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的理想狀態應該是所有學生都渴求知識。教師不僅要教他們如何學好知識,還要指導他們學習什麽樣的知識,幫助他們規劃未來的藍圖,設計人生的輝煌計劃。老師只是“理解”自己在學習生活道路上遇到的“困惑”。教學也是教育。但是,現實和理想總是有距離的,這種距離是很尷尬的,甚至是可悲的。這源於多方面的社會糾葛造成的復雜原因,最終作用於學者(相對於教師,即學習者)和教師雙方。
先說學者。就目前我們面對和已經面對的學生而言,大部分都不能算是理想中的“饑不擇食”,增加了“教”的難度,使“育”的任務更加艱巨。而且這個“教育”也是外因,後天的,無力的。任何敢於在現實面前說實話,真正關心教育師生而不是壹味強調老師沒有教好學生的人,都會承認這壹點。如果只是壹味的責怪老師,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有問題,因為老師沒有教好;學生厭學不學,是因為老師教育不好。那個老師沒什麽可說的,因為今天的教育理念已經很“理想”了,老師處於絕對弱勢的地位。如果老師無話可說,守口如瓶,會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嗎?不壹定。他滿腹牢騷和委屈。他能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把工作做到最好嗎?所以,真正關心教育、關心學生的專家和領導,在教育意識層面上制定思想、輿論、法律、政策,不要太理想化,最好放低壹點,更貼近實際。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物質生活如此豐富,學生只知道享受卻不知道創造。他們只知道快樂和順利,卻不知道困難和挫折,他們墮落到壹個非常脆弱的地步。壹不小心就會出現身體上的骨折甚至心理上的骨折,甚至少數人會出現生活上的骨折。文化生活差到只有電腦和手機。我不知道雷鋒,焦尤魯和毛澤東是什麽。面對這樣壹個肯幹的兒子,老師們努力的教育,教育。因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
老師盡量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入手,號召引導第壹,鼓勵鞭策第二。妳的呼喚和引導,久而久之會讓他遲鈍麻木,妳的鞭策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如果太輕,他永遠不會感到厭倦。如果太重,就有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的嫌疑。輕者被家長領導質問,重者走上法庭被告席。這個鞭策得不輕也不重,這個輕重的標準不好把握,因為標準完全在於學生敏感脆弱的承受力,可接受與不可接受的區別,才是教師應該學習和掌握的教育藝術。
相當壹部分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生涯中度過了寶貴的學生時代,成為了父母。成為父母後,我突然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這反過來也迫使學生努力學習。這種循環代代相傳。人啊,學生啊,為什麽付出了幾十年的代價才明白?為什麽我們不能吸取前人以幾十年生命為代價所經歷的深刻教訓?妳知道嗎,老師和家長說的都是在妳付出了和上壹代壹樣無法挽回的代價後才是真的?這是誰的悲劇?
