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來,402隊先後轉戰江西、湖南兩省的38個縣(市),發現和勘查了500多個礦床,其中大型礦床39個,中型礦床46個,探明儲量的礦種48個,填補了國內或省內海泡石、菊花石、麥飯石、瓷石、砂類礦石找礦的空白。潛在經濟價值超過3000億元。為湘贛經濟建設立下豐功偉績,在我國地質工作發展史上寫下不朽篇章。
57年風風雨雨,402隊急國家之所急,填補了海泡石、菊花石、麥飯石、粘土巖、砂型礦國內或省級找礦空白。自1980以來,獲得地礦部11找礦獎勵、5項勘查獎勵、10科技獎勵。1980年被地礦部授予“找礦重大貢獻單位”稱號,3月獲地礦部找礦集體壹等功1991,1992年獲地礦部“立功地質找礦單位”稱號。402隊以樸實的工作作風和開拓精神,在地質勘探領域創造了壹個又壹個輝煌。2000年以來,連續被湖南省政府、長沙市政府評為“守合同守信用”單位,被湖南省文明辦評為“公益形象示範單位”,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離退休黨支部”榮譽稱號。
2007年6月65438+10月11,配合國家體制改革形勢,原湖南省地質勘查局401隊、湖南省地質勘查局402隊(國家功勛地質隊)、湖南省地質建設工程(集團)總公司(國家建設壹級總承包單位)合並重組為新的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02隊。人才、設備、信息、資質等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市場競爭優勢大幅提升。
我們團隊的基本思路是打造壹面旗幟,打造兩大品牌。即打造402地質找礦功勛隊旗幟,爭創全國優秀地質找礦單位;打造省國土建設集團、省勘測設計院兩個品牌,打造兩個有特色的超億規模企業(超特級)品牌;在管理方面,我們團隊根據地勘單位的實際情況和行業特點,不斷改進技術和管理方法,弘揚科學民主的管理理念,認真做好國家公益性(基礎性)地質找礦、商業性地質工作和工業勘查建設。建立健全了五大管理體系:技術質量管理體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財務管理體系、人才管理體系、法律服務管理體系。並建立符合市場、具有市場競爭力、運行穩健的經營機制、激勵機制和責任機制,形成壹套較為完善、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
同時,我們團隊非常重視單位的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為了增進工人和群眾之間的交流,我們組織了各種文藝晚會、知識競賽,組織新員工參加拓展訓練,舉行各種運動會,召開老同誌座談會,慰問弱勢群體。特別是在四川發生特大地震後,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動員廣大職工幹部和黨員群眾開展賑災募捐活動。積極響應省廳號召,派出4名地質災害調查專家參加省政府組織的救援隊,趕赴四川災區。專家組不顧生命危險,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務,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贊揚。2008年6月底5438+01,受湖南省政府委托,四川省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應急勘察設計組再次上崗。
全隊員工始終牢記“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鬥為榮、以為找礦作貢獻為榮”的地質工作者“三榮”的優良傳統,為構建和諧地勘單位、實現402隊“富民強隊”目標而努力奮鬥!
歷史的發展
1952年,402隊前身為575人的永興鐵礦勘探隊,在江西省永興縣正式成立。
1953年,根據國家壹五計劃關於地質工作者全國統壹調配的要求,遷至湖南省漣源縣,更名為中南地質局鬥笠山煤礦勘探隊,隊伍人數增至755人。
1954,隊名變更為中南地質局402隊;次年,從湘中遷到湘東北。隊部設在湘潭譚家山,先後更名為譚家山隊、湘潭隊、湘潭專業綜合地質隊。
1957年,該隊遷至湘潭楠竹山,更名為湖南省地質局402隊。
1958,402隊分為湘東隊和湘潭地質局兩部分。同時,茶園鋪隊、湘北隊部分、石膏隊、716隊、醴陵隊並入湘潭局、湘東隊。
1960湘東隊與湘潭地質局合並為湖南地質局402隊;團隊總部設在湘潭市,員工1209人。
1964年隊址由湘潭移至瀏陽七寶山,1965移至瀏陽永和,1966移回七寶山。
1974,隊部由瀏陽七寶山遷至瀏陽永安鎮。
1984年更名為湖南省地質礦產局402隊。1996更名為地質礦產部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02隊。
1998屬地化後,地質礦產處更名為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02隊。
參考資料:
/dwjs.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