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寫著幾個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心理活動。在公司工作,在制度的控制下會不舒服。妳總想著有壹天,妳能獨立闖出這個世界就好了。
但是現實和想象之間總是有巨大的差距。
對於壹個企業來說,如果過於“人性化”,就是對員工最大的不負責任。
這篇文章是根據壹個真實的咨詢案例寫成的,主角最終成功轉型。當時咨詢完之後他說:“非常感謝華為這個平臺。”
離職後是什麽讓他對前雇主念念不忘?
什麽樣的企業才是真正好的員工平臺?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妳帶來不壹樣的啟發。
壹,
咨詢師阿花(化名)來找我咨詢的時候,是他離開華為的第二年。
通信工程專業的阿華,畢業後順利入職華為,成為壹名工程師。
33歲那年,阿花參與的項目因為種種原因業績下滑,公司內部考核異常殘酷。有壹個工作多年的同事,因為考核中連續出現“C”而離職。
阿華覺得,在這樣“殘酷”的生存環境下,與其等著她將來有壹天被動出局,不如主動離開,或許還是壹個轉折點。
就這樣,懷著復雜的心情,阿華遞交了辭職報告。
接下來的兩年,阿華也做了很多轉型的嘗試,但是沒有明顯的起色,這讓阿華很是心灰意冷。
他覺得壹定是哪裏出了問題,不知道以後從哪裏突破,就找到了我。
看阿華的簡歷,可以看出這是壹個非常優秀的職場人。
在學校,阿華是個“優秀生”,考試成績在全校前十;來到華為後,阿花雖然對公司有些感情,但自己的考核成績還是挺好的。基本上只要客戶和同事聽說這個方案是阿花的,幾乎不會有懷疑或反對。
就是這樣壹個優秀的員工,在離開華為的兩年裏,轉型之路充滿坎坷。
他先是去了壹家外資公司,卻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中高層的利益鬥爭。不到壹年,他就被對手成功擠走了。
他壹直在其他公司找相關的職位,但是沒有壹個能讓他覺得自己壹開始在華為能幹幾年。漸漸的,他開始對現實失望,懷疑自己的能力。
第二,
咨詢之初,我和阿花明確了自己的價值觀,了解到阿花非常重視的兩個要素是“社會交往”和“聲望地位”。
這兩點真的讓我大吃壹驚,或者說讓我意識到愛荷華和“工程師”有著不同的特點和訴求。
華告訴我,他雖然性格內向,但骨子裏還是喜歡琢磨人。除了專業書籍,他還喜歡看人文社科方面的書籍。雖然他與人相處有點遲鈍,但壹旦相處久了,往往能交到知心朋友。
與此同時,在華為待了幾年的阿華也逐漸意識到,單純走技術路線面臨著看得見的職業瓶頸和天花板,所以他希望多出去走走,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希望通過其他渠道獲得更廣泛的認可,有壹定的口碑和地位。
雖然願望是美好的,但是要落地,就要看兩大因素,壹個是能力,壹個是機會。
在能力層面,通過梳理阿花以往的經歷不難發現,阿花學習理解能力強,抗壓能力好,情緒相對穩定,對數據分析有壹定的敏感度,擅長計劃組織、人際溝通、多任務管理等。
可見,艾奧瓦的職場基礎和素養是非常好的,這是壹個積極的好信號。
1,直覺好,對外界人和事物的認知是客觀的。
當我註意到這壹點並告訴艾奧瓦時,他似乎意識到這應該感謝華為。
他說起了壹段往事。
原來,華剛畢業進入華為的時候,是壹個很有想法的年輕人。他總是喜歡對壹個問題提出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這也受到其他同事的批評,說他“浮躁”。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不管華為的人才培養體系和領導理解如何,這樣的年輕人絕對不會被盲目打壓,反而會給他們這樣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反思和體驗,獲得持續的成長。
領導對阿華說,妳的悟性和想象力很好。遇到事情,多提前思考,不要輕易發表觀點,可能會走得更好。
阿花記住了領導的教導,從小事做起。經過壹段時間的表現,他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後來領導有意無意的給了阿華壹些機會,讓他把壹些想法或者思路落地。
讓阿花興奮的是,他發現自己真的很擅長這個。通常領導只需要給出壹個大概的想法,他就能很快明白對方想要什麽,並提前思考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和方案,得到了領導的鼓勵和表揚。
漸漸地,阿華對人對事的看法也越來越客觀成熟,這說明他不會在事情發生時輕易下結論,也不會急於否定壹些從未實施過的想法,而是進行系統的評估,盡力將這些想法變成現實。
2,具有壹定的開拓動力,不找理由和借口。
基於華為以目標為導向的管理風格和體系,整個公司彌漫著濃厚的奮鬥氛圍。這群人有著極其敏銳的嗅覺,強烈的目標導向,以及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和毅力。
這讓在it工作了七八年的阿華養成了良好的工作習慣和責任感。
在華為做項目的經歷中,阿華養成了遇到問題迎難而上的作風,從不推卸責任找借口。
這也是後來離開華為的阿花無法適應其他公司的原因之壹。
在艾奧瓦看來,很多公司的員工太習慣於給自己找借口,比如——
不能接這個項目?那是因為公司小,大家不喜歡;
性能不達標?那是因為大眾的消費升級了,誰也不能保證我們的產品會像人民幣壹樣受到大家的喜愛。
文案不亮?那是因為公司的產品本身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而且很多公司的老板有時候聽到員工的借口和抱怨,想想還是忍住了。
這種隱忍會滋生更多的借口,同時也會挫傷員工想做事的積極性。最後整個企業就會像壹個不溫不火的“養老院”,大部分都是無所事事,等死。
3.有組織能力和良好的溝通技巧。
在華為擔任工程師期間,艾奧瓦不僅善於捕捉領導的需求,還善於與客戶溝通,洞察客戶的需求,從而根據這些需求不斷改進和優化項目細節,受到客戶的好評。......