先說老師。教師首先應該是學者,最好是學者。花妳能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妳能投入的情感和智慧,努力學習文化的精髓,有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隨時準備傳授給學生。還要終身學習,才能學到不斷更新的知識。人類文化就是這樣傳承和繁榮的。教師是傳承、發展和傳遞人類優秀文化的使者。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斷修正學生的靈魂,為世界和人類創造壹縷陽光。那麽,老師也應該是慈善家。教師有真誠而廣泛的愛,不僅是對學生身心的關懷,也是教育教學的需要,因為教育家說過,教育的壹切技巧都是如何愛孩子。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學生在行為、心理、知識等方面有什麽問題。,它們應該是教師缺乏愛心甚至嚴重責任心造成的。所以,教師要有發自內心的深刻而廣泛的愛,這種愛要有在教室快要倒塌的時候最後救兒子的無私,要像陽光壹樣照耀在每壹個角落。再者,老師也應該是藝術家,因為壹個優秀的老師不是把教學當成壹份工作,而是當成他熱愛的藝術(首先妳要熱愛藝術)。最後,老師最好是聖人,因為老師的人格對教育者來說就是壹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能塑造健康的心靈,只有健康的心靈才能擁有健康的行為,才能為國家和民族做出貢獻。
這應該是教師的神聖使命。都說教師是克服人類愚昧和惡習的大組織中積極主動的壹員,是過去歷史中壹切高尚偉大人物與新壹代之間的中介,是為真理和幸福而奮鬥的人的神聖遺產的保存者,是過去與未來之間活生生的紐帶。然而,由於眾所周知的應試教育,矯正靈魂、創造陽光的神聖使命枯萎了,甚至退化、萎縮了。變得現實,變得淺薄,變得庸俗,變得為了高等教育而教學。這是教育的副產品,卻成了唯壹的主產品。
更令人痛心的是,我們沒能遵循蘇霍姆林斯基給教育工作者的忠告:關於祖國的冠冕堂皇的話語、崇高的理想,不應該在我們學生的意識中成為響亮而空洞的話語,不應該因為反復重復而黯然失色、平淡無奇。讓孩子們不談崇高的理想,讓這些理想存在於幼小心靈的激情中,存在於激動的情緒和行動中,存在於愛與恨、忠誠與不妥協的精神中。
這位才華橫溢的教育家,他對教育惡化的預言是如此真實而微妙!我終於把學生教育到了他老人家擔心的地步。但是,它是社會(尤其是高等教育行政機關)評價教師的標準嗎?是看我的學生血液裏有沒有關於祖國的豪言壯語和崇高理想嗎?這當然是軟件,無法量化和把握。最後,它消失了,退化成了壹些威風凜凜、人人所有、可有可無的政治條件。
第二章:教師的教書育人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是讓每壹個孩子看到人類靈魂的美,珍惜和愛護這種美,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教書育人是人民教師的基本職責。
作為壹名人民教師,首先需要愛。在教育中,愛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和孩子,是教育的關鍵和基本要求。愛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展示學生的個性,釋放學生的心靈,啟迪學生的心靈,喚醒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體驗成功、學習、成長的快樂。我是2011七月份報的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在11年級認識了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的新生。他們個性十足,天真可愛。在炎熱的武漢,我們壹起度過了難忘的軍訓日。有時候,這些孩子會有不想接受軍訓考驗的想法。我多次去宿舍了解大家的家庭背景和高考經歷,和他們聊軍訓的意義。壹度成為閨蜜,讓這些遠離親人的同學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在和他們交心的過程中,我剛剛走出校園,仿佛又回到了大學校園,感覺年輕了很多。
其次,教書育人需要耐心。有時候開主題班會,班委通知後就在群裏通知,以為每個同學都會記在心裏,但是還是有很多同學打電話來壹個個問我時間地點,同學頻繁的打電話導致手機沒電。有的同學年紀小,習慣了在家養尊處優的安逸日子,上課受不了,總想回宿舍休息。我會在教室門口守著他,晚上檢查就寢時間,也會多次深入宿舍和他們交流,促膝談心,教育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隨著時間的積累,這些孩子慢慢長大,逐漸適應了這裏的生活,能夠按時上課,認真聽講。面對這些不懂事的學生,老師要對學生有耐心,不要發脾氣,不要隨便發火,要時刻提醒自己還是孩子。
第三,多關註“三難”學生。
在來武漢生物工程學院之前,我有壹種錯覺,三美院校的學生家庭條件壹定很好。2011九月份新生入學手續辦理過程中,有家長詢問綠色通道新生助學貸款。為學生陳鵬輝辦理入學手續後,壹位來自浙江金華的家長在新生接待點和我聊天,怕我記不住她孩子的名字,特意把她的孩子介紹給我。因為我班上有很多“三難”的同學,我就壹個壹個的和他們聊天,盡我所能的走進他們內心最深處,給他們最好的關懷。有壹次我去查床,壹個學生趴在桌子上哭。他平時總是笑得很不自在。我去安慰他,他告訴我沒事,可能是因為在宿舍不方便。事後我給他發了短信,才知道他爸爸今天病了,沒人照顧。他是單親家庭,從小和父親生活在壹起。高中的時候,父親為他付出了很多,因為他不懂事,高考兩次才考上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那壹刻,我知道學生們那麽信任我,把我當成他的親人。我深深感受到了輔導員身上的擔子,我做的每壹件事都會牽動學生的心。
最後,態度端正,心態平和。
