏擺放著8座清朝的皇家原始祭祀碑和民國的原始紀念碑。~小三峽的導遊詞&;middot陜西大雁塔&;middot黃帝陵導遊詞&;middot司馬遷墓的導遊詞
穿過禮炮亭,後面的建築就是正殿。正殿是顏地陵最高的建築,回廊前的兩根大石柱上掛著壹幅對聯:“興農工,嘗百草,始藥”,概括了顏地壹生中最重要的三大成就;正廳額頭上掛著壹塊橫匾:“華夏子孫,勿忘祖宗”,是陳雲同誌在83歲高齡時親筆題寫的。正殿是炎帝金像的所在地。這位祖先坐在金碧輝煌的祭壇上,心地善良,面帶微笑,左手拿著壹串稻穗,右手拿著兩個靈芝,兩腿之間夾著壹個竹籃,裏面裝滿了自己采集的草藥。這是炎帝三大功績的體現,奠定了工農業的基礎,開創了醫學。
湖南顏地陵五大導遊(4)
女士們先生們,
妳好,歡迎來到株洲,我是妳的導遊。
顏地陵位於湖南炎陵縣西南15km處的唐田鄉鹿源坡,又稱“帝陵”。顏地陵,或稱神農,是古代壹個傳說中的部落首領,姓姜。史稱他教人播種五谷,收獲五谷,所以被稱為“神農”。他嘗過草藥,發明過藥,所以也是“藥神”。不僅如此,據說他還用火造福人類,制造樂器,提倡物質交換&;hellip& amphellip總之,在歷史傳說中,顏地神農皇帝是壹個在農業、工業、商業、醫藥、文學等領域都與發明密不可分的神,所以他受到了歷代炎黃子孫的極大敬仰和祭祀。最後因為嘗了劇毒金錢草而死,無藥可治。金皇甫謐撰《帝國世紀》,死後葬於長沙。宋·洛米《道史》雲:“長沙茶鎮之端,名為茶陵”(南宋時鄢陵縣被茶陵所分)。顏地陵墓周圍覆蓋著古樹,四面環水。陵墓側面有壹個“洗藥池”,相傳是炎帝洗草藥的地方,有幾塊明清時期的帝王祭祀石碑。顏地陵的景點有顏地陵、延陵寺、盛豐寺、崇德坊寺、壺鎮觀、鹿苑亭、聖火臺等人文景觀,還有鹿苑洞、龍背石、龍爪石、花池等自然景觀,都是令人神往的地方。
顏地陵的陵區古稱“禦山”,面積2.4平方公裏。陵區青山覆蓋,碧水流轉,古樹參天。具有民族建築風格的陵墓大廳光彩奪目,面積達3000平方米。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訪天下古墓,在“白鹿原”發現了顏地陵。甘德五年(967),建廟祭祀。1950年,顏地陵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4年,由於壹場朝聖者的火災,大殿被燒毀。1986年6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並出資,顏地陵正殿正式重建。重修後的陵寢大廳分為五個入口:第壹入口為午門,內有丹氏門梃和左右回廊作為碑室,歷代用來講牌位;第二個入口是禮炮亭,這是壹個八角形的石基柱亭,有八根石柱支撐橫梁。亭上有壹橫匾,題“民族始祖普照天下”,並有對聯曰“德行普照千年;展覽大有作為,亭內擺放香爐供人行禮;第三個入口是主廳,24根石柱支撐著廳頂。堂內有“炎黃子孫不忘祖宗”的匾額,兩邊寫著“辦喪事,為工農業奠基;嘗百草開藥先例”,廟裏神龕裏供奉著炎帝神農像。炎帝雕像是金身,左手稻穗,右手靈芝。在雕像前,有壹個裝滿谷物和藥材的竹籃。神社掛著“齊天鼻祖”的橫幅,兩邊鏈接為“名垂宇宙;恩澤中國”,整個大廳富麗堂皇,莊嚴肅穆;第四個入口是墓碑亭,有壹塊石頭墓碑:“顏地神農皇帝之墓”;第五個入口是炎帝的陵墓。炎帝神農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之壹,所以自古以來對炎帝陵墓的祭祀都是極其莊嚴隆重的。根據歷史記載,在唐代,對顏地陵墓的祭祀就開始了,到了宋代,在宋太祖建廟後,每三年舉行壹次大祭祀。清代祭祀更為頻繁,僅41次。