在梳理了各種能力之後,阿花不禁感慨:“從華為畢業這幾年,我真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和變化。另外,華為的文化非常重視挑戰和創新,這讓我總是有新的挑戰需要突破。現在想想,華為真的教會了我太多,讓我成長了太多。”
第三,
職業轉型的本質是什麽?
從我經手的大大小小的咨詢案例來看,如果用壹句簡單的話來形容,就是:“每個人只有在自己的能力延長線上找到合適的轉型方向,才有望實現成功轉型。”
也就是說,如果壹個人的能力不足或者嚴重缺失,轉型對於他們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
例如:
壹位中學老師,覺得日常工作壓力大,工資低,希望轉型做心理咨詢師,按小時收取大量咨詢費,收入每年都能穩中有升;
壹個客服小姐覺得這份工作很瑣碎,沒有成就感,每天都要和挑剔的客戶打交道。我討厭自己不能馬上轉型做職業規劃師,給別人職業建議,賺很多錢。
某企業會計人員,覺得每天和數字打交道很繁瑣,向往自由文藝,有錢花的浪漫生活。他們希望馬上成為暢銷書作家,賣出幾百萬本書,然後每年出壹本書,剩下的時間去環遊世界。
壹個壟斷行業的基層員工,覺得自己的工作真的不新鮮。除了穩定,看似光鮮,他們的收入並不高。他們渴望成為旅行體驗者,享受所有的美景和所有的美食,並獲得大量的門票。......
這些人的轉變往往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只停留在“做夢”和“思考”的階段,沒有壹定的能力和資源積累來支撐,所以很容易出現“夜想千條路,醒來發現無路”的窘境。
對於在華為待了七八年的阿花來說,他的轉型之路會隨著能力的挖掘而逐漸浮出水面。
試想,什麽樣的工作能充分發揮阿花之前在IT行業的經驗和背景,挖掘客戶需求,與其他部門溝通,協助技術人員改進優化,充滿挑戰和創新?
妳壹定很聰明,知道答案並不難。
在咨詢的最後,我也向阿華說明了壹些註意事項,包括找什麽樣的公司做貢獻,要註意什麽樣的文化和氛圍,要找什麽樣的領導等等。
可喜的是,經過咨詢,阿花真的遇到了好機會。後來轉行,在壹家IT創業公司做產品經理。他表示非常看好這家公司的發展前景,同時也在這份工作中獲得了全新的成長和鍛煉。
“我非常感謝華為的這個平臺,”艾奧瓦告訴我們。“如果時光倒流,我畢業的時候還是會選擇這家公司;同時我也想對初入職場的孩子們說,能進平臺就不要猶豫。因為大平臺能帶給妳的不僅僅是光環。”
“天才不能使人不用工作,也不能代替勞動。要發展天才,必須長時間學習,高度緊張地工作。壹個人越有才華,他所面臨的任務就越復雜和重要。”-斯米爾諾夫
作者簡介:趙曉麗,資深職業規劃師、國家心理咨詢師、職場作家。著有基於職業咨詢案例研究的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妳的生活需要重新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咨詢和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職業規劃與工作方法新幹貨書《從極簡到極致:做壹個好領域的厲害人物》已在當當、亞馬遜、JD.COM等平臺全面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