輔導員每天要處理學生的日常瑣事,手機24小時開機。90後學生缺乏獨立性、團隊意識、毅力、自我中心,喜歡跟風。80後的我和他們有代溝,很難進入他們的內心。有的同學不耐煩,壹生氣就發火,連最基本的禮儀都拋在腦後,令人費解。在這種情況下,我首先對自己說:冷靜。輔導員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我們的壹舉壹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我們給他們帶情緒,他們成年後會有抵觸情緒,但不會得到好的結果。壹個11的信管班平時表現很好,獲得了“五四紅旗優秀團支部”的榮譽稱號。期間出了壹點小差錯,被系總支部取消了“五四紅旗優秀團支部”的榮譽稱號。我對全班都很生氣,我的同學對我有很多抱怨。那壹刻,我心灰意冷,我的努力被否定了。後來我反思了很多次,才知道是自己的問題。輔導員無論遇到什麽問題和困難,都要有正確的態度,平和地解決。
人生最難得的是經歷。壹年來的工作經歷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也積累了寶貴的教書育人的經驗,將指引我前行,引領我走向更加完美的人生。多學習,多實踐,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第三章:教師的教書育人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是讓每壹個孩子看到人類靈魂的美,珍惜和珍惜這種美,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為本,教師為本。”當前,我國教育發展進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新階段。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教師之所以堅持教書育人,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新世紀建設人才的客觀要求,是學生成長過程的客觀要求,是教學規律的客觀要求。教書永遠是教育,但真正教書育人並不容易。這將充分發揮我們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教書育人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
教書育人,我覺得首先是要把愛國主義的教育和熏陶作為壹個老師最大的責任。作為壹名普通的教師,我們也許改變不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改變不了整個社會的潮流和輿論,但我們可以改變學生,只要我們不逃避、不回避、不畏懼困難,在心底對自己說壹句“教書育人是我的責任。”我們有責任繼承好的教育傳統,並通過教育實踐將其發揚光大。
作為壹名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使者,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勤於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書育人本領;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者和積極推動者。
首先,妳需要愛。在教育中,愛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愛學生的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和基本要求。愛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展示學生的個性,釋放學生的心靈,啟迪學生的心靈,喚醒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體驗成功、學習、成長的快樂。
其次,教書育人需要耐心。心如烈火,對每壹個學生負責,為所有學生服務,從而點燃學生求知欲的熊熊烈火。激發學生的鬥誌,樹立他們的信心,使他們有“克敵制勝”的決心,從而在“創新教育”面前打壹場硬仗
通過這次師德學習,收獲很豐富,引發了我更多的思考,收獲了很多知識。作為教師,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就是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業務能力;熱愛本職工作,熱愛童年生活,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作為畢生奮鬥的目標,做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教好學生,讓學生得到發展。這些都需要我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嘗試和應用,我也會在以後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
第四章:教師的教書育人經驗
俗話說,教書育人。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壹些教師往往忽視育人,只註重教學。導致教學過程平淡,教學效果不明顯。其實教書和育人是相輔相成的。在我看來,要教書,必須先育人。學生思想品德好,對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學知識得心應手。老師的教學也會事半功倍。
我班有個男生特別麻煩。他不僅平時不愛學習,而且霸氣十足。當他犯錯的時候,不管是什麽原因,他總是辯解,即使不在意,也會據理力爭三分。每次看到他盛氣淩人的樣子,我就生氣。為什麽壹個學生不知道好好學習,還假裝自己?.....想想自己的做法,或許有些急於求成。以前只註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他性格的培養。結果他成績壹般,我影響不大。後來在學校行為習慣培養的影響下,我註重引導他們向善,註重他們品行的培養。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他漸漸懂事了,同學們也更歡迎他了,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