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到處都是舞獅

到處都是舞獅

舞獅在江城叫獅舞。其中“舞”字在陽江方言中讀作“萌”,而“獅”讀作“獅子”,意思相同。這是忌諱的,因為陽江的“獅”音和“輸”音壹樣,是不吉利的。以下陽江舞獅的介紹基本都是南獅。

在江城的舊時代,鞭炮和舞獅總是用於慶祝活動,尤其是在春節期間。獅子在元旦的淩晨祭拜房子。按照世俗的觀點,獅子在門前用舌頭搖頭,躲在角落裏的惡鬼就會被壹掃而光。因此,他們視此為“富貴之家”,恭敬地、鄭重地向舞獅者贈送“紅包”。

剛蓋好新房的人,會專門請舞獅的人進屋,壹層壹層地跳。新婚夫婦想早點生男孩,會把獅子請進臥室,讓它在自己床上打滾。因為“獅子”和“獅子”在陽江方言中諧音,“獅子上床”是“獅子(男孩)上床”的好兆頭。

富有的家庭和商店會邀請舞獅隊進行特別表演。壹般都是在空曠的場地表演,圍觀的人很多。舞獅通常有各種武術表演,高潮是“獅”和“采青”。樓上,主人家用竹竿舉起壹個大紅包,綁上壹棵青菜,舞獅隊當場搭起梯子,讓“獅子們”壹邊跳舞壹邊爬上梯子,爬到頂上,張嘴“吃”紅包和青菜。最奇妙的“摘青”是“摘椰子”,即用椰子代替綠色的菜葉。“獅子”必須打開掛在上面的椰子。舞獅者經常用牙齒撕掉椰子皮,用拳頭吹起來,沒有真功夫是做不到的。

如今江城的舞獅不僅是為了春節,也是為了普通商家的開業慶典和促銷活動。舞獅隊經常被請來湊熱鬧,舞獅隊也成了廣告從業者,技藝比唐代白居易筆下的要精湛得多。河北徐水縣北裏的舞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被譽為北方舞獅之鄉。明清時期,逢年過節、重大活動都在張家廟會演出。村裏的每個人,從老人到孩子,都穿戴整齊,身體力行。創造了很多絕活,我們村的舞獅藝術團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成立的1925,有80多年的歷史了。20世紀50年代,村裏的舞獅團隨中央歌舞團赴羅馬尼亞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獲金獎。他對東歐六國的訪問和在朝鮮的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贊揚。改革開放以來,該村的舞獅活動更加引人註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曾參加北京市第八、九、十二屆龍潭杯優秀民間花卉邀請賽並獲最高獎——優勝獎;河北省音樂之春最佳獎;1994年沈陽國際民間舞蹈藝術大賽金九獎;文化部第四屆群星獎;第四屆、第五屆青島民間藝術節特別表演獎;1997年中國天津龍獅大賽金獎;廣電部金輝煌壹等獎;曾參加河北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央視、正大綜藝、東西南北第四十期、十周年慶典等節目錄制。春天裏百獅咆哮的表演十分壯觀,技藝高超。它被稱為獅子的威懾,在北京有很好的聲譽。在慶祝香港回歸和十五大召開之際,代表團應邀來京參加北京市和國家旅遊局組織的大型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李瑞環、李、錢其琛、真、雷潔瓊等的接見,受到各國駐華使節的高度贊揚和好評。多年來,該團進行了數百場市級和省級演出,足跡遍布全國十幾個城市和地區,在國內享有當之無愧的聲譽。

舞獅分為文藝獅和舞獅。文藝的獅子展現了獅子靜態溫柔的壹面,威脅時的恐懼,親密時的親吻,期待時的希望,瘙癢,舔毛,伸展,翻滾,拔耳朵,放松等。精致逼真,真的是栩栩如生。

舞獅技藝超群,通過獅子的出色表演,使獅子攀山越水、直立攀爬、跳躍、轉身、翺翔、跳躍,展現了獅子動感兇猛的壹面,尤其是梅花莊和石三踩球的表演,更是別具壹格,驚心動魄,令人嘆為觀止。

從過去到現在,我們村依然堅持每逢豐收年、新年、春節都要舞獅慶祝。那時,鄰近村莊的村民也成群結隊地來看舞獅。這些獅子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快樂和幸福。村裏的人都隨團外出打工,已經形成了舞獅產業。並被國家命名為民間藝術保護項目。

幾十年來,我村舞獅藝術團在繼承、發展、創新、提高的道路上成績斐然,為國家和兄弟省市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專業舞獅演員和人才,教授和幫助了壹大批舞獅團體,在京津冀享有獨特的聲譽。僵獅是流行於湖北省黃陂、孝感壹帶的民間活動,也是舞獅活動,尤其是黃陂區的僵獅。

黃孝各村的僵獅活動,風格各異。壹般在海灣(村的構成單位)舉行獨立的遊獅活動。遊獅前,幾個成熟的男人光著身子,光著背(現在提倡文明,黃陂灣很多僵硬的獅子都穿著黃紅夾克衫),跪在“頭人”(當年和獅子玩耍的人)的大廳裏,頭上戴著紅領巾,然後周圍敲鑼打鼓,鞭炮轟鳴,弄得滿屋都是煙,持續了十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在獅子遊泳的過程中,冰凍的小醜們壹直跟著獅子,像神仙壹樣。他們半裸著,顫抖著,壹點也不覺得冷。他們時而停下來玩玩木棍和劍,時而手裏拿著鞭炮吹起來,毫不畏懼。

每年正月十三到十六,僵獅開始在武漢黃陂壹帶的農村活動。這時,城裏的許多人會去鄉下看那頭僵硬的獅子。僵直的獅子又叫“將軍獅”(舞獅的人叫“將軍”或“小醜”),中國其他地方的舞獅壹般叫“醒獅”。僵硬的獅子很特別。他們的跳躍在很多人看來是在打太極。僵硬的獅子,也就是“小醜”,被煙熏後處於半清醒狀態,仿佛被天上的神靈附體,舞獅者變得超凡脫俗,有了祭祀的味道。尤其是十五的夜燈,最為熱鬧精彩。僵硬的獅子不僅會爬到堆積如山的桌子上,還會咬蠟燭,從燒開的柴油裏拿吉祥物。獅子也會去家家戶戶玩,家家戶戶的戶主都會拿出煙花爆竹來迎接獅子。然後旁邊壹位長輩說,燈籠吉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好不熱鬧。這是世界其他地方永遠看不到的獨特景觀,是湖北黃陂獨特的文化遺產。田陽舞獅歷史悠久。相傳早在1000年前,天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舉行了舞獅活動。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瓦實提夫人抗日凱旋,天舟百姓扶老攜幼出城迎接,舞獅為娛樂。每逢節日,田陽人欣賞舞獅的習俗壹直傳承至今。與其他地方的民間舞獅不同,田陽的舞獅隊在縣政府的重視下,改為田陽舞獅藝術團,作為事業編制單位管理。每逢節日,田陽舞獅藝術團深入街道、鄉村、廠礦、學校為群眾表演,還參加開竣工慶典、歌會、文化下鄉等各種活動,堅持義務演出,服務群眾。曾參加百色地區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運動會、廣西全運會、全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壹等獎。1996,天洋舞獅藝術團在“八桂龍城獅王”比賽中獲得“金獅王”獎;1997年9月,在福州、廈門舉辦的中國民間特技藝術節中,田陽的舞獅表演被公認為本屆藝術節的最佳節目。

天洋舞獅藝術團自成立以來,已在大小場合演出6000余場,吸引觀眾近千萬人次,其中市級以上比賽和演出800余場。* * *獲得67枚獎牌,其中金牌30枚,銀牌22枚,銅牌15枚,先後被評為地區(市)、自治區、全國先進集體單位。

最引人註目的是,田陽的舞獅不僅在國內聞名,在國外也引起了人們的贊嘆。1992年,天洋舞獅藝術團應邀赴德國波恩演出。現場觀眾反響強烈,歡呼不斷。當地媒體圖文報道,高度評價為“天下第壹技”,引起了國際社會對田陽舞獅的極大關註,並因此吸引了日本、荷蘭、美國、俄羅斯等國的舞獅愛好者多次來到田陽學習舞獅,錄制舞獅視頻。

技術嫻熟卻又不好意思丟

田陽舞獅具有代代相傳的特點,其傳統風貌保持得較為完整。最難能可貴的是,田陽舞獅在現代發展中,不拘泥於單壹的傳承,而是在傳統舞獅套路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提高了技術含量,增強了觀賞性。舞獅藝術團成員每天堅持練習8小時以上,從學習馬步、跳躍、踢腿、打樁、騰躍,到學習南拳、氣功,再到學習舞獅的各種套路等。,都是經過嚴格訓練,將武術和舞蹈融入到舞獅中,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田陽舞獅在騰躍、跳躍、翻滾、翻滾等傳統舞獅套路的基礎上,經過挖掘、整理、改革、創新,創造了“雙獅打球”、“獅子爬金山”、“刀尖獅技”、“獅子遊梅花樁”等數十個節目。這些節目造型優美,動作多變,技巧高超。國內研究者稱田陽舞獅具有“高、難、嚇人、險、奇、美”的藝術效果,而田陽舞獅則將中國傳統舞獅技藝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峰。田陽壯族舞獅具有難度大、驚險美等特點,體現了濃郁的民族特色。據史料記載,流傳至今已有450多年,從建國初期以拜年、慶典、娛樂為主的地面舞獅,逐漸發展為“獅子爬金山”、“獅子過立交橋”、“刀尖獅技”、“高樁飛獅”、“金獅英姿”等壹系列絕技,並頻繁涉足體育運動,享譽全國乃至海外。

田陽壯族舞獅套路多,節目豐富,技藝精湛,集武術、舞蹈、雜技於壹體。在性質上,可分為兩種:地獅是壹種文藝舞獅,以活潑可愛的調皮形象為特征。它主要在地面上進行閃光、跳躍、移動、翻滾或滑稽的動作,以取樂。獅子由頭戴頑皮馬、面帶微笑的大頭佛面具的隊員帶領,在鞭炮和打擊樂的伴奏下表演。它們通常用於節日慶祝、新年問候和新年祝福。高空舞獅屬於武校。其主要特點是將武術、雜技、舞蹈動作融入舞獅之中,以高臺表演為主。壹般都是由壹名手持獅球的獅導帶路,挑逗獅子做出各種刺激的造型動作。它可以爬上20多座用高腳凳堆砌的金山來展示自己的雄姿,在高高懸掛在空中的鋼繩上打滾跳躍,在刀尖上表演轉腹。

由於種種原因,田陽舞獅藝術團從巔峰走向低谷,舞獅藝術團數量大幅減少,舞獅絕技瀕臨失傳。形勢非常嚴峻。最直接的打擊來自人才流失。由於舞獅收入低,舞獅者紛紛離團去外地打工。另外,國外壹些舞獅團體高薪吸收了壹些田洋的舞獅人員,造成人才流失。以前天洋舞獅藝術團近百人,現在只剩下12人。大量人才流失,導致田陽舞獅難以發展。

希望能為田陽舞獅文化的傳承盡壹份力。

值得慶幸的是,田陽縣政府已經高度重視田陽舞獅的困境,號召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關註舞獅事業的發展,積極為舞獅藝術團排憂解難,為重鑄田陽舞獅的輝煌做出貢獻。

有專家指出,田陽甘莊山歌會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如何有效利用甘莊山景區的知名度提升田陽舞獅的口碑也是壹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田陽舞獅藝術節可以在每年的甘莊山歌會期間舉辦,讓田陽舞獅節目在歌會期間亮相,吸引遊客,擴大影響力,打造舞獅品牌,讓田陽舞獅形成田陽文化的新沖擊波。

有關部門提出明確舞獅藝術團的隸屬關系,可由縣文體局管理,由縣文體局壹名領導兼任舞獅藝術團名譽團長。舞獅藝術團要實行企業化管理,走“以獅養獅”和“以經濟實體養獅”相結合的發展道路。改革現行的家族管理模式,改革利益分配機制,建立透明的財務管理制度,完善基本薪酬制度,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在傳承發展過程中,加強市場化運作,積極加強與外界的聯系與合作,廣泛合理吸收社會資金支持,全社會投入傳承田陽舞獅文化。

還有壹個關於壯族舞獅的傳說:相傳在遠古時代,人們生活在丘陵和深山老林中,野獸出沒,壯族的祖先經常受到它們的騷擾,莊稼被毀壞。為了驅趕野生動物,保證人畜安全,確保糧食豐收,壯族先民想出了“以獸驅獸”的方法,模仿獅子,敲鑼打鼓,舞獅,晚上點火把驅趕動物。獅子成為壯族先民眼中的英雄和吉祥符號,他們在節日裏跳獅子來慶祝自己的願望。“中國舞獅之鄉”——廣東省湛江市濉溪縣

濉溪縣政府決定從2005年起每年舉辦“濉溪舞獅藝術節”。

濉溪舞獅節於2005年舉辦過壹次。從那以後就沒有舉行過了

2004年第壹屆“濉溪舞獅藝術節”於165438+10月26日開幕。當天,在縣城的文化廣場和主要街道舉行了精彩的舞獅表演和“獅國之夜”。10月27日至2月8日,165438+65438,來自全國各地的舞獅隊伍輪番表演,切磋技藝。此外,還舉辦了與舞獅相關的書法和攝影展。

濉溪民間舞獅歷史悠久。

當地政府遵循“積極保護、合理開發、有效利用、鼓勵競爭”的原則,堅持“現代與傳統並重,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發展”的理念,積極發展民間舞獅藝術,舞獅隊伍不斷壯大。民間舞獅隊伍255支,其中高樁獅28只,地獅227只,表演人員萬余人。

舞獅是集武術、舞蹈、鑼鼓為壹體的綜合藝術。濉溪有男女舞獅隊;單獅,雙獅;地獅、高樁獅;高樁單獅和高樁雙獅形成了獨特的舞獅藝術風格。許多舞獅隊在全國比賽中獲獎,其中文切舞獅隊還赴法國巴黎參加“中法文化年”展覽。2003年6月,濉溪縣被法國民間作家協會命名為“中國舞獅之鄉”。

濉溪舞獅屬於南方舞獅,享有舞獅之鄉的美譽。它代表中國訪問了許多國家。

並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舞獅表演的特邀嘉賓。新昌也有豐富的舞獅資源,也愛用“舞獅”的方式,期待壹個平安吉祥的年份。因此,該縣有許多舞獅隊,其中著名的有唐紅舞獅和儒嶴上地舞獅,城南鄉的周霞舞獅,大石苴鎮的翟淩黑毛獅等等。

上道地村的舞獅自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已成氣候,從未間斷。最後壹節舞獅課壹般有13-16人,其中樂隊3-5人(可以交替轉換)。壹般在打谷場上進行表演:壹個選手揮著彩球拋向天空,兩個選手忙著鉆進獅子皮。壹個舞獅頭,壹個掌好獅尾,壹只兇猛的獅子飛起追逐彩球,隨著鼓點的節拍搖擺著頭尾,威風凜凜,將獅子幽默有趣的生活化狀態和舞獅班高超的舞獅技藝立即展現出來。

唐紅村80%以上的人會拳擊和舞獅。唐紅村的舞獅經常與武術表演聯系在壹起。有三個節目:壹是耍獅子的人拿著繩子和繡球把獅子拉出來,在小鎮的四角做模擬舞蹈;二是武術表演,分為拳術和器械兩部分。表演者摩拳擦掌,棍棒廝殺,刀光劍影,令人眼花繚亂。最後是表演《繡球的獅子》,獅子變戲法的人用繡球做誘餌與獅子搏鬥。整場演出都有打擊樂伴奏。

城南鄉村的舞獅,是以長號聲伴著“急風”的鑼鼓聲開始的。壹只雙獅,壹只長著獅頭,壹只長著獅尾,跳了出來。它時而狂跳,時而安靜,或蹲或坐,或站或走,搖頭擺尾,左顧右盼,頭尾動作協調,表演惟妙惟肖。在鑼鼓緊鑼密鼓的節奏中,“獅子鉆橋洞”、“獅子吞狼牙棒”等絕技壹壹舞動。舞獅者盡力發揮自己平時練的真功夫。

大石居鎮的翟淩村四面環山,周圍的人叫它“小梁山”。翟淩的獅子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獅子。它們的皮毛都是黑泡桐做的,所以被稱為黑毛獅,寓意勇敢無敵於天下。翟淩的黑毛獅班,大約有20人,在表演時用鑼鼓演奏了壹首《催風》,並吹奏了壹只響亮的長號。身著武士服裝的年輕人手持繡球,帶領獅子表演,壹個舞獅頭,壹個舞獅尾。壹只非常勇敢的黑毛獅子騰空而起,用各種高難度動作和幽默的生活可視化動作展示了舞獅者的武功。獅子搶到繡球後,又換了壹場武術表演。當年,“小梁山”的英雄人物層出不窮,比如“大魚拳”、“小魚拳”、“壹條腿”、“兩條腿”、“壹條腿”、“雙飛腿”、“倒立爬蟲”、“鯉魚過灘”。