在陵墓大廳周圍,有壹堵十多英尺高的紅墻。周邊有盛豐廟、胡貞觀廟、天使臺、崇德廣場、祭祀亭、時祭府、永豐臺等大型古建築群,有鹿源洞、夏喬、水池(又稱洗藥池)、黃羊山、龍爪石等景點。還有炎陵十景。即:花草芬芳的芳草(又名曹偉亭);岸邊蹲著,形似龍頭,噴著像要飛的石龍的鼓髻;雲霧繚繞,蕭瑟如秋雨;周圍時而有煙霾,若隱若現,密密麻麻,稀稀落落的小閣煙霾;春天,細草遍地,野花叢生,黃白遍地,紅紫燦爛,就像目的地周放春錦中的錦緞;山問鳥鹿無常,無言以對。每逢祭祀,它便飛走歌唱,有鳥鳴鹿鳴(又名白鹿原):大香樟橫立,中空如洞,任何人都可以占幾個座位坐下來,背誦空空的香樟。鹿苑古樹千奇百怪,光怪陸離。陵寢前有壹棵杉樹,分為兩枝。繞了十幾圈,也沒有枝葉。經過幾百年的潤澤,有做湯圓的趨勢,稱之為張靈木。陵北,池水幽深清澈,鱗鱗百種。每壹次阿波羅都是平日裏的溫暖,水光相映。夜晚水月交融,玉清水清,以龍潭潛水聞名。京使祭祀,壹葉飛落,滿堂香。它的葉子五顏六色,如果它被畫成縷縷,在中國就有不同的形象。因亭而碑刻:異樹飛香(又名飛翔亭)。
莊嚴肅穆的顏地陵宮和古色古香的龐大建築與這裏的自然風光融為壹體,加上顏地陵十大景點,使整個顏地陵寧靜、美麗、壯觀。歷代皇帝視其為聖地,每年都要祭祀、舉行儀式,秦更是派出特使朝拜。中秋節的時候,全國各地的很多成員都來祭奠他們的生前。成群結隊的人宰殺動物,燒香祭拜,但壹年四季絡繹不絕。至於節假日,可以看到數以千計的朝拜者整齊地排著隊,擺滿了祭品,周圍是香火和枷鎖,這是壹個奇觀。
湖南顏地陵導遊詞五首(五)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歡迎參觀顏地陵墓。
顏地陵墓是世界聞名的祖先陵墓之壹。位於湖南省炎陵縣西部的鹿苑皮,面積5平方公裏。是海內外華人祭祖、遊覽的勝地。
顏地神農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創始人,對中華民族的起源和繁衍做出了巨大貢獻。顏地出生於湖北隨州,在寶雞姜水長大。他的名字叫蔣世年。晚年遊歷南方,體察民情,為民宣傳醫病。因吃金錢草,葬於長沙茶鄉盡頭的炎陵縣鹿苑皮。史書記載漢代以前就有陵墓,唐代在昌供奉。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夜間即位,夢見炎帝,於是在鹿苑陂發現陵墓,“殿陵立前,畫像祭之”。到清朝末年,歷代皇帝祭祀炎帝陵墓200多次。歷經1030多年,20余次大修,顏地陵在1954年春節期間,因香客放火燒毀。現在的顏地陵是1986年修繕的,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顏地陵的正殿分為五個入口,第壹個入口&;mdash& ampmdash午門,看到午門妳可能會問,北京有個午門。為什麽顏地陵也有午門?因為清朝的陵寢大殿是仿照清宮的建築風格,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午門進行了維護,所以才有了午門。穿過午門,可以看到迎面豎立著壹塊高大的漢白玉石碑,上面刻著“顏地陵”三個大字,這是1993年___月為顏地陵題寫的。石碑左側臥著壹只美麗溫順的鹿,右側立著壹只展翅的雄鷹。原來,顏地的母親名叫女鄧,在她生下壹個年輕的顏地石年時,她去山裏尋找野果。石念餓醒了,哭聲被天上的九玄皇後聽到了,於是命令仙鹿給炎帝餵奶。作為他的奶媽,禿鷹庇護他,並充當他的養母。這是炎帝另外兩位母親的傳說。
第二個條目&;mdash& ampmdash敬禮亭。禮炮亭也是祭祀墳墓和燒香祭祖的地方。中間有壹石壇,禮炮亭上方懸掛的“民族之祖,光照人間”的橫匾是CPPCC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周培源題寫的。再看兩邊的紀念碑廣場,那裏擺放著8座清朝的皇家原始祭祀碑和民國的原始紀念碑。
~小三峽的導遊詞&;middot陜西大雁塔&;middot黃帝陵導遊詞&;middot司馬遷墓的導遊詞
穿過禮炮亭,後面的建築就是正殿。正殿是顏地陵最高的建築,回廊前的兩根大石柱上掛著壹幅對聯:“興農工,嘗百草,始藥”,概括了顏地壹生中最重要的三大成就;正廳額頭上掛著壹塊橫匾:“華夏子孫,勿忘祖宗”,是陳雲同誌在83歲高齡時親筆題寫的。正殿是炎帝金像的所在地。這位祖先坐在金碧輝煌的祭壇上,心地善良,面帶微笑,左手拿著壹串稻穗,右手拿著兩個靈芝,兩腿之間夾著壹個竹籃,裏面裝滿了自己采集的草藥。這是炎帝三大功績的體現,奠定了工農業的基礎,開創